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淑梅:流失海外档案文献的收集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文化根基深厚,珍贵文献众多。然而在历史变迁中,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政局动荡,积贫积弱,因侵略战争破坏、殖民掠夺、偷盗倒卖以及所谓的文化考察等原因致使我国大量文物、文献散失海外,至今未能收回。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追溯、收集流失海外文物、文献的行动引起政府、学界、民间组织及个人多层面的广泛关注和行动。虽然收到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1 充分认识流失海外档案文献收集的意义

流失海外的档案文献往往是原主国最具特色也是最珍贵的那部分档案,因而是原主国文化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素材,澄清和解决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重要证据。它们的收回对原主国起到多方面重要作用,因而收集、保护、利用好这些档案是档案部门的责任,也是每个炎黄子孙应承担起的责任。

1.1 维护中华民族记忆的完整性

有人指出:“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4000多年,可是现在国家档案馆馆藏较为完整齐全的档案文献史料仅始于清1616年,也就是说,有档可查的历史不到400年。” [1]这与我们这样一个泱泱文化大国的历史是不相适称的。虽然中国历史上自身发展过程中也有过多次大规模地对档案、图书销毁的行为,但这种破坏与近代中国,外国人以侵略、倒卖、偷盗等不法行为掠夺中国文物和各种文献所造成的破坏性质是不同的。外国对中国文物、文献的掠夺,不仅是对中华民族记忆的肢解和破坏,更重要的是我们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调查,目前全球47个国家和200地区的167多座博物馆中,记录在案的中国文物大约有167万件之多,而流散于海外民间的则可能是该数目的10倍。” [2]这是以官方的调查统计在案的数量为依据的,可以推测实际流失的数量会更多,特别是一些反映中国特色的、稀有的、少数民族的珍贵档案则更难以统计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保护和研究中国文化意识的提高,史学界、文博界、考古界、档案界等相关组织和人士对流失海外的文物、图书、档案文献的追溯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或亲赴海外搜集和研究、或翻拍购买、或整理编辑目录线索、或与国外合作整理出版等各种形式,追索回的档案原件和副本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日渐丰富着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记忆库,同时也让我们感到挖掘这样一个资源丰富的宝库,更好维护中华民族记忆完整的责任之所在。

1.2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凝聚民族情感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历史延绵不断的国家。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明成果,档案文献是记录和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完整档案的收集,必将为中华民族再创文明辉煌奠定基础。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这种预言不无根据。看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奇迹,再看看中国文化不断觉醒的现在,我们有理由相信,也有信心让这种预言变成现实,洗刷近代历史的屈辱,再续中华文明的辉煌,让档案文献将这种辉煌续写下去,传承下去。

流失海外档案文献的收集、开发,对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世界华人一家亲,无论身在何处,祖国是炎黄子孙不忘的根。随着国家的强盛,民族自豪感也不断在海外华侨和爱国人士的身上体现出来,在追溯和收集文物与档案文献活动中,我们不时会看到海外华侨、爱国人士通过回购和捐赠来支援中国文物、图书、档案文献的回归事业。

1.3 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

对流失海外档案文献的收集过程,也是宣传中国文化的好机会。随着收集活动的深入,收集成果的公布和展示,一方面,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文明的辉煌和久远;另一方面,可促进流失海外档案文献的研究和保护。流失到海外的档案文献要发挥价值,必须经过整理和研究。文献与文物最大的不同是,文献内容价值的挖掘可以将其价值不断放大,不只局限在原件本身。但流失到国外的文献,会受到语言等各种研究条件的限制,价值发挥肯定受到影响,如果双方协同合作,不仅加快对档案的研究,还会补全残缺的档案内容,完整齐全的档案必然使其价值成倍提升。从文化传承和影响角度看,利用流失海外档案的特殊身份,成为中华文化向世界渗透和扩大的有利途径,加速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加快中国占领世界文化高地的进程。

2 流失海外档案文献收集方法的种类与特点

根据目前对档案文献收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来看,流失海外档案收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2.1 法律追索

档案文献的流失是一个国际性问题,不仅我国有档案文献的流失,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特别是曾经遭受战争侵略、非法盗掘、掠夺的国家都有包括档案文献在内的文化遗产流失和追索的问题。二战后,一些国际组织陆续制定了有关公约、章程,宪章、宣言、决议、原则、备忘录等支持和维护追索流失海外档案文献、文物的行动。其中国际公约主要有《海牙公约》《巴黎公约》《维也纳公约》《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四个公约,是各国流失海外文物、档案文献追索的最主要的法律依据。

