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是这样选书的

读书是件好事,但读不到好书就无异于在浪费时间

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有句老话说得好,叫“文无第一”,所以,对于书籍的评价,尽可见仁见智,不求一致。阅读是个很个性的事,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见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格、不同读书目的的人,对书籍的认识和选择标准往往会大相径庭。即便如此,有一些选择标准还是值得推荐的:

首先,是要对自己“有用”。所谓“有用”,就是要对自己有帮助,换句话说就是要对自己的读书目的有帮助。选书之前要清醒自己的目的,只有目的明确,判断标准才能清晰,哪怕只是为了消遣,也要知道想怎样消遣,总不能随随便便抓取一本就读,如果恰巧赶上一本劣书,可能会让人感到生气、郁闷、无聊,这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培养了写书人的坏习惯,非但自己达不到消遣的目的,反而是被别人给“消遣”了。

其次,是著作者和出版者的水平都要高。那些图文错误百出、图文质量拙劣、内容东拼西凑、印刷质量低劣、只重形式而不重内容、著作和编辑水平不高、观点偏激或夸大其词的书籍都是不可选取的。

再次,好书里充满了作者的心血和精神,而不只是一副皮囊。作者写书,要用自己的心血和精神来写作;出版者出书,要把读者当做自己来对待。正因如此,好书动情,好书动人,好书无邪,好书无滞,好书精粹,好书精致,好书妙不可言。

选了一本好书,如同结交了一个好朋友,如同结识了一位好老师。关于选书,除了一些常见的方法之外,我总结了几点个人经验。 


第一,先读经典,避免将来后悔。

书,是知识的宝库,是文化的载体,是学习的工具,是传承的媒介,是智慧的钥匙。书,深深地打着文化背景的烙印,每个时代、每个社会、每个国度、每个专业,都留下了举世闻名的经典书籍,这些经典是最好的书。经典的书要精读,要先读,避免将来后悔。

为什么要先读经典?因为经典是奠基之作。经典是原创之精,是典范之华,是大美之最,是语言之典范,是思想之高界,是历史留下的最高最美的一座座独特的山峰,是人类进步最高的起点。既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既然“站得越高看得越远”,那么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一开始就接触最高端、最经典、最完美的东西,那么眼界自然就高,追求自然就高,审美自然就高。

为什么要先读经典?因为经典是大师之作,是明师之作。既然知道“性相近,习相远”,既然知道“明师出高徒”,那么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拜圣贤为师”呢?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大师追求的是大道,指出的也是大道,明师是明道明理之师,能使人明心见性,能使人醍醐灌顶。与圣贤学的是大智慧,与庸才只能学些小伎俩,这是再也清楚不过的了。

为什么要先读经典?因为读一经典胜过百杂,而经典往往又需要用一生来消化。早读经典,就能早明白大道,早知道根本,早登高峰,早点脱俗,早去肤浅。不早读经典,就如同在山下徘徊,徘徊久了,也就麻木了,也就见山而不知山,知山而不会登山了。经典的营养精粹而又丰富,长久而又鲜活,一时半会儿是很难全面吸收的,往往需要用一生来消化,每个人生阶段都会从中获得不同的感悟,如果读的越晚,感悟就会来的越晚,等晚到脑子都记不住东西了、化不了魂了,再想读懂经典可能比登天都难。

为什么要先读经典?因为经典往往具备起源意义,概念、哲理、语录、故事、范例,这些根本大多出自经典。所以,经典里的文化最深,知识最丰富、最原本、也最准确。经典之外的读物,其精华大多是引经据典,或者是解经析典,而原创的精华则比较少,所以,读过经典之后,这些源本的东西就熟悉了,就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普通读物的速度。

选择经典书籍的方法就是:相信历史的选择,听取大师的推荐。

第二,多读书,才能了解好书的基本特征。

除了精读经典之外,还要大量地泛读其他书籍。泛读的目的是为了概括地了解,提高阅读量,积累阅读技巧,并提高阅读速度和判断力。判断力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书的好坏的判断,二是对书中精彩内容的识别。

