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雪心赋》11辩论三十篇

辩论三十篇

宛陵 孟 浩天其甫着

历阳 张 铎文持

赵延芳绳玉全订

一地理辩

易日。俯以察于地理。察则详于观视。谓非目力乎。彼道眼法眼之称。都从察中生出耳。地理者。条理也口即文理脉络之理也。山脉细分缕析。莫不各有条理之可察。自罗盘之制成。方位之说立。始以地理之理。溷为方位阴阳之理。故有格龙格穴之语。使龙穴果用格而不用察。则真龙正穴。人皆易得而知之。又何古云三年寻地。十年定穴哉。倘格龙须三年。格穴须十年。则是罗盘必一怪物。而用罗盘者。必一憨人矣。山灵有知。自当为之耻笑。愚故谓方位阴阳之理。则用格而不用察。非格则方位之分辨。选择之趋避。莫由知矣。观卜氏云立向辨方。的以子午针为正。其用格而不用察也。可知地理之理。则用察而不用格。非察则脉络之贯串。龙穴之真情无由见矣。观卜氏云留心四顾。相山亦似相人。其用察而不用格也可知。噫。倘览此辩者。犹太昧而不觉。乌得谓之高明也哉。(吴建华认为:此辨只能辨个别从术之人,不能统括所有从术之人,因为很多从术之人不仅峦精且理也精,峦理皆精两者合一运用为上。)

二形势辩

观龙以势。察穴以形。势者神之显也。形者情之着也。非势无以见龙之神。非形无以察穴之情。故祖宗要有耸拔之势。落脉要有降下之势。出身要有屏障之势。过峡要有顿跌之势。行度要有起伏曲折之势。转身要有后撑前趋之势。或踊跃奔腾。若马之驰。或层级平铺。若永之波。有此势则为真龙。无此势则为假龙。虽有山脉行来。不过死梗荒岗。纵有穴形。必是花假。此一定之理也。审势之法。先要登高望之。次从龙身步之。再从左右观之。对面相之。则其真神显露之处。与其奔来止聚之所。自可得而知矣。至于察形之法。当辨其圆匾曲直方凹之六体口究其窝钳乳突之四格。再以乘金相水穴土印木之法证之。则穴情自难逃矣。何谓乘金。盖五行中以圆为佥。以曲为水。以直为木。凡有真穴口必有圆动处。窝钳之圆在顶。乳之圆在下。突之圆在中。若窝钳之中更有乳突。乳突之上复有窝靥。名曰罗纹土缩。即少阴少阳之穴也。乘者。坐乘于圆晕动气之中也。何谓相水。盖有圆动可乘。左右必有微茫曲抱之水。交揖于穴前小明堂内。即虾须蟹眼是也。相者。相定。水交舍处而向之也。何谓印木。盖微茫水外必有微微两股真沙。直夹过穴前。方逼得微茫水舍于小明堂内。即蝉翼牛角是也。印者。有此水必印证于此砂。方为气止水交。若无此砂。则水泄气散。非真穴也。何谓穴土。盖有此三者。又须有五土四备。裁肪切玉之土。方有生气。否则外形与内气不相符合。,亦非真穴也。穴者如人身针炙之穴。一定于此。而不可易也。苟四征既真。中间必有暖气。即火也。此察穴之要法也。故地理之要。不外乎形势而已矣。今业此术者。多以方位星卦之虚谈视为精义。而于形势之实理反目为浅说。以致地理混淆真伪莫辩。欲不诶人。而不可得。故辩明形势之理。以俾后之学者得以趋向于正。而无邪路之惑也。(吴建华认为:此辨只能辨大部分人专以方位星卦而言之精义)

