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觅曲记】关汉卿: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下)

对于关汉卿在剧作上的成就,明王骥德在《王实甫关汉卿考》中说:“按元大梁钟嗣成《录鬼簿》,载王实甫、关汉卿,皆大都人。汉卿,号已斋叟,为太医院尹。或言关汉卿尝仕于金,金亡,不肯仕元,为节甚高。实甫、汉卿,皆字,非名也。”在这里,王骥德将王、关并称,并且把王排在了前面。

 

明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称:“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马之辞老健而乏滋媚,关之辞激厉而少蕴藉,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当以郑为第一。”这里谈到了元曲四大家,但把关汉卿排在了第三位,然而这却是元曲四大家一说最早的出处。

 

虽然说王骥德在上面把王实甫排在了关汉卿之前,然而他在自己的文中也没有将四者的顺序固定下来。到了清代,这样的顺序也依然有着变化,比如焦循在《剧说》中称:“作近体难于古诗,作诗余难于近体,作南曲难于诗余,作北曲难于南曲。总之,音调、法律之间,愈严则愈苦耳。北如马、白、关、郑,南如《荆》《刘》《拜》《杀》,无论矣。”焦的顺序则为马、白、关、郑。而吴梅村在《杂剧三集》序言中称:“金元之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接。一时才子,如关、郑、马、白辈,更创为新声以媚之。”这里又变成了关、郑、马、白。


墓碑背面的文字

 

究竟有多少种排列组合方式,赵建坤在《关汉卿研究学术史》中做出了如下的总结:“关郑白马(周德清、胡侍、王骥德);马郑关白(何良俊);关马郑白(蒋一葵、朱彝尊);王马关郑、王关马白(王骥德);郑马关白(沈德符);马白关郑(焦循);关郑马白(吴伟业、阮葵生);王白关郑(邹式金);王关马郑(孙振棫)。”而后他做出了如下的结论:“‘关马郑白’这样的简称,明代论者也有将‘关郑白马’四人并称的论述,但主要是因为这一简称一定程度可以极为方便地指代元曲创作高峰。这不是一个具有所谓‘公信力’的称谓,难以传达出诸如‘班马’‘李杜’这类文学史概称所包含的信息或意味。”

 

由此看来,今人多称关汉卿为“元曲四大家之首”,这样的说法显然是感情上的偏私。为什么会这样呢?从现有的历史文献看,把关汉卿列为元曲第一大家者,应当是王国维先生,《王国维戏曲论文集》中,记载有这样一段话:“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白仁甫、马东篱,高华雄浑,情深文明。郑德辉清丽芊绵,自成馨逸,均不失为第一流。其余曲家,均在四家范围内。唯宫大用瘦硬通神,独树一帜。”

 

王国维在这里不但按照关、白、马、郑来排顺序,同时他明确地点出关汉卿“当为元人第一”,而后他也做出了这样一段形象的比喻:“以唐诗喻之:则汉卿似白乐天,仁甫似刘梦得,东篱似李义山,德辉似温飞卿,而大用则似韩昌黎。以宋词喻之:则汉卿似柳耆卿,仁甫似苏东坡,东篱似欧阳永叔,德辉似秦少游,大用似张子野。”在这里,王把关比喻成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以及宋词中的第一位专业词人柳永,可见其把关汉卿看得是何等之高。

 

然而关汉卿取得如日中天的地位,则是1949年之后的事情,其原因正是关汉卿性格上的反叛,而他的这种性格契合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社会意识形态。很快,对于关汉卿的研究,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显学,几乎很多文人都参与到这场文化运动中,比如1955年李束思在《关汉卿底〈窦娥冤〉》一文中,评价该剧说:“反映了元代在蒙古奴隶主黑暗统治下的中国社会情况和人民生活;它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英雄精神,它传达了人民反抗一切压迫、争取独立生存的要求及强烈的情感。”


远远望去

 