泛读的书可以走马观花的看,也可以消遣着看,以阅读前言、序言、后记、标题、范例、概念、重点段落、重点语句为主。

泛读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一味求快,甚至快到都记不住书里的内容。一本书往往都有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看一本书就如同跑长跑一样,如果一味求快,就如同一直在做冲刺跑,让自己没有放松和喘息的机会,使眼睛和大脑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这样就会造成麻木感,无暇欣赏和记忆那些精彩的片段。

泛读,不能一味求快,而是要有张有弛地、快慢结合地读,只有这样才不会落下重点。快读,是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和判断速度;慢读是为了抓住重点、感受作品节奏;快慢结合,能使精神有个缓冲,使情绪有起伏变化,使记忆力得到释放。这样做,既能做到一目十行,又能做到过目不忘。当然,这需要通过大量阅读实践才能做到,而非一日之功。

泛读,更要强调把重点的地方做些记号,以便以后查阅。泛读的书,其重点往往比较分散,回读的次数也不会很多,所以,做些重点记号,批注一些感悟,能方便将来查找。

选择泛读书籍的方法就是:根据书籍的介绍信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判断,看看别人书架上的书,看看别人已经读了不止一遍的那些书。


第三,读读作者的那些参考书。

作者的参考书一定是值得一读的,最起码是值得泛读一下的。就连作者都要参考的书,那么这本书里一定是有些很有价值的东西,特别是作者推荐的,或者是作者重点参考的,或者是使作者获得灵感的那些书。

作者参考和推荐的书名会出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1,书后所列的参考书目。

作者会列出参考书的书名、作者、出版者、版次和出版时间,很便于找到这些书。

2,在前言、序言等介绍内容中。

作者有时候会在介绍自己的著作目的、写作根据、成书特色、内容特点时,提及一些参考书,或者推荐一些对比说明性的书籍。这些书籍虽然不会太多,但能让作者在这么重要的内容中提及,一定非常重要,值得一读。

3,在正文和插图中出现的书籍。

这些书名可能出现在字里行间,也可能会出现在插图中,也可能会出现在备注说明中。如果一个书名在一本书中多次被提到,那么这本书的价值一定不低。

作者参考、推荐、提及的书,大多都与著作者本书内容的相关性比较紧密。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就找到同系列的优秀书籍。特别是,如果在同系列的多本书中,都将某几本书作为参考书,那么这几本书一定是该系列的重点书籍。

第四,选好第二本书。

同类型的书不要只读一本,无论你对这个类型熟悉还是陌生。这样做可以避免只了解一家之言,能拓展相关知识。

第一本书可能是因为某种兴趣、某种需求,或是因某种介绍而选读的,可能是入门书,可能是精品书,也可能是普通书。在读完第一本书之后,最好再选择第二本书来读,而且第二本书一定要精挑细选,要选经典的书。有了读第一本书的经验,对这类知识就有了一定的了解,选好第二本书不应该是什么难事。


第五,与朋友交换书。

与朋友交换书,是扩展读书类型的好方法,也是获得精品书的好方法,还是可以读到稀缺书的好办法。

每个人选书,实际上都有一种惯性,而且这种惯性非常难改,那么就需要一个好方法来强制自己改变。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到了书店,站在书架前,有时候很想选一本自己不太熟悉的类型的书,可是转悠了半天,最终拿在手里的还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也许大家还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我们会让朋友介绍几本其他类型的书,朋友介绍了,甚至拿出书让自己翻阅了一会儿,自己也觉得非常好,有必要读一读,但是过后,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最终还是没有读。

