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复旦旧书店,孤勇者的21年

2021年12月10日,经营21年的复旦旧书店因区域规划整改正式关闭。这家位于上海政肃路55号的书店面积不足70平方米,却拥有5万册藏书和众多忠实读者。

令人惊讶的是,大多数实体书店面临生存困境的今天,这样一家除了书还是书的书店,在疫情期间仍然保持盈利。

不卖文创也能生存下去,甚至还活得很好,复旦旧书店是如何到的?在图书行业的大浪淘沙中,它走过了怎样的21年?

我们访谈了复旦旧书店店主张强,请他来讲讲复旦旧书店的故事。

复旦旧书店在孔网的店铺:复旦旧书店,书友们可以去逛逛。

孤勇者 音乐: 陈奕迅 - 孤勇者

孔网:张老师您好,可以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吗?

张强:我是复旦旧书店的店主张强。我1999年开始在复旦这边摆地摊卖书,从2002年天涯论坛时期就开始关注孔网了,2006年在孔网注册了店铺。我的昵称是润孔,当时带着一个比较好的心愿,希望能够对孔夫子旧书网有那么一点点的润泽吧。

孔网:网上的文章说20多年前,您在复旦第九宿舍看到很多不错的书被当废品处理了,就用身上仅有的30块钱收了15公斤书,开始摆摊卖旧书。您的旧书生意是这样开始的吗?

张强:是的,当时是从学生手里收的,两块钱一公斤。最开始没有什么规划的,纯粹是为了填饱肚子。我1999年来上海,跟亲戚借了一千块钱,找工作找了一两个月吧,钱花得差不多了工作还没找到,看不到希望准备回老家了。那样的状况下遇到人家处理旧书,猛然想到我喜欢看书,别人是不是也会喜欢呢?抱着这样的心理收了一点书。然后从摆地摊开始慢慢发展起来了。

孔网:听您的描述,自己也很喜欢看书。

张强:对的,看书这个事情家庭熏陶非常重要。我父母比较喜欢看书,我的哥哥姐姐也是。在还需要点煤油灯的年代,家里人每天晚上坐在煤油灯下看书,那种氛围就会勾起的你好奇,书里面到底有什么,我就是这样喜欢上看书的。

张老师的父亲生前得空时会来店里看看,图为老人家在整理书籍

孔网:摆地摊儿的时候买书的人多吗?

张强:很多。我们那个时候用蛇皮袋装书,书挤得很紧,装得满满的。自行车搬运,一边一袋,上面再放一袋,一共三袋,最夸张的时候一天基本可以卖光。

孔网:是哪一年开的书店?

张强:是这样的,我1999年开始摆地摊,2000年在一个叫中国科技图书公司的书店工作,白天上班,晚上继续摆摊。后来老板在我的建议下从书店中划出一个区域专门卖二手书,由我负责,这就是复旦旧书店的前身。2003年,我们的旧书业务已经取代了新书,做到最大的时候店面占地有六七百平方米。后来老板要出国,想关店,我心里非常不舍,在我的一再恳求下,店面保留下来一块,就是现在的复旦旧书店,从2006年到关店,一直没再变过。

周振鹤老师曾在复旦旧书店留言册上留言“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这句话后来成为复旦旧书店的宣传语

孔网:平常开店营业,一天的时间表是怎样的?

张强:我们说是19:00下班吧,其实一般要忙到19:30左右。下班以后回去做饭,大概21:00吃晚饭,24:00才能休息。早上我爱人起得比较早,7:00左右起床去周边收书,9:30书店开门。我会晚一点,先收书或处理网店订单,10:30左右到店。中午偶尔烧饭,大部分时间点外卖,因为还要整理书架什么的。

孔网:确实很忙,两个人会觉得吃力吗?

张强:实体店做得好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也不太敢招人,基本上就自己做。

孔网:一年大概可以休几天?