三落脉辩

真龙落脉。必顿成星体。开面展肩。挺胸突背。有大势降下。如妇人生产。努力向前推送。但对面正看。不见其形。左右睨视。方见其势。此阴体阳落之理也。至于行龙身上落脉。或起顶分落。或肩旁落。或硬腰落。或尾后落。或侧面落。或挂角落。或纽丝落。或偏闪落。虽无大势降下。亦要龙身磨转。成其背面。稍有停留落下之势。其脉方真。否则恐为枝脚砂体。非真落也。故术家审龙。先要看其落脉。辨其真伪。不可只看到头一节。便认为真也。所谓山之结地不结地。只看落脉便知。故落脉一节。为龙穴之根本。不可不留心细察也。(吴建华认为:认脉查龙本是术士必须行为之一,审龙察脉不仅要看行脉还在认清落脉生死,力之大小,更要看到头一节,杨公云:龙行千百几十里,有吉龙剥换为凶龙到头落脉结穴,有凶龙剥换到头落脉结穴,故察最后一两节足矣,此杨公之理并无道理,可观天下诸多行龙结穴,如太行行龙,恶石起峰行龙巨石山头,行龙剥换过程中无不能保证全是吉峦吉星,但到头一两节必要化尽煞而结,故必看到头一两节为杨公之本义,而作者以察到头一节而非确有不的,故应以察到头一节又要审落脉生死两者结合为本,而非作者所言只审落脉一节,而不察到头一两节是否化尽行龙剥换之凶吉而言之。)

四龙身孤单辨

龙身行度。两旁无外山护送。则谓之孤单。然起顶有枝脚扩从。转身有尾撑托送。则本身自卫有力。到头亦有结作。但力量稍轻耳。若龙身行度。两旁有外山护送。而本身反无枝脚尾撑。则谓之真孤单。到头定无结作。故术家审龙。先要看其本身孤与不孤。不可因其有外护。而遂认以为真。无外护。而遂认以为假也。至于芦鞭串珠贵格。又不可以此概论。大要龙身真假之辩。先在落脉处讨其消息。此又不可不知也。(吴建华认为:杨曾廖赖曾云:龙有自身之龙虎,也有以外山之龙虎,当然自身延伸出去的作龙虎为上吉,而不能绝对说用外山之龙虎而否定是不否结穴,有的龙行到头自身带有龙,或自身带有虎,有的自身有龙虎环抱,但也有单行到头以外山龙虎层层环抱也有真结,所谓孤与单之说,当以龙虎护与不护而论之,而非以枝脚之多少或有无而论之,无枝脚者如活蛇行脉,如抛梭,如马迹、如草灰等等,这也是撼龙经原本之意,现实也多见这种行龙,当不能以有无枝脚而断论孤单。)

五龙脉方位辨

海角经。以艮巽兑为三吉。乾坤坎离震为五凶。催官篇。以亥为天皇第一。艮丙巽辛兑丁为六秀。玉尺经。以乾坤为二老。辰戌丑未为四库。贵人不临之乡。且为四暗金杀。来龙不可犯。然则三吉六秀至贵龙也。二老四库五凶至贱龙也。诚以阴龙为贵而阳龙为贱也。又何以丑未震属阴而不见弃。互相矛盾耶。今贵龙无论矣。姑以贱龙言之。如广西吕氏茅潭山祖地。干龙辰向。后出宰相。二子登甲。钱塘茅氏三台山祖地。坤龙癸向。后出状元。福建林氏狮头山祖地。辰龙戌向。后出五尚书口科第连绵。铅山费氏祖地。辰龙戌向。后出状元。余姚谢氏祖地。戌龙辰向。后出宰相。歙县黄氏祖地。戌龙辰向。后出副宪世科。会稽陶氏蒿尖祖地。丑龙丁向。后出会元。余姚谢氏祖地。未龙巽向。后出宰相探花会元。他如壬龙。子癸龙。乙龙。寅甲龙。午龙。申龙。俱有名地可考。难以尽述。只如乾坤为二老。辰戌丑未为四库。而何以反出大贵耶。又查青田元勋。刘氏祖地。庚酉龙入首作辛山乙向。丰城世科。李氏祖地。艮龙入首作戊山辰向。兰溪世宦章氏祖地。坤申龙入首作坤山艮向。吾乡廉宪徐氏祖地。戌干龙入首。作干山巽向。此乃阴龙阳向。阳龙阴向。是谓阴阳驳杂。又何以反出大贵耶。由此观之。可见二十四龙皆可葬。二十四向皆可向。不可以二十四方位阴阳。分为龙脉之贵贱也。盖贵贱出于祖宗来龙。非出于方位阴阳也。且龙脉不过从亥方入首。即以亥名之。从干方入首。即以干名之。非因有二十四方位之名。分定有二十四样龙脉也。故只可以二十四方位分辨龙脉之阴阳五行。以便于选择趋避。断不可以二十四方位。分为龙脉之贵贱也。司马头陀云:以方向别外气之符应则可。以方向定龙穴之真的则不可。盖龙穴既定。方向随之。非由方向以定龙穴也。斯言诚足征已。(吴建华先生赞同此辨)

