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楼】王宗炎十万卷楼:整理章氏遗书,学观调和今古(上)

借萧山会议之机,准备到当地访两座藏书楼,但航空公司无故取消航班,接下来的时间变得没有那么从容。斟酌一番,决定就近去寻找萧山老城内的十万卷楼。之前会议方已通知,将负责到机场接站。但我觉得召开这样一场会议,会有着太多的会晤工作需要安排,我不好意思霸占着一辆车去跑私事。便去电萧山古籍印务公司董事长张国富先生,麻烦他代为安排,于是我在机场见到了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张杨先生。


《宋元以来画人姓氏录》 清道光十年刻本 王宗炎序言1


《宋元以来画人姓氏录》 清道光十年刻本 王宗炎序言2


按照我所查到的资料,十万卷楼主人王宗炎的故居位于萧山区城厢镇西河路的花鸟市场内。还有一种说法,则是位于萧山国际大酒店的后身,西门菜市场旁。究竟孰是孰非,我难以做出判断,只能与张主任商议,是否前去一一查看。张主任告诉我,他虽然不是当地人,但在印务公司已经工作了多年,所以对萧山区较为熟悉。以他的判断,这处故居应该处在老的花鸟市场内。

 

看到了西河路


这里曾也是花鸟市场


驱车前往此处,虽然说杭州机场也在萧山区的范围内,但由此驶入老城区还是有着数不清的红绿灯。张杨向我讲解着萧山的地理变迁,看得出他虽非当地人,却对这里的山山水水充满了感情。我们边聊天边来到了花鸟市场旁。然而此处处在一座立交桥的旁边,兜了一大圈也无法将车停下来,只好将车停在了西河路的便道上。我猛然想起来:我所查到的地址之一就在西河路,原来两者之间相距如此之近。


挂了这么多牌匾


转到院后方,寻找未果

 

因为停车之处没有停车位,我担心车被贴罚单,于是让张杨原地等候,我独自前往人民路上的花鸟市场。这个市场处在一条河边,展眼望过去,如今这里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大商厦,里面出出近近地购货之人,让我想到了北京的“官批”。站在大厦前问一位保安,他告诉我花鸟市场在大厦的后院。走进后院仍然看到的是两座楼房,我由此房转到了后方,后面则是另一个小区,完全看不到我想象中的花鸟市场。难道这一带已经拆干净了?正在踌躇间,张杨来电话说,让我原道返回,因为其停车之处的对面就是花鸟市场。

 

花鸟市场临街之处


这个大门没有匾额


看来花鸟市场已搬迁乃是传闻,返回到停车处时,果真在西河路边上看到了几家卖猫狗的商店。我始终妇人之仁地心疼这些小生灵,但今日却惦记着十万卷楼,只好遗憾地向它们挥挥手,继续前行。在这处宠物商店的侧旁,有两楼间的过道,把角的商铺名为“万里文具”,由此左转,眼前就见到了一个摆满花木的院落,显然这就是所说的花鸟市场。


这应该就是十万卷楼


从侧旁可以看到老房子

 

不知什么原因,这个花鸟市场未曾悬挂匾额,从外观看上去更像某个停产的工厂。进入院中,感觉这个院落占地在两亩大小,此时已是下午四点,院落里不见一位顾客。可能是因为南方气候的原因,这些绿植物大多摆在院落中,从摆放的区域看,这里大约有几户商户在经营。我站在院中拍照期间,一位妇女走出房屋,问我想买哪些植物。我直率地告诉她,自己只是来拍老房子。因为我注意到花鸟市场的四围全部都是新盖的楼房,唯有这个院落有一幢二层的老屋,其余者都是后盖的简易房。从这处楼房的建筑格局,及木门窗雕饰来看,此房至少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这个年龄很符合楼主王宗炎所处的时代,说不定该房就是我找的十万卷楼。


转不过去


楼前上着锁

 

然而妇女说她不知道王宗炎是谁,并且说这个老房子长期封闭,无法进内查看。这句话当然令我不能满意,我问她:如何绕到楼的后方,是否能够进入房中。此女称她也不清楚,不过她建议我前去试一试,而后告诉我如何才能绕到此楼的后院。

 

转到了人民路


窄窄的小巷


重新回到西河路而后右拐走入人民路,凭直觉穿入了一条很窄的小巷。走入此巷我甚至怀疑这是一条死胡同,然而从小巷的另一侧却驶来了一辆摩托车,看来这是“疑无路后的又一村”。前行不到一百米,果真走到了那片楼房的后侧,但在这里望过去,这片老楼房依然处在大片楼房的包围之中。从道路四围的环境来看,显然这片老房是刻意保留下来者。然而我围着这片旧房的外侧查看一番,却未能找到文保牌。我注意到,这片老房第一家的门牌号是“太平弄20号”。

 

