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子二人两代为君,皆是忘恩负义人

中国人向来是讲诚信的,人们都说“一诺千金”,重信甚于重利。尤其是在天真淳朴的春秋时期,多有守信重义而不顾生者。孔子说过,民无信不立,可见即便对于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没有信义都不能立于天地之间,何况一国之君?为君为王者,身在其位,更应该为天下表率。


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事件莫过于“桐叶封弟”,说是周成王还年幼的时候和弟弟叔虞玩,摘了片桐叶剪成圭状送给弟弟,说:“我把这个封给你了。”说完玩完两个人估计都没当回事。这事被当时的摄政周公旦知道了,就去问周成王准备把叔虞封到什么地方。周成王反而吓了一跳,说我跟他玩呢你别当真啊!周公就语重心长地说:“天子无戏言。”于是周成王只能正式把叔虞封为唐国的诸侯,之后叔虞的儿子改国号为晋,春秋的晋国由此而来。这件事历来被认为是当权者谨言慎行、言而有信的典范性事件。谁知道四百年之后,叔虞的后代里,竟然出了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白眼狼。

 

公元前656年,晋国发生了“骊姬之乱”,时任晋国国君的晋献公逼死了自己的太子申生,又把申生的两个兄弟兄弟重耳和夷吾赶出了晋国。重耳和夷吾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开始了苦逼的流亡生涯。夷吾逃到秦晋之间的一个小国梁国,安下身来。不久之后他还顺手娶了梁国国君的女儿为妻,生下了一子一女,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但夷吾想要的毕竟不是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他一心一意想着的,还是能回晋国继位为侯。所以他一直密切关注着晋国内的动向,等待着机会。


机会很快就来了。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死后仅两个月,晋国大臣就在重臣里克和邳郑的带领下,杀掉了新君奚齐一家子,然后商量另立新君。这时候摆在他们面前的,其实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重耳,要么夷吾。里克等人就首先派人去迎接重耳回国。此时重耳在翟国,他敏锐地感觉到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就谢绝了里克的好意。里克只好再派人去梁国请夷吾归晋。

天亮了!夷吾看着来使,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不过他还是多长了个心眼,在收拾行李回家之间多做了些准备工作。当时晋国朝堂里克是群臣之首,周边国家里数西边秦国国力最强,于是夷吾先开了两张空头支票:

首先,他派人告诉当时秦国国君秦穆公,说如果能在秦国的保护下回国,他愿将晋国黄河之西的五座城池割让给秦国。

其次,他又派人告诉里克,如果里克能真迎立他为国君(意思是不再改变主意迎立其他公子),那么他将会将汾阳城封给里克。

在美好的许诺下,三方很快就达成了共识。于是秦穆公派兵护送,里克诚心接纳,夷吾很快就回到了晋国,继位为晋惠公。大家都很开心,然而紧接着,大家又变得很失望。

晋惠公登位后,就像突然失忆了一样,只字不提汾阳城封地事,相反地,还逐渐夺取了里克的权力。里克是个聪明人,他虽然不满但也没有抱怨。但他可能没意识到,因为当初他的本意是迎立重耳,所以他在惠公潜意识里已经属于敌对方那一边了。最终,就在惠公归国的同年,他派人对里克说:“没有你,我当不了国君,但你也杀害了两位国君一个大夫,作你的君主我感到好难啊!”里克马上明白了惠公的意思,悲愤交加,无奈地伏剑自杀了。

对于曾保护自己入国的秦国,惠公一样来了个翻脸不认人。当初承诺继位后割让河西五城给秦国,现在越想越觉得肉疼。在并不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他选择了背信弃义。于是他派人到秦国去,向秦穆公道了个歉,然后就明目张胆地耍了赖,一寸土地都没有让秦国得到。

秦穆公的感情顿时受到了一万点伤害。如果换成别的国君,大概已经操刀子上了,但穆公毕竟是个有度量的君主,他觉得为这事打一架有些划不来,便忍下了这口气。然而秦穆公没有想到,这只是个开始。

晋惠公继位的第四年(前647年),晋国发生了大饥荒,惠公考虑向别的国家借些粮食,度过灾年再说。结果他想了一大圈,只有秦国离得最近,还是婚姻之国,是最适合借粮的对象。这下就尴尬了!前不久刚做出那种伤感情的事,现在又要上门求人家帮忙,这脸怎么拉得下来?但吃饭问题毕竟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没办法,惠公只好厚着脸皮,派人去秦国借粮。