六穴情方位辩

催官篇。玉尺经。皆言阴龙为真气。阳龙为伪气。后人遵用二说。点穴只以罗经格之。是亥是艮。便谓气真为贵。是干是寅。便谓气伪为贱。如来脉是亥艮。临结穴亥兼干三分。艮兼寅三分。则扶起亥艮之阴。而放倒干寅之阳。挨左挨右以乘其气。或亥变为干壬。艮变为丑寅。即乘亥艮之真气迁之。截去干壬丑寅之伪气。或亥脉到头铺阁。杂以干壬。艮脉到头铺阔杂以丑寅。即提高就亥艮迁之。而弃其杂气。又有变通其说者。如亥艮之真气多。而干壬丑寅之伪气少。则宜留真去伪。依亥艮迁之。若干壬丑寅之伪气多。而亥艮之真气少。又宜从阳舍阴。就干壬丑寅迁之。不可贪亥艮之真。反致取祸也。又有不遵其说者。谓来脉阴多为真。入首阳少为伪。来脉阳多为真。入首阴少为伪。此真来伪落。穴其真者初退久吉。穴其伪者初发久凶。又谓来脉阴少为伪。入首阳多为真。来脉阳少为伪。入首阴多为真。此伪来真落。立穴惟乘入首之真甚吉。是皆以多少分真伪。不以阴阳分真伪。总之皆谬说也。盖天地间一阴一阳之谓道。故孤阳不生。独阴不成。生物必两要合阴阳。果如前说。以阴为真。以阳为伪。只用真弃伪。则是阴可有。而阳可无。纵天地舍而复辟。亦断断无是理矣。即以其说推之。如岗垅来脉。尚有形迹之可格。分其阴阳多寡。若茫茫迥野。一片铺毡展席。淼淼平湖。一望无形无影。将何处格起。而分其阴阳多寡。以辨其穴之真伪贵贱耶。毋回执而不通。是术之穷乎。且脉气止聚之处。自有一定穴情。而不可易。岂可依方位阴阳多寡而挪移变迁者乎。愚故谓穴之真伪贵贱在于来龙。龙之真伪贵贱由于祖山。以祖宗证龙。以龙证穴。万无一失。断不可以方位阴阳多寡。辩其穴之真伪贵贱也。郭景纯云:葬者乘生气也。其生气者何正。朱予所谓阴阳五行之气化生万物者是也。由此观之。则阴真阳伪之谬。昭然可见矣。(吴建华认为:玉尺经本家祖传十余代的老版古书,并没有确定的讲阴龙为真气,阳龙为伪气之说,只是讲到阴龙最好立阴向,阳龙最好立阳向,如现场天成龙穴阴龙来而天成要立阳向,自然为天成龙穴所为,我们术士能还原龙穴本来立向合于天成为大明之举,而非一定要阴龙阴向,阳龙阳向之说,经本只讲术理大方向,而天下之地不可能皆合术理,故应灵活运用。经并没有指明来脉阴多为真,来脉阳少为伪,后学之人在自己不理解经前人著书本义而以自己的认为去理解辨之。最后我部分赞同作者对于以阴阳来脉而认定真伪之气之说,但要明白经书之截所言之意是告诉我们寻龙点穴认脉到头的一种方法,而不能执于此法而专执此理,故前人多言执死术者庸师也,术应活用,明师之举。)