柳暗花明


小院的门牌


王宗炎故居后方的老建筑


阿姨忙着整理


正在探看之间,一位妇女推来一辆电动三轮车,然后在上面搬上搬下一些纸箱。我趁她干活的间歇,礼貌地向她打招呼。这位老阿姨看上去约六十多岁的年纪,说话很和蔼。她问我前来这里是不是寻找王宗炎故居,这句话令我大为高兴,没想到还未问就得到了结果。她告诉我说,后方的这几处老房是近百年新增加出来的,这个院落的前半部分才是王宗炎故居。而后她停下手里的活,带我走到了那个小胡同的入口,入口的左侧是二层的老楼,楼的后方有一侧门,其门框像上海的石库门。阿姨说,这就是王宗炎故居。她同时告诉我,这是故居的后门,前门就在花鸟市场的院中。

 

阿姨告诉我,这就是王宗炎故居的后门


石库门的形象 


然而眼前所见,无论是前门还是后门都上着锁。我问阿姨如何能进入楼中,她说这点不容易。然后告诉我,这处故居早在几十年前就成为了军产。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这一带拆迁时,军产不好动,所以才得以保留了下来,然而这处旧居却从未对外开放过。而后老阿姨把我带进了旁边的一个院落,进入此院,里面的凌乱形象显然是等待拆迁之中。这个院落的天井仅十几米大小,站在这里阿姨指着前方的围墙说,这就是王宗炎故居的后墙。既然是后墙,当然还是难以探看到里面的情形,故只好从此院走了出来。


进入了小院中

站在小院望过去,可以看到王宗炎故居的后墙

 

站在院外探望,我注意到阿姨所住旧居的左旁,呈L状还有几间老房。从外观看上去,刚才我所看的两个院落,显然是后搭起的简易房屋。而左旁的这些房屋却有着一米多高的石墙裙,这显然是古时候的高门大户。我想走过去拍照,阿姨却告诉我那不是王宗炎故居,但却是同时代的建筑。既然如此,我还是想进内一探究竟。而这个院落的门牌号是“太平弄15号”。

 

另一个保留完整的院落


走入此院,果真格局完整。我刚想拍照,从正房内窜出一条狗向我狂吠,我很礼貌地制止了它的喧嚣。接着从屋内走出一位中年男人立即喝止此狗,而后问我有什么事情,我告诉他自己只是来拍照老房子。从其脸色看此人并不反感,他只是说你随便拍吧,而后就回到正堂独自吃饭。我在拍照的过程中,发现他房内还有一块门牌号——“太平弄18号”。看来这个院内住着不仅一户人家。从这个院落望过去,隔壁就是王宗炎故居,然而院落围墙很高,由此可以想见当年王宗炎故居是何等之壮观。我的感叹声引来了房主的话语,他说我想拍尽管拍,因为过不了多久这里就要拆迁了。

 

如今的主人


从正堂望出去


还有一个门牌号


我向此人道谢后走出了院落,而那位阿姨竟然在院门口等我。她跟我说自己在此处居住了五十年,她对这一代的变迁了解的特别仔细,而后站在院中向我讲解了起来。我忍不住插话说,自己更想了解王宗炎故居的情形。她想了一下告诉我说,自己家的二楼可以拍到王宗炎故居的院内,而后把我带到了她的家中。


陡而窄的楼梯

 

不知是什么原因,阿姨家中的一楼堆满了大量的杂物,我不好意思问她这些杂物的用途。因为室内光线十分昏暗,阿姨马上打开了灯,由此而让我看到通上二楼者是一条很窄很陡的木楼梯。我担心自己难以登的上去,但老阿姨却再三地鼓励我。她随手接过了我的装着相机的布兜,于是我手脚并用努力地攀爬上去。阿姨在后面完全不用扶,如履平地地登了上来。她顺带告诉我这个木楼梯也有一百多年历史,而今也成了文物。

 

虽然如此,我还是很怕这种又窄又陡又没有扶手的楼梯,这个恐惧缘于儿童时的经历。大概是在刚上初中之时,我跟小伙伴们前往正定大佛寺游玩。那时的大佛寺不像现在这样管理严格,里面的所有大殿均开放,尤其那二十二米高的千手观音最令人震憾。而这座观音像的两侧有直接登顶的木楼梯,这座木楼梯与这位阿姨家的木梯宽窄相仿佛,但其长度却比阿姨家的长十倍以上。然而这么长的楼梯却没有中间缓冲带,小时候不知害怕一路向上爬,爬到顶端时下望却突然有了晕眩感,以至于腿软到无法走下来。经过好一会儿的心理调整,才以倒着的方式用了很长时间挪了下来,从此我再不敢爬这种陡而窄的无扶手楼梯。如今在阿姨家又遇到了同类梯,虽然短的多,但还是挑战了我的心理。而我努力登上的那一刻,终于让我盘桓于心中几十年的恐惧瞬间消散了。


