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盆菖蒲,养活文人案头风雅。

石菖蒲生于溪边石上,细叶修长,有幽谷兰草的秀逸风致。
日光月影中,看那菖蒲临水作低垂之态,如渔父持竿垂钓于烟波江上,静绝尘氛,萧散不俗。
文人雅好菖蒲,大抵也是因为这份萧散不俗的气韵。与之相对,使人心清目明,尘襟涤尽。

@秦淮桑

远在唐朝,已有人将菖蒲移栽到盆盎之中,以供观赏。
到了宋代,人们栽种菖蒲之风更为盛行。曾几《石菖蒲》诗中写:“窗明几净室空虚,尽道幽人一事无。莫道幽人无一事,汲泉承露养菖蒲。”汲来山间甘冽的清泉,采收晨曦凉润的露水,不仅是为了养活一株菖蒲,更是为了养活一团幽雅的逸趣。

@秦淮桑

有人直接带回山中生长着菖蒲的石头,洗去泥尘,放置盆中,用清水养着,水汽润湿石头,久而久之,石上会蔓延出一片蒙蒙茸茸的苔藓,和菖蒲相映,有天然朴拙意。
这样养出来的菖蒲,“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苏轼《石菖蒲赞》记载,他在游慈湖山时,曾得菖蒲数株,养在石盆里,盆随船而行,里面放置文石,“石英璀璨芬郁”,苏轼“意甚爱焉”。
可惜后来陆行不便,又恐折损,苏轼只好将菖蒲托付于九江道士胡洞微,请其善加看待。以后重过此地,问及菖蒲,道人答曰:清且泚。虽然只有石与水,又养非其地,菖蒲却能瘠而不死,难怪苏轼赞它“忍苦寒、安淡泊”了。
苏轼这一生,纵遇风雨,也能吟啸徐行,纵有挫折,终也洒然以对,在性情上,倒是与“忍苦寒、安淡泊”的石菖蒲颇为相似,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世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何他却对一丛小小的石菖蒲情有独钟了。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元丰八年(1085)六月下旬,苏轼任职登州(今山东蓬莱),拾回布满大大小小洞穴的石头数百枚。这种石头,当地人称之为“弹子涡”,是风浪激啮蓬莱岛下石壁,年深月久,开始碎裂,然后慢慢被浪淘沙洗而成,形貌圜(yuán)熟可爱,用来养菖蒲再相宜不过。
苏轼作诗称,“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又言,“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将弹子涡放置在盆中,添了水,可作山海看待。在石上栽种菖蒲,到明年,便可以蓬蓬秀雅了。
苏轼制作的附石菖蒲盆景,是将菖蒲栽种在石头的孔窍之间,过上一年半载,菖蒲根缠络百结,与石头浑然一体,这种方法,简单、朴拙,而不脱天然野趣。
置附石菖蒲于案头,闲日与之相对,如坐山中林下潺潺流水边,心境也不由得随之变得澄明起来。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宋朝的审美,崇尚天然雅致,造园如此,室庐布置如此,画作如此,就连花木盆景也是如此。
在当时,这种附石菖蒲的栽种方式,在士人之间颇为流行,陆游有“青青菖蒲络奇石”的秀雅,王十朋有“结根拳石伴孤僧”的静雅,许及之有“苍然拳石具林峦,上有菖蒲八节滩”的拙雅……
文人借小小的菖蒲盆景,来获得“要移林壑在庭前”的幽致,又在林壑之间安顿——脱略世故超然于尘外的自由性灵。

@秦淮桑

有了宋式审美的加持,盆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悦目之余,又多了赏心的趣味,渐渐开始讲究意境的营造。
民间有擅制盆景的人,巧心营构,在盆盎之中叠石筑假山,使之高下错落,峰壑遥深,又在石根下蓄清水,如此,“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望去便如一座蓬莱仙岛,人可栖心于此,可浮槎沧海,又可悠游林泉。
少从苏轼游的秦观,家中曾获赠这样的假山石盆池,其《客有遗子以假山石盆池者闻陈元发有石菖蒲作》诗中欣然吟诵:“瑟瑟风漪心为青,更窥崷崒(qiú )眼增明。”然而,虽已坐拥“江山”,却还是欠缺了一点生意。诗人干脆厚着脸皮向陈元发乞菖蒲:“可怜一片江山样,只欠菖蒲十数茎。”一首诗换来菖蒲数丛,宋人的风雅,真是直率中透着天真可爱。
这种假山石菖蒲盆景,由一般的附石盆景发展而来,在朴素的审美之外,更见巧思,却仍然不失天然野趣。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古人养菖蒲,或移自山中,或采用分株法培植,所以在诗词中,时见“乞菖蒲”、“赠菖蒲”这样的雅事,而清朝的沈复养菖蒲,用的却是菖蒲子。其《浮生六记》书中记载,将石菖蒲子与冷米汤同嚼,喷在木炭上面,而后转移到阴凉潮湿的地方,过一些时日,就能长出叶细长的菖蒲,这时再移栽到盆碗之中,茸茸可爱。
人皆养菖蒲于盆盎,小小一丛,置几案间,供幽斋之玩,满室俱清。而文震亨却认为石菖蒲宜丛植庭院之中,其《长物志》书中写,“以石子铺一小庭,遍种其上,雨过青翠,自然生香”,雨水濯洗过之后,菖蒲垂垂拂地,有野逸之态,比起文人案头的文秀,别有一番幽趣。
且石菖蒲耐寒,经冬不凋,纵然被寒日积雪半埋根茎,也能青翠蒙茸,颜色茂好,在百草凋敝的时节,装点庭除,养活一团春意思,实在令人可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菖蒲与石盆
胡烟:夜访菖蒲君‖散文
石有情,草有性
给菖蒲换了个盆,放书桌案头,“文人草”的特质尽显
典藏特别企划丨归心山林:融?艺术空间女主人孔淑贞与菖蒲
人间万卉尽荣艳 难与菖蒲争芳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