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酒神的萌宠——牺尊小议

2014年岁末,上海博物馆“周野鹿鸣——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出土青铜器展”上,两尊一大一小,看着像鹿又像羊,脑袋长着角状东西和小翅膀,瞪着圆眼珠的青铜小动物,呆萌可爱,曾轰动一时,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这是两件在陕西宝鸡石鼓山M4号墓2号壁龛考古中出土的珍贵青铜器物—— “牺尊”。一只高42厘米,长44厘米;一只高32.5厘米,长31厘米。两只牺尊造型结构、形体情态,主体纹饰都很相似,只有局部纹饰略有不同。根据目前所发现的资料,类似造型的牺尊有两件,一件为陈介祺旧藏,另一件为1984年陕西长安张家坡163号墓出土的邓仲牺尊。

这两个温良呆萌的牺尊,既有草食动物如鹿、羊、马的基本体态,足部又有肉食兽类的指爪特征,还有飞禽类的翅膀,以及蛇、凤等纹饰,它俩(或许是母子)并非纯粹的动物原型写实,而是古代工艺家糅合了现实生活不同的动物形态和特征,治炼于一体的想象力创造的艺术产物,与《山海经》中的异兽以及饕餮、龙、凤、麒麟等一样,都是高古时代人们想象中的某种寓意吉祥的瑞兽和神灵。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是一对极珍罕难得的商代青铜器艺术珍品。上博组织的这次展览,就以之为宣传形象,采摘《诗经》“膴膴周原,堇荼如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诗句而命名“周野鹿鸣”。

中国为传统农业大国,早在殷商的“青铜时代”,酒和酒器便已非常受重视和流行,并且成为一种体现古代礼制秩序、祭祀仪式活动里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高古时代的青铜酒器种类繁多,铸造工艺繁复,造型独具匠心,美仑美奂,时常让后人惊叹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大多成为历史遗存中的艺术瑰宝。

在各式青铜礼器和酒器中,尊,也作樽,是其中一种大中型青铜盛酒器(其余还有壶、区、卮、皿、鉴、斛、觥、瓮、瓿、彝等),盛行于商代-西周,春秋后期就较少见了,但后世特别是宋明两朝的复古风潮期也多有仿古制作品。常规的尊,基本形制为:圈足,圆腹或方腹,饰有花纹图案,长颈,敞口(分圆口、侈口、方口),如下图三例传世名器:


商后期 隹父癸尊  上海博物院藏


西周早期 小子夫尊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商晚期 四羊方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外,有一类是仿生鸟兽形状的异形尊,即鸟兽尊,种类也多,已出土的有鸮尊、凤尊、雁尊、象尊、虎尊、牛尊、羊尊、猪尊、马尊、鹿尊、犀尊以及一些形象经过神化改造、组合的异兽造型。因为用来盛酒,通常其造型是背上有开孔用来纳酒,口部有流用以倾酒,而且内部相通。  

西周 猪尊 山西省博物院藏


西周 鸟尊  山西省博物院藏


 西周中期 鸟纹象尊 陕西省博物馆


西周 兔尊 山西省博物馆藏



西周 青铜兔尊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


《鲁颂·閟宫》曰:“牺尊将将”,《国语·周语》亦载:“奉其牺象”。 牺,汉代的《说文解字》释“牺,宗庙之牲也”,通常指祭品用的纯色牲畜。牛在上古时期是祭祀的牲畜之一,与羊、豕号称“三牲”,因此古器中牛、羊形尊被称为“牺尊”。到了考古之风兴起的宋代,尊,正式成为高古酒器的称谓,而牺,也成了那些动物造型的祭祀酒器一个代称(见宋代《集韵》)。从这个意义上说,牺尊的涵义外延已扩大到相关动物甚至艺术臆造的各式神兽造型酒尊了

