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密我国反恐特种兵:“天狼”是怎样炼成的

        最近,在我国夏青铜峡地区举行的第三次中巴反恐联训,把一支神秘部队展示在世人面前,外界一般称其为“雪枫团”。2000年,“雪枫团”以特种作战连8连为依托,成立了团队历史上的第一支反恐特战分队。如今,作为中国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反恐特战分队,8连有一个响亮而充满血性的名字——“天狼突击队”。

       特殊材料锻造的战士

       “并不是每名战士都能成为合格的特种兵。”“天狼突击队”指挥官、8连连长王庆新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揭开了特种兵训练生活的种种迷雾。

        个头1.75米的王庆新在“天狼突击队”里并不起眼,显得矮小而精干。对于一个平均身高在1.80米的连队来说,要寻找几个“帅哥”、“酷兵”出来并非难事。

        根据王庆新的描述,可以粗略勾画出一个特种兵的标准形象:这是一位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灵敏的反应速度、钢铁般的意志和出色技战术水平的战士。

        一如“天狼突击队”营区里的四句话标语:“无所畏惧,无比忠诚,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从外表来看,特战队员都是标准的倒三角体形和棱角分明的面庞。特战队员的体重一般都保持在75公斤左右,全身脂肪很少,都是线条分明的肌肉。

       “有一种说法是,特种兵是‘特殊材料锻造的’,问题的关键是特在什么地方。”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副参谋长李富华长期指导特种兵培养。他认为,传统观念认为,特种兵特在身心素质的过硬,特在对残酷环境的适应上,“现在则更加强调智能、技能、体能合一,更加强调运用信息化装备手段的能力和素养。”

       在“天狼突击队”,特战队员全部是高中以上文化,30%以上达到了大专文化程度。85%的官兵掌握计算机技术、军事英语、反恐手语等内容。在此次中巴反恐联合训练中,中方队员能熟练运用多种信息化反恐特战装备、指挥侦察装备,已成为训练场上的新亮点。

        所有特战队员都能熟练掌握6种以上轻武器,全部会跳伞、机降、攀登、游泳、驾驶、格斗。

        特战没有捷径

        练就一名合格的特战队员没有捷径可言,只能靠长时间地反复锻炼。腰力、臂力、爆发力,一项项艰难累加,直到“炼”成钢筋铁骨。

        单从体能训练来说,一位特战队员的日常“食谱”是这样的:每天跑一个5公里,一周跑两次10公里武装越野。每天睡觉前是“6个100”——100个仰卧起坐、100下推举杠铃、100个俯卧撑、100次握力掌、100个深蹲、100次压腿。

        这些训练内容看似简单,但长期不懈地坚持下来,练就了特战队员超乎一般军人的能力。

       九班班长宋振海演示了手枪快速射击:从枪套中出枪、上膛、瞄准、射击、击中目标,全部完成不到2秒钟。

       这位24岁的战士平静地告诉笔者:“对于特战队员而言永远没有第二枪。要么你首发命中,要么就被对方击中。”

       宋振海的双手密布老茧,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因长时间接触枪体而受伤最多,手指第一节已有些变形。

        除了体能和射击,特战队员还要学习各种特种作战战术和技能,包括楼房突入、街道反恐、自由搏击、多能攀登、快速绳降等等。

       “猎人基地”锻造魔鬼猎人

       此次对巴基斯坦特战队开放的是目前全军最为先进、全面的特种训练基地。这座按照委内瑞拉“猎人学校”标准修建的训练中心,被称为“猎人基地”。

        在“猎人基地”大门口的宣传牌上写着:“这里锻造的是魔鬼猎人,我们必须挑战极限绝地求生;这里只有无所畏惧的猎人与智勇双全的猎手,没有任人宰割的猎物。”

        笔者探访“猎人基地”时看到,“猎人基地”中有连续31组高难度障碍:特战队员在沙土、泥泞、碎石中匍匐穿越百米低桩铁丝网;在离地面8米的高空手抓两条钢索走过长30米的钢索;凭借爆发力攀上45度倾斜的隔绝墙;穿着湿滑的军靴,在爆炸中快速通过蛇形独木桥;跳进2米深的泥潭,保持浮力并连续托举弹药箱50次。

      “‘魔鬼训练’的目的就是在心理、意志和身体承受力达到极限的情况下磨练特种兵的战斗意志,把顽石变成钢铁。”特种大队副大队长何健说。他曾代表中国参加世界著名的“突击·爱尔纳”国际侦察兵比武并夺冠。

        他告诉笔者,这么多年来很少有战士能够在两年义务兵服役期就通过全部课目。但是通过“魔鬼训练”的特战队员都可以孤胆深入敌后,在关键时刻发挥反恐尖刀的作用。

        先进装备武装到牙齿

        从公开画面和照片中军迷们可以看到,“天狼突击队”既有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炮这样在去年国庆阅兵中出现过的常规武器,也有05式5.8毫米微型冲锋枪和06式5.8毫米微声手枪等新式装备。

        微声冲锋枪发射时,枪口侧面2米处的噪声峰值刚刚超过100分贝。站在旁边,几乎只能听到枪机撞击其他零件的声音。微声武器普遍装备在世界先进国家的特战部队中,能够为特种作战、无声歼敌提供方便,从而弥补手枪及自动步枪存在的不足。

        特战队员的武器上经常会装配昼夜电视枪用标准镜、步枪战术导轨系统、二合一瞄具等辅助器材,头盔上有微光观察镜、夜视仪,并携带手持热像仪、微光望远镜、数字侦察仪等侦察工具。

       另外一些特种装备还包括抛绳器、复合探雷器、便携式激光炫目器等等。在公开画面中还可以看到,中国反恐特战队还装备有展翼不到1米宽的无人飞行器,可承载两人的动力三角翼,国产猛士军车、猛士侦察车。甚至降落伞就有几个型号。

       “许三多”一套行头至少20公斤

        一名特战队员的“行头”至少是这样的:一身特种迷彩服,一套作战背心,一副绳降装具,一顶头盔,一双作战靴,一副护膝。如果需要跳伞机降还要背负一套主副伞包,当然还少不了脸上涂的油彩和醒目的特种兵臂章。不算携带的武器,这样一套装具下来,至少有20公斤。如果要野外生存,还要携带一个重达30公斤以上的野战背囊。

        他们与《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有几分神似。比如此次联训的中方搏击组教练赵世虎,笔者曾目睹他在右臂后,用一根长约20厘米的细铁丝对着伤口连“缝”3针,然后从迷彩服上扯下一块布头,完成包裹。

        演练全部结束时,从他右臂伤口流出的鲜血染红了紧握的钢枪。一位观摩的将军走到他面前,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称赞他是“特战兵中的钢铁汉”。虽然在和平年代,但赵世虎身上仍有52块伤疤。

        “天狼突击队”的名称来自“西北狼”,在西北这个中国重要的战略方向上,它承担着独一无二的重任,忠诚、忍耐和血性永远是中国反恐特战队的精神标记。
 
        (来源:家庭导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种兵电影
杨烁很“可爱”?《利刃出击》导演解析幕后故事
史建强:语如雷霆万钧,磨砺突击尖刀
实战中,为何特种兵戴的不是钢盔,反而是没防护力的棉质奔尼帽?
左手演员,右手制片,汪裴的“跨界人生路”
它是军营,一个“来了会后悔,不来更后悔”的地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