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楼】叶观国绿筠书屋:三山望族,书藏五世(上)

三山叶氏乃是福州望族,而该族的兴旺始于乾隆初年的叶观国,关于三山叶氏一族的历史脉络,叶观国在《三山叶氏族谱序》中写道:

吾叶得姓,出自楚令尹叶公,夹漈《氏族志》所谓“以邑谥得氏者”也。今南阳叶县部民尚多叶姓,唐中叶有徙居光州固始者,厥后又自固始他徙,或在浙之处州,或在江西吉安,或在闽之仙游,其居于同安之佛岭下者,为唐末学士讳沫公子熹公,盖学士尝从王审知入闽,遂著籍于此也。世远地隔,系次莫得而详。迨宋咸淳中有石岩公者,自佛岭下卜居福清之东高山,是为吾始迁之祖,礼所谓别子者是已。阅五世而包老公自东高山析居化下里海头乡。国朝顺治初,吾曾祖君兴公又自海头析居会城。

《孙渊如先生全集》二十二卷  清光绪二十年湖南四贤书局刻本,叶观国序言1

《孙渊如先生全集》二十二卷  清光绪二十年湖南四贤书局刻本,叶观国序言2

叶观国将其家族的历史追溯到春秋时期,他首先从叶氏得姓讲起,叶观国说叶姓本自楚国的尹叶公,而此人本名沈诸梁,字子高,他是春秋时期楚国左司马沈尹戌之子,后来沈诸梁被楚昭王任命为叶邑尹,故其后世以叶为姓,而沈诸梁也就成为了叶氏始祖。叶观国在序言中引用了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的所言,以此来证那个时代的得姓方式,之后他又简述了叶姓在秦汉唐宋时期的变迁过程,到北宋末年,叶氏后人跟随宋室南渡,从河南叶县迁居到光州固始。另外还有一支,在唐朝时跟随王审知进入福建,这一支就是同安佛岭叶氏的始祖。之后又几经辗转,到清顺治初年,叶观国的曾祖叶学祯迁居到省城闽县。

叶观国的祖父叶仕辉在科考方面颇不顺利,故中年之后转而经商,但晚上他得暇仍然在乡里教学。叶观国的父亲叶茂盛在科考方面同样运气不佳,清雍正十年,叶茂盛参加乡试,原本他的试卷受到了房师的举荐,可惜举荐太晚而未能考中。叶茂盛有三个儿子,长子叶观国后来考中进士,成为了三山叶氏首中进士之人。二子叶观海在乾隆十八年中举,后来做过蒙阴、长山等地知县。三子叶观成早年即已去世。可见,三山叶氏的发达乃是始自叶茂盛对三子的培养。

关于叶茂盛何以能培养出两位有出息的儿子,郭则沄所撰《洞灵续志》卷七载有如下一段离奇故事:

吾闽叶氏自毅庵先生以翰詹直禁近,其后嗣簪缨不绝。有所谓扁担公者,毅庵父也,贫甚,仅恃一扁担肩物,得赀自活。久之益困,将投水,先举扁担投之,私祝曰:“若异日可望发迹者,则扁担立于水,当留命以待。”果卓立水上。后年四十馀乃娶妇,生子即毅庵,家以顿振。毅庵视学某省,其子某随侍,谋通关节,伺毅庵灯下阅卷,挥扇灭其灯,将取卷易之。毅庵心知其意,以两手按卷曰:“天理不佑,绝汝书香。”厥后各房科第蝉嫣,以世翰林名,独某裔功名不继,至同治末,始有登乙科者。里中人至今传述其事,以为天道之不可诬也如此。

《武夷山志》二十四卷首一卷  清道光二十六年五夫尺木轩刻本,叶观国序言1

《武夷山志》二十四卷首一卷  清道光二十六年五夫尺木轩刻本,叶观国序言2

《武夷山志》二十四卷首一卷  清道光二十六年五夫尺木轩刻本,叶观国序言3

郭则沄也认为三山叶氏的发达虽然始自叶观国,但与其父叶茂盛有重要关系,叶茂盛被称为扁担公,乃是因为他当年极其贫困,仅凭一条扁担给人搬运物资来赚取生活费用。后来日子过得难以维继,叶茂盛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他决定投水自杀,等其站到水边时,他先将扁担投入水中,并且心中默念:如果今后生活能有转机,那么这个扁担将会竖立于水中。眼前所见果然如其所愿,于是叶茂盛决定不再自杀。

此后的叶茂盛因为心中有希望,所以他继续艰难为生,到四十多岁时方得娶妻,后来生了三个儿子,其中长子叶观国最有成就。叶观国在任某省学政时,他的儿子陪侍身边,有人贿赂叶观国之子希望能够考取高分。在某天晚上,叶观国于灯下翻阅试卷,其子以给父亲扇扇之机将灯扇灭,在黑灯之下,此子想将行贿之人的考卷暗自换下。叶观国对此子的举措心知肚明,他用手按着原来的试卷,同时跟儿子说:这种作法天理不容,今后你在科举方面不会有成就。果然叶观国的几个儿子后来都考取了功名,独有此子这一支成就较差,直到同治末年,该支才有登科之人。这个故事在福建流传甚广,人们都认为这是上天的公平。

故居入口

关于这个故事,后世流传有不同的版本,比如道光版的《福建通志》中首先讲述了叶观国为官的经历:“观国,乾隆十八年典河南乡试。二十一年,典湖北乡试。事竣,即奉命督学云南。使还。逾岁,复典湖南乡试。二十七年,充顺天乡试分校官。是年,又奉命督学广西。任满,以丁外艰归里。服阙,入都补官教习庶吉士,充日讲起居注官。三十六年,典云南乡试。逾年,充会试分校。四十六年,充武会试总裁。四十八年,典四川乡试,即于闱中奉命督学安徽。所至操守清严,鉴别精审。”

