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致那些对幺宁辞职的恶意与戏虐


正如我所料想的一般,今天早上的朋友圈果然就被一篇又一篇“评论”刷屏了。有人咬牙切齿对其当年在某案中的表现进行痛斥,也有人看似公正实则戏虐的调侃着,还有人更绝,打着祝福的名义行批斗之实。更有大V学者借此事在网络上呼吁各地律协严防死守,不让要律师队伍成为“藏污纳垢”之地。

 

在那些文章中都试图向大家描述着一个“客观且真实”的场景,就是幺宁这些年压力很大,在体制内快混不下去了!好吧,她是不是压力很大我不知道。但说她快混不下去了?我特想知道这一事实的依据何在?一个不到四十岁的正处级检察官、检察官学院副院长,为什么混不下去了?相反,她混的还要比一般人好一些,姑且不论其本人的心理活动,但就这一客观事实来讲,至少比百分之七十的公务员和绝大多数律师要好。对此,应该不会有人有异议吧。不会!那你特么的混不下去了是从何而来的?是从自己的脑海里,还是沾满眼屎的眼睛里?

 

对于她而言,也许只是不想这样“混”下去了。每一个公诉人,甚至是法律人对于法庭都有一种天然的眷恋与渴望。尤其是这样一位全国十佳公诉人离开法庭太久了就如丢失了最心爱玩具的孩童一般,虽有其他玩具相伴,但那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即便,那是价值连城、稀世罕见的宝贝。做出一个选择,重新找寻那让自己痴迷的东西,这是勇者之举,你们又有什么资格在那里嘲讽戏虐?

 

很多人给我说,我们之所以这样,不是因为她这次不经意间的离开,而是源于多年前的一桩旧案。对于那桩旧案,不要说律师界“怀恨在心”,就连你们自己人也不免连连摇头,不齿谈及。这才有了今天的戏虐与嘲讽,这才有了“十年大仇,终得一报”的快意。

 

首先需要说明一点,对于这桩旧案,除了当事人外我们都不知道到底经历了什么,对于里面的是非曲直,除了某一天当事人自己揭秘,我们这些案外人到底还是带着某种情绪的揣测而已。其次,可能有一小部分体制内的人带着某种难以言表的情绪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与不齿,但这绝对不代表所有人,至少不代表我本人。既然说到这桩旧案了,那我不免想问问各位,如果你和她换个位置会怎么样做?

 

先不论案件本身的对与错,单就这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态势不要说在体制内有,在整个法律圈恐怕都是存在的吧。以前有,现在有,以后可能也会有!体制内有人要执行各种决议,服从领导。体制外有人要遵从当事人意愿,听命于钱。你可能现在会跳着脚给我说你有傲骨,敢保证自己的脊梁不会塌。但真遇上之后呢还会这么去想、去做吗?别人会这么想这么做吗?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在权与钱的压迫之下,有几个人能真正挺起脊梁说自己敢不低头的。正如一堆爱国键盘侠经常叫嚣着打这个打那个的,但不知道真到了那尸横遍野的战场上又有几个不尿裤子的。现在的一些人啊,说起来各个都是岳武穆,真到了自己头上,只要不成秦会之就算你有种!

 

对此,中央专门出台了禁止领导干部干预司法的文件,目的就是为了抑制以权压案的现象。虽然,这完全贯彻起来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我们确实在不断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检察官、法官辞职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如今。曾经的检察官公主幺宁的辞职再次引来热议无数。一名优秀且有理想的法律人选择转身,即便不能获得所有人的祝福,对她也不应该太过于刻薄。因为,你们曾经说法律人要有包容、要心怀天下,更要有做人的底线!

 

哦,还忘了一点,据说幺宁女士是博士毕业后在大学任教,兼职律师。


最后,祝曾经的检察官公主在以后的日子里顺心、安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法律人的行事规则
(检察官变律师)一个辞职女检察官的内心独白
律师的力量 | 一个律师在社会上有多大的权力和关系?
大学生:通过法考后,考上法官或当律师,10年后有什么不同
走出体制,是我的深思熟虑(公诉七年之后)
(1)陈长文:器识先于法律,让律师成为尊贵的职业(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