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蒙:什么是管理科学



科学论点就是对于可观察的世界以及运作方式的陈述;另一方面,道德论点是偏好的表达。管理原则若采用这种定义,还能被称为科学论点吗?它们包括道德要素吗?


   

理论科学和实践科学


科学可以分为理论科学和实践科学两类。科学论断若能表述成“为了达到某某状态,必须完成某某任务”的形式,就可以认为是实践论断。若采用纯粹的描述形式,那对这个句子的一种完全等效的具有相同成立条件的理论论述是:“某某状态必然伴随着某某条件的满足。”既然这两种论述具有相同的事实含义,则必然在道德方面存在差异。更确切地说,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于第一类句子有祈使语气,而第二类句子没有。只有忽视第一类句子的这种祈使语气,才能判断句子的“正误”。


这个情况与决策的情况完全一致。决策若能转述成事实命题,说它“正确”才有意义。在判断决策正误之前,必须排除其中的道德因素。实践科学的论断同样要用假设形式来叙述,才能排除其中的道德因素。


事实论断如果主要用于从一个祈使句推导出另一个祈使句,那么就算是实践科学命题,否则就是理论科学命题。两者显然仅在使用者的动机方面有所不同。


我们从前面的讨论可以得出两个确定的结论:


第一,科学只对与验证有关的论断感兴趣。所以,科学关心的是论断含义的事实层面,而不是道德层面。


第二,按照我们这里的用法,实践科学和理论科学只在道德方面存在差异。


   

管理科学命题


关于管理过程的命题若是科学命题,就可以从事实意义上判断其正误。反过来说,关于管理过程的命题若可以判断其正误,就是科学命题。


人们有时认为,由于管理学者经常使用“好”“坏”来表达,所以道德是管理科学里必不可少的要素。如果事实的确如此,管理科学就不可能存在了,因为我们不可能根据经验来选择道德方案。幸好事实不是这样。管理研究中“好”“坏”的使用,一般不表示纯粹的道德含义。某个过程如果有利于实现具体目标就是“好的”,如果对实现具体目标不利就是“坏的”。它对于实现具体目标有没有帮助,纯粹是一个事实问题。这种事实要素才是管理科学的实质构成要素。我们举个例子,经济学里,“A方案好”这个命题可以转化成事实和道德两个命题:


“A方案可以产生最大利润。”


“追求利润最大化很好。”


第一个句子没有任何道德含义,是属于企业实践科学的一个论述。第二个句子是一个道德祈使句,不属于科学的范畴。


科学不能向我们说明是不是应该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只能说明实现利润最大化应该满足的条件,以及最大化的结果。


如果这种分析正确无误的话,那么不同学科的科学论述在逻辑上并不存在差异。它们之间存在的任何差异,都是由于研究对象不同,而不是因为内在本质不同。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讨论解决了社会科学领域中,方法论学者长期争执不休的问题。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论点,认为社会科学包括道德规范,所以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具有客观性。若要了解近期关于这种观点的陈述,可以参考罗伯特·林德的《为什么要有知识》一书 。由于真理和谬误显然不可能用祈使句来判断,所以这种区分毫无意义。如果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存在根本差异的话,也必定在其他方面。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还有一些区别虽然也成立,但是由于太肤浅,必须排除掉。首先,社会现象可能比自然科学所关心的数据复杂得多,因此,发现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任务也必定更加艰巨。其次,进行社会科学实验必须考虑到对实验对象产生的影响后果。《阿罗史密斯》一书中的那个医生,有个绝佳机会在控制条件下进行疫苗实验,然而他的人类价值观占了上风,因为他无法剥夺控制组试验体接受免疫的权利。我们承认这两个区别的确成立,但绝不是根本区别。复杂性是一个程度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怀疑,物理学中某些复杂的现象是不是真的没有那些更简单的社会现象复杂。实验也很难说是真正的区别,比如天文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早的,但它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几乎从未借助过实验的帮助。


   

预期是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如果说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根本差别,差别的产生就是由于与社会科学打交道的是行为受到知识、记忆和预期影响的有意识的人类。人类影响行为的知识会(但不一定)改变自身的行为。例如,很明显,公众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宣传活动用途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公众对宣传的反应。


这并不是说,我们就无法阐述有效的人类行为规律了。这意思无非是,社会规律所描述的行为对象的知识和经验状况,是阐述社会规律时必须考虑的变量之一。作为科学研究对象,其行为的目的性越明显,知识和经验扮演的角色就越重要。


一旦涉及群体行为,有目的的行为依赖于信念或预期这一特征,就会产生深层次的社会效应。每个群体成员的决策都取决于他对群体其他成员行为的预期,也就是说,A的决策取决于他对B行为的预期,而B的决策也取决于他对A行为的预期。这样就会出现一种不确定性,正如股票市场之类的社会体系中实际发生的状况那样,成功的行为包括猜测其他股市参与者的预期。


社会体系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其稳定性甚至存在性都由这种预期决定。他人的行为只要能够准确地预测,就构成了客观环境的一部分,与环境的物质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在管理领域进行同样的思考,我们发现,首先,管理型组织的存在就意味着其参与者的行为必定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所以,对组织参与者行为的预期就是行为的一个决定因素。而且,他们的预期还有一部分是对管理型组织其他成员行为的预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管理就像演戏。虽然不同角色扮演的戏剧内容很不一样,但对于一个好演员来说,其任务就是理解角色、扮演角色。表演效果如何,由戏剧本身的效果和扮演效果两方面来决定。管理过程的效果则是由组织的效力和每个组织成员工作的效果来决定。


   

管理原则的本质


我们可以把上述关于管理科学的论述归纳成几个结论。首先,管理科学同任何一门科学一样,只关心事实论述。科学体系中没有道德论断的立足之地。一旦有道德论述出现,我们总可以将其分解成事实和道德两部分,只有前者与科学相关。


按照前面的“理论”和“实践”的定义,我们发现,管理科学可以采取两种模式。一方面,管理命题可以针对具体组织或一般意义上的组织中,有组织的群体中的人类行为方式进行描述。这一块可以称为管理社会学。


另一方面,是实践管理学包括的命题,即人类如果希望使用稀缺资源最大程度地实现管理目标,应该采取的具体行动。


管理科学这两种形式酷似经济学的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经济理论和制度经济学,是对市场中人类行为进行的一般性描述。第二种是企业理论,是阐述导致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行为的条件。


内容选自《管理行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二
什么是管理学
远程教育:理论的自检和自觉
裴洪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科学立法原则的法理基础
科学是一种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过程
科学的定义和分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