七砂形方位辩

催官篇。玉尺经。及沙法诸书。谓文笔宜居巽辛。为天乙太乙。当出大魁。若在坤申。则为讼笔。主出讼师。天马宜居干离。为不易之正马。定出公侯。若在东方口则为木马。主出木匠。印星不宜居坎离。非瞽目则堕胎。游鱼木宜居丑艮。非打网则僧道。今查南城张状元祖地。文笔在坤。苏州申状元祖地。文笔在申。则文笔在坤申而反出大魁者多矣。何必拘于巽辛也。又查福建马尚书祖地。天马在甲。福建王总都祖地天马在乙。则天马在东方。而反出八座者多矣。何必拘于干离也。又查德兴张氏上张水南祖地。穴前石印。正当午丁方。出四神童翰林。吾乡高吏部祖地。印亦在午丁虿并无瞽目之辈。则石印之方圆端正。生在堂内。谓之印浮水面。世出魁元。即坎离又何嫌也。又查玉融商氏阳基阴地。水口游鱼。都在丑艮方。出兄弟三进士。吾乡蔡布政祖地。鱼亦在艮方。并无僧道之流。则游鱼之逆流向上填塞水只名曰禽星守户。代产英豪。即丑艮又何妨也。大要砂形以尖圆方正相向。有情为吉。以欹斜破碎反背无情为凶。而方位不必拘也。杨公云:山水不问吉凶方。吉在凶方亦富强。急流斜侧山尖射。虽居吉位也衰亡。此以砂水而合言之也。又云:砂如美女。贵贱从夫。故术家论砂。先当以龙法推求。次宜察其形状之美恶。性情之向背。不可泥于方位。而断为吉凶之应也。(吴建华认为:作者用很少案例强辨经典之着,确实,形峦与方位两者,得形为上,后方位配之更佳,文笔游鱼罗星马星等等,只要得形于堂内自然为上,而不得位者有形而自然有,方位所论必要归于天星之道,作者所举经文为赖公催官篇之砂水篇,我认为赖公之理并非叫我们后承之人只以方位而论之,如牙刀居四墓出屠夫,我个人也历经几个这样的案例,文笔居巽辛也应魁甲,砂形方位吉凶,个人认为在地成形必应于天星,所以在理解砂形方位上应熟读催管篇,并细细理解,这里不能光以砂形方位而去论,龙行龙穴局势是非常重要的,不能专以一个人的缺点而辨其是否有才可无才,应以全局而论之。所以此辨中,我认同形峦吉星现于堂内多应吉,正如杨公所讲的山水不问吉凶,这个不问吉凶本来就是指山水有情而言之,急斜破碎自然无情意,故形峦吉星于内堂就是不居所位也多吉,而无情就是居于方位也应凶,所以在理解前人经文学术时要活用细考,而不能如作者所言之方位皆不必拘也,这就是庸师所为。)