张强:我们只有春节,除非遇到无法避开的事,比如说疫情。基本上只有春节。

孔网:自己的生意有时反而不能随心所欲,忙得停不下来。

张强:对的,别人眼里你自己当老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其实真不是的。

孔网:您收书应该比较方便?复旦附近的话,不论是老师、同学,应该都有比较好的书源。

张强:其实目前高校附近的书源很少了。我们现在收书的范围已经扩展到江浙一带,比如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周边只要有书,确定量还不错的,我们也会去。

孔网:在网上看到很多老师给您的店铺题词,在留言本上留言,怎么看待这样的感情?

张强:复旦的教授们,比如周振鹤老师、陈尚君老师,都是各自领域的大牛,但每次到店里来都很客气,能感觉到他们的尊重。当然我知道他们尊重的是文化,我是沾了文化的光。这次书店面临关闭,有的老师还帮忙去反映,他们甚至没有跟我讲,我是后来才知道的,这些都让我非常感动。

复旦旧书店留言册

孔网:虽然刚刚和您接触,但从言谈里能感觉到您对书和这个行业的热爱,想必老师们一定感受更深,大约有爱书人的惺惺相惜在里面。

张强:有时候会觉得这份感情还蛮沉重的,因为奉献的并没有他们所说的那么多。老师们真心希望我们能生存下去并为此做出了努力,这也给了我很大的动力,一定要把书店开下去。

陈尚君老师的签赠书

孔网:感觉在复旦这样的大学旁边,学术气息非常浓厚,很适合开书店。

张强:嗯。其实像上海交大、华师大也是很知名的大学,以前它们周边也有很多知名书店,现在都不在了。我们能生存下来,也是天时地利人和吧。

从商业角度讲,一家店换个地方好像没什么大不了,但开书店的人很清楚,如今实体书店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复旦旧书店在我们的坚持和努力下已经进入良性循环,却突然遇到这样的事,很无奈也很可惜。

一个地区的文化氛围是需要培养的。书店的商业模式比较特殊,要培养和依靠周边的文化气息才能有基础客户,才能活下去。我今年已经45岁了,重新换一个地方再花10年、20年的时间去打造一个文化角落,说实话精力已经不足了。

孔网:确实,实体书店生存下来很不容易。我们也了解到,之前复旦旧书店所在的国年路上,短短100米就有几十家书店,后来只剩您一家。见证了这么多书店的起起落落,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张强:说实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有些人也许觉得你一家书店一枝独秀还不偷着乐。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书店百花齐放,会互相带动客流。如果只有一家,人家觉得万一你这没有我喜欢的书,可能干脆不过来了,所以没有竞争是很恐怖的。有人到我这买书,我会极力推荐他们也去附近的书店看看,比如鹿鸣书店、古月书店,因为我希望大家好,大家好了,对我也是一个促进。

占地不到70平方米却拥有5w册藏书的复旦旧书店

孔网:复旦旧书店在这么多年的大浪淘沙中能够生存下来,原因是什么?

张强:我觉得主要是两点,一是绝对不能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二是一定要用心。其实,如果我换个工作,赚得可能会更多,每天也不用这么操心,但那不是我想要的。有的书明明可以卖10块,我为什么卖8块呢?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可以,但那只是眼前的,很难长久,那也不是我想要的。适当让利,大家觉得书店价格蛮实在,口口相传,积累了良好的口碑,是有好处的。用心经营,人家是能够感受到的。

孔网:书店经营这么多年,有没有特别艰难的至暗时刻?有想过放弃吗?

张强:2012年是最难的时候,亏本亏得厉害,一年亏了好几万。之前聘请了3个阿姨在店里帮忙,后来都辞掉了,就我和爱人两个人支撑着这家店。

孔网:当时书店是受到了什么打击吗?

张强:电商发展带来冲击,那个时期大家都比较迷茫,是继续坚守还是放弃呢?我个人也在犹豫和徘徊,生意上难免分心了。

孔网:后来又为什么坚持下去了?

