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石:堂堂欧洲为何总被这个半岛搅得天翻地覆?

说起巴尔干半岛,除了半岛南端延伸部的辉煌璀璨的古希腊文明外,其最出名的,就是“欧洲火药桶”的绰号。近代以来,这块土地频繁发生战乱,并且每一次战争,都对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


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1914年,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开枪刺杀——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而也正是这次大战,使得“巴尔干火药桶”的称谓名扬全球。

 


而离我们最近的,则是冷战结束后的前南斯拉夫内战,以及后来的科索沃战争——前者以残忍的种族屠杀为世人熟知。而后者,则引发南斯拉夫得最后一次解体,让这个国家称谓成为历史,而此战中美国战机对中国驻南大使馆的野蛮轰炸,更成为一代中国人心中永恒的痛。

 

为什么巴尔干半岛的动辄爆发战争?又为何这块土地上的战争,总会引发如此重大的国际影响呢?云石君在此做个分析:

 

首先看一下巴尔干半岛的基本面。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端,总面积大约55万平方公里,是欧亚大陆近东部分陆地朝地中海方向的凸出部,也是南欧指向地中海方向的三大半岛之一(其他两个为伊比利亚半岛和亚平宁半岛)。


作为三面环海一面临陆的半岛,巴尔干半岛的地缘格局还是比较独立的。只是,具体到巴尔干半岛内部,其地缘结构就十分糟糕了。

 

巴尔干半岛全境多山,巴尔干山脉、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罗多彼山脉等一系列大型山脉纵横交错,使得山地几乎占到巴尔干半岛总面积的七成,只有东部的沿海一带,以及部分山间盆地,才有一些地势相对平坦的低地平原。甚至巴尔干一词在土耳其语中,本来就是“山地”的意思。


而由于复杂的山地构造,这些为数不多的低地平原,也十分散乱,普遍不成规模,没有一个强大到能够力压四方的核心板块。

 

低地平原是进行大规模工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巴尔干半岛的低地平原的稀少,意味着这个半岛的整体生产潜力有限,地缘实力不强;而且低地平原七零八落不成系统的散乱分布,缺乏绝对强势核心地缘板块的格局,以及山脉对各低地平原间的交流沟通造成严重阻碍,这种种负面因素,又导致这个半岛很难孕育出一个独立的文明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个大一统式的国家。

 

这就决定了巴尔干半岛在近东、乃至整个环地中海板块中的边缘化、劣势地位。在环地中海地区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中,曾出现过许多强势的文明和国家,其中还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比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等,但除了古希腊和东罗马帝国,其他都和巴尔干半岛不沾边。而仅有的古希腊和东罗马帝国,前者主要是以地中海区域贸易为依托;后者则是沾了君士坦丁堡特殊地缘区位的光。二者除了本身处在巴尔干半岛边缘位置上外,其之文明发展,与这个半岛的整体关联并不太大。

 

总而言之,错综复杂的多山地貌,极大的限制了巴尔干半岛的生产潜力,使它难以积蓄出足够的地缘实力,与其他板块竞争时相形见绌。

 

但话又说回来,多山地貌,并不是巴尔干半岛独有。南欧三大半岛的另外两个——伊比利亚半岛,和亚平宁半岛,同样分布着大量的山脉。但这两个半岛的发展,明显比巴尔干要好的多。亚平宁半岛自不必说,其所孕育的古罗马文明,乃是西方文明之渊薮;至于伊利比亚半岛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在近代前期称霸全球。为何这两个板块曾经可以创造辉煌,现在起码也还比较稳定发达,而同为南欧三大半岛就支离破碎、战乱频仍呢?

 

这除了其他两个半岛山地复杂程度不如巴尔干半岛,适合人类开发的地区较多、且更成体系外,也跟巴尔干半岛的特殊地缘格局大有关联。

 

前文中云石君曾说过,巴尔干作为一个半岛,其地缘格局比较独立。这其实是从表面上来看的。实际上,巴尔干半岛虽然三面环海,但南面的地中海,不过只是个被大陆环绕的内海,气候环境并不恶劣,远不能跟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印度洋相比;海对面的西亚、北非板块,与巴尔干半岛的地缘距离也并不遥远——这种程度的地缘屏障,即便是在文明发展水平落后的古典时期,也是相对容易克服的(不然也就没有古希腊文明);至于西边的亚得里亚海,东面的黑海,只能算做地中海的二级内海,其阻断作用就更不用提。

 


内海作为地缘屏障的功能受限,使得其为巴尔干半岛提供的保护作用十分有限。而在陆地上,与意大利半岛北有阿尔卑斯山脉,伊比利亚半岛北有比利牛斯山脉不同,巴尔干半岛的北部,是广袤的匈牙利大草原,它与欧洲内陆的地缘分割线,不过是多瑙河、萨瓦河——河流的地缘屏障功能本身就远逊于山脉和沙漠,何况这两条河流本身级数也不是太高,跨越它们的技术难度十分之低。这也就是说,看上地缘格局相对独立的巴尔干半岛,实际上却是四面受敌。

 

当然,遭受外力侵扰,这个也很正常;古罗马就是被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蛮族玩垮的;至于伊比利亚半岛,也曾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两大文明体系的逐鹿场。但是无论是亚宁平还是伊比利亚,在大多数时候,还是处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下;而巴尔干半岛,却是从古到今持续动荡;无论是古典时期、中世纪还是近现代,战乱与纷争都是这个半岛的主旋律,几乎少有和平时期。

 

为什么巴尔干半岛就这么倒霉?