由此可见,叶观国在多地任学官,在此期间,他奉公守法,对于他在这方面的操守,《福建通志》中举出两个实例:“在粤西时,值乙酉选拔之期,有某生为权要人婿,挟手书相托,观国得书立焚之。榜出,阖属翕然。按使各郡,约束丁役,无秋毫糜费。比任满,代者以供应不周,酿大案。抚臣劫奏‘所至派夫较前任学臣叶某多七百余名’云。在安徽时,常暑夜阅卷,留一僮麾扇。值扇风灭烛,观国遽以手压卷,而手面有一卷飞来,烛视之,则所摈卷也。其明察类此。”

叶观国在粤西任学官时,某位高官的女婿写信给叶观国,请他在考试时能够高抬贵手,叶观国得到这封信后立即将其焚烧,而发榜之时,上面也没有此人之名。在发榜前,很多人都认为叶观国会给此高官面子,将其女婿录入榜中,而叶的所为让很多人赞叹其的正直。虽然叶观国在科考方面有较大的权力,然而他却一点都不奢靡,所到之处尽量不搅扰地方,以至于某人太过奢靡而受到弹劾时,就是拿叶观国的廉洁作比较。

正堂

没搞清这是什么东东

瓷塑

关于那个扇扇灭烛偷换试卷的故事,《福建通志》中也有记载,此处明确地称这个故事发生在安徽,而扇扇之人乃一僮仆,是何人在灯灭时换卷,文中未曾点明是其子。但至少说明这个故事确有所本,否则不会录入《福建通志》中。

也正是因为叶观国的公正廉洁,同时再加上他教子有方,使得自观国之后直到近代,三山叶氏在科举方面人才辈出。对此,阮娟在其博士论文《三山叶氏家族及其文化研究——以叶观国、叶申芗为核心》中称:“叶氏家族首先是科举世家、翰林世家。自叶观国起六世,叶氏家族共有十六名进士,二十九名举人(自观国后,叶氏子孙的命名顺序为‘申、昌、滋、大、在、于、树、德’。六世叶氏家族男性成员为三百五十六人,先中举人后中进士者,只以进士计)。梁章钜《归田琐记》‘兄弟进士’记观国三子同登进士弟。《旧典备征》的卷四科名佳话,‘累代甲科’‘五子登科’‘六子登科’均记载闽县叶氏家族科名之盛。”

对于该家族具体的中进士情况,此论文中有如下列举:“累代甲科指叶氏六世中有五代先后登进士:叶观国,乾隆辛未科;观国子申万,嘉庆乙丑科;申万子敬昌,嘉庆己卯科;敬昌孙大焯,同治戊辰;大焯子在琦,光绪丙戌。五子登科即叶观国有五子登举人、进士榜:二子申棻,嘉庆壬戌科进士;四子申蔼,乾隆乙卯科举人;五子申苞,嘉庆戊午科举人;六子申万,嘉庆乙丑科进士;七子申芗,嘉庆己巳科进士。六子登科即叶云滋(申万之孙,敬昌之子)六子:长子大同,同治乙丑科进士;次子大堤,同治庚午举人;三子大泳,光绪丙子举人;四子大焴,同治壬戌举人;五子大焯,同治戊辰进士;六子大涵,光绪丙成进士。而叶氏‘五世八翰林’更开创了福州科举的先河,被誉为‘科举史上的奇迹’。(曾意丹《科举史上的奇迹》)”

对于三山叶氏自叶观国后考取的功名以及在各地任职的情况,黄启权在《福州叶氏教育世家》一文中予以了一一列举,而其所列最后一位则是叶观国的六世孙、叶大焯长子叶在琦。此人为光绪十二年进士,而他最早认识到林觉民“是儿不凡”。对于叶氏家族的高贵品性,黄启权在文中有如下总结:“一、正直清廉。叶观国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令人肃然起敬,无比仰慕。二、爱才重士。叶申蔼关心士人,得知书院教师缺薪,立即捐俸予以补给,又亲自购备书籍供学子阅读。他与叶滋森都还捐俸兴修文庙、学堂、书院。三、甘于奉献。为了教育,他们不惜重金,不遗余力。叶申万在高廉为给诸生筹办助学金,竟用自己的俸金投入二千两巨资,兴办两个盐场。叶仪昌、大焯、大遒,都为教书育人辛勤劳累;叶在琦还为兴办新学、培养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三山叶氏家族何以能在科举史上创造这么高的成就,这当然跟叶观国的观念有很大的关系,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家有六男子,训课事最急。

敢希龙与凤,莫作猪及鸭。

学堂利幽静,帘幕命遮冪。

我家寡凭藉,所恃寸心赤。

仕官二十年,未敢蓄黄白。

有子不读书,愧此头上帻。

叶观国认为家中的六个男儿最紧要之事就是要刻苦读书,他谦称不敢期待儿孙们成龙成凤,但至少不要混同于猪和鸭。叶观国自称家族中没有强大的后台和势力,所凭借的就是一片赤诚之心,而他为官二十年,并没有积累下多少钱财,最让他欣慰者则是儿孙们都能刻苦读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山叶氏】叶观国故居
遥远的QQ空间 [http://119406818.qzone.qq.com]
从绿筠书屋到双榕书室(上)
慢读丨海南这块匾额背后,埋藏着一波三折的历史谜案
人生若遇失意时,劝君读读曾国藩
《石林家训》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