张强:当初摆地摊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没有其他想法。但时间久了,发现自己好像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比如有的老师跟我说:张强,你这个资料很难得,我找了好久没找到;有的学生跟我说:张老师,没想到能在你的店里找到这本书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让我确信了复旦旧书店存在的意义。当我意识到自己有能力为所谓的文化和学术贡献一点力量,就坚定了信念,想把书店继续开下去。

张伟然老师为复旦旧书店题写的“有福读书”

孔网:有了成就感和价值感,甚至是使命感。

张强:确实是这样。现在提到实体店经常说“情怀”二字,“情怀”在某些人口中几乎成了贬义词,但这个东西是真实存在的书店和周围的环境是相伴相生的。我自己这些年的成长和蜕变离不开复旦的师生,在跟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孔网:说完了最艰难的时刻,生意最好的时候是什么景象呢?

张强:从2015年开始,实体店的业绩稳步上升,2019年应该是顶峰,一年销售量大概有6万册。就在这时疫情来了,对书店的打击不小。但过了几个月以后,发觉也还行,因为只是阻断了一些外地客源。之前有些外地书店会直接到我们这里拿货,一拿可能就是500册、800册,甚至上千册,总之还是有影响吧,但不是致命的。

孔网:这个销售量真是不容小觑,而且这还只是实体店的销售量,加上网店的应该更多。

张强:对的,我在孔网也有店铺的。

孔网:您觉得网店和实体店的差别在哪儿呢?

张强:网店在卖稀缺书方面更有优势,这些书放在实体店可能无人问津,因为只有特别需要的人才会出高价去买。网络呢,比如说孔网,面向全国甚至海外,能够把书籍和真正需要它的人联系起来。实体店其实更适合销售常见的、大众一点的书。

孔网:您的网店销售额和实体店销售额哪个更高?

张强:销售额其实差不多,利润的话网店更高。

孔网:问一个扎心的问题,真的关上门那一刻,在想些什么?

张强:我跟我爱人不一样,她眼泪都下来了。我呢,就不断跟自己讲一句话:我还会再开的,我还会再开的。这一句话支撑了我那几天。我一直跟自己讲,这个店我肯定要开,必须要开

其实关店后让我最难过的是,每天至少会接到二三十个电话:我在你书店门口,怎么关门了?他们还不知道这个情况。

前天我接到一位老师的电话,他在国外生活,每年回来一两趟。每次到上海的第一站就是复旦旧书店。他前天又来了,问我今天怎么没开门。我觉得很对不起这样的读者,比我关门的时候还要难过。

复旦旧书店

孔网:做了这么多年,特别不想让这些老主顾和爱书人伤心。

张强:是啊。2000年复旦毕业典礼请我去走红毯,主持人问我想对大家说什么。我说,希望有一天他们回到复旦,还能走进书店跟我说一句:老板,你还在啊。现在只能对大家说,真的很抱歉,我食言了,但也确实努力了。

孔网:您的话让我想到,上初中的时候学校旁边也有一家小书店。毕业后偶尔路过,看到那家店还开着,真的会觉得既亲切又安心。

张强:其实人嘛,都是这样,多年以后回到一个地方,看到还是那家店,里面坐着的还是那个人,就像看望一个老朋友一样。但现在是一个20多年的老朋友突然离你而去,你还不知道它能不能再回来。

孔网:报道说很多人得知关店的消息都赶来看最后一眼。

张强:是的,10号的时候房子已经交掉了,招牌也被拆掉了。我们沟通过能不能晚两天拆招牌,因为11、12号正好是周末,很多平时上班的朋友可能想来书店前留个影。但很遗憾没有成功。

孔网:最后那几天书店里是什么情形?

张强:这么说吧,人多到里面出来一个,外面才能再进去一个,完全挤不动了。我们5天的时间卖出了大概35,000册书,基本一天都在不停地拿袋子装书。9号上海理工的李鑫老师在书店办了一场以淘书和文献知识为主题的讲座,外面也站满了人,那是让我很震撼的一幕。大家为了为了支持我做的这些,我都牢牢记在心里。

临近关闭却人头攒动的复旦旧书店

孔网:这样的忙碌无形中是不是也是一种保护?没有太多的时间悲伤。

张强:真的是这样。如果让我静下来,肯定很难受的。当时已经忙忘了,甚至顾不上说话。

孔网:听说有很多区向您抛出了橄榄枝,邀请您过去开店。

张强:从去年开始就有人找我合作,上海这边比如宝山区、长宁区、徐汇区、嘉定区,有政府也有企业。有的直接讲,你过来经营,多少平米我都不要钱了。但我也一直在考量吧,一是我是很恋旧的人,不想离开这里;二是有的地方不一定如我所希望的一样,适合走纯书店的路子。说上天了还是要先活下来,才能去谈情怀。

孔网:您刚才也提到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重新开店之后有什么样的设想或规划呢,如何让这个实体店活下去?

