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法兰西'包青天'传奇:人道主义终败于世态炎凉

  

68岁的法国妇女Jacqueline Sauvage将多年家暴并性侵亲生女儿的丈夫枪杀,被判十年徒刑。在律师和妇女权益组织的呼吁下,法国40万人联合署名要求释放Sauvage。今年初,奥朗德行使总统特赦权,宣布部分赦免Sauvage,使她免受牢狱之苦。


以人道立场“法外开恩”在法国历史上并不罕见,除了行使特殊权力的总统,执法者也可以软性诠释严苛的法律条文。铁面无私之外展现人性光辉,这是不少法律践行者的追求,比如“好法官”Paul Magnaud。他对弱势群体--尤其是穷人和女性的理解和同情,为法国人津津乐道流传至今,也被后来者视为楷模。



           

68岁的法国妇女Jacqueline Sauvage将多年家暴并性侵亲生女儿的丈夫枪杀,为此被判十年刑。今年初,总统府发布声明:“基于特殊人道情况,总统希望Sauvage尽快与家人团聚。”然而总统“特赦”之举引起了司法界的不满,巴黎上诉法院将于10月审议本案。


法国“包青天”Magnaud大法官“诞生”于1898年3月4日。法国人记住的Magnaud就是他当时的样子——50岁,一头白发,上唇和下巴上棕色的胡须修剪得整整齐齐,瞳仁也是棕色的。Magnaud已经执掌Aisne省Chateau-Thierry轻罪法庭11年了。那是个周五,他像往常一样穿上皮质背带的短裤、系腰带的风衣,捆上黄色绑腿、戴上鸭舌帽,沿着马恩河畔的小道,骑马赶往法院。


因“生存所需”所做出的行为不负法律责任


那天法院的庭审没什么特别,都是些小案子:违禁打猎、醉酒打人,还有一例面包店盗窃案。审讯进行得很快,违规猎人分别被处以4个月和2个月监禁,闹事的酒鬼被判15天监禁缓刑。现在就剩盗窃案了,涉及赃物是一个面包。


Louise Ménard被传讯上庭。她22岁,独自抚养2岁的儿子,与孀居的母亲一起生活,一家祖孙三人靠镇里慈善办公室每周发放2公斤面包、1公斤肉度日。Louise在法庭上供称,2月22日,她和母亲、还有儿子已经一天半没有吃东西了,于是她去表哥Pierre的面包房偷了一个面包,Pierre确认了Louise的供词。宪兵方面的证词称,当他们赶到Louise Ménard家里时,面包已经被吃掉了四分之三。Vialatte检察官要求判处Louise刑罚。法庭休庭讨论,一个小时……或许是两个小时过去了。



           

Magnaud法官(图片来源:Le Monde)


Magnaud大法官宣布判决:“在一个运转良好的社会中,一名社会成员、特别是一位母亲,竟然没有面包充饥,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有鉴于此,在发生这种情况时,法官可以、并且必须对铁面无私的法律做出人性化的解读。鉴于饥饿可以使人失去部分判断力、无法分辨是非,法庭判定--通常应该受到惩戒的行为,因为行为主体时迫于基本的食物需要做出的,该行为就失去了大部分欺诈性质。……法庭认为,在不可抗拒的饥饿感推动下行事的人对他的行为不负法律责任。因此,法庭判定无罪释放被告,被告不承担诉讼费用。”


Louise Ménard被当庭释放。走出审讯厅时,书记员悄悄告诉她,庭长Magnaud希望在办公室见她。Louise走进办公室时,Magnaud向她致意,并将一枚5法郎的银币塞进她手里。


Louise Ménard的名字和Chateau-Thierry轻罪法庭法官Magnaud的名字一起就这样被写进了法国法律史。Magnaud为Louise创造了法国法律中“必要状态”( l’état de nécessité)的概念:为了生存需要而做出行为的人不负刑事责任。第二天,当地激进日报L’Avenir de l’Aisne头版刊登了Magnaud大法官的裁决。几天之后,此事登上全国性媒体,L’Aurore报3月14日刊登了短文《一个好法官》为题,作者是几年后当上总理的乔治·克雷孟梭(Georges Clemenceau)



