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之初性本善,那么恶从何来呢?王阳明心学这么解释

人性善恶?自古以来就争论不休的言论,然而主流认识还是坚持人性本善的。关于人性善恶百家经典又是如何认为的呢?

三字经第一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

《中庸》开宗明义之谓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孟子则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认为仁义礼智信是人天生就有的,所有人的人性都是善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关键在你是否能尽心、知性,挖掘、培养这些善的萌芽。

王阳明的观点也与孟子有相同之处,王阳明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意为成为圣人的方法道理就在我们自己心中,每个人都具有成为圣人的资本,人性天道教人向善,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能否成为圣人的关键在于行,能否做到知行合一。

王阳明认为,人具有趋利避害的特性,也就是避免伤害和追求卓越的本能。

人性是指人的本性,人的本性是在人的一生中极其稳定的本能,无法违背,人们一旦违背这个本能就是对自己的严重伤害。人性本善,因为人总会回避伤害,而当人们伤害别人时就容易伤害到自己。

既然都说“人之初,性本善”那么恶从何来呢?

王阳明心学认为天道、本心是善的。“性是形而上者,物是形而下者”。本心的载体是我们的躯体,躯体是物质的形式,所以在人的本心实践 的过程中,身体需要外物的滋养,身体对外物不断的汲取的过程中,逐渐的被物质所驱使从而遮蔽了本性,物欲的本能逐步扩张超过限度形成了恶。

这也符合人的成长历程,出生的婴儿是善良洁白的逐渐在社会实践中所谓的“利诱”和“吃亏”使他的心里产生波动,在继续对利益的毫无克制的追求中逐渐失去了本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子》告子上
“知行合一”来龙去脉
孟子的人性观
性善论
陆九渊易简心学四重奏:本心说、同心说、蔽心说、洗心说
王阳明的《传习录》名言,句句透露心学的玄机,耐人寻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