王季思在1956年发表了《谈关汉卿及其作品〈窦娥冤〉和〈救风尘〉》等一系列文章,他在《关汉卿和他的杂剧》等文中,以人民性来评价关汉卿的艺术成就,王在文中称:“即就这仅传的十五种杂剧看,它内容包含的丰富和艺术创作上的造就,确是达到空前的高度;不但使与他同时的马致远、白仁甫为之黯然失色;即明清两代的南戏传奇作者,也没有人能够全面超越过他的成就的。”

 

到了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评为“世界文化名人”,并且专为此出了一套纪念邮票。这一年全国各地都展开了纪念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周年的文化活动,而革命家陈毅也为此写了题词,这个题词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分别为:

 

“关汉卿接近下层人民,熟悉人民语言和民间艺术形式,也深知人民的疾苦和愿望,所以能成为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使他在思想上,在艺术上能发出炫耀百代的光彩。”

 

“关汉卿是一位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家,因此他不是爬行的现实主义者,而是有思想有理想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这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

 

这一侧也成了立面


那时,田汉写出了话剧《关汉卿》,此剧影响很大。郭沫若看后,在给田汉的信中称赞道:“我一口气把您的《关汉卿》读了,写得很成功。关汉卿有知,他一定会感激您。”至此,关汉卿成为了元代戏曲家中绝对第一的位置。他流传至今的十八出剧作,也全面地受到了学界的关注。而他所写的《窦娥冤》,则被视为关汉卿的代表作。

 

《窦娥冤》一剧的全称为《感天动地窦娥冤》,经过几百年的传播,该剧的内容基本做到了妇孺皆知,我在这里仅简单地叙述几句。

 

窦娥的父亲是个读书人,窦娥三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靠借债度日,而后无力偿还,于是把窦娥抵给了债主蔡婆婆。此剧第一折中,蔡婆婆称:“自十三年前窦天章秀才留下端云孩儿与我做了媳妇,改了她小名,唤做窦娥。自成亲之后,不上二年,不想我这孩儿害弱症死了。媳妇儿守寡,又早三个年头。”看来,窦娥的父亲叫窦天章。


站在高岗之上

 

窦娥在蔡家生活十三年后,也就是在她十五岁那年,嫁给了蔡婆婆的儿子,可惜两人结婚不到两年,蔡的儿子就病死了,窦娥成了寡妇。然而在同一折中,窦娥又自称:“至十七岁与丈夫成亲,不幸丈夫亡化,可早三年光景,我今二十岁也。”这样,使得她结婚的年龄跟其婆婆所言差了两年,也不知孰是孰非,但这并不打紧。

 

这位蔡婆婆,用今天的话来说,其职业就是放高利贷,向她贷款的人有位叫赛卢医者,此人在剧中自称:“我问她借了十两银子,本利该还她二十两。”如此算下来,这位蔡婆婆的贷款利息是一年翻倍,今天看来,她的做法足够黑,然这却是那个时代的现象。

 

赛卢医借的钱,到年底无法归还,于是他就想将蔡婆婆杀掉,危急时刻,蔡氏因意外被张驴儿父子救出,然这父子不怀好意,想趁机将蔡氏和窦娥一并霸占,窦娥执意不从,张驴儿怀恨在心,他称蔡氏生病,暗中下毒,想害死蔡氏,没想到的是,他的父亲误服了有毒的汤水,由此身亡,于是张驴儿想嫁祸窦娥。窦娥与张驴儿对簿公堂,没想到那位贪官桃杌却把窦娥判了死刑。


被切削成窄窄的一条

 

这样的冤案让窦娥无处诉说,于是她在临死之前发了三大誓愿,我引用剧中的两段如下:

 

(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

 

(正旦唱:)【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对于这样的黑暗,窦娥只能靠发誓来表明自己的清白,而她对如此黑白不分的社会,又有着这样的痛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第三折)在这里,她愤怒地喊出了被当世学者广泛引用的一句话:“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对于《窦娥冤》这样一出戏,王国维认为:“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王国维戏曲论文集》)

 

