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觅宗记】华严宗 二祖 智俨 贤首宗祖庭 至相寺(上)

至相寺在终南山里的一座山顶上,这个山顶上竟然有个村子,名叫天子峪。听名称,这个村名恐怕有些来头,这是我第一次走进终南山。在我的脑子里,跟终南山联系起来的事情,一是终南捷径,第二则是山里的隐修人士。尤其这第二点,就是读了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才了解到的。


今天是西安的李欣宇兄和他的朋友杨海松先生带我前来探访者。听李兄介绍,杨先生是当地的民俗专家,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西路皮影唯一的传承人,是当地的一些美术馆和博物馆的顾问,然而我看上去,他也就30多岁,可是说起当地的人文遗迹,确实是既有宽度也有深度,这当然让我很佩服。



山门


杨先生也喜欢收藏,他说自己藏有很多古代的刻石,另外还收藏木雕、剪纸、皮影、刺绣、砖雕。他说自己还藏有一幅经幡,有将近16米长,是他见过尺幅最大者。他聊起自己的收藏,每样都能给我讲出一些门道,当然,我今天最感兴趣的话题,自然是终南山里的隐士。杨先生给我讲解了他对这些隐士的看法,以及今天这些隐士现有的处境,让我听来耳目一新。


终南山比我想象的要高大许多,我本以为像五台山那样,集中在一个固定的范围之内,然而眼前所见,是一望无际的群山。开车沿着山路上行,道路不宽,但可以迎面错车。刚上到一半的时候,天上下起了雨,这让我担忧起行车的安全。司机小王,20多岁纪,开车倒是很稳当,他让我放心坐好,他会小心驾驶。终南山里的植被确实很好,至少还能看到成片的大树,这在北方的山中已经不多见。



村委会


车开到半山腰的时候,可能是因为雨的原因,突然起了大雾,一团团的浓雾从山中翻滚下来,眼前的一切变得模糊。车在雾中行,那种感觉有点像《大闹天宫》里的神仙。我让小王把车停车来,想拍下这些仙境,然而所拍除了白茫茫的一片,看不到任何其他的景物,于是开车接着前行。终于开到了山顶,然而奇怪的是,山顶上却没有雾,但雨还是不停地在下。



两位天王


车停到至相寺山门前,还没等下车,就围上来10几个当地人,坚决让司机把车开到他们的院里去,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小王坚决不肯,站在原地跟当地人理论着。我看到那些人说话的语态,问小王发生什么事。小王冲我挥挥手,说不用管,他从后备箱里拿出一把伞,然而这把伞上却有几个破洞,雨水顺着破洞流了进来,即使如此,当然了胜于无。我等三人推让着,这把伞还是交到了我的手中,可这让我无法拍照,于是李兄替我打着伞,这让我想到了破伞遮颜过闹市,可惜我不会自拍,否则这个场面足够滑稽。



第一进院


从外观看,至相寺的山门是最近修建者,彩绘的图案依然靓丽。门口不收票,也未看到管理的僧人,只是这个院门口的面积有些局促,就处在马路边上,完全没有停车之地。山门的斜对面有一处平房,门虽然锁着,但左右两边却挂着各有两块牌子,是天子峪村民委员会所在地。寺庙的门口挂着作息时间,下面还写着注意事项,其中最后一条,是不得与出家师父闲谈,不得擅自闯入僧房舍斋。



新刻的法界宗五祖碑


来此之前,我本打算请位高僧经我讲一讲寺庙的变迁历史,看到这样的规定,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走进山门,此山门跟天王殿合二为一,进门就是弥勒佛和两边的四大天王,旁边还摆着三个木橱柜,牌子上写着“法务流通处”。因为灯光暗,仔细地看了几眼,除了念佛书之外,还有一本跟至相寺有关的资料。我很想得到该书,站在原地等了3分钟,也没有见到管理者,于是只好走入院内。


而今至相寺的面积,比我想象的小了很多,统共就两进院落,院子里还堆放着各种建筑材料。在后方的几个位置上,正在大搞土木工程。因为下雨的原因,院子里既无游客,也无僧人,仅在地藏殿和客堂,合二为一的殿堂门口,坐着一位工作人员,他在桌面立着个广告牌,上面写着“寺院修建募捐布施功德登记”。我走上前,向她请问,塔林在哪里,她说早已没有了。她又告诉我,院中的一切都是重新建立起来的,已经看不到什么老东西了。



仅遇到了这么一位工作人员


关于此寺的建造者以及此寺的规模,汤用彤的《隋唐佛教史稿》上有这样一段话:“静渊者姓赵氏,武功人。常问学于灵裕,即慧光之再传也。曾讲《华严》、《地持》、《涅槃》、《十地》,《华严传》列其名于‘讲解’中。屏迹终南,置寺结徒,是曰至相寺。普安常结华严社,甚著神异,而静渊当地义学著。普安卒于大业五年,年八十,起塔至相寺之侧。静渊于大业七年在至相寺逝世。而前此有沙门慧藏,为隋朝六大德之一,征入长安,住空观寺。平生习《十地》、《涅槃》等,然独重《华严》。于大业元年卒,葬于至相寺之前。”



大雄宝殿比想象的小许多


汤用彤所说的“静渊”,是这个至相寺的创造者。在此之前,还有一位僧人,名慧藏,后来葬在了至相寺前。我从资料上查得,至相寺的塔林很是巨大,整个寺院的规模也达到千亩以上,然而眼前我所见到的至相寺,比一般中等规模的寺庙都要小许多,这跟它的祖庭地位有些不相衬。尤其我在四围转了一圈,没有看到任何的塔龛。回来之后查资料才了解到,原来这里大片的塔林在文革中,被彻底捣毁了。汤用彤说,《普安传》上写作静渊“当误”,他认为正确的写法,不是“静”,而是左边一个“青”,右边“彡”,我的电脑打不出这个字。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镜头下:中国的这座山上,生活着一群现代“隐士”
纪录片丨《共坐白云中》寻访终南山隐士
终南山《共坐白云中》-拍摄两年的纪录片
一个美国人拍的终南山隐士纪录片,太值得看!
闭关七年的终南山隐士讲课记录
陕西终南山“茅棚隐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