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楼】吴骞拜经楼:为慕一廛藏百宋,更移十架庋千元(下)

对于吴骞的身世,记载的资料不多,我曾看过一篇文章中有这样评价吴骞的话:“而吴骞拜经楼之所以名倾一方,则完全是靠他本人以一介穷书生之身辛勤搜讨的结果。”然我对这种贫苦大众的出身颇感怀疑。当年吴骞有专门自己的访书船,船名起得很响亮,名叫“细雨东风舟”,我总把这几个字念错,念成“冲锋舟”,这有点儿诺曼底登陆的意味。而他的好友陈鳣的访书船名称就雅致了很多,名叫“津逮舫”。他们俩人互相划着船到处去访书,而黄丕烈有时也乘他们的船在一起玩赏,这个画面是何等的惬意,但这种惬意需要银两做底蕴,怎么可能如上所说,一个穷书生到处驾着船去收元版。



此人说,这几处新旧房屋也是吴骞故居旧址


吴骞能跟黄丕烈齐名,这自然说明了他在中国藏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么重要的一位大藏书家,我当然要想办法寻到他藏书楼的遗迹。然而我从各种资料中都找不到相关的论述,后来想起吴骞所在的海宁而今也是嘉兴地区,于是立即向范笑我兄请教此事,他说自己也不知道在哪里。



吴骞后人居住院落的门牌


待他听完我客套的失望话之后,又接着说“不过”,我知道他这是故意气我,但我还是愿意听“不过”后面的后话——范兄说海宁的虞坤林先生知道吴骞的故居在哪里。闻得此言,让我大为高兴。我来到嘉兴后,乘上范笑我兄的朋友吴秋涛先生的车,一同前往虞坤林先生的府上。



破败的门窗


跟虞先生一聊天,立马就知道这也是一位绝学之才,他的斋中也同样是四壁是书,我快速浏览一过,大多属文史著作,而当地乡邦文献尤富。虞先生说,他跟北京国家图书馆以及其他几家大馆都很熟悉,因为他常去查证当地的资料。聊天之后,他带着众人前往拜经楼的旧居。


眼前的旧居已经变成了荒废的大杂院,尤其院中的垃圾堆起过人高,已经占满了整个院落。站在这些垃圾之上,破败的房屋似乎变成了半地下,我向里面张望一番,屋内堆放的杂物也被后来的使用者所放弃。院子中间还长着十几棵大树,从树的粗细程度上看,树龄在百年以上,不知道当年吴骞在世之时是否已将其种下。



进入院中,可以看到吴骞故居的另一侧


不知为什么,虽然我寻访旧居,但我从心底不愿意看到旧居的风烛残年般的破败。虞坤林先生注意到了我的落寞,他跟我说,旧居之前新盖起的那些房屋里还住着吴骞的后人。他的一句话果然让我意外又惊喜,马上提出前往一看。


转过这个破败的院落,前面看到者是几排半新的民居。推门进院,一位六、七十岁的老者前来答话,我忍不住马上问:“您是吴骞的后人吗?”老者平静地看了我一眼,语调平和地说自己正是。他告诉我,自己名叫吴遂良,是吴骞的第多少代他已记不准确,他说自己的表哥吴遂德对吴家历史研究得很细,如果我想了解细节,可找吴遂德去请问。我说那当然好,向他请问吴遂德在哪里。吴遂良告诉我,他的表哥现在天津,曾任天津大学数学系系主任。藏书家的后人当上了系主任,这让我的感觉略有异样。



吴骞后人吴遂良


跟吴遂良聊天之后,我开始在院落中拍照。院里的情形有些新旧两重天,一边是新盖的房屋,而另一边则是将要倒塌的旧居,而拍照旧居有些难以取角度,我看到院子里头有一架梯子,于是登上梯子选角度拍照,然后搬着梯子在院内来回走。我的架梯登墙引起了四位村民的好奇,不一会儿功夫,围观上来十几人,他们围着吴遂良,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登梯上墙下望


这个围观让吴遂良面露喜色,他自豪地向那些村民们讲解着自己家族的辉煌历史,并且说梯子上的这个人从北京来,就是要寻访他祖上的这些旧房子。我看到那些村民们惊奇地看看他,又望望我,此情此景我真替吴遂良高兴,也为这些村民的惊奇之色感到欣慰,至少到今天,人们仍然对失去的辉煌有着本能的尊重。



另一处院落保持的较为完整


从吴骞旧居出来之后,虞坤林先生说要带我去看吴骞的盐场旧址。虞先生的这句话让我吃惊,于是我反问他:“吴骞竟然是一位盐商?”虞先生讲,吴骞不仅是一位盐商,还要在盐商之前加一个“大”字。虞先生的这番话让我多年的疑惑顿时冰释,吴骞的买书钱以及他那访书专船,顿时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我们开车来到了钱塘江边,虞坤林让把车停到了某个堤岸的边上,他指着眼前空旷无边的河滩地说:“这就是吴骞盐场的旧址。”而我眼前所见,除了静如练的钱塘江水,余外看不到任何的物体,这才是真正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当年的书楼


这趟寻访已是08年初的事情,近期才将照片翻找出来,寻访过后的三年,我读到了目录版本学家严佐之先生的《近三百年古籍目录举要》,这部大作中,其中一篇名称就是“拜经楼藏书题跋记”,严先生在此篇“记”中有这样的话:“吴骞祖籍安徽休宁,世代经商,家饶资财,并不失诗礼之习,是典型的徽州儒商。明天启间,吴氏流寓海宁,是海宁盐业的开创者。及至骞时,家道中落,已无雄财。”


由此可知,吴骞祖上本就是大财主,并且吴家还是海宁盐业的创始人,但严先生说,到了吴骞这一辈,家道已经衰落下来。那既然衰落了,为何还有那么多钱买书呢?看来只能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句俗语来解释了。



望不到边的海滩曾经是吴骞家的盐厂


其实我对吴骞还是觉得有疑问,因为《拜经楼藏书题跋记》是吴骞的儿子吴寿旸所编辑者,从理论上推,此书中应当包括了拜经楼中最精华的部分,然而该《记》中却仅著录了宋本21部,元刻本也仅24部,这跟他所号称的“千元”差得太远,这是什么原因,让我很感困惑。古人喜欢将数字夸大为一个整数,比如曹操赤壁之战时,号称手下强兵有八十万,而实际上仅二十多万人,这样差了几倍的数字被后人嘲笑了一千多年,但即使如此,曹所差的倍数也比吴骞的二十多部跟千部之差要好很多。


然而转念细想,吴骞已经算是清代中期一流的大藏书家,他应该不会只有二十多部元版时就用千部来吓唬黄丕烈,搞得黄丕烈兴冲冲地一番题咏,看来拜经楼的藏书另外有隐情是我所不曾了解到者。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火 勃)、徐熥红雨楼:兄弟二人竟然有五座藏书楼
群碧楼,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书楼】薛福成传经楼:上万言策,仿天一阁(下)
明代藏书家与藏书楼
最是书香能袭人
书楼寻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