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史学2016年度书单

新|史|学|2016|年|度|书|单


2016年度,“新史学”走过了她的第十个年份,我们试图拓展史学研究的领域,引进了新的史学元素,介绍了数名史学新秀,这一波波新生力量,构成了当下与未来中国史学的些微拼图,期待为历史学界呈现更多亮色。年初不少出版计划,依然在进行之中,或许到明年年底,能够有更加丰硕的结集,史学园地可以更加富饶。愿不断变动与努力的新史学,给读者诸君的新年以信念与祝福。


01《明清社会和礼仪》

科大卫 著  2016年8月版

明清中国的政治秩序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一直为研究者所高度关注。传统的历史学,强调朝廷自上而下的管治能力。科大卫却关注地方社会上的各种势力和人群,看他们如何在关键历史时刻,利用物质的和符号的手段,挤进一个逐渐成形的政治制度,并安身立命于其中。科大卫是自下而上来考察国家缔造这个过程的,他告诉我们,在民间宗教仪式、宗族源流传说、社区节诞及其他日常生活领域中,有关朝廷的譬喻,如何与地方想象互动、上下渗透,并且循环贯穿各地社会传统的建构。几百年间,以上这些过程产生出有关权力、权威、文化认同的观念与制度,既多元,又一统。本书是历史人类学的典范,深具启发意义。



02《国中的“异乡”:近代四川的文化、社会与地方认同》

王东杰 著  2016年9月版

清代四川经过了一个大规模的移民过程。到十九世纪中晚期,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后裔,经过长期生息、融合,已逐步形成一个“四川人”的地方认同,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和学术上更为强烈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但是,直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川在全国的政治和文化格局中,都还处在一个边缘位置,被视同“异乡”;直到三十年代中期,随着国难日亟和国家政治统一进程的加快,其地位才得到提升。不过,这也把诸多新的政治、社会和学术力量引入川中,导致一系列复杂变化。本书透过对晚清民国四川社会与文化史上几个片段的勾勒,试图对中国近代的地方、国家和认同进行更深入思考,尤其希望凸显“全国地方性”和“地方民族主义”这两项相辅相成的文化现象的重要性。



03《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杨国强 著  2017年1月版


本书为杨国强教授近期论著的结集,不同于高头讲章,更多是短篇与序跋,在极精炼的叙述中透露出他崛强而独特的文气,力透纸背的论史之功,以及让人血脉喷张的读书人情怀。在这个浮躁而有些癫狂的时代,书中的印迹既是一位史家的自我修炼,因着这一自制与焕发,又可以成为挣脱当下的清凉散。



04《走进共和》

桑兵 著  2016年1月版

本书悉心发掘了大量第一手的近代私人日记,从整体史与个人史的互动着眼,不是倒着讲,而是顺着讲;不是隔着讲,而是贴着讲,对当年诸色人等如何经历共和风潮,如何面对辛亥革命,如何规划王纲解纽之后的人生长途,都给了细密而有趣的解读,澄清了以往不少似是而非的结论。作为著者“大转折时代四部曲”之一,后续各卷《北伐与易帜》《沦陷与重光》《解放》尚在写作之中。本书的垂范无疑给历史学家如何以新手法与新材料重塑国人历史记忆留下了无尽的启迪,其余各卷也相当值得期待。



05《吴天墀文史存稿(增补本)》

吴天墀 著  2016年4月版


吴天墀先生治学,非常强调“目光四射”,他认为,“一个人懂得当前的实际越多,对古代和外国进行研究也将增多了解、大有助益”;史家“若知古而不知今,务外而遗内”,便做不好学问。此书所收论著则体现了著者这一学术志趣,对于宋史、四川地方史与近代学术史做出了独到的观察,具有真正士大夫的通达识见,言有尽而意无穷,值得学界取径与师法。



06《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陈宝良 著  2017年1月版


作为中华帝国晚期的明帝国,堪称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时期之一,且以极具变化的“活力”和“多样性”而吸引众多研究者的关注。面对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作为社会统治精英阶层的士大夫,他们的精神世界又有何种反映乃至变动?鉴于已往关于明代士大夫研究的成果,多将思想史与社会史歧为两橛,本书将采用一种“新文化史”研究的路径,对明代士大夫进行系统的精神史研究。