从这四个公约所规定的内容和范围来看,主要是针对文物类文化遗产的追索,虽然《维也纳公约》重点是档案文献,但其内容侧重新独立国家和地区对国家档案的继承问题。所以四个法律公约对我国追索历史档案文献的适用性不强。

至于宪章、宣言、建议、决议、原则以及章程和备忘录等“软法”。它们一般不具有拘束力,这些“软法”,只是在国际事务中的表决、协商等途径推动国际法原则、规则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起些作用。

2.2 国际合作

由于国际公约等法律途径存在溯往力和拘束力有限的缺陷,利用法律手段程序繁琐,过程漫长,收效不大,那么,发挥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也是可以尝试的途径,在档案文献追索实践中已有不少成功的做法。

2.2.1 合作出版

面对国际公约在对收回流失档案文献过程中的“有心无力”,在原件不能回归的情况下,海外档案文献以出版形式回归无疑是最好的选择。2007年4月23日在中国北京市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与蒙古国国家档案局档案领域合作协议》第1条规定:“为了研究发掘有关两国历史方面的文献,以编辑史料汇编和开展档案史料展为宗旨,双方互派学者”。我国一些学者在对他国做学术交流研究时,以出版的形式带回了许多珍贵的档案文献资料。如,1934年,王重民奉派至法国做研究期间,极力搜集流失海外敦煌资料,出版了《巴黎敦煌残卷叙录》和《伦敦所见敦煌群书叙录》,此后又陆续编辑出版了《伦敦所藏敦煌卷子经眼目录》《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等。20世纪末,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同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分所、俄罗斯科学出版社东方学部合作出版的《俄藏敦煌文献》《俄藏黑水城文献》等。

2.2.2 签订双边或多边协议

1953年第二届国际档案大会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制定双边协定或国际协定来促进各国交流和交换档案资料。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档案转让双边和多边协议及公约模式》,这个文件提出了解决档案所有权问题的种种方法。作为这个文件的补充,国际档案理事会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形成了两个报告,《关于建立外国档案中国家历史原始资料数据库的可行性研究》和《关于创立国际筹集和管理缩微胶片援助基金会以促进档案的国际转让和利用外国档案馆中国家历史原始资料解决有关问题的可行性研究》。我国通过这个途径收回的档案文献日渐增多,成效显著。

早在1956年经中苏两国协商,“苏联政府将1901年沙俄军队从齐齐哈尔运走的、保存在苏联中央古代档案馆中的我国黑龙江、吉林两省各衙署至1675年至1900年的档案归还给我国,并于同年9月在莫斯科苏联档案总局举行了交接仪式。这次归还的档案共有610箱17071卷” [3]。1993年3月10日,国家档案局和英国图书馆理事会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此后又陆续与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国家文献局、蒙古国国家档案局、越南国家档案局、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文化信息部等都签署了类似的协定。

从国际社会的实践来看,通过外交谈判达成双边或多边协定以返还流失的文化遗产,这种途径虽然同样费时费力,道路也会很漫长,但与法律手段相比较,实效还是可观的。不仅可以收集流失海外档案文献,而且通过交涉谈判还会促进彼此的相互了解,推动专业合作,实现国家间双赢或多赢的局面,达到携手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的共同目的。

从国际发展潮流来看,国际组织也积极促成这方面的工作,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继启动了《世界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数字遗产保护宪章》等都是从保护全人类文明成果的角度出发,调动各领域的智慧和力量维护人类的文明成果,进而推动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2.2.3 档案征集与民间收购、捐赠

档案征集与民间收购、捐赠,是收集流失海外档案文献最为快捷的一种手段。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档案部门获得了一些专项资金的支持。国家从1996年“九五”计划开始,每年投入600万元用于重点档案抢救保护,以后每5年调整一次计划,下拨的资金也不断增加,仅“十一五”期间国家就投入4.5亿元用于补助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

民间收购和捐赠也是流失海外档案文献回归的一个必要补充的途径。近年来文物拍卖市场异常活跃,其中不乏珍贵的档案文献资料,通过拍卖行的回购也可以收集到各类档案文献。据介绍,在2004年佳士得纽约秋季拍卖会,13%的中国艺术品被中国买家拍走;而到2006年3月的春季拍卖会,比例就上升到25%。当然国家行为的购买还很少,民间团体及个人是目前文物、文献回购的主力军,他们成为流失的档案文献回归中的一支积极的力量。

通过购买或将其所持有的文物(包括档案文献)回赠给中国,不仅促进了中国文物回归的历程,而且拉近了有关人士和组织与中国人民的感情。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个人和民间组织的力量毕竟有限,无法完成档案文献的大规模回归,有时还会助长了投机分子的嚣张气焰,导致档案文献价格虚高和新的流失,需要国家加强监管。

