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清代五百罗汉堂的复兴及其与乾隆因缘
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清代五百罗汉堂的复兴及其与乾隆因缘
汉地佛教寺院中的五百罗汉堂建造,肇始于五代吴越江南地方,两宋时期波及中原北方、四川等地。元明二代修建较少,入清以后在南北方较大规模佛寺中普遍流行,至今仍有造作。从文献记载和现存实例来看,清代中晚期创建或重修的五百罗汉堂数量尤为可观。显赫当时的皇家寺院、禅宗祖庭乃至律宗、天台诸宗名刹,纷纷修堂设像,并相互模仿,形成具有固定模式和鲜明特色的汉地佛寺景观。现存四大五百罗汉堂,浓缩着佛教的、民间的和地域的思想与信仰,更堪称中国晚期社会的文化载体。
五百罗汉信仰的起源
五百罗汉(或五百比丘、五百声闻等)这一称名,在佛教典籍中通常以两种身份出现:一是世尊集会的听法众,二是释迦灭度后的佛典结集者。在频繁出现的此类记述中,罗汉是身份重要的佛陀弟子,肩负传承佛法的使命。但罗汉群体并不固定为五百之数,名号和顺序也并不一致。佛教经典所言五百罗汉更像是对佛弟子群体的泛称。
晚唐五代时期,有关五百罗汉的传说在汉地逐渐流行,并出现相关绘画和雕塑活动,这与《法住记》译出后十六罗汉信仰的盛行几乎同步1。从该时期之后的僧传藏典、金石题记等大量文字记载,以及愈演愈盛的图像制作和供养活动中可以发现,汉地僧俗对五百罗汉的认识,已不同于佛教经典中出现的模糊概念,而是发展成了一套有典可依、有名可考、有图可稽的相对固定化信仰体系。因此大多数人认为,五百罗汉同十八罗汉一样,是创始于汉地的新信仰形式。
五百罗汉尊号的产生和传播
至迟到北宋晚期,五百罗汉已具有一套与十八罗汉截然分开的、明确而完整的尊号体系。至南宋绍兴四年(1134),江阴广福寺刊刻《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碑,列出五百一十八尊者名号。后经明代高承埏重刻、其子高祐铠刊印流通,并被收入《嘉兴藏》2。从此该碑声名远播,现今可见的各类五百罗汉图像,凡有尊号者,几乎无不依据此碑标名。五百罗汉尊号的确立,是五百罗汉信仰形成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它为五百尊者赋予各自独立的名份,后人再由文字附会,使各尊者衍生出其特有的事迹和神通,逐步为信徒接纳。这种名份区别,为“罗汉斋”、“数罗汉”等供奉五百罗汉仪式提供了方便,也促进了五百罗汉像粉本的制作和流传。
佛教寺院五百罗汉堂的出现与流行
对后世罗汉堂影响深远,以至树立起营造典范者,当属杭州净慈寺五百罗汉堂。净慈寺始创于吴越钱忠懿王,南宋道容禅师重修寺院,建五百罗汉堂,塑应真像五百,于绍兴戊寅年(1158)竣工,一时名冠江南3。其罗汉堂建筑结构为殿堂主体呈方形,中开四天井,平面成“田”字形结构,五百尊像周列堂内(图1)。这种建筑格局,不仅能巧妙利用有限空间排列五百尊像,令其“行列拱对,环向序居”;同时充分考虑到光线分布和信众参拜的需要,使人环绕礼拜时,五百罗汉像能一一过目面前。更重要的在于,田字形布局形象地阐释了为众生作福田的奥义,体现了罗汉的救世思想。
图 1 净慈寺式田字殿俯视示意图(依据北京碧云寺罗汉堂俯视图制作)
《法住记》云,佛涅槃时付嘱十六大阿罗汉并眷属等护持佛法,“及敕其身,与诸施主作真福田,令彼施者得大果报”(《大正藏》第四十九卷,页12下)。曹勋《五百罗汉殿记》记述净慈罗汉堂建造缘起,称涅槃经记载五百商人失目复明、得阿罗汉果因缘,附议道:“盖其因苦,愿力普摄无边,散处山林,分形显化,作人间福田。亦所以示人,……具大神通,成就一切者”4。可见净慈罗汉堂建筑的设计者,对罗汉为人间作福田这一佛经奥义心领神会,已而创造出独特的 “田”字结构殿堂形制。曹文还称,净慈罗汉殿落成后“四方观者莫不赞叹,规制雄伟,像与法称,大江而南得未曾有,宜为行都道场之冠”。从此,模仿净慈寺罗汉堂蔚成风气。从文献记载来看,宋清二代的造像活动非常活跃,元明两朝却只见零星记述。保存至今的清代罗汉堂亦遍布南北,大量存世的明代寺院建筑中却鲜见罗汉堂踪迹。
南宋姜如晦《金绳院五百罗汉记》有言,时值丛林恶习盘结、世风日下,遂塑五百罗汉像,“即事起相,因相起信”,使观者于刹那间化诸恶念为善心。两宋时期末法思想持续流行,加之儒学复兴和理学教化学说的影响,具有现实教化意义的佛教图像日益流行,并呈现鲜明的地域色彩,大足大佛湾宋代石刻便是典型实例。五百罗汉堂造像作为新兴的佛教雕塑形式,不仅形制奇特,气势宏大;且因其敷像近似生人,情态丰富多变,内容具体可感,便于迎合现世教化的需要。其名震一时乃至流布南北,完全在情理之中。而这种盛极一时的佛寺艺术形式,何以在元明二代衰歇后,于清世重新振兴?
