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还记得过去的自己么?|聊聊丧失与哀恸


主创的话:


十几岁时,我迷恋一本叫做《科幻世界》的杂志。有一次,我从一篇叫作“关妖精的瓶子”的科幻小说里认识了一个词,“熵”(entropy)。文章里说,熵是热力学中衡量混乱程度的一个指标,熵越增加,混乱程度就会越高。而这个宇宙里,熵是必然不断增加的。一切都注定从有序走向无序,玫瑰会凋谢,美人儿会衰老,我和你都会死去。


这个世界在永恒的失去里。


我们今天来聊聊和“失去”有关的事情。




当我失去你


KY作者:袁蕾蕾

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精神健康方向,现于加州从事临床医疗社工师,主要服务人群为成人以及老人,服务内容包括心理评估与咨询,危机与非危机个案管理,老人临终关怀以及家属支持,小组以及相关精神健康教育。兴趣方向包括悲伤干预,老人服务,亲密关系,行为认知疗法,精神病病理诊断,药物滥用与酒精成瘾等。


人常说时间能让所有的伤口愈合——他们误以为我们一生要遭受的哀恸是有限的。

They say time heals all wounds, but that presumes the source of the grief is finite.


—— Cassandra Clare, Clockwork Prince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失去很多东西,心爱的玩具,重要的人,自己曾经的某种身份。正因为人生中的失去有太多不可预见和多样性,因为各种失去所带来的痛苦,才会成为每个人无法回避的经历。


失去会让生活失去希望,会让人变得抑郁;失去(特别是因死亡失去至亲和挚友)会把你熟悉的整个世界变得陌生,再回到曾经规律的生活中会发现自己已经脱节,甚至最简单的事情比如吃饭睡觉都会令人如此怯懦。失去所带来的悲伤深深的从生理和心理上影响着我们。了解这整个过程,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重新适应生活,也可以让我们知道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处于在失去和悲伤中的朋友。


什么是失去与哀恸(loss and grief)?


根据美国悲痛康复机构(Russell,2015),哀恸(grief)是一种正常、自然、且高度个人化的情感反应。这种情感特别针对生活中的失去或者变化。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病态现象或者人格障碍。


失去的原因是非常个人化的,而且只有经历失去的人本身才能知道什么感受对自己影响最重大。面对重大失去比如亲人的离去可能是人生中最重大的困难之一。根据德克萨斯奥斯汀分校精神疾病与诊疗中心的总结,通常情况下的失去包括:


· 朋友的离去

· 爱人的离去

· 同事或者同学的离去

· 所爱的人患有致命的疾病

· 关系破裂或者分手

· 家庭成员死亡


还有一些生活中不太显著的失去也可能导致强烈的悲伤感情,尽管你周围的人可能注意不到。这些例子包括:


· 离开家

· 疾病

· 宠物死亡

· 变化工作

· 搬家

· 从学校毕业

· 个人自理能力的丧失

· 金融安全的丧失


丧失往往是复杂的,很少有人会在一个和失去有关的事件中只失去一件东西。几乎所有的丧失中都伴随了一部分自我身份的失去。比如,离婚后,你失去了ta,同时也失去了作为妻子/丈夫的自我身份。你不再是一个其他人的伴侣了。这种身份的失去一样会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影响,却常常被我们所忽略。




失去所带来的痛苦会持续多久?


悲伤过程的长短因人而异,而且这个过程中没有可预测的时间表。虽然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是不应操之过急的逼迫自己走出来。因为每个人对悲伤的反应不尽相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对自己有耐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周围亲友的安慰支持,由失去所带来的悲伤一般都会减轻。然而,反复的现象也很容易出现,特别是节假日,有意义的日子(例如生日或者挚爱去世的那天),或其他一些可以触发悲伤的时间点。


面对失去的不同反应:


瑞士精神分析师 Elisabeth Kübler-Ross 1969年在她的著作” On Death and Dying”中,受到他工作中与绝症患者的启发,第一次提到了悲伤情绪处理的的五个反应阶段理论模型。根据Dr. Kübler-Ross,这些阶段包括:


· 拒绝 - 当人们面临失去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否认。在这个阶段,通常人会认为这样的失去不曾发生过,并坚持相信自己所想的假象。


· 愤怒 - 当一个人认识到,拒绝和逃避敌不过现实,生活不能继续的时候,人们会从逃避中走出来,开始愤怒。经历这个阶段相应的心理反应会是:;“为什么我这不公平?!” “这怎么可能发生在我身上?”; “是谁的责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经历此阶段的人会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离去的人或者事请,与他们最亲近的人(例如朋友与家人),甚至陌生人身上。




· 交涉 – 处在这个第三阶段个人会不断的反思自己,和自己辩论,去寻找很多(他们认为)当时可能能避免失去的原因——“如果我当时做了XXXX,或许就会XXXX”。这样做的动机是希望重新能够掌控生活。例如,在分手中,我们通常企图通过达成某项协议,来换回我们我们的爱人,回到悲剧发生以前。


· 抑郁 – 第四个阶段是抑郁。“我很伤心,周围的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我想我爱的人,好难过,生活还有什么继续的意义?”在这一阶段最大的风险因素是自杀,所以家人和朋友的支持非常重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可能会变得沉默,拒绝任何人的靠近,花太多的时间沉浸在悲伤中。