八水法方位辩

诸书论水法者。有谓来水宜生旺方。去水宜死绝方。其生旺死绝之说。或从来龙起。或从坐山起。或从向上起。为三合水者。有谓寅午戌申子辰六向武曲星管局。癸艮甲辛四向廉贞星管局。巽丁坤庚壬五向破军星管局。俱宜右水倒左吉。巳酉丑亥卯未六向巨门星管局。干丙二向贪狼星管局。乙向禄存星管局。俱宜左水倒右吉。反此为凶者。有谓贪武水宜来不宜去。文廉禄水宜去不宜来。巨辅弼水来去皆可。破军水来去皆不可者。有谓乾坤艮水可去不可来。巽水可去可来。寅申巳亥四生水宜来不宜去。辰戌丑未四库水宜蓄不宜流者。右谓乙丙交而趋戊。辛壬会而聚辰。斗牛纳庚丁之气。金羊收癸甲之灵。为辰戌丑未四墓水者。有谓子寅辰干丙乙属金为阳为公。午申戌坤壬辛属木为阴为母。卯巳丑庚丁属水为阳为子。酉亥未巽甲癸属火为阴为孙。为四经水者。有谓来水去水。生入克入向吉向生。出来水去水克出来水。去水凶。为玄空水者。有谓生入克出为进神水。生出克入为退神水者。有谓艮震巽兑为阴催官水者。丙丁庚辛。为阳催官水者。有谓亥天建。艮地建。丁人建。卯财建。巽禄建。丙马建。为六建水者。有谓艮贪狼水主官禄。巽巨门水主财帛。兑武曲水主人丁。为三吉水者。有谓巽丙丁为三阳水者。有谓艮丙兑丁为长寿水者。有谓丙丁为赦文水者。有谓卯宝仓水。巽文笔水。丙金堂水。丁玉门水。辛学堂水。为五吉水者。有谓艮丙巽辛兑丁为六秀水者。有谓庚酉辛为金阶水者。有谓乾坤艮巽流去为御街水者。有谓卯龙见庚水之类。为纳甲归元水者。有谓乾坤艮巽为大神水。甲庚丙壬为中神水。乙辛丁癸为小神水。小神宜流入中神。中神宜流入大神。而大神不可流入中神小神者。有谓大神小神。俱要合禄马贵人。而先用支神。次用干维。或三折内不用支神。而三折外弗拘。或专用干维。而全不用支神者。有谓子午卯酉为桃花水者。有谓寅申巳亥为劫杀水者。有谓辰戌丑未为黄泉水者。有谓庚丁向见坤水。乙丙向见巽水。甲癸向见艮水。辛壬向见干水。为黄泉水者。有谓干龙忌午水。坎龙忌辰水。震龙忌申水。巽龙忌酉水。离龙忌亥水。坤龙忌卯水。兑龙忌巳水。为八曜水者。其法多端。难以尽述。然究其诸说之谬。一始于卦例之徒。再杂于星学之辈。如长生桃花之说是也。故议论纷纷。互相矛盾。虽欲用之。将何为确据而适从之口无怪乎刘公渊丢。一切置之弗论可也。盖地理四用龙穴为主。砂水为辅。龙真穴正。砂水自然合法。设或有小节之疵。则有裁剪之法在。岂可就星卦依方位而论其吉凶耶。杨公云:水似精兵。进退由将。诚哉是言也。至于水法之妙。惟郭景纯葬书言之祥矣。书云:朱雀源于生气者。谓水居穴前故名朱雀。气者水之母。水者气之子。溯其水流之源。实生气所溢也。故日源于生气。派于未盛者。谓水源初分流既未长势犹未盛也。谓众水同朝于明堂。其气太旺也。泽于将衰者。谓水将流出。必先汇为泽。其势藏蓄而将衰落也。流于囚谢者。谓水流出处。两边砂头交插关锁。犹如囚物。而不令去也。以返不绝者。谓气溢而为水。水又囚而不去。反渍以养气。气水循生。无有断绝也。至法每一折潴而后泄者。谓欲其曲折停蓄。不欲其直流速去也。洋洋悠悠。顾我欲留者。谓水于穴留恋有情也。其来无源。其去无流者。谓来远莫知其源。去曲不见其流也。此书通篇只论水之形势性情。何尝有方位之说也。再观卜氏赋中论水。亦只论其形势性情。并无一字言及方位也。今术家就星卦方位而论水者。则比比矣。舍星卦方位而以情势论水者。则百无一二焉。究其弊端。大约有二。(吴建华认为:作者举水法之辨道尽水法诸用,然作者究其诸说皆为谬。一始于卦例之徒。究其水法为杂于星学之辈。面后双说地理四用龙穴为主,砂水辅之,龙真穴正,砂水自然合法,敢问作者怎么个自然合法?意思就是不用看砂水形峦方位来去吗?砂水方位乃星卦之辈,那么雪心赋,天玉经、玉尺经、撼龙经等等经本,难道就没有言到星卦方位之说?作者难道就没有学过五行八卦相生相克乎?五行八卦就是星卦方位,难道不是吗?那么连八卦五行都不用习之,作者何为术士者何以辨之。杨公所言的:水似精兵,进退由将。这时就是指着方位星卦,何龙来应何水朝,何水出。而葬书所说的:朱雀源于生气派于未盛,流于囚谢者,难道不是讲生旺衰死之意吗?难道如作者所言,凡有情弯环之水朝来不管方位星卦都是生气朝源?那么作者又何解作者自己所言其势藏蓄而将衰落??流于囚谢者两边砂头交插关锁就是囚谢,如囚物就是囚谢???作者对于葬书及诸经理解不透,专以形峦而论之,其果断之举无不让后承者生威,何谬自然可知,那么葬书后中还有讲述很明显的方位之说,作者又何以形峦不拘方位去自圆其说呢?无非作者见诸水法而无师引导,不知所用,故有此辨,庸人也。)