净慈式罗汉堂在清代的复兴及其与乾隆因缘
在著录所见和现存的清代五百罗汉堂中,除了沿袭宋代已有的三间贯通式和田字净慈式两种建筑形式外,也存在少数其他式样的罗汉堂。此外,还见有为数不少的模仿净慈罗汉像的线刻画,镌于石板或再绘于纸面。由此出现的各种拓片和绘本,常被用作方便携带的雕塑粉本,也成为一种新的图像形式。现将著录所见和现存的清代主要五百罗汉堂,以及与之关系密切的石板线刻遗存,作分布图(图2)并列表(附表1),以期呈现其概况。
图2现存及著录所见清代主要五百罗汉堂及线刻五百罗汉像分布城市
由分布图和附表1可见,已知清代罗汉堂大多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华东、华南、西南地区数量比较均衡。北方仅见于京畿地区。已知的三处清代石板线刻五百罗汉图所在寺院,即常州天宁寺、南岳祝圣寺、宁波七塔寺,也都位居长江以南。据附表1可知最早实例出现在浙江海宁,为净慈样式,其地与净慈寺所在杭州相去不远。可见净慈样本在清代依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首创于常州天宁寺的线刻图,由于承载着净慈图像的粉本功能,在其不断被翻刻、复绘的过程中也成为第二重“原作”,享有特殊地位。
至于京畿地区造堂情况,乾隆年间修建罗汉堂5所,占本朝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为弘历亲敕所造。清代各帝大多崇佛,康、雍、乾世为甚,尤其乾隆朝修缮庙宇极多。乾隆帝数下江南,对钱塘所见五百罗汉堂情有独钟。他在皇太后六十诞辰时,作《万寿山五百罗汉堂记》称,“命造罗汉堂以肖净慈、云林”。又先后命人去往海宁雇请工匠,塑制碧云、承德罗汉像。可以想见,唯一建造于乾隆之前的海宁安国寺罗汉堂,应是因其保存了净慈样式,而成为皇帝敕修罗汉堂的蓝本。
这一批乾隆作品完成后,大量五百罗汉堂和线刻作品出现。不少造像记明确追溯高宗敕修万寿山罗汉堂之事5,许多罗汉堂造像中更可见到塑作乾隆造型的罗汉像。其身着龙袍或披甲胄的形象,不仅出现在乾隆敕修的皇家寺院如碧云罗汉堂(图3),也出现在地处偏远、僧人自建的罗汉堂如宝光罗汉堂(图4)。可见乾隆本人在倡导罗汉堂建造中所起的作用,已经被造像者和信众普遍认可,从而供奉其像于罗汉行列,这实为皇室行为影响民间造像活动的一个生动案例。
图3 碧云寺罗汉堂乾隆形象
图 4 宝光寺罗汉堂乾隆形象(宝光寺提供)
于是,创始并兴盛于宋代的净慈式罗汉堂,在随着岁月更迭渐趋稀少之后,至清代中期得力于一位君王的大力倡导而复兴。尤其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借由其原有的文化背景和造像传统,不同形式的五百罗汉造像盛行一时。经历咸同兵火和文革浩劫6,众多的五百罗汉堂毁灭殆尽。在保存至今的清代实例中,属上述“净慈式”者,见有北京碧云寺、新都宝光寺、苏州西园寺、武汉归元寺四处。此所谓“四大罗汉堂”,在建造之初未必为规模最大、名声最著者,但他们将罗汉堂最具代表性的净慈式样保存至今,使我们有机会窥见历史上罗汉堂的面貌。
四大罗汉堂雕塑的图像构成及其思想
在乾隆皇帝的倡导下,一度衰歇的五百罗汉堂在清代中期得以复兴。四大罗汉堂造像记中有关建堂缘起的叙述,可证实净慈寺五百罗汉像粉本的流传,对推进造堂活动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由塑像衍生的线刻五百罗汉图,也促进了净慈样式在江南的传播。已知作品在北方除京畿地区以外并不多见,而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大兴其道。这固然有地理位置接近净慈寺和经济方面的因素,更深层的原因应该与江南地区禅宗信仰兴盛、法脉繁衍,以及高僧大德推动密切相关。从时间上来看,宋、清二代也恰逢禅宗兴盛之世,其时五百罗汉堂造作兴盛与禅宗发展不无关系。
清代四大罗汉堂以碧云寺年代为最早,皆修建于乾隆朝及以后。其中碧云堂为皇帝敕修,其他三者为各寺僧侣自建。碧云堂地处京师,其他各堂则分踞长江沿线各段的重要城市:成都、武汉、苏州,皆经济富庶、佛教兴盛之地。从宗派属性来看,罗汉堂不仅流行于禅寺,也见于其他类型寺院。它们往往在寺院侧边建筑群中占据主要地位,并常与藏经楼发生某种关联,或前后相通,或左右呼应,更多的是同时进行修造。或许意味着在当时盛行不衰的罗汉信仰中,诸尊者的传法功能受到特别重视。
