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扬州十日记》是伪书还是禁书?其实清朝时就有不少人读过

顺治二年五月二十五日的时候,清兵攻破了南明兵部尚书史可法,亲自坐镇的扬州城,随即进行了残虐的屠戮。

这场屠戮从四月二十五日开始,到五月五日封刀为止,总共持续了十天。所以又称“扬州十日”。

关于扬州十日最为详细的记载,则非《扬州十日记》莫属。据说这本书是史可法的幕僚王秀楚所著,内容全部是王秀楚屠戮十日的亲身经历,所以可信度极高。

但是近年来,关于《扬州十日记》这本书的真伪,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

有相当一部分的观点认为,这本书是清末革命党伪造的,因为书中的内容有不少bug,且作者王秀楚此人并无任何记载。

那《扬州十日记》到底是伪书吗?清朝又是否禁毁过此书呢?

1、《扬州十日记》都记录了什么?

《扬州十日记》从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四月二十四日傍晚,开始逐日进行记载。

四月二十四日夜,明军开始崩溃,并有两员明军寄宿在王秀楚家,但军纪极其败坏;

四月二十五日午后,大队清军破城而入,对残余明军进行捕杀;城内百姓准备设案焚香,迎接“王师”进城。但入城清军对城内士绅百姓展开劫掠;

四月二十六日,清军开始对城内百姓展开屠杀,并劫掠妇女进行奸污。王秀楚与家人失散;

四月二十七日,王秀楚在荒草堆里躲避杀戮,清军的杀戮没有停止,王秀楚的四个亲人遇害;

四月二十八日,又是新一轮的劫掠与屠戮,王秀楚到处躲避;

四月二十九日至三十日,仍然是清兵肆无忌惮的洗劫与杀戮,兼带放火与奸污,王秀楚到处藏身;

五月初一日,清兵正式封刀,城中几乎被杀戮殆尽;

五月初二日,开始掩埋与焚烧尸体,粗略统计被屠戮的无辜百姓,有八十万之众;

查焚尸簿载数共八十余万,其落井投河、闭门焚缢者不与焉,被掳者不与焉。

扬州十日被屠戮八十万的数据,就是从这里来的;但是查看王秀楚这位所谓的亲历者的记载,实际的屠戮只有二十六日至三十日,也就是只有四天时间;四天,八十万,冷兵器,这真的能做到吗?

五月初三日,清廷安置官吏,开始放赈救人;

五月初四日,大规模焚烧遇害者尸身;

五月初五日,王秀楚剩余的家人团聚,八个至亲只剩下三个。

然后就是王秀楚以亲历者的口吻,开始反思这场不幸的灾祸,并对这场屠戮的教训进行总结。

这就是全书的大概内容。

所以怎么说呢?扬州十日的概念,就是从《扬州十日记》这本书来的;但《扬州十日记》并不是对清军,在扬州进行十天屠戮的记载;而是针对自己在清军破城后,十天所见所闻的经历进行记载。

因此仅就这本书而言,《扬州十日记》并不是说清军在扬州,一口杀了十天十夜,屠戮了八十万无辜百姓

其实根据本书的记载,纯粹屠戮与洗劫的时间,也只有四天而已。

所以如果该书记录属实的话,扬州十日并不是真的屠戮十天。

而仅仅是王秀楚经历的十天而已。

这也是作者的特意强调的本意:

自四月二十五日起、至五月五日止,共十日;其间皆身所亲历、目所亲睹,故漫记之如此。

2、《扬州十日记》到底是伪书还是禁书?

关于这本书的来历,比较主流的说法则是:

王秀楚根据亲身经历,写完这本书之后,就因为揭露了清廷的“黑料”,所以惨遭禁毁。

直到清末的辛亥革命前夕,才有留日的革命党团体,在日本发现并带回国内刊发,由此激发了对清廷的仇视并鼓动革命。

也因此才有不少人坚持一种观点,那就是《扬州十日记》,本身就是一部由革命党伪造的伪书。完全是出于宣传革命的需要,而且还找到了其中不少的漏洞与矛盾之处:

如清军短短四五天的时间,就靠着刀枪等冷兵器,能屠戮八十万之众吗?当时的扬州城有这么多人吗?

又比如本文的作者王秀楚,为什么能听懂八旗兵的满语,还能进行无障碍的沟通?

再比如书中不少称呼的问题,如称呼朝鲜为高丽,里面涉及扬州的地名,却在现实中没有对应;

最后比如王秀楚本人是否存在,都是一个值得考证的问题。

所以认定了本书系革命党所杜撰的伪书。

那它到底是伪书吗?还真不是。因为在革命党出现以前,就有清朝文人读过此书。

比如成书于道光年间的《埋忧集》,在卷十的《乍浦之变》中,纪录完鸦片战争中的英军,对乍浦的劫掠屠戮后,作者在文末附上了自己的慨叹:

其他遭其毒者,亦不胜举。顷阅《扬州十日记》,历叙城破被难之苦,令人不忍卒读。乱离之际,大体一辙也。

也就是说乍浦被英军劫掠后的惨状,跟自己读过的《扬州十日记》中的记载,简直就是一毛一样的触目惊心。

这是作者朱翊清自己说的,他可是读过《扬州十日记》的人,而且知道里面写的城破被难的内容。

这条记录就能够作证,《扬州十日记》在清朝的确存在,而绝不是所谓的系革命党杜撰。

这就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了:《扬州十日记》在清朝属于禁书吗?