作为古人祭神的礼器,牺尊被在动物的具象原型基础上,经过古代工匠的艺术塑造和加工,铸成各种奇特造型的青铜成品,既是设计巧妙的实用器,也是宣示神权和王权的仪式祭祀器,还是珍贵非凡的艺术宝品和赏赐器。工匠们运用模铸、错嵌、焊接等不同手法,满饰结构繁复、有特定喻指的抽象华丽纹饰,或生动可爱,或狞厉肃穆,堪称古代青铜艺术的代表杰作,也是极具美学价值和人文考古价值的艺术珍品。

牺尊这种古代青铜艺术瑰宝,自汉代以后就时有出土和记载。解放前多有流出国外,是以目前国内外的公私机构或私人收藏均时常见有,每有成为各大博物馆的国之重器、镇馆之宝。现遴选部分代表器物,以饗读者:

        战国晚期-西汉 错金银云纹铜犀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错金银云纹铜犀尊,为1963年陕西兴平豆马村出土的一件文物,属于战国至于西汉(公元前475-公元25年)年代,通高34.4厘米、长58.1厘米 重13.3公斤,现由国家博物馆珍藏。

该铜犀尊为写实的犀牛形象,刻画逼真。头部有双角,耳小;足为三瓣蹄;眼睛以蓝料镶嵌,闪烁有光;尾夹于股间。犀牛头部右侧口边有细管状的流,器口开于背部,椭圆形,上覆素面活动铜盖,可以启闭。在装饰技法上,采用华丽的错金银技术,遍饰华美的嵌金流云纹,不同部花纹各异,金、银、铜三色交相辉映,精细巧饰与富有力度的庞巨厚重躯体,形成强烈对比反差,极富艺术装饰效果。


春秋后期 牺尊 上海博物院藏

该牺尊集盛酒、温酒为一体,为目前发现的青铜酒器中唯一的一件。其高33.7厘米,长58.7厘米,重10.76公斤,作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已经公认其为盖世瑰宝。这件牺尊的牛鼻上还穿有一环,说明了至少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穿鼻的方法来驯服牛了。

山东 齐都博物馆的牺尊

齐国故都临淄出土的战国错金银镶嵌铜牺尊。其首体接合处,合缝痕被项圈巧妙遮掩,项圈宽1厘米,嵌16枚椭圆形银珠(失10枚),突起如铃。口角左右错银丝两道,各嵌8枚银质星点,以示胡须,头顶及双目间至鼻梁上端镶嵌绿松石,眼球里是墨精石,眼上眉毛是各嵌7枚长方形绿松石块。牛背上有一盖,盖为一个扁嘴长颈禽,禽颈反折,嘴紧贴背上,巧成半环形盖钮。两翅平展,羽翎均以绿松石铺填。通体以粗细相间的金、银丝嵌饰的几何云纹。


台北故宫博物馆的牺尊

这件青铜牺尊,是距今约两千三百年时,战国中、晚期的作品。

此牺尊颈上以椭圆形的孔雀石和绿松石嵌饰成颈圈,眉额上、鼻吻上亦嵌有孔雀石和绿松石,器身及面部以金属丝嵌饰几何形云纹,耳内有银嵌的龟形纹,工艺技术精细。商代即有的镶嵌工艺,在西周初期曾一度沉寂,至东周又再度兴盛,技术上也有新的突破,此器可说是战国时期青铜器。

战国时的牺尊,辗转流传到了清代,成为内府珍藏的姬朝(周朝)法物。其背开口上的铜圈,即是清朝所加。乾隆三十四年(1769)时,作为高宗爲隆礼先师孔子,颁赠给太学—古代的最高教育机构—的陈设的其中一件。

其他造型的牺尊


商后期 夒纹牺尊


西周 牺尊

宋明 错金银 牺尊

明 铜银镶 牺尊


清乾隆 铜胎珐琅仿古牺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注:本文图片等信息来源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院、山西省博物馆、保利艺术馆、两岸故宫博物馆等单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省博物馆全集
青铜重器赏析(三)
你必须知道的国宝 | 上海博物馆| 青铜艺术精粹
10分钟助你分清鼎鬲甗簋簠……做朋友圈里的青铜器大拿
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
64件“被永久禁止出境”的国宝全录,每一件都令人震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