一为父师相传已久。非有上智焉能破俗。失在不明。

一为以情势论水。吉凶易辨。莫可饰伪。利葬家不利术者。故执其说而不变弊在挟诈。以故往往为人寻地。遂使吉者不葬。葬者不吉。惑世诬民。莫此为甚。诚可慨也。余尝复旧坟。水法情势合而不合方位。发者甚多。方位合而不合情势。发者绝少。故愈信水法之妙。不外于形势性情而已矣。今以水之情势宜忌。具详于左。凡水来要之玄。去要屈曲。横要弯抱。逆要遮拦。流要平缓。潴要澄清。抱不欲裹。朝不欲冲。远不欲小。近不欲割。大不欲荡。对不欲斜。高不欲扑。低不欲倾。静不欲动。众不欲分。有味可尝。有声叮听。合此者吉。反此者凶。明乎此则。水之利害昭昭矣。奚必拘于方位哉。

九生气辩

生气之说。赋中葬乘生气。本注虽已详载。而尚有未及言者。盖生气固当以认脉为先。其次又当辩穴星。如金之生气聚于窝泡。木之生气聚于芽节。水之生气聚于涌凸。土之生气聚于口角。火之生气聚于水窟。谓之水火既济也。其次又当相穴形。如孩儿动在聪门。侧掌动在合骨。仰掌动在转皮。腕蓝动在鼠肉之类。动乃生气之机也。故当以动为生。其次又当察穴晕。如晕上尖下圆则气在下。上圆下尖则气在上口圆乃生气之表也。故当以圆为生。其次又当分阴阳造化。

一不能生。生则必两。如龙之雄者结穴必略生窝口。龙之雌者。结穴必略生堆突。是龙穴相交有阴阳也。穴之中心。有上阴下阳。上阳下阴。有边阴边阳。有阴多阳少。阳多阴少。有阴交阳半。阳交阴半。是穴中相交有阴阳也。交乃生气之情也。故当以交为生。其次又当看四应。内四应者。生气之证也。上面微起圆球为后应。下面合水尖麓为前应。两边虾须蟹眼水。蝉翼牛角沙。为左右应也。外四应者。生气之辅也。后头盖乐山为后应。前面朝案山为前应。两边夹耳山为左右应。若前应有情。则气在前。后应有情。则气在后。左应有情。则气在左。右应有情口则气在右。四应俱有情。则气在中。此以四应验生气之法也。其次又当详龙虎。龙虎者。生气之用也。左右砂高。则气在高处。左右砂低。则气在低处。左直右抱则气偏在右。右直左弯则气偏在左。此以龙虎验生气之法也。其次又当观朝山。朝山者。生气之配也。朝山若高。则气在高处。朝山若低。则气在低处。此以朝山验生气之法也。其次又当审明堂。堂水者。生气之食也。堂水聚中。则气聚中。堂水聚左。则气在左。堂水聚右。剐气聚右。此以明堂验生气之法也。今术家不知察生气之法。只凭罗经格之。是亥是艮。便谓阴气为真。是干是寅。便谓阳气为伪。若亥兼干三分。艮兼寅三分。便谓放倒干寅之伪气。扶起亥艮之真气。偏左偏右以乘之。以致往往为人迁葬。反失生气。而受死气。贻祸于人。莫可救也。故乘气之法。先当随龙认脉。因脉察气。次当以上诸法详之。庶不失气之所在。得以乘之而无差也。

