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楼】养新书藏:存古开新,递沿至今(上)

养新书藏是光绪二十四年绍兴府学堂所设藏书楼,该楼的创建人乃是蔡元培先生。到如今,从府学堂至绍兴一中,学校几经沿革一直递沿了下来,而养新书藏一直保留在它的原址,即现在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所在地。


关于养新书藏的建造情况,马学强、朱雯主编的《存古开新——从绍郡中西学堂到绍兴市第一中学(1897-2017)》一书的“大事记”中写道:“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冬,戊戌变法失败后,在京城任翰林院编修的蔡元培(孑民)弃官返乡,接办绍郡中西学堂,改称监董为总理(校长)。据《蔡元培日记》记载,十月二十九日,‘得熊太守照会,属办中西学堂事’。十一月庚戌,‘到学堂,晤孝天、翰伯,假得《法文初范》一册。到墨润堂,买叶氏天文、地理、植物三歌略,西学启蒙十六种,体操书一种’。蔡氏视事之初,即规划创立‘养新书藏’图书室。在尚无学制可循的情况下,因材施教,按学生年龄及国学程度分级授课。”


这段记载说蔡元培在光绪二十四年前往该校任总理,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校长。他在入校的当年,就到书店去买来了一些参考书,可能是这个缘由,他准备给本校建造一所藏书室。而一个月后就到了转年的正月,此时他已写出了养新书室的借书条例。对于这件事“大事记”中同样有记载:“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正月,蔡元培撰《中西学堂借书略例》。是年,学堂更名为绍兴府学堂。十月,蔡元培‘爰仿外国学堂评议员之例,广援同志,联为学友。先缮规约’,遂有《绍兴府学堂学友约》。招揽教员‘极一时之选’,积极推进新式教育,购置科学仪器,改革课程设置,自编教材课本,设英文、法文、日文、体操、测绘、物理、化学等课,并率先引进外籍教员。在蔡元培的主持下,绍兴府学堂经革新成为国内著名的新式学堂。十一月,蔡元培撰《绍兴推广学堂议》,倡议以府属公款办府学。”


即使按照光绪二十五年来计算,到如今这所学校的藏书室已经有了近一百二十年的历史。如此悠久的中学书楼,我不知道还有哪个学校能够超过这个记录。故而,这里也就成为了我的寻踪目标。


站在路边望过去


本次的绍兴之行,承蒙方俞明先生大力协助,而该书楼的寻访也是他带我前往者。而本程的绍兴寻访,养新书藏为第一站。我们一同前去探看者,还有余姚的朱炯先生,以及绍兴图书馆的唐微老师。唐老师说,这里是绍兴一中的原址,上世纪八十年代她在这边读书时,这里还不分高中部与初中部,后来高中部迁走,原址上组建了新的初级中学。


门牌号码


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处在老城区内,其门牌号为绍兴市胜利西路213号。该路乃是本市的主干道之一,学校处在一个丁字路口上,正对面是一条历史街区仓桥直街。从牌匾上看,学校也可以称为集团,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时代标志。我等走到门口就已经感觉到了学校的威严。虽然方俞明已经找好了朋友,但收发室的几位工作人员却严肃地告诉我等,必须让那位老师出来亲自接,我们才可以入校。


后院中的银杏树


几分钟后,方兄所找到的熟人来到校门口,方俞明介绍说,这是学校教务主任刘建灿先生,刘主任客气两句后,就带着我们向校园内走去。他边走边介绍,该校曾经有一度被政府部门占用,到前些年才有了部分腾退,所以正门前的高大教学楼乃是重新建造而成者。而今的楼前,有一片花园式的广场。在老城区内,能有这么大的广场,也属难得。


纪念室前还有一个小花园


穿过新建的教学楼来到了后院,远远望过去,这个后院的中心位置是一个花园。在花园的正中后方的位置,有一座二层仿古小楼。刘主任说,这就是鲁迅的教务室。这个教务室前也有几棵老树,并且这个区域被围了起来。《鲁迅自传》中写道:“(1909年)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