四大罗汉堂继承了净慈寺式样,图像布局具有高度一致性,堂内各类尊像依据其身份和功能,井然有序组织在一起。五百罗汉以环绕方式逐层排列,其他造像包括主尊佛、菩萨、神僧、护法,有的还包含十八罗汉和禅宗祖师等像,构成田字殿的中轴线图像,类似于汉地整座寺院常见的图像结构。罗汉堂雕塑的图像配置反映了以罗汉信仰为主体,融合其他多种思想观念的设计构想。诸如,五百罗汉与诸菩萨组合,体现罗汉的大乘救渡色彩。罗汉与禅宗历代传法祖师组合,表明罗汉传法与禅宗传灯思想发生关联。净土信仰主导的三世佛、华严思想主导的三身佛主尊,分别承载佛教徒期求往生净土和成就法身的心愿。密教尊像千手观音、孔雀明王,体现了现世救济与消灾祈福的观念。济公、疯僧反映了人们反对社会黑暗和不公的心理。罗汉堂内外多见题额楹联,往往书写灵山会、天台山祝颂,显示禅宗传法故事和五百罗汉传说已深入人心,也反映了人们就近再造五百罗汉道场的意图。
注释:
1.(唐)玄奘译《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大正藏》第四十九卷),记述佛涅槃后十六罗汉各携眷属长住世间,守护佛法直到弥勒降生。该经译出后,十六罗汉信仰在汉地逐渐流布,晚唐五代时期始臻兴盛,并出现十六罗汉图像创作。
2.(明)高城埏《南宋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碑》,《明嘉兴大藏经》(续藏九九)第20册529-535页,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7年。
3.事见(南宋)曹勋《五百罗汉殿记》,(元)潜说友撰《咸淳临安志》卷78,页751-752,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
4.(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卷16记五百强盗失目复明因缘(《大正藏》第十二卷,页458中),卷31记五百商人采宝遇海难得救因缘(《大正藏》第十二卷,页551上)。曹勋所引涅槃经相关叙述,实为合并上述二因缘附会而成。
5.如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罗文俊《新建华林寺五百罗汉堂碑》曰:“恭溯我高庙,精研梵夹,深入佛智,于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筑祇树园、狮子窟诸胜,以奉五百应真。”(清)梁绍献等纂《南海县志》卷12,同治十一年(1873)刻本。
6.咸同兵火,指咸丰元年至同治元年(1851-1862)期间的太平天国革命战争。
附表1 现存及著录所见清代主要五百罗汉堂和线刻五百罗汉像一览
实例
塑像情况
资料出处
康熙十二年(1673)浙江海宁安国寺罗汉堂
净慈式田字殿,雕塑情况不详,今已不存。
寺内现存《盐官道场住世五百大阿罗汉》碑。
乾隆十六年(1751)北京万寿山罗汉堂
乾隆敕造,堂内分十道,将五百罗汉像置于山川景物中。毁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周家楣、缪荃孙等编纂《光绪顺天府志》卷16 。
乾隆二十九年(1764)北京碧云寺罗汉堂
乾隆敕造,田字殿内奉木雕金漆像508尊,制作于浙江海宁;前门抱厦有泥塑天王像4尊。现保存完好。
实地调查。
乾隆三十七年(1772)北京戒台寺罗汉堂
现已不存。
《戒坛建五百罗汉尊者碑记》,《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73册105页。
乾隆三十八年(1773)河北承德罗汉堂
乾隆敕仿碧云寺造,杉木金漆像508尊,制作于浙江海宁。后经战火,残存近200尊像先后移至承德普祐寺、普宁寺。
《清宫热河档案》卷2乾隆三十七年(1772)七月朱批奏折,页494,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
