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器型有方有圆,这么选就对了!


胎、型、釉、彩、韵,瓷器的美是综合的,体现在材质、器型、釉色、绘画和意韵等多方面,而器型的千变万化体现了手工制瓷艺人的聪明才智和手上功夫。在所有陶瓷器型中,棱角分明的镶器是较为特殊的一种。几块平瓷板沿边缘拼接在一起,起承转合后成为了方型、棱型、扁型等有棱有角的异形器物。

镶器在景德镇出现由来已久。宋时用途广泛的盖盒就属镶器范畴,包括盛装化妆品用的粉黛盒,盛装铜镜用的镜盒,装药的药盒等。

景德镇制瓷业内有句老话:“一方抵十圆”,说的是同样大小尺寸,一个镶器可以抵得上十个圆器。虽然此说法不一定精准,但相较于圆形瓷器,镶器的工艺制作难度可见一斑。

《景德镇陶瓷史稿》载:“瓶罄尊彝,都属琢器。其圆者如造圆器之法。其镶方棱角之坯,用布包泥,以平板压之成片,以刀裁之成段,用原泥调和粘合。”

手工制作镶器工艺非常复杂,要经历擀泥饼、刨泥饼、修泥饼的过程,之后把一块块成为条片状的泥板用特殊泥浆粘合起来,通常称为“镶坯”。“镶坯”是镶器制作的关键所在,为了保证条状泥板粘合稳固无缝隙,经过高温后不变形塌下,常常要借助“撑子”工艺和专用工具,再经过削坯、荡釉、补水、吹釉等工序。每一步都需要格外小心,泥料必须均匀规整,无气泡缝隙,粘合需要紧密,最后经过一把火的锤炼,或完美再现为精美的瓷器,或不幸坍塌变形,之前所有努力功亏一篑!

可以说镶器制作,涉及陶瓷成型工艺、物理力学、化学等各方面,是个技术含量不低的活儿。

新中国成立后,镶器生产散见于各瓷厂,以艺术瓷厂和建国瓷厂为多。为了扩大产量,多数小件镶器被注浆工艺所取代,而大件镶器仍旧保持全手工制作,器型各异、自带艺术感的镶器经过陶瓷艺术大师们的妙笔生花后,成为了精美的艺术作品。

镶器造型众多,常见的有双耳方瓶、四方瓶(笔筒、花盆、水洗)、贯耳方瓶、琮式瓶和异形四方镶器等。

“一方抵十圆”的说法,更多的是工匠精神的表达,那是对手工制瓷技艺的尊重与敬畏,是对几经辗转却终未成器的惋惜遗憾,更是对浴火重生后的精良美物的倍加珍惜。

方圆有别各成器

【圆器制作工艺】制造圆器时,用木棍拨动陶车转动,将泥团摔贴在陶车转盘中心,双手蘸水将泥团包紧,俗称“把正”,经过陶车旋转完成“拉坯”工序后以弧形竹板校正后既完成毛坯制作。熟练的工人一天可以制作许多圆器。

【镶器制作工艺】制造镶器时,先用圆木棍将泥滚压成厚薄一定的泥板,然后用直尺刮压泥片,使之平整,发现气泡还需用刀将气泡刮破后再刮压。按照所制器物的大小切割泥板,通常镶器需要五块泥板拼成,包括四面和底部。

泥板需要晾干,在晾到八九成干后使用同样的泥料黏贴成所需要的器型,黏接处的泥浆要处理干净并使用竹尺将黏接处刮平,在其表面基本干燥后用砂纸打磨后放阴凉处阴干待用,这样毛坯制作完成。

可见制作镶器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工艺上都复杂许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青花鉴定有哪些技巧?
中国陶瓷的简化历史年谱,你懂吗?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烧制工艺(胎泥、釉料)
高阿申:郎红与祭红的外观区别
掀开元青花神秘面纱的时刻已经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责任
宋元青白瓷特点及鉴别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