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人家门前的“上马石”


我们
古代的大户人家,在宅门前常设置两块巨石,一块为上马石,一块为下马石,下马石因语言禁忌,故同称上马石,所以习惯上就称上马石,是为骑马人准备的,为拐角形成阶状有块,是一个具备有两步台阶的石头。第一步台阶高约30厘米,第二步台阶高约60厘米。石重一千余公斤。石质为青石,并经精细雕琢。
历史
上马石起于秦汉时期,相传西汉的王莽个子矮小,不易上马和下马,开始竖立上马石,以后就成为风尚。特别是清代最为流行,成为一道风景。
宋朝的《营造法式·石作制度·马台》记载:'造马台之制:高二尺二寸,长三尺八寸,广二尺二寸。其面方,外余一尺六寸,下面作两踏。身内或通素,或迭涩造;随宜雕镌华文。'由此可知,全国各地众多的马台地名,都应该与上马石的历史有关联。辽代智化和尚曾有诗论述上马台曰:
'见说曾为上马台,堪嗟当日太轻哉。固将积岁旧凡石,又向斯辰刻圣胎。月面浑从毗首出,出仪俨以补陀来。愿同无用恒有用,不譬庄言木雁才。'在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讲究的宅门前往往设有上马石。便利蹬鞍上马与下马。
等级
古代官员都是有等级的,所以上马石也有等级。清代朝廷规定:满洲官员出门,无论文武,均需乘马,以不忘先祖遗风,清官员有'前引'、'后从'的定例,即主人外出时,奴才和仆从也要骑马,前呼后拥地跟随。
材质
上马石多为汉白玉或大青石质地,一石分两级踏步,第一级高约一尺三寸,第二级高约二尺一寸,宽一尺八寸,长三尺左右。住宅门前有没有上下马石也是宅第等级一个划分标准。上马石侧面呈L 形,长约四尺半,宽约二尺,高近二尺。
底为须弥座,边框饰祥云纹饰;一级踏台长方形,朴素无华,长约二尺半;二级踏台比一级高约一尺,平面二尺正方,周边雕塑出繁缛精美的纹饰的锦缎和金钱,寓意'锦绣前程''福在马前(钱)'或'马上前(钱)程'。
两大用途
一是显示主人的等级,因为马、驴、骡是旧时代步的主要工具之一,加之清代满蒙等民族有骑马狩猎的祖习,清代朝廷规定:满洲官员出门,无论文武,均需乘马,以不忘先祖遗风,清官员有“前引”,“后从”的定例,
即主人外出时,奴才和仆从也要骑马,前呼后拥地跟随,即使后来主人们乘车、乘轿,仆人也要骑马左右跟随。所以,旧时北京的府第和大四合院、大会馆的门前都在左右有上下马石。住宅门前有没有上下马石也是宅第等级一个划分标准。
二是上马时真离不开它。每当主人欲外出时,仆人便牵马备鞍至上马石前,主人上上马石的两步台阶,就可以轻易地脚登马蹬、骑上马背出行了。假如主人年高上马不便,上马石则可帮他大忙。门前的两块上马石,一块是供主人出行时登高上马用的,另一块是供主人归来时下马用的,但不叫下马石。因为旧时,下马是不受听的。这一点,负责牵马的仆人是最知情的。
马石村
在西汉末年,相传王莽来到此地。由于王莽个子矮小,不易上马,在此地竖立一个上马石,于是此地的老百姓便以此为名,建立了村庄,流传至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遗落在胡同里的上马石
古代大宅院门前为什么只有上马石,古人是如何下马的呢?
男人找曾帮助过的人借粮,对方却好吃好喝招待3天,不提借粮之事
晚清礼仪:见不见客 门告诉你
小论“自谦语”
昨天的仆人,明天的主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