           

人称“法兰西之虎”的乔治·克雷孟梭,法国政治家和新闻工作者,曾两次出任法国总理。


读者被Louise的遭遇、被Magnaud大法官的审判感动和震撼,一场帮助Louise的捐助运动展开了--摄影师Nadar捐助了40法郎、Rohan公主捐出50法郎……作家Courteline向Magnaud致敬,记者Séverine在文章中转述了一位巴黎读者为Magnaud大法官写给报纸的信:“我相信,如果伟大的作家雨果还在世,他一定会专程前去与您握手。”


“人类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帮助不幸的社会成员

 

一年以后,Magnaud大法官又干出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17岁的Chiabrando失业了,并离开了社会救济中心。他是外国人,在街头流浪。1898年12月22日,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饥饿的Chiabrando在La Ferté-Millon小镇(Aisne)向人乞讨,要到了一块面包。为此,他被法庭传唤。在那个年代,法国司法部长明令禁止流浪,以免惊吓到“正直的公民”。


Paul Magnaud在Louise Ménard案获得支持后,决定再次挑战上级机构。他不仅判定Chiabrando无罪释放、而且藉机批评“过于严苛”的法律:“人类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帮助不幸的社会成员。因而社会无法要求判罚不幸的人。”有鉴于此,他呼吁所有的法官“暂时忘掉自己优裕的生活,想象一下被社会抛弃的悲惨境遇--衣不蔽体、身无分文、遭受风雨、流落街头,甚至在找工作的时候,也只能得到不信任的眼光。”



           

Magnaud曾经工作的Chateau-Thierry轻罪法庭


检察官愤怒了,提出上诉,国会也就此展开了激烈讨论。左派议员、律师René Viviani宣布,他将亲自到上诉法院,为流浪者辩护。五个月以后,司法部长发出一道通函,通函没有提Magnaud的名字,但引用了很多他的论据,要求检察官们在将流浪者告上法庭前要“深思熟虑”,只有确信对方是“不可救药的、积习难改的懒汉流民”的情况下,方可提出起诉。


但是,直到七十年后的法国,流浪和乞讨的“轻罪”条令才被废除


“社会非难未婚妈妈,对致其怀孕的男子却极为宽容”

 

在Chateau-Thierry轻罪法庭,Magnaud法官继续做出反叛之举。1900年8月24日,Marie-Julie Véret走上被告席,她在地下诊所生产后,任孩子自生自灭。


Magnaud法官在审判书上写道:“Marie-Julie Véret只是惊恐于这个社会对未婚生育妇女常有的敌意和非难才做出这种举动:这种敌意心照不宣、却极其沉重,这种非难极其愚蠢、极其残酷。而同时,社会对勾引未婚妇女的男子却极为宽容,那么应该由这个社会来承担因偷偷怀孕和地下生产造成的诸多后果的大部分责任;这些后果对于新生儿来说往往是致命的。”Magnaud法官判定,由于确实存在着诸多减轻罪行的情节,Marie-Julie Véret判罚款16法郎。宣判后,Magnaud又宣布,停止判罚的执行。


在Magnaud法官位于马恩河畔的家中,他的妻子Marie-Thérèse Beineix为丈夫感到骄傲。Beineix是私生女,也是著名作家乔治·桑的教女。十年前,Magnaud法官为她放弃了坚持多年的不婚主义,娶了她、也是娶了“女权主义”。



           

乔治·桑(Georges Sand,1804年7月1日-1876年6月8日),原名阿曼蒂娜-露西-奥萝尔·杜班(Amantine-Lucile-Aurore Dupin),是19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文学评论家、报纸撰稿人。在巴黎生活期间,乔治·桑热衷于乔装成男性出入各种公开场合,尤其是出席一些禁止女性参加的集会。这些不寻常的举动很快就使得乔治·桑成为法国文坛声名大噪的人物。她的作品为严肃有余、温婉不足的19世纪法国文学注入了清新的空气。与当时著名的青年诗人缪塞以及著名钢琴家肖邦的恋情使得她的人生更富传奇色彩。