为了改变这种惯性,我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和朋友交换书。

每当我遇到特别心怡的书,我会多买一本,用多买的这本与朋友换书读。朋友之间交换书的时候,至于各自要带来什么书,互相之间事先不打招呼,原则只有三个:第一,不用考虑对方的读书习惯和专业;第二,一定要是精品好书;第三,在书页上写上几句自己的心得体会。如果是两个人,互相交换了之;如果是几个人,就把书随便摞在一起,大家按顺序随手领取,不挑不拣,只要不拿自己带来的那一本就行了。这样选择的书,在能保证是好书的同时,还能完全不受自己习惯影响,是非常有趣的读书方法。

第六,选书时,要仔细地读上一会儿,而不是随便翻翻。

选书的时候,如果对一本书不够了解,我还是建议要多看一会儿。那该怎么看呢? 

一开始当然要先看看前言、目录、后记、推介、范例等,基本了解一下内容概况、作者的意图和基本特点。

之后,应该静下心来仔细地阅读一些内容,可以采用跳读的办法。先连续阅读至少几页,不要遗漏内容,正文、注解、插图、图注等都要读:

一是为了仔细感受作者的文笔、思想、态度、内容,读起来很费解的书就没必要选,这说明作者要么说不明白,要么就是个书呆子;

二是要感觉一下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行距、行长等是否适合长时间阅读,只有连续多读几页才能感受清楚,有些排版,猛一眼看上去虽然很美观,但长时间读起来却很费劲,这样的书是样子货,不能选;

三是判断一下图片质量,图片的选择是否能恰当地说明问题,图片是否美观清晰,色彩是否准确,图注是否精彩,这些都很关键,很能看出作者的态度、追求和水平,那些让人感觉很勉强的插图,说明作者是在应付;

四是感觉一下纸张是否适合书写,是否容易翻阅,手感是否舒适;

五是看看版式是否美观、合理,版式体现的是条理、结构和审美,美观的版式会让人心情愉悦,合理的版式能让人阅读轻松,在正文版心之外应尽量多留空白,这样能给读者留出写批注的空间,而且,靠近左右两页接缝处的订口附近也要多留白,以避免阅读不便;

六是要注意发现各种不妥和错误,如果错误较多,或者错误一开始少而越往后越多,这样的书都不能选,因为作者水平差、不严谨、不负责。

这种连续的阅读,要多读几段,先连续读几页,然后随手翻几页,然后再连续读几页,这样跳着读,把整本书从头至尾的所有部分都感觉一下,这样才能对全书做出完整的评价。

书,不仅仅是载体,更是交流的工具。所以,书不仅仅要让读者读着方便,还要让读者有欣赏的感觉,更要让读者能与书进行交流,也就是要给读者留下做记号、写批注的地方,这一点,对于一本好书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除了以上几个方法,选书时我还有这样几个习惯:

1,选经典原本书籍之前,需要先学习预备知识。

八摩曰:无论是先入行,还是先入道,都得懂门道。

2,选书,一定要精挑细选。

八摩曰:读者如果要求低,会纵容作者追求更低。

3,看书评,也看推介,但最终要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决断。

八摩曰:别人是别人,自己才是自己;别人感染的自己,不如自己心动的自己。

4,一次要多选几本书。

八摩曰:不能把时间用在“逛”上,而要把时间用在“读”上。 

5,先泛读,后买书;不泛读,不买书。

八摩曰:地皮和木材都很贵,我最怕让书架变成废纸堆。

6,成系列的好书要一起买下来。

八摩曰:能一次结交这么多好朋友,真是喜从天降。

7,买书不怕花钱,读书不怕花时间。

八摩曰:金钱是时间的利息。花钱买书,花时间读书,就是把时间和金钱都存在了脑子里,可以随用随取。

8,朋友赠的书,一定要仔细读。

八摩曰:赠书的朋友一定觉得你不俗,如果你不读,反而有点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荐10本C#编程的最佳书籍
做一个主动的阅读者——《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这本火爆全网的经典畅销书,建议读100遍!
快速阅读其实就是快速的读很多遍吗?
选书方法
劝读——让我们带有“锋芒”去阅读吧! | 见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