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0年代上海


2017-11-29 江鸢news 





   我们的父辈们当年响应党的号召,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决然的从“十里洋场”的大上海,西迁到了相对落后的西安艰苦创业,在一片麦田之上建成了一所世界知名的大学。那么迁校前夕的交通大学是个什么样子,上海的优越条件到底是个什么概念?让我们从以下的历史照片中追溯那迁校前的交通大学,还原那些50年代老上海人的生活。







1




   上海,一个有着“东方巴黎”之称国际大都市,解放前之所以称之为“十里洋场”,是因为它长期为资本主义方式运营,是西方冒险家的乐园;这里洋人横行,洋货充斥;成片的花园洋房、林立的高楼大厦,具有浓郁的西洋风情。




   50年代的上海依然保留着旧时的风貌,繁荣的市场和先进的制造业,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在这里长期生活的市民普遍比较安逸,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过着温饱的城市生活,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工作中,余闲的时候通常会荡荡马路,买买小菜,走走亲戚,观观电影、听听戏。衣食住行,都会因地制宜,既体面,又不甚讲究,精致而又经济实用。他们的居家基本都在弄堂式的市房内。日常生活纵然说不上舒适,但是够称得上“安乐”“小资”。他们中庸,世故,遵循着市井的道德观,不喜欢任何激进,也并不会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循规蹈矩的做事,勤勉而满足地在属于自己的经济空间里过着安稳的日子。他们没有大富大贵,小心做人,不过分的娱乐,不过分的奢侈。

   他们会在自家小小的阳台上晾晒黄豆和自制干菜,在亭子间窗下挂着腌制的封鸡和咸肉。晚上人们回到自己的家中,在天井里开火做饭,香气扑鼻。切白斩鸡,调姜醋蘸料,温绍兴黄酒再加上几碟小菜,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用餐,天伦之情其乐融融。每天清晨弄堂口传来了倒马桶的吆喝声。。。这便构成了那时上海人的日常生活。




欢庆公私合营 

50年代的南京路

职工新村

小两口的闲暇时光

照哈哈镜

主妇之间拉家常


祖孙三代一家七口


晒太阳的悠闲妇女


苏联军舰停泊在黄浦江边,大批市民前来参观


洗理部


过年添新装



庭院里,祖孙晒太阳


幼童学步


鲜花店


家中宴客


上班族的工作时间


参加舞会去


观看时事黑板报


收听电台广播


小吃店


职工茶话会


一个家庭的全家福


老教授的家居生活


一堂小学语文课


青年工人学习班


快乐的幼儿园孩子


邻里之间拉家常


逛公园的孩子


孕妇产前检查


妇女夜校识字班


商店打烊前的盘点


城隍庙的人潮


出门之前


茶楼,评弹表演


迁入新村的一家


社区卫生防疫


为孩子梳妆打扮


保健院上门医疗


孩子们的“过家家”游戏


客轮上的妇婴专舱


逛书摊


职工阅览室


女子中学,颁发毕业证书


为女儿新做的布鞋



跳皮筋



上班之前


过年的新衣


温馨的小家



商店购物


相约在公园


主妇买菜


新华书店,无人售书处


妇幼保健院



少年小乐队


教工俱乐部


家庭生活


当时上海妇女的标准装扮


闵行 旧镇窄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三线人”后代:我也曾是闯入者
上世纪50年代的上海市民的生活
“草原母亲”都贵玛:19岁成了28个孩子的额吉!
十九世纪中国真实生活照片
50年代的老上海人是这样生活的
上海百年老照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