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城有料:戚继光的门前三包责任牌


▲ 垛口旁的小“白板” 摄影:尚珩


走在北京河北一带的明蓟镇长城上时,在一些保存较好的垛口墙上,也许你能发现如图那样有白灰抹白的痕迹。这是啥?


难道是砌墙时没掌握好尺度?仔细观察,这些“白灰面”形制规整,面积大小相似,普遍成方形,应为有意者为之。


▲ 垛口旁的小“白板” 摄影:尚珩


秘密在哪里?赶紧去找找蓟镇长城的修建大咖戚继光大将军问问!

喏!十四卷本十三章,尚将军怎么考的军衔!

▲ 戚继光·纪效新书·城制


戚帅的十四卷本《纪效新书》守哨篇·城制中绘制了一幅城墙制式图,每隔5个垛口,插一旗杆。图上文字注解“方空内,乃用石灰粉白书垛号、火夫姓名。后各垛口仿此。今不留白空者,恐其混看,误为垛眼也。”


相对应图中,在垛口墙上绘制了一块“白板”。垛口上所插旗杆图上文字注解是“书五垛火夫姓名”,并另单配一副旗杆图,图解到:“一城长,书五垛长姓名。一雉长,书二城长姓名”。图下正文接着说:“后仿此。二十五垛立一城长,二城长立一雉长”。

▲ 戚继光·纪效新书·城制


因怕后人误解“白板”为垛眼,故只画了个别示例。如今,垛口墙上所插旗帜早已无存,唯独可见残破不堪的“白板”。


戚帅《纪效新书》内容太多了,城制和“白板”太细碎,所以书中并没有继续详细解释来龙去脉,明朝那时候估计人人都懂。小编感觉不够完满,继续翻书。


这里有本老书,《皇明世法录》,明陈仁锡辑,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禁毁。哇!有料!乾隆老爷子咬牙切齿恨的书!赶紧翻翻!


《皇明世法录》共九十二卷,所辑明代朝章典故,起自太祖洪武,迄神宗万历间止。总目分维皇建极、悬象设教、法祖垂宪、裕国恤民、制兵敕法、浚河利漕、冲边严备、沿海置防、奖顺伐衅、崇文拨武十类目。取材于《大明会典》等为主的政书,搜罗弘富。成书先于《明史》,为研究明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史料,有明崇祯间刻本传世。


▲ 《皇明世法录》书影


一翻居然翻到点东西!待小编和客官分享!


《皇明世法录》云(云就是说的意思哈!)“管台百总先将台下左右界内垛口,用纸为图,画成垛样,一垛不可少,不可多,中画台形。亦做木牌一面,先将填过纸送府印发,粘于牌上悬挂,凡主客官军派台分垛姓名,每防分布册到该路。即通行各百总书于图上,以备临警查考。每年终更换送印。”


啰里啰唆的意思就是,管长城的中高级军官,采用绘制防御地图的方法掌握各自防区内的防御分布详情。每年要来一次!细致到什么层面呢?要到每个垛口!


▲ 《蓟镇长城图》


《皇明世法录》又云,嗯,又讲了:“守台并台下守空合而为一。每两台以居中为界,立有界牌,加于垛上。粉书明白,以便记认,本台下左右边墙垛口俱属本台责任。分布过军士惟分有台上墙上之别。无警时俱收台上休养,以免风雨霜露疲劳。有警之时照分过数目,各司其事。虽有定数,遇有警急,或多出台军战于垛口,或多收垛军分御台内,相机而行,惟以固守无虞为主。”


把《皇明世法录》讲的规则(其实也是戚帅干的),和戚帅的图一结合而看,小白板背后的秘密便清楚了。原来,城墙上每段边墙的墩台台长——管台百总下面管着——雉长(管两个城长)、城长(管五个垛长25垛)、垛长(管五个垛口五个火夫)、火夫(管每个垛口)。小白板上,写的是垛号和火夫的姓名。相当于垛口的“门前三包责任牌”,哦不,“垛前三包责任牌”。



▲ 国家文物局文物破坏举报电话 010-12359


那责任牌的分布范围又如何呢?戚帅说了,“今蓟镇之三屯营城、遵化之县城、古北各路之新修边墙,俱依图式。”由此看来,立“责任牌”的制度,不仅仅在长城上,在整个蓟镇内包含城池,都是得到推广的。


戚帅在后面的“派守解”中提到,打仗时,进城的军民,无论身份,除去预备队,都要分到垛口,把名字写在垛口上。就是写到小白板上。无论主兵、客兵还是临时工,写上,责任到岗!


如同墩台是长城墙体上防御的核心工事。明长城实行“各守信地”、“划地守御”的策略进行分区、分段防守,绵延的长城墙体通过台、雉、城、垛逐级划分了“信地”之界,小小白板是它最后一个责任的归属纪录!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摄影丨张福录 八达岭——长城协奏曲
戚家军之死(上):戚继光巴结张居正,送他千金姬,在饥寒中病逝
三屯营
金山岭长城的历史
长城万里长,独秀金山岭
探寻鹫峰山的“一步跨千年”的长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