鲁迅纪念室


式样特别


看来,鲁迅是1910年来此做教务长,虽然他不是校长,但鲁迅的名气太大了,所以本校将此楼做了仔细地维修与保护。然我在该校内却并未看到作为校长的蔡元培的办公室。


当年的石础


文保牌在这里


而今的这座小楼被称为“鲁迅纪念室”,题匾者乃是他的三弟周建人。而在门口的绿地上,则看到了绍兴市政府颁发的文保单位铭牌。在这小院之内也种着两棵枣树。唐微说自己在此上学时,这里是一大片民国建筑群,学校医务室也在其中,一次上体育课时,有位女学生晕倒在地,他们将她搀扶到这里,故而对该楼印象深刻。


纪念室匾额


走入小楼之内,其一层分为左右两个部分,正中的过道上则有一尊鲁迅的胸像。其右侧的房间布置成了鲁迅起居的形式,而左侧的大房间则以展板的形式介绍着鲁迅的生平。那时的鲁迅是什么模样的呢?该校1913年的毕业生吴耕民在《回忆七十年前的母校——绍兴府中学堂》中写道:“鲁迅先生原名周豫才,来校时29岁,面白发黑,留有小胡子,无辫子,西装革履,头戴礼帽,手执洋杖,走路得得有声;目光炯炯,识人隐微。但对学生说话幽默,和蔼可亲,不若其他秀才、举人道貌岸然,动辄训斥,望之生畏。”


鲁迅在这里


通过这段描写,可以看出年轻时的鲁迅很洋派。虽然如此,他却对学生们的要求很严格。比如胡愈之先生在19316月的《中学生》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我的中学生时代》的文章,该文中有一段话谈到了鲁迅:“那年绍兴府中学堂的学监是周豫才先生,就是后来用鲁迅的笔名写文的那位著名作家。他在我们这一级,每周只授生理卫生一小时,但在学校里以严厉出名,学生没有一个不怕他。他每晚到自修室巡查。有两次我被他查到了在写着骂同学的游戏文章,他看了不作一声。后来学期快完了的时候,一天晚上我和几个同学趁学监不在,从学监室的窗外爬进屋子里,偷看已经写定的学生操行评语,鲁迅先生给我的评语是‘不好学’三个字。”


教务室


鲁迅绝不让学生们偷懒,他虽然没有当面批评胡愈之,但却给他写出了不妙的评语。虽然如此,鲁迅却尽量地让学生们开阔视野,吴耕民在文中回忆道:1910年初冬,鲁迅先生率领全校学生至南京参观‘南洋劝业会’,乘轮船,坐火车,看到了马路、铁路、电灯、电话,并在展览会看到各地名产和玻璃用具等,琳琅满目,无奇不有。短短十几天,眼界大开。即此一举,对学生受益极大。”


鲁迅寢室


鲁迅竟然能够带着全校师生,跑到那么远的南京去参观各种新生事物,可见他认为学生要有宽阔的视野是何等重要的一件事。其实不仅如此,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也曾在该校任教,他是在19134月到达该校者,而后在这里执教4年。19173月,他应蔡元培之聘前往北大国史编纂处任编纂,由此而离开了本校。

1911年夏,周作人从日本留学回国,而后返回了绍兴,转年他到杭州工作,任浙江省教育司视学员。19134月,浙江省立第五中学教员蒋庸生来见周作人,他邀请周到该校去担任英文教员。而此校实际就是绍兴府学改称而来者。


右侧布置成了展厅


对于这段经历,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中写道:“教育会选举我做会长,劝我就职的是四月廿一日,即是我听到宋遁初被刺消息的那一天。蒋庸生来邀我到第五中学担任英文,乃是四月廿九日,仿佛我是这时决心到那里去‘躲雨’似的。古人句云,山雨欲来风满楼,不过老实说,我们其时还没有这样的敏感,预料到一两年后的事情,也只是偶尔的遭逢,有了这样的两个机会,就抓住了就是了。”