从楼梯上的小窗眺望王宗炎故居

 

在楼梯口迎接我者乃是几只小狗,能够看的出我的到来令它们很欢快,甚至一只小狗一直扒我的腿,希望我将它抱起来。我的爱狗之情,在阿姨那里赢得了好感,她向我一一介绍每个小狗的特点。而后打开过道的小窗,让我向外拍照。果真从这里清晰地看到了王宗炎故居的一角,阿姨为了让我拍照清楚,从这个窗口收起了挂在外面的衣物。然而窗口毕竟太小,还是不能拍到原貌。阿姨把我又让入了她的家中,显然二楼是她的卧室,这里除了一张床,剩下的全是一些杂物,而复合木地板却擦得很干净。阿姨打开卧室的外窗,果真拍照便利了许多。虽然如此,其实拍得者均为王宗炎故居的外观,对于楼内的情形,阿姨建议我今后再来。因为她认识这里管房的那个人,此人每过一段都会来看看,到时她通知我前来拍照。


进入房中拍照


虽然残破,还是原汁原味

 

我边拍照阿姨边向我讲解着眼前的这处旧居,她说该处故居已经在建花鸟市场时拆掉了很多,现在余下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后她告诉我当年拆迁时的情形,拍照完毕后,我沿着木梯慢慢走下。而后站在那里郑重地向她表示谢意,我问她如何称呼,她告诉我说自己姓项,乃是项链的项。项阿姨告诉我说她原本在报社工作,知道出外采访很不容易。她问我在哪个报社当记者,我告诉她自己只是业余爱好。我的说法更让她表示赞赏,她建议我下次一定再来此地,一定让我拍到房内的情形。

 

生活情趣


就历史上业绩来说,后世对王宗炎的了解,更多者乃是他对于章学诚文稿地整理。王宗炎的朋友汪辉祖在《梦痕余录》中记载了嘉庆六年的一段事:“闻章实斋十一月卒。余交实斋三十二年,踪迹阔疎。甲寅归自湖北,就馆近省,往来吾邑,必过余叙谈。见余撰述,辄作序言、书后以赠。去春病瞽,犹事论著,倩写官录草,今夏,属志归庐,实斋易名‘豫室’,中有数字未安,邮筒往返,商榷再三,稿甫定而疾作,遂成绝笔。昔二云言,实斋古文,根深实茂,重自爱惜,从无徇人牵率之作,文稿盈箧,数月前,属穀塍编次,异日当有传人也。”

 

汪辉祖的这段记载,提到了章学诚在嘉庆六年十一月去世的事情。他说章学诚晚年双目失明,但仍靠回忆找人来书写进行撰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仍然跟汪辉祖通信探讨学问,章感到文中哪怕有几个字不能确定,也要跟朋友两三地进行商讨,可见章学诚对自己的著作看得何等之重。然他在去世前的几个月,把自己凭生的撰述全部交给了穀塍”,而穀塍正是王宗炎的号。由此而可以做出这样的推论,王宗炎不但是章学诚最可信赖的好友,同时王的学问也让章能够信服。否则,如此严谨的章学诚,不太可能把自己的一生心血交给一位不靠谱的人。

 

门与窗


阿姨说,这是当年的梁和柱


王宗炎不负友人的重托,他接到这些手稿后,对于文体的编纂拿出了自己的意见,而后他给章学诚写了封信,其在信中讲到了自己编辑文集的思路。王宗炎的《晚闻居士遗集》卷五有《复章实斋书》,王在此信中说道:“奉到大著,未及编定体例。昨蒙垂问,欲使献其所知,始取《原道》一篇读之。……至于编次之例,擬分内外二篇。内篇又别为子目者四:曰《文史通义》,凡论文之作附焉;曰《方志略例》,凡论志之作附焉;曰《校雠通义》;曰《史籍考叙录》。其余铭志、叙记之文,择其有关系者录为外篇,而以《湖北通志传稿》附之,此区区论录之大概也。”

 

由此可知,后世看到的《章氏遗书》主要分为《文史通义》和《校雠通义》两部分,正是王宗炎的主意。而王宗炎的这封信还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学术观和立场:“来谕以儒者学识不广,囿于许、郑之说,此言深中近日之病。鄙人尝谓,西汉经学深于东汉,董、刘无论,即匡衡亦岂易几!若叔重《说文》,自是一家之学,而谓违此者即非圣无法,此拘虚之见,非闳通之论。若郑不及毛,则近人已见及之矣,下以为然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书楼】汪鸣銮万宜楼:豪夺而来亦豪夺去(下)
康熙皇帝讲师故居,皇城相府凭什么称作皇城?
遇见的美好
孙阁老(廷铨)相府全貌
传统民居(7)黄炎培故居内史第
宾馆里的名人故居【原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