20世纪初,法国社会开始出现变化。两个女人获得批准,可以宣誓成为律师。她们其中一人Jeanne Chauvin在Magnaud法官工作的Chateau-Thierry法庭进行了首次辩护。Magnaud法官热情地欢迎这位女同事,并趁机呼吁司法机构也应该向女性开放。与此同时,Magnaud法官继续斗争,为女性争取权利。当时司法在婚姻问题上的判罚极不公正,妻子“见异思迁”要判3个月到2年的监禁,而丈夫出轨最多只需要交罚金,而且必须是在家中通奸被抓的情况下。


首个 “夫妻双方同意”的离婚判决

 

不久之后,上文提及的案例活生生出现在Magnaud法官面前。在一位愤怒的丈夫的要求下,宪兵在情夫家当场捉奸,抓住了出轨的妻子。Magnaud法官首先表示,宪兵有更重要的事情可做,而不是去“见证在床上的私密之事,尤其是在通奸不损害个人自由和个人财产,不损害社会安定的情况下。”他接着说:“这类性质的事情,属于私人和隐私的范围,社会无论如何都没有必要去要求压制,更没有必要去做无耻的传播。法官的义务是不执行这极其偏颇、属于旧时代的法律,直至它最终的取消。”后来,通奸作为轻罪最终被取消……但那是1975年的事了。




在离婚判决方面,Magnaud法官也有创新。在天主教堂的压力下,法律对离婚的规定非常严苛,必须符合诸多条件:通奸 、夫妇一方名誉极差、反复打骂。反教权主义者Magnaud法官在1900年12月12日宣布了第一起经“夫妻双方同意”的离婚:“当事人尽管努力,但双方实在无法一起生活下去”。相关法律条文在75年后才出现。


两年后,Magnaud法官又前进了一步,这次是给予男方相应的权利。他判决Tisserot夫妇轮流照看两个6岁和9岁的孩子。当时的法律在离婚时,严格将孩子的抚养权判给女方,而Magnaud法官在宣判时宣布,父亲“虽然有时会显示出其脆弱一面,但仍是个勤勉、节俭和朴实的人”,不应被剥夺“作为父亲照顾孩子的权利”。


殴打“小城唐璜”判罚1法郎

 

Magnaud法官对一个年轻女工的判决更为“出格”。

Eulalie Michaud是一名花边纺织厂女工,她接受了当地一家大企业主的儿子的追求,并且生下一个孩子。这名家境优渥的公子承诺会跟她结婚,并且在孩子刚出生后一段时间内表现出了做父亲的责任感,资助母子二人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男方最终抛弃了女工母子,另寻新欢。


1898年5月的一天,Eulalie Michaud在路上遇见抛弃自己的男人,他正和另一女子搂抱着。胸中愤懑难抑,她捡起一块石头砸向那个男人,打伤了对方的眼睛。伤者告上法庭,Eulalie Michaud因“轻微暴力行为”出庭,面临6个月到两年的监禁。Magnaud法官耐心听完弃妇讲述被抛弃后绝望的情形,又聆听男子的控诉,年轻男子态度恶劣。当地市长也列席法庭,证明女工平时行为规矩。



           

唐璜(Don Juan)是西班牙家喻户晓的一名传说人物,以英俊潇洒及风流著称,一生中周旋无数贵族妇女之间,在文学作品中多被用作“情圣”的代名词。唐璜在莫里哀的同名作品《唐璜》中以主角身份出现,一个充满诱人魅力,却厚颜无耻、到处窃玉偷香的西班牙贵族。故事中,情场上数之不尽的胜利与征服麻木了唐璜,使得他丧失了爱的感觉。最后,唐璜落得身陷地狱的结局,却至死不悔。