原来这个时段,周作人刚刚被选举为绍兴县教育会长,而此时正赶上宋教仁被刺案。在这人心惶惶之时,周作人离开杭州到绍兴的中学内去任职,故而有人认为,这是他躲事。而周却认为这是别人过度地浮想联翩了,因为他并无此意。


应该是原件


周作人是在19134月到任者,那时学校的校长是钱遹鹏。校长给他发的聘任状中也列明了待遇和工作要求:“教授时间为每周14小时,月俸墨银50元,按月于20日送,但教授至14小时以外,按时加俸。除灯油茶水外,均有本人自备。”(《知堂回想录》)


树种在了正门前


看来,当年中学教师的待遇真是不低。他在该校负责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英文。而周氏二兄弟竟然同在该校内做过教职,难怪该校有这么大名气在。



养新书藏楼外观


从侧面看过去


与鲁迅纪念室同处一个区域内的侧楼则是养新书藏,这两者之意相距不足二十米。养新书藏从外观看上去,乃是两层建筑,上下各有8个房间。楼的侧旁立着一块不规则观赏石,正面刻着“养新书藏”,而背面的介绍文字则为:“蔡元培先生任本校校长时,规划创立‘养新书藏’图书楼,并撰联‘吾越多才由实学,斯楼不朽在藏书’,以此激励师生汲取新知。”唯一的遗憾,我在这一带没有找到文保牌。然而在该楼的侧墙上,却看到了养新书藏楼重建时的铭牌,由此而得知,这座书楼是在20066月到12月移建于此者。刘主任介绍说,书楼原本不在这个位置,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校园隔墙外建造市政府综合楼,为了腾地方,故将这座藏书楼向西南方向移了三十米。但本楼的建筑材料,却是用的原楼之物。


楼名在这里


我不清楚当年此楼距鲁迅工作室有多远,但那个时段,鲁迅常翻阅一些古籍。1910115日,鲁迅在给许寿裳的信中写道:“仆自子英任校长后,暂为监学,少所建树,而学生亦尚相安。五六日前,乃复因考大哄:盖学生咸谓此次试验,虽有学宪之命,实乃出于杜海生之运动……仆荒落殆尽,手不触书。惟搜采植物,不殊曩日,又翻类书,荟集古逸书数种……”


养新书藏一楼格局


那个时段鲁迅常翻看一些类书,由此而抄录出来要编一些稀见的文献,只是他未曾说明自己翻阅之书是个人带来者还是本校的藏书。一般说来,类书的部头都不小,他所用者很有可能乃是本校的藏书,而这些书也应当就是藏在这养新书藏楼内。


第一架竟然是这个门类


如今的养新书藏仍然作为学校的图书馆,刘主任带我们走进馆内,一位女教师热情地接待了我等。从结构看,如今的养新书藏的一楼乃是大通间,里面摆着一排排的现代书架。然而摆在最外面的却是“国防教育”专柜,这与他馆的“政治第一”有着较大区别。我问这位老师为什么会把这类书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她笑称学生们对此最有兴趣,借阅量也最高,所以她采取了这样的布置。


新到的书


这位老师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大摞新进之书,书名均为《和日记私奔》。初中生也用到私奔二字,看来社会真的是越变越宽容。而刘建灿拿起一本翻阅,他笑着跟大家说,自己的女儿与本书作者乃是同学。当年的女儿是班长,而该书的作者已经成了化学博士。一个人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的成长走了独特的一条路,这真是难以说清楚的一件事。但喜欢军事与国防的孩子,长大后会怎样,也真的不容易推测。


排列整齐


参观完图书室,我还有些感慨,毕竟一所中学能有这么悠久的藏书楼确实太难得了。而刘建灿告诉我,如今书楼的二层已经改成了音乐教室。想一想,美育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说不定,某一天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就是从这座书楼走出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树兰与古越藏书楼
绍兴,人文荟萃之地
2016.11.22 浙江 绍兴 蔡元培故居
绍兴百景:古越藏书楼
爱“咪”老酒的绍兴名士
秋风秋雨愁煞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