07《北京的洋市民:欧美人士与民国北京》

李少兵 蔡蕾薇 齐小林 著  2016年8月版


本书依据第一手的原始档案、中外报刊、欧美侨民回忆录等史料,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对民国时期北京欧美侨民的日常工作与生活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建构了民国北京“洋市民”的研究体系,论证了在北京工作生活的普通欧美人士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形态,以及他们与这座城市各方面的丰富互动,旨在还原民国北京中外居民、社会文化的丰富原貌,探索近代以来北京城市变迁的“市民社会”要素和主体人群原因。



08《民国北京的公共卫生》

何江丽 著  2016年8月版


本书从医疗卫生史的视角关注近代中国城市的现代化问题,以清末至民国前期的北京城市公共卫生为个案,从空间、时间和身体三个维度切入,细致考察了公共卫生理念的演变与实践的展开,论证了官方与民间之间存在的合作模式,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共存态势,力图在卫生知识的普及过程中寻找近代城市与民众走上现代之路的推动力,对现代化理论、权力-知识理论做出了回应,并对当今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09《民国北京婢女问题研究》

张秀丽 著  2016年8月版


本书以民国时期的北京为时空范围,从城市化的视角切入,以北京市档案馆档案为主要依据,详尽剖析北京的婢女构成、婢女买卖、婢女的日常生活、婢女的情感与婚姻、政府禁婢法令、婢女救助与安置、婢女解放运动等问题,展现了民国时期北京婢女问题的复杂面相,探讨了社会转型和城市剧烈变动对婢女褪去传统色彩、向现代转型的影响。这一课题对民国北京城市史、近代妇女问题等研究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婢女”这一消失的群体,也借此浮出水面。



10《民国北京犯罪问题研究》

马静 著  2016年8月版


本书围绕着民国时期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程度这一核心问题,由1928-1937年的北京犯罪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了民国北京的犯罪数字来源、犯罪类型、犯罪群体、犯罪的预防与控制及改造与惩罚、民众和舆论对犯罪的认知,力图通过揭示这一时期北京犯罪的真实状况,构建出下层群体的社会生活。本书的研究表明仅仅依靠警察、监狱等国家机器是无法有效遏制犯罪发生的,强制性控制也不能有效引导社会成员的服从。



11《民国北京研究精粹》

黄兴涛 陈鹏 编  2016年8月版


十多年前,陈平原先生曾发出“北京学”远不及“上海学”辉煌之类的感慨,时至今日,我们欣喜地看到此种现象已大为改观,民国北京研究业已成为中国城市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日益呈现出鲜明的风格。重新发现与认知“民国北京”,正成为学者们越来越强烈的学术自觉。本书精选的20篇论著,汇聚了海内外北京研究高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民国北京”的独特风貌和丰富内涵,对于青年学者步入民国北京史研究,亦有方法论上的启示。



12《考古学前沿研究:理论与问题》

陈淳 著  2016年4月版


本研究以讨论主题的不同分为四个部分,立足于国际考古学界公认的三个基石来昭示理论和问题意识的主导作用,介绍旧石器时代研究的新进展、人类起源研究、农业起源和文明早期国际起源等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以求将国际学界流行的理论方法与中国考古学和历史学实践相结合,发人深思。



13《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变

余新忠 著  2016年4月版

“近世卫生”是一个目前正在兴起而仍还较为薄弱的研究领域,吸引了海内外学术研究者的注意,对其进行探讨有助于呈现中国近世的日常生活经验、近代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省思中国的近代化和“现代性”,本书正是对这一重要议题的深度探究,是对国际前沿课题的最新回应,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著者以翔实的资料、严密的论证、独特的视角,颇为清晰地呈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关于卫生的为今人所遗忘的的历史经验,很好地展现了近代卫生机制变迁的内在根据及其制约因素,并进而对中国社会变迁中的“现代性”提出了颇具见地的省思。



14《唐宋天文星占与帝王政治

赵贞 著  2016年4月版


本书以星变为切入点,以史传占验为核心,从政治和祭祀礼仪两方面讨论星占,重点考察星占对唐五代帝王政治的特别影响。今天看星变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古人对星变象征意义的解释均属附会,但是它在当时却为大多数人所相信。通过天上星官与人间社会的对应模式,进而将灾祸和危机的出现与帝王政治中的人物和事件联系起来。两者的有机结合共同成为帝王处理军国大事的重要依据。唐宋的政治中,每每斗争的非常时刻,总会有人从天象的角度来为事变的正常进行寻找合理依据。天文现象的象征意义也被各种政治势力所利用,这在武德二年王世充受禅、延和元年睿宗传位太子以及大佑四年哀帝禅位朱温的政治事件中得到了印证。考察天文星占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唐宋政治的历史背景,解读隐藏其背后的历史真相。



