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品《心经》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心经》,具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虽只有短短的260字,但其却是600卷《大般若经》之“心”,是整部般若经典的核心和精华。如果用大般若经的一个偈子来概述其含义,那就是“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那经名是什么意思呢?

【般若】为梵语音译,指大智慧;因中国文字难尽其义,所以仍用原文,并且尊重这几个字,所以不译。

【波罗】为梵语音译,指到彼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有解脱挂碍的意思;

【蜜】 是到的意思,是到了果位了。果位是究竟涅盘,涅盘就是清净。

【多】 是上面的意思。到彼岸之上,才是究竟。

【心】:根本、核心、精髓。“心”字有三层涵义:第一层涵义,这个“心”字代表了《心经》是《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核心。第二层涵义,这个“心”字点明了《心经》所讲的内容是整个佛法的核心,佛法的核心就是般若.第三层涵义。《心经》的“心”也是指我们每个人的这颗心,因为智慧就是从心里生起来的。

【经】“经”:有许多意思:如“路”,指示我们回复真心之路的;“法”,一切方法;“贯”,贯通前后的义理;“契”,契合各人的机,各事的理,有这几种解释。现在二百六十个字,是文字般若,指示我们观照般若的方法;照此去做,实证实相般若的究竟,总不出众生心行中事,所以经是完全指我们自身而说的。 此经共有七个翻译,这是唐朝三藏大师玄奘所译,文是简单的,义是深奥的。虽有七译,意义是一样的。读经当重意义,不可徒在文字上死执。

《心经》曰: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有与空,是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佛学讨论的重点。在《心经》中,色、受、想、行、识五蕴,代表有的存在。与“有”对的则是“空”。本经阐述阐述了有与空的辩证关系,说明有空不二的甚深原理。

【舍利子】 佛弟子的名字,即是舍利弗;在声闻乘中,他是智慧第一。可以比喻为自性。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四句实是一个意思,是说色空不二的道理。就是从自性空的立场进行说明。

色一个字,不单是代表五蕴,连外面宇宙万有形形色色都包在内,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物质。而我的受、想、行、识,是无相相,也是色。这内外两种色,都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根本是性空。

现下虽是幻有,毕竟不可得的,所以即色即空,并不是色之外另有个空。

你莫把这四句看作玄妙,实是极普通极寻常的道理。显的时候,人看得见,摸得著,谓之有;隐的时候,看不见,摸不著,谓之无。但实际上并不是无,而是隐於空,是另一种形式的有。即是说,空即是隐於空,色即是现於空。所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你只认明“一切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所以是性空”。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受想行识﹐是客观外界之物﹐通过见闻觉知的功能﹐反映在心中产生的领受(受)﹐想象(想)﹐思维(行)﹐辨别判断(识)的心理活动﹐这些都因心应才有,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在物上物就有﹐心不在物上物就无.心不在焉﹐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自做到如如不动,无受想行识。

原本在世人心目中的截然对立的有空二法,籍般若中观智慧的观照,得到了统一。

空有不二的思想,是为了遣除世间的有见、空见。“色即是空”,正式帮助我们透彻有的本质,透彻其虚幻、无常、无自性、空的本质,如能具备这一认识,还会因为“有”及“有”所带的问题而烦恼吗?还会为物所累吗?

还有一部人,已能看破有的虚幻实质,但因不了解缘起因果,认为一切既是虚幻,终要归于毁灭,生存又有何价值?导致虚无主义观念,或是因为没有目标的极度苦闷而走上绝路,或是因此放纵身心、为所欲为,走上另一个极端。

“空即是色”正是为了对治这一邪见。万物随空无自性,但缘起因果还在不断延续中,因此,我们的一切善恶行为都会带来相应果报。

人生最美的色彩,就是无色;人生最美的画卷,就是空白;人生最美的诗行,就是无字。无色里,万紫千红,万里霜天竞自由;空白里,千岩竞秀,万瀑飞流;无字里,千经万卷,诗书流韵。

读《心经》就是读一部易懂的哲学著作,里面许多道理正是我们生活中需要懂得的,读《心经》,用心去感悟。万法皆空,因果不空,随缘行善收善果。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即说咒曰:揭帝,揭帝,波罗揭帝,波罗僧揭帝,菩提萨婆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转]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绝对不知道它的真正意思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使色。”什么意思呢?说说你的看法或者理解吧?
妙心经
千万别把大乘的《心经》读小了|还原孔子、读懂《心经》
“中国”这名怎来?
试读《心经》(5):秒杀三维的四维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