有说法称:《扬州十日记》在乾隆修四库全书的时候,被清廷给当作禁书给禁毁了;所以在国内压根找不到,直到清末才从日本回传到国内。

实际情况则是,查《清代禁毁书目》,里面压根就没有《扬州十日记》的事。

上面那条作证该书不是伪书的记载,同样也能证明该书压根不是禁书,清朝看过该书的人还不少。咱们可以随便列举几个例子。

以下史料以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南疆绎史》,清初温睿临所著的明末史书,温睿临是崇祯年间首辅温体仁的祖孙;到了清中后期的嘉庆年间时,有人仿裴松之给《三国志》作注的成例,广征博引给该书做注释。

其中引用的书籍中就有《扬州十日记》:

其专纪一人一事及合纪殉难事者,有……某《扬州十日录》(《秋室集》作王秀楚《扬州十日纪》)。

最早嘉庆朝的时候,还有人引用该书作注,可见并无禁毁之事。

但这里也提到作者及书名的问题:作注者也不知道是谁写的,只能用“某”来代替,最后还是引用《秋室集》的收录,认为是王秀楚所作;书名也有“十日录”与“十日记”的区别。

道光年间的《埋忧集》,上面已经提到了,就不做赘述了;

《小腆纪年》,咸丰朝蒋鼒所作,记录明末清初的历史;作者同样明末张胆的说,自己也读过并且参考了《扬州十日记》:

予读王氏《扬州十日记》,言‘可法抑万里长城之黄得功而用狼子野心之高杰,至谓坏东南之天下者,史道邻也’。此盖书生率意妄语,无足论也。

这里作者不但说自己读了,而且还对作者总结的史可法的失误,进行书生之论的批判。

《书目问答·史部》,同治朝大臣张之洞所作,里面也提到了该书。

《明季裨史》十六种,二十七卷。通行本。《烈皇小识》,《圣安本纪》,《行在阳秋》,《嘉定纪略》,《幸存录》,《续幸存录》,《求野录》,《也是录》,《江南闻见录》,《粤游见闻》,《赐姓始末》,《两广纪略》,《东明闻见录》,《青磷屑》,《四王合传》,《扬州十日记》。以上杂史类事实之属《摭言》十五卷。

这里不但有《扬州十日记》,而且还提到《扬州十日记》所属的系列——《明季裨史》。

这里所谓的“裨史”,其实就是野史、小说之言,换言之《扬州十日记》可信度跟小说一样。

但从上述的记载可以看出,从嘉庆、道光,到咸丰、同治,不断有人声称自己看过;受众面还是挺广的,而且很容易从系列丛书里得到,也没见有多难找,也没见谁说看了被砍头啊。

所以也不存在禁书之说,只是鉴于其真实性,把它归类到了野史里,进而不受重视而已。

因此该书既不是伪书,也不是禁书,他的存在是有据可依的。

3、扬州十日被夸大了吗?

关于扬州十日中清军的暴行,中国有诸多的史料可以证明,当时扬州的确发生了屠杀。

但是至于具体的屠杀人数是存疑的,至少王秀楚声称的八十万,是需要进行考证的。

比如当时的扬州,到底有没有这么多人,清军能不能效率这么高的屠戮。

但可以确定的是,也不是如部分人所言,扬州没有经历屠戮,或者屠戮的很有限。

以上是与否的论点,基本都是引用的中国史料,我在这里披露一则外国传教士的记录。

《鞑靼战纪》,明末清初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所著;作者当时就是江浙一带,所以记录的清军暴行相对来说较为真实。

那里有个叫扬州的城,鞑靼屡次进攻都遭到激烈抵抗,损失了一个王爷之子。这座城由忠于明室的大臣史阁老防守,但他虽有一支强大戍军,最后还是失败,全城被洗劫,百姓和士兵悉遭屠杀。鞑靼人为了不使尸体污染空气,发生瘟疫,把尸体置于屋顶,放火焚城及四郊,一切都化作灰烬,成为一片废墟。

这段记载也可以从侧面佐证出,《扬州十日记》部分内容是属实的。

比如全城被洗劫;比如发生了大屠杀;比如焚烧尸体等等。

至于被屠杀的数目,卫匡国没有记载,估计真不会有八十万之多。

但这并不能否定清军在扬州的暴行,所以不需要质疑屠戮的真实性。

有就是有,多与少都是暴行,不证自明。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扬州十日记》据传纰漏很多,它真的是后人编造的伪书吗?
质疑《扬州十日记》
清代禁书《扬州十日记》的遭遇
【史料】驳《扬州十日记》革命党(或日本人)伪造说
“扬州十日”之真伪
清代史料肯定《扬州十日记》不是伪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