Magnaud法官在判决书上对被告诚恳的态度表示敬意,Michaud在法庭上对自己的行为表达了歉意。随后判决书对“小城唐璜”做了批评:他胆敢“钻社会的空子从中获利,让一个未婚妈妈独自负担抚养孩子的重担。然而,大家有目共睹,这个导致未婚少女怀孕的人,轻松地就推卸掉了所有物质方面的责任。”在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弃妇处于犯罪或绝望的两难境地,这种境遇无论在什么意义上都可以对妇女因此做出的暴力行为作出解释。承受暴力的男子尽管生活优裕,却让女方一人承担所有抚养孩子的重任,可谓铁石心肠、道德低劣。”Eulalie Michaud最终被判罚款一法郎。


“傲慢”要付出代价


在那个年代,全国的记者都想亲眼见到、采访到这位拥有特殊人格的法官。

Magnaud法官1848年出生于Bergerac,在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参战,担任过预备役总指挥部上尉,因此被授予荣誉军团勋章。一段平庸的律师生涯后,Magnaud在33岁时成为法官,后来在这个职位上成了法国司法界的著名“火药桶”。


1900年12月,Magnaud接受《费加罗》报编辑专访时表示,法官最大的快乐应当是发现被告的无辜的。“当我们剥开现象,找到犯罪的真实原因,找到法律庇护下社会、旧时代遗留的习俗、教育、无知和错误,以及政权在犯罪行为中承担的复杂责任;当我们在选择公正的制裁或仁慈的宽恕时,考虑到这些复杂的因素,那感觉更是美妙。”记者向他提及,其审判常常会被上诉法院否决。Magnaud法官微笑回答:“一想到伽利略的理论也被教宗否定过,我就释怀了。”


同行的指责只会让Paul Magnaud高兴,他拒绝晋升。Magnaud还要求给他写公务信时去掉“卑颜屈膝的敬语”,因为那“除了降低人性尊严外毫无用处”。后来,Paul Magnaud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1906年,Magnaud被时任部长的克雷蒙梭要求代表激进社会党参加立法选举,保卫被右派威胁的选区。他接受了这个请求,但提出了一个条件--国会要为“司法宽恕”法案投票,这个由他草拟的法案允许法官在他认为宽恕比制裁更有效时宽恕犯人。



           

正义女神 (Justitia,古罗马代表公平正义的女神)是作为法律基础的公正道德的象征。文艺复兴以来Justitia(正义女神)通常被描述为一名裸露胸膛的妇女,手持天秤及长剑,并有时戴有眼罩。现今经常出现于法院的其肖像是由代表正义的古希腊法律女神忒弥斯(Themis)及古罗马命运女神福尔图娜(Fortuna)的形象混合而成。自十五世纪开始,正义女神经常被造成带眼罩之形象,代表其客观、不徇私、一视同仁的平等精神。


然而在当时国会585名议员中,Paul Magnaud只是一个小人物,其他左派议员都各有所图的。带着失落和痛苦,他决定不再做议员,要求回法院复职。然而对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的人,司法部也不希望他再做法官。当局最后让Magnaud在塞纳省法院任职,但不允许他再主持庭审。

在Magnaud法官的档案上,1912年的评语这样写的:“Magnaud先生仍旧是个‘好法官’,也就是说是个仁慈的、毫无价值的法官,不理解法官的社会职责、藐视他受命应该执行的法律。”


Paul Magnaud1926年7月27日去世,享年78岁。在1994年,法国将“必要状态”列入刑法,而早在一个世纪前,“好法官”Paul Magnaud就已经将其引入Chateau-Thierry轻罪法庭了(欧洲时报/ 李婧詝 编译报道)


编辑:来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务】刑事辩护中的禁忌与技巧
证明标准差别化是刑诉法再修急需解决的问题
-3招让你见到再审法官#法律咨询#法官#法庭
在法庭上,法官这样说是什么意思?怎么应对?#法律 #法律咨询
少年说||默默(59):第一次走进法庭
翻案的关键 就在判决书!#法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