乾隆五十三年至嘉庆二年(1788-1797)四川什邡罗汉寺罗汉堂
宝光寺僧月容、弟子礼汀募修,塑五百罗汉及马祖像,起殿奉于寺内两廊。今已不存。
清李调元《罗汉寺新建五百阿罗汉碑》,龙显昭主编《巴蜀佛教碑文集成》页703-705,巴蜀书社,2004年。
嘉庆三年(1798)江苏常州天宁寺线刻五百罗汉像
石板线刻图,仿净慈寺罗汉像镌刻。咸丰间(1851-1861)毁于战乱,光绪十八年(1892)重刻,文革间复遭损坏。
清嘉庆三年(1798)刘权之《五百罗汉像赞》并胡观澜跋,民国《武进天宁寺志》卷8,《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35册,明文书局,1980年。
道光二十五年 (1845)广东广州华林寺罗汉堂
僧衹园仿净慈寺建造,现已不存。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罗文俊《新建华林寺五百罗汉堂碑》,梁绍献等纂《南海县志》卷12,同治十一年(1873)刻本。
咸丰元年(1851)四川成都新都宝光寺罗汉堂
田字殿内奉泥塑577尊,妙胜禅师仿净慈寺造,保存完好。
实地调查。
光绪六年(1880)湖南衡阳南岳祝圣寺线刻五百罗汉像
石板线刻图,翻刻自天宁寺。
南岳博物馆藏清光绪六年(1880)李元度《祝圣寺石锲五百阿罗汉像记》。
光绪十一年(1885)重庆罗汉寺罗汉堂
隆法和尚仿宝光寺建立,泥塑,毁于文革,1984年重塑。
范振涛、佟庆《重庆古刹罗汉寺》,《中国宗教》2009年第10期。
光绪十一年至十七年(1885-1891)云南昆明筇竹寺罗汉堂
泥塑,分置于天王殿两侧二殿堂和大雄宝殿,四川匠师黎广修塑制,保存完好。
实地调查。
光绪二十二年(1896)浙江宁波七塔寺线刻五百罗汉像
石板线刻图,仿祝圣寺刻成。现嵌于大雄殿外壁。
《七塔禅寺五百罗汉图》,香港佛教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年。
光绪二十六年(1900)江苏苏州西园寺罗汉堂
殿堂分前后两室,奉泥塑511尊,木雕千手观音1尊,现保存完好。
实地调查。
道光年间(1821-1850)始建、光绪二十八年(1902)重建湖北武汉归元寺罗汉堂
田字殿,奉脱胎夹纻造像505尊,泥塑3尊,保存完好。
实地调查。
宣统元年(1909)四川乐山乌尤寺罗汉堂
在面然殿基础上扩建,四面观音像居中,后毁。
清易曙辉《新修罗汉堂记》,龙显昭主编《巴蜀佛教碑文集成》页895,巴蜀书社,2004年。
(本文节选自范丽娜《清代五百罗汉堂雕塑的图像分析》,《石窟寺研究》2013年第四辑。)
范丽娜,山东高密人,艺术史博士,任教于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艺术系。201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2011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学习中国美术史,2015年参加台湾大学“艺术史中的作品研究”研习营,西南民大石窟艺术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本文转载自微信订阅号《中财书法学 中财书法学》
公众平台声明
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凡没有标明原创的都来自于网络,供佛教建筑爱好者参考。转载时都会注明来源、给出引用链接,但网上资料经常信息不全,难免缺失原作者信息,如有商榷请后台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艺术万年史-213》中国清初至19世纪中期的雕塑艺术
碧云寺罗汉堂罗汉造像
堂堂天子乾隆挤入罗汉中 到底为哪般?
浅析灵岩寺宋塑罗汉像的文化底蕴
游览杭州灵隐寺,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
期待有你,跟我一起读合川 | 禅宗古镇涞滩镇(上)(总第29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