3 建立健全流失海外档案文献收集机制

从目前我国对历史海外档案文献的收集情况来看,虽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下大力气去做,提高收集效率,使收集到的档案文献发挥更大的价值。

3.1 加强组织领导和规划

建立健全流失档案文献收集工作机制,制定国家档案征集办法,并明确牵头单位和各有关部门的具体职责。收集流失海外档案文献首当其冲的责任应该是档案部门责任,然而,仅靠档案部门的力量肯定会遇到多方面的障碍,毕竟关涉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需要有国家外交部门、文化部门、法律部门等多方面力量的支持,因而国家必须从组织上明确指定一个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和协调各方面力量,确保收集工作过程的有序、顺畅。

1988年国家档案局、国家教委、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家谱档案对外协调小组等部门曾对有关收集海外流失档案问题做过专题研讨,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要求“各单位同外国团体交换家谱档案复制件,仍应以回我国散失在国外的和我们所需要的档案、图书、资料为主,但也可适当将一部分用于换回设备、外汇或由其培训技术人员等。收集散失在外的档案的工作‘应以收回原件为重’,并要把相当的精力放在收集缩微复制件上。1992年国家档案局在制订《档案法规体系方案》的时候,曾经考虑过要制订一个有关散失档案收集工作的中央档案行政规章《关于收回散失在国外的我国历史档案资料的规定》,以及配套的《关于档案复制件交换、转让的若干规定》《关于档案出境的若干规定》《关于对海外交换、出售档案缩微品的管理办法》等” [4]但至今没有出台。

2012年4月8日至10日,全国境外档案征集工作座谈会在威海召开,这是国家档案局第一次就境外档案征集工作召开的全国性专题会议,也是国家档案局首次选择地级市召开的全国性档案业务工作会议。希望对流失海外档案文献的收集有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实际上,将流失海外档案文献收集、整理、价值开发、利用工作与目前我国进行的“城市记忆工程”“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善本图书工程”等相结合,甚至纳入到一个管理体系中,值得探索。

3.2 建立流失档案文献数据库,以有计划有重点的追踪

有效收集流失海外的档案文献,首要工作就是要摸清档案文献的流散分布地点、数量及质量状况,为收集工作提供线索、依据。国家档案局、文物局等有关部门可以组建专门的工作小组,对流失海外的档案文献进行普查、寻访和登记,并由专人为流失档案文献建立档案数据库,数据库信息实行全国共享,服务于收集工作。

国家和地方依据调查情况,规划重点收集的内容。重点内容可结合国家文化建设和地方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城市记忆工程以及重点历史事件等进行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收集档案文献。如各地方或各民族根据自身文化、经济等发展建设的需要,再寻求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将流失海外的本地区(民族)档案文献的收集纳入到档案征集工作中,为当地特色档案文献资源建设积累资料。清史工程项目所做的散失在境外清代档案文献调查和全国各地档案馆所藏清代档案基本情况调查工作值得借鉴。

3.3 加大流失海外档案文献价值的开发,形成收集与开发良性互动的效益

档案资源的收集、保管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流失海外档案文献的收集目的在于彰显中华文化的悠久和优秀,成为彰显国家实力和民族自豪感的招牌。所以大力开发这部分档案的价值更值得我们下功夫,让收集所付出的代价从其价值的发挥中得到补偿。

充分调动档案界、文物界、图书界、历史界、文化界等多方面机构和专业人员的积极性,投入到流失海外档案文献的收集、价值开发研究中。广泛建立馆际间合作关系,提高我国专家学者的外语能力和研究能力,加强与国外各类图书馆、档案馆的档案文献交换、业务交流和人员互访工作和合作。取得我国在国际档案文献返还领域中更多的话语权。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流失海外珍贵历史档案调查、追溯与整理研究”(项目号:11YJC870039)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文献选项

[1]

刘国能. 历史档案散失惨重加紧收集意义非凡[J].档案与建设,2005(5):6-7.

[本文引用: 1]

[2]

李秋丽,张艳彧.流失海外历史档案的追索研究综述[J].中国档案,2008(7):27-29.

[本文引用: 1]

[3]

明诚.苏联政府已将清代黑龙江、吉林省档案移交我国[J]档案工作. 1956(12).

[本文引用: 1]

[4]

付华. 对散失在国外的档案的收集[J].档案学通讯. 2005(2):79-8.

URL [本文引用: 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南行8】参观海南省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余姚市档案史料研究会成立 - 文献名邦 - 余姚在线 - Powered by Discu...
全国首个档案文化品牌商标
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千年族谱”可证泸州曾氏源于夏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