· 接受 – 在这一阶段,个体会接受失去的现实并开始面对生活,情绪和状态也会恢复平静。“TA会没事的,都过去了。” “我搏斗不过命运,但还是需要坚强的活着。”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需要强调的是,这五个阶段并不是线性发展过程,每一个阶段也不会有既定的时间维度,人们总是很反复。可能已经处于抑郁阶段的人会突然又回到愤怒,可能已经处于接受阶段的人在特定时间点(例如节日)的触发下又重回到抑郁。


尽管Dr. Kübler-Ross的五个阶段描述的是面对失去和伤痛一般来说正常的反应,由于每个人伤痛的原因不一,心理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不一致,也可能导致很多独特的,非平常的应对反应。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的模型:


· 抑制或缺失性哀恸:在这个模式中,个人不会展示出特别多预期的悲伤相关的正常行为回应比如分离焦虑的,挽回,向往回到失去之前,等等。

· 延迟哀恸:在这个模式中,痛苦,挽回,焦虑等症状发生在相对于正常反应时间段内更晚的时间。

· 慢性且长久的哀恸:该模式强调悲伤症状持续时间很长。

· 扭曲的哀恸:此模式的特点是非常强烈的,或症状不同于典型悲伤反应的悲伤模式。




如何应对哀恸?


应对哀恸没有统一的模式,每个人都方法和反应都不一致。下面的列表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应对方法。


· 真实的面对自己经历失去之后的情感,让自己感到悲伤,体会身体因情绪的变化所带来的压力和转变。不要逼迫自己坚强,选择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宣泄情绪,接受自己在失去之后的脆弱性。


· 不要过于迷信悲伤的五个阶段理论。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那五个阶段,比如有的人会先感受到悲伤接下来才是愤怒。每个人应对悲伤都有不同的方式,不要强迫自己一定要和别人一样。


· 敞开心扉地告诉家人或朋友你的经历和相关情感。


· 如果条件允许,接受心理辅导


· 准备好如何面对那些会触发你悲伤感情的时间点,比如节假日,生日或者家庭聚会等等。在那天到来之前做好准备,做一个出逃的旅游计划会是一个好的建议。


· 阅读与写作,阅读失去和悲伤相关的诗或书,或者一些其他让你可以转移注意力的书。或者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制作一本和你的失去相关的记忆册子。


· 参加社会活动,接受别人对你的支持,同时在支持别人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 保持规律的生活,进行规律的锻炼,尽量把自己的每日形成都排规律,使身体能在正常工作的状态。


· 吃健康,新鲜,美味的食物。


· 若有宗教信仰,可以参加宗教活动寻求精神上的支持。


· 多进行户外活动


· 加入一个悲伤支持小组,获得有同样经历人的支持。


· 要对自己有耐心


以上只是总结很多人认为有效的方法,但只有你知道自己的个性和生活方式,只有你知道哪种方式最适合你。要注意,不管你是何种个性,滥用药物,酗酒或者自我孤立都一定是不好的应对方式,会对你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悲伤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也不存在真正完全的治愈。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Before Midnight里的一幕戏,大意是,一位老太太在饭席上说起她死去的先生,她说:过去我可以清晰地回忆起关于他的一切,但我开始渐渐遗忘一些微小的事情。我有时还能清晰得看见他的脸,而有时不行。他开始凋零,我开始遗忘。这种感觉就像再一次失去他一样。


即便是很多很多年后,曾经失去的东西仍然可能在一瞬间让我们感到哀伤。但这就是生活。就像前面提到的这位电影中的老太太说的一样,“We appear and we disappear. And we are so important to some, but we are just passing through.”(我们出现然后消失。我们对一些人来说是如此重要,而我们仍然只是经过。)


以上。



References:

Bonanno GA, Kaltman S: The varieties of grief experience. Clin Psychol Rev 21 (5): 705-34, 2001.

Jacobs S: Pathologic Grief: Maladaptation to Los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 Inc., 1993.

PARKES CM: BEREAVEMENT AND MENTAL ILLNESS. 2. A CLASSIFICATION OF BEREAVEMENT REACTIONS. Br J Med Psychol 38: 13-26, 1965.

Prigerson HG, Shear MK, Jacobs SC, et al.: Grief and its relation to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Nutt D, Davidson JRT, Zohar J, eds.: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London, United Kingdom: Martin Dunitz, 2000, pp 163-86.

Russell, F. (2015). The Best Grief Definition You Will Find. Retrieved October 27, 2015, from https://www.griefrecoverymethod.com/blog/2013/06/best-grief-definition-you-will-find

The Counseling and Mental Health Center. (2015.). Grief and Loss. Retrieved October 28, 2015, from http://cmhc.utexas.edu/griefloss.html

WikiHow. (2015). How to Cope With Grief. Retrieved October 28, 2015, from http://www.wikihow.com/Cope-With-Grief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曾经风靡世界的哀伤“五阶段论”会被视为“有害的“?
如何更好的悲伤?
悲伤辅导的原则
清明节哀伤辅导:提供一个哀伤过程
493.我不应该悲伤(翻译小诗164)2014年8月5日
失败和痛苦的感受是怎样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