 

这是因为,巴尔干半岛,正不幸的处在三大地缘势力的夹缝中心。

 

世所公知,亚欧大陆是人类文明的中心板块,除了人类文明早期的埃及,以及现在的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型先进文明势力,都扎根于亚欧大陆。

 

而纵观亚欧大陆,除了偏居东亚大陆的中国,和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可孕育强势地缘势力的板块主要有三个,欧洲(西欧、南欧)、西亚以及东欧。西亚势力自小亚细亚半岛和东地中海,从东、南两面通向巴尔干,欧洲则是借亚得里亚海和多瑙河平原,从西、北方向压至,至于,东欧则主要以黑海及其沿岸为战略通道,自东北方向而来。

 

三大地缘势力,通过不同的方向,同时对巴尔干施加影响。这就要了巴尔干的命。

 

巴尔干半岛本身地缘实力有限,难以整合出强势文明国家,不足以力抗外部压力,维护其之独立性,所以任何一个外部势力的插足,都可以在当地引发战争和冲突。而其身处三大地缘势力中心夹缝的格局,使得其实任何一个地缘势力,无论是出于拓土开疆,拓展势力范围的雄心,还是在面对其他两股势力进逼时,建立前沿战略缓冲区的考虑,都必须对巴尔干半岛大力经营,这种利益冲突的犬牙交错,使得巴尔干半岛不幸的沦为列强争夺的“中原”逐鹿场。

 

从千年历史的脉络演进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巴尔干半岛的这种无奈。在古希腊时代,这里是希腊——马其顿与波斯帝国的交锋地;到了罗马帝国崛起,这里又成为罗马与日耳曼——斯拉夫系蛮族博弈的前沿阵地;罗马帝国覆亡后,它就成了西欧天主教世界、东罗马帝国以及东欧蛮族、游牧势力的逐鹿场;后来伊斯兰崛起,天主教世界、东罗马帝国和伊斯兰世界三雄又围绕它展开争夺。后来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帝国取代,但东欧平原的俄罗斯帝国兴起,于是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三系又换了个面目,继续围绕巴尔干拼死搏杀。反正几千年下来,这里几乎就没消停过。

 

不过话又说回来,不是每个地缘板块都有出头的潜质。事实上,这个星球上的绝大部分地缘板块,都只能作为附庸存在——比如东亚大陆,从地缘结构上来说,无论是新疆、青藏,还是巴蜀、云贵、东北,它们都不过是长江——黄河流域核心区的附庸罢了。所以对巴尔干这种弱势板块来说,被人辐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大家能争出个胜负,然后管你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只要能保持长期稳定就行了。

 

但就是这个最低要求,也是做不到的:


首先,三大地缘势力半斤八两,没有谁拥有压倒对手的绝对优势——所以这仗停不下来;

 

其次,巴尔干半岛不仅身处三大势力夹缝,而且还位于其之不同文明的边缘,无论是欧系文明的核心——西欧;西亚文明地缘核心——两河流域,还是东欧势力的核心——东欧平原,与巴尔干半岛的地缘关系都比较疏离,影响力辐射至此,已是强弩之末。就算占领巴尔干,也无力继续向前进取,再打出一片新的战略缓冲区,将巴尔干半岛化为相对安全的己方内陆。

 

要么被人打,要么作为打人的前方战略基地,或者就直接以此为战区展开搏杀,三大外部地缘势力相互间的无休止撕杀,使得巴尔干半岛永远就是一副祸乱不绝的命。而巴尔干半岛身处三大地缘势力中心夹缝的地缘格局,又使得其之归属或倾向,直接影响到近东乃至整个亚欧大陆西部的战略格局。

 


再考虑到三大巴尔干相关地缘势力(在近现代体现为欧洲天主教、新教文明体系——俄罗斯东正教文明体系(苏联红色文明体系)——中东伊斯兰文明体系在人类世界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巴尔干半岛的地缘政治冲突,都会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影响到全球性政治格局。这种情况下,巴尔干的一举一动为世界所瞩目,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小地方,又穷又乱,却让西方俄罗斯伊斯兰都豁出命去抢
全球最混乱的半岛,从古到今不停打仗,被称作欧洲火药桶
云石:是什么促使分裂1500年之久的意大利,在19世纪重新统一?
云石:小小的希腊靠什么成为西方的主宰?
从地理角度分析,巴尔干为何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当年的南斯拉夫到底有多强大,它凭什么号称“巴尔干之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