15《青藏高原考古研究

霍巍 著  2016年6月版


长期以来,藏学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性的学术领域,而西藏考古从来也是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成果的出版无疑将对国内外关注度极高的所谓“西藏问题”研究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发出“中国声音”,以科学的资料、严肃的研究、严谨的结论来回应目前国际上关于藏民族及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西藏历史地位、西藏与中原政治关系、西藏文化遗产保护与继承等若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理论挑战。



16《杜威家书:1919年所见中国与日本

[美]约翰·杜威  爱丽丝·C.杜威 著 [美]伊凡琳·杜威 编 刘幸 译 2016年8月版


杜威夫妇于1919年到访日本与中国,两年多以后才返回美国。此书为杜威夫妇在日本与中国期间给美国家中的女儿写的家书,执笔人主要是杜威本人。杜威在信中详细描绘了自己每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今天看来均是格外宝贵的第一手史料。本书这些第一手生活史料对于了解杜威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17《转型中的困境: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

朱汉国等 著  2016年4月版


本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及问题,客观地总结了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发展的特点及教训,其研究既充实了民国史研究,也深化了中国教育史研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发掘了不少珍贵的一手资料,使相关问题的细节更加丰富。


18《历史的旨趣:在后现代性的地平线上

Beverley Southate 著 张立波 唐闻笳 译  2016年4月版


在二十世纪早期,约翰·杜威提出了一种“重建”哲学的方案,认为经过他的修正之后,“哲学”不再沉浸于终极的绝对实在,而在推动人类的道德力量的启蒙中获得补偿,在帮助人们获得更加有序而合理的幸福上做出贡献。在作者看来,把哲学替换成“历史”,关于历史为什么而存在,我们也就有了一些指示和迹象。本书着力思考历史曾经是什么,现在是什么,以及它可能为了什么而存在,对于后现代主义具有重要的反思。



19《法国大革命中的群众

[英]乔治·鲁德 著 何新 译  2016年7月版


法国大革命年间不断爆发的群众暴动和示威游行,把成千上万的巴黎市民卷入了革命活动,掀起了轩然大波,然而,这些群众究竟是由哪些人构成的?领导或影响他们的是谁?促使他们采取行动的是哪些动机?他们的参加有什么特殊意义?带来了什么结果?此前似乎都颇为模糊。本书是鲁德九年常去访问巴黎和巴黎各档案馆及图书馆的收获,作者受法国年鉴学派史学观念影响很大,试图聚焦底层民众的历史,透过丰富的档案文献,对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历次群众运动所做的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不久即成为经典之作。



20《英国激进主义与法国大革命

[英]哈里·狄金森 著 辛旭 译  2016年7月


本书主要关注近年来史家在这一领域一些争论激烈的问题,譬如:1790年代的激进团体与早期改革者有多大不同?为何“反动势力”会成功,政府的镇压在这种“成功”中起了多大作用?“革命运动”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存在?1800年代早期复兴的激进主义究竟有何种特征?此次是作者首次授权出版的简体中文版。作者在中文版中增加了部分内容以充实论证和思考;同时,还将增加大量英文版未曾使用过的图像,不但会增加读者的兴趣,也是图像证史的实践。有感于目前中国思想界以及社会的多样性,作者还增加了为中国读者写的前言。



21《中国文化通史

郑师渠 总主编  2016年12月版


本书着重研究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揭示其发展规律,彰显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本书力图突出“通”字,纵向上,全书各卷之间脉络贯通,于沿革流变中体现中国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一以贯之的民族精神;横向上,注重时代精神对文化现象的整合,注重诸文化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本书将中国文化置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去考察,既注意中外文化的交流、冲突与融合,也注意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本书不仅写汉民族的文化,同时也重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创造及其特色,尤其注意突出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各民族间的文化互相渗透、交流与融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代江南地区的发展意义深远
霸气!中山大学100万元招募海龟历史学博士
公开课| 历史特级教师周飞:史事·洞见·格局
史学理论神书 豆瓣9.6 |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
专职研究人员:卞利
黄正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