秦国朝堂上就此展开了讨论。很多秦臣都反对借粮给晋国,但是秦国的贤臣百里奚、蹇叔、公孙枝等说:“天灾流行,各国都可能发生,救助灾荒,是国家应尽的道义。应该借。”这个时候,秦穆公再次体现出作为一名明君的素质,说:“得罪我的是晋君,和晋国的百姓没有关系。我不忍以晋君的原因让百姓挨饿。”于是派了大量的船只运载粮食,从秦国都城至晋国都城运粮的船络绎不绝,史称“泛舟之役”。

第二年,秦国大荒,晋国反而大丰收。秦穆公高兴地说:“幸亏去年借给晋国粮食了,今年也该他还咱们了。”派人去晋国借粮。理论上说这不能算是借,应该说是晋国还粮食。按说一借一还天经地义,哪怕不考虑秦国以前的好处,这个粮食无论如何是不能不还的。

但晋惠公就是这么的不走寻常路,他明确表态:不借。因为他老觉得秦国是在打晋国土地的主意,心想我不管给不给你粮食,只要不给你土地,那友谊的小船还是要翻,那我还给你粮干啥?更有甚者,晋惠公不仅不还粮,反而准备趁着秦国饥荒,联合梁国攻打秦国。




人之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有过于此的吗?

这事儿是真不能忍了。第二年,秦穆公就率军大举进攻晋国,晋惠公被迫迎战。战争的过程是曲折的,但结局是美好的,正义终究战胜了不义——晋军战败,晋惠公被秦人俘虏。晋惠公被秦国关押了两个月,还差点被秦穆公杀了祭天。最后秦国出于国家利益考虑才留了他一条性命,条件是割让河西五城,并且留太子在秦国做人质。晋惠公虽然还是很肉疼,但不得不一一答应。

 

就这样,晋国的太子留在秦国当了人质。这个太子是谁呢?就是晋惠公当年落难在梁国时生的儿子,取名叫圉。秦穆公这时候气也消了,他看着将来会继位为晋君的太子圉,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觉得有必要笼络一下,于是不仅好吃好喝招待着,还将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他。秦穆公还是打算和将来的晋国保持友好关系。


但太子圉似乎没这个想法。过了没几年,晋惠公得了重病,这下太子圉急坏了。他倒不是担心他老爹,他是害怕由于他不在晋国,他爹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于是他思前想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跑!他也没跟老丈人打招呼,找了个机会一个人偷偷溜回了晋国,把妻子怀赢单独留在了秦国。

他跑得倒是挺及时的,跑回去第二年(前637年)晋惠公就挂了,太子圉顺利成为了晋国新君,是为晋怀公。但他不告而别这件事本来就干得很不地道,继位为君以后,又根本没有和秦国改善关系的举措。你说你不认老丈人也就罢了,老婆总得认吧?不,他对妻子怀赢也是不闻不问,连派人送个信都没有。

一句话,就是我跟秦国没关系。秦穆公的好意,又打了水漂。

 

话说回来秦穆公为什么要几次三番地帮晋惠公父子呢?他当然不是个滥好人,他这么做是有原因的。第一个原因,是双方有亲戚关系。秦穆公早年娶了夷吾的姐姐为夫人,也就是说他是晋惠公的姐夫。姐夫帮小舅子,自然也算是天经地义。但更重要的,是因为秦穆公非常需要和晋国的友好关系。秦国成为诸侯国的时间比较晚,又地处西夷,长期跟西方少数民族打交道,历来不为中原诸侯所认可。中原诸侯开会结盟的时候,都不带他玩的。这让秦国很失落,于是很积极地想跟中原的小朋友们搞好关系,而近邻的晋国,自然就成为了秦穆公此一时期主要结好的对象。另外,秦穆公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也试图通过扶持晋国国君的方式,来展示秦国的力量,不仅可以获取土地,还能进一步获得中原各诸侯国的认可。所以他的所作所为,基本上也都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的。只可惜他遇到了晋惠公这对奇葩父子,所以才白费了许多的好心。




不过秦穆公郁闷归郁闷,之前的工作总不能真的白做啊。于是他找到了流落在外的晋公子重耳,再次把重耳扶持上了晋国国君的位置,赶跑了晋怀公。在此之后,秦晋两国终于才有了一段真正睦邻友好的时光。

文/带非鱼,历史百家争鸣特约作者

点击可了解「成为原创作者」详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惠公恩将仇报,终于被秦穆公狠狠的上了一课!
秦晋之好”背后的阴谋与战争
【泉蒙】失败者的春秋——晋国
重耳的逃亡与韩原之战1
【长安万年】之七十九: 丕豹虽孝不忠,为何仍然得到秦穆公的重用?
夷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