而郑振铎也在《论关汉卿的杂剧》一文中说:“他的悲剧,首先当然要指出《感天动地窦娥冤》。这是一部最能感动人的大悲剧。”显然,这是一出著名的悲剧。

然而钱锺书却不认同王国维把《窦娥冤》视为悲剧的看法,他在《中国古典戏剧中的悲剧》一文中说:“悲剧自然是最高形式的戏剧艺术,但恰恰在这方面,我国古代剧作家却无一成功。”

 

且不管《窦娥冤》算不算悲剧,这是专家们讨论的问题,但此剧的名气以及广泛的社会认可度,确实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仅凭此剧,关汉卿就足以不朽。


伍仁村

 

关汉卿墓位于河北省保定安国市伍仁村东北约五百米处。从寺店村出来,一路打听驶上大堤。进入安国市境内,在路边加油,服务小姐不断地问我要不要发票,我问她有什么区别,她说不要发票每升可以便宜两毛钱,在北京却从来没有听过这个说法,既然有这样一个优惠,那我也乐得享用。

 

给车加满油,自己也觉得饿了,在路边看到有饸饹馆,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吃莜面饸饹,看到这两个字立即感到食欲大振。我等三人进内,店不大,仅有五六张桌子,但都坐着人。招呼人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子,看上去颇有几分姿色,我猜想她应该是老板娘,或者是老板的女儿。她客气地让其中一位食客与他人共坐一桌,让我等坐下来。点了三碗面、秋刀鱼和两个凉菜,菜上得很快,饭菜同时端上来。我等顿时吓了一跳,北京炸酱面的碗已被外地人叹为观止,然而这个饸饹面的碗至少要比北京炸酱面碗大一倍,三人吃一碗面都吃不了,更何况是三碗。既然端上来了,也只好努力地往下吃,果真剩了一大半。结账时价钱合计二十七元,这个价钱要吃这些东西,在北京我想至少应该乘以五。


田地中的关汉卿墓

 

饭后前往伍仁村,在村中东拐西拐穿过,进入村外的大片玉米地中,在村东北的大堤内侧看到了关汉卿墓。墓的文物保护牌已被砸断,裂在了地上,另一个说明牌,也倒伏在一旁,仅有墓碑还矗立在墓前,墓丘用红砖垒成方形,上面没有长满草,总体印象是关汉卿墓残破不堪,仅墓旁的五六棵侧柏能称得上是旧物,然而从树龄看,也超不过三十年。

 

文保牌落在了地上


对于关汉卿墓的记载,最为详细者,就是前面提到的乾隆年间所修的《祁州志》,该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汉卿,元时祁之伍仁村人也。高才博学而艰于遇,因取《会真记》作《西厢》以寄愤。脱稿未完而死,棺中每作哭涕之声。状元董君章往吊,异之,乃检遗稿,得《西厢记》十六出,曰:‘所以哭者,为此耳,吾为子续之。’携去,而哭声遂息。续后四出以行于世。此言虽云无稽,然伍仁寺旁有高基一所,相传为汉卿故宅,而《北西厢》中方言,多其乡土语,至今竖子庸夫犹能道其遗事。故特记之,以俟博考。”

 

这段记载很有趣,也正是因为这段记载,使得后世对于《西厢记》的作者有了“关作董续”一说。此处又称伍仁村有一块高台地,是关汉卿家的故宅,可惜我在村内转了一圈,没能找到这块高地。


四围围起了墓群

 

关汉卿的名声在上世纪初即大火,尤其解放以后,更可称得上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文化名人,然而他的墓庐却如此破敝,很是出乎我的想象。尤为奇特者,是关汉卿的墓变成了窄窄的一个竖条,在竖条两侧,则是用犁切出的新痕。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把墓切成这样。回到车边时,我遇到了一位路过此地的农民,便向他请教关汉卿墓为什么是这个形状,老伯淡定地跟我说:现在已经分田到户,这家人当然不愿意有这样一座大墓立在他家地中,因为机器耕种时,这样圆形的墓不便于操作,故而此家每次犁地时,都会削掉一点墓土。原来是这样!真不知如此的蚕食下去,哪天这座墓将会变得荡然无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汉卿《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导学案
统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窦娥冤》 教案
中国元曲四大悲剧是什么?
窦娥冤
《窦娥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