张强:我跟好多人的想法不一样,他们觉得书店不做文创可能活不下来。我认为可以做文创,但书还是主要的,绝对不可以把它当做附属品。我可以提供咖啡、茶水,但那只是一项服务,给读者提供一个好的阅读环境。我还是想开一个以卖书为主的书店,如果说有文创或茶水,有可能是免费的或是价格很低,或者实行会员制,充值多少可以免费提供。

孔网:如您所说,过去复旦旧书店已经实现了持续盈利和良性循环,其实证明了不卖文创也可以生存下去的书店是存在的,甚至可以活得很好

张强:您这个话说到我心坎里了。我确实是这样认为的,一家纯粹的书店不是必死无疑的,尽管活下来确实很难,但用心的话或许是可以的。人家也觉得我们很奇葩的,有些人到我书店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张老师,我怎么觉得全上海买书的人都跑到你这里来了。我听了固然高兴,但也有点难过的,为什么只是我们呢,应该有很多这样的店才对。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郑培凯笔下的复旦旧书店

孔网:您会觉得现在的读书氛围不如以前浓厚了吗?

张强:会,这是很明显的。但我有一个感觉,不一定对,就是好多事情都是物极必反的。大家浮躁到一定程度,有时可能也会想静下心来,重回纸质书的时代。我也遇到过这样的读者,想到书店看看纸质书,让自己沉淀下来。包括一些西方国家,科技是发达的,但纸质书阅读量依然很高。

我始终觉得比起真正的阅读,电子阅读更像是浏览,一种复制粘贴的操作。我觉得对于我们这一两代人,这两者的差别还是很大的,阅读纸质书依然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当然,也许之后大家完全接受了电子阅读,那个时候纸质书或许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我认为发生在我们这一两代人身上的可能性不大。

孔网:有什么业余爱好吗?

张强:除了看书,有时会在全民K歌里面唱唱歌。

孔网:喜欢读什么书?

张强:文学类看得少,比较喜欢社科类和传记类的书。传记描述了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沿着他这条线走一遍,很多经验可以借鉴,很有启示。

孔网:有没有什么读书建议给年轻人?

张强:我一直鼓励年轻人去阅读,特别是中学时代一定要多看书,看了就能记住。我现在年纪大了,感觉记忆力大不如前,加上平时特别忙,很难抽出时间去阅读。还有就是多看一些传记,多看一些历史类的书,我们讲以史为鉴嘛。

孔网:最后一个问题,想对关注复旦旧书店的朋友们说些什么?

张强:非常非常感谢关注我们复旦旧书店的读者,我向大家保证,我会尽一切努力开一个跟原来一样的书店。

孔网:好,感谢您接受采访。那就祝您顺利找到新店址,我们期待复旦旧书店早日回归。

张强:好的好的,谢谢。

后记:

在访谈过程中,能真切感受到张老师对书籍和旧书行业的热爱。短短一篇采访当然不能写尽一家书店21年的历程。但我们仍然希望能为这样一家纯粹的书店留下一些印记。写这篇稿件的时候会联想到《孤勇者》这首歌,希望复旦旧书店和像它一样还在坚守的书店们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采编丨迩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访书业传薪者 | 回眸古旧书从业者的20年
【古旧书业观察三十一】荣梅旧书店:用心做书店
小古堂:做一间学者的书房
访谈 | 北溟特价书店店主:“书是我唯一值得骄傲的资本”
马上开设第三家实体书店,Amazon 说这次对选址“很慎重”
复旦旧书店,永远新鲜的老地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