十浅深辩

浅深之说多端。有以来脉定浅深者。如来脉入首强。作穴凹。出口尖。此乃脉浮而属阳。法当浅葬。来脉入首弱。作穴凸。出口圆。此乃脉沉而属阴。法当深葬。然概而言之。阳脉当浅。阴脉当。。若详而言之。阴脉中有浅深。阳脉中亦有浅深。又当变而通之也。有以到头峡脉定浅深者。如峡脉高则宜浅。峡脉低则宜深。然此法或可施之于平岗平支。至于高垅之穴。则又非此论也。有以从佐定浅深者。如四山高则气浮而宜浅。四山低则气沉而宜深。然亦当看其宽紧何如,如四山高而宽缓。则气或有浮而及沉。四山低而紧夹。则气或有沉而反浮。不可以此为拘也。有以明堂定浅深者。如明堂水低。则宜深葬口明堂水平。则宜浅葬。然此法只可用之于平支。至于岗垅之穴。又岂可以此法哉。有以荫腮二合水。定浅深者。然高山与平地不同。亦不可以此概论也。有谓藏于涸燥者宜浅。藏于坦夷者宜深。然坦夷指窝言。涸燥指突言。如突在平地则宜浅。若在高山又宜深也。窝在高山则宜深。若在平地又宜浅也。亦不宜执一而不通也。至以地母卦尺数。与紫白寸数。定穴之浅深者,皆为谬说。断断不可用也。大约浅深之法。在岗垅则察其来脉之浮沉。以四山从佐证之。在平支则相其界水之浅深。以水土厚薄度之。再辨其窝针乳突之四穴。以支垅地势较之。总而言之。莫妙于临时斟酌。验其土色以准之。坚细而不松。油润而不燥。鲜明而不暗。此生气之土也。验其质。观其色。察其气。以求其中。则浅深之法。不外是矣。若详而推之。开井除浮土外。遇此生气之土。土薄则开下一尺三四寸。土厚则开下一尺七八寸。只要包过棺内骸骨。不必论其棺之高低也。大要多留气土。以垫棺底。使其运蒸悠久。断断不可掘深。发尽气土。更不可掘过金银炉底土。打破穴底。以致受冷犯湿。不可复救也。杨公云:浅深之法亦难定矣。然失之于深。宁失之于浅。浅如架甑。气犹可运蒸而上。深如泼尽锅水。焉有气蒸。盖脉从后来。气从下升。土为气体。土尽则气尽。故不能上蒸也。至于平洋之穴。惟堆土成坟。不必验其土色。只看水局之大小。以堆冢高低配之。而浅深非所论也。

十一水不上堂休点穴辩

此言水不上堂。谓真水不上小明堂也。盖结穴之处。必有两路。隐隐真水。交聚于小明堂内。而外有两股微微真沙。交收小明堂真水。方是气止水交。而为真穴也。否则水泄气散。焉有结作。故云休点。非谓外来界水。必欲上堂。方可点穴也。且外水不但不能入小明堂。并不可径入内堂。凡水将到内堂之处。须要一股上沙遮拦。使其屈曲环绕而来。不见有穿割冲激之势。斯内堂气聚。元辰水静。而为真明堂也。卜氏云:逆水来朝。不许内堂之泄气。正此之谓也。若错认外水不上堂一便休点穴。不惟有失点穴之旨一并昧堂局之势。曷以言之。盖穴前小明堂。外水固不能入。即以内堂言之。平地之内堂。堂与外水相平。犹可使之上堂。至高山之内堂。堂与外水悬绝。必不能使之上堂。此一定之势也。若执定外水上堂。方可点穴。则只有平地之穴可点。而高山无穴可点矣。若不必外水上堂。亦可点穴。则先贤又何为立此二吾。以教后人者耶。由此详之。到堂指心堂。水指真水也。明矣。盖穴前小明堂合襟水。无论高山平地皆有之。故卜氏云:登穴看明堂。正谓此也。然此理亦微矣。杨公云:有人识得明堂法。五百年中一间生。诚叹其难也。

十二穴形正变巧拙辩

上起顶下垂乳龙虎均停者慧乳穴也口重龙重虎者双臂穴也。龙虎一长一短者弓脚穴也。或有龙无虎有虎无龙者单股穴也。坦夷仰卧者平面穴也。此五穴者穴之正体也。开口穴者下无乳也口本体穴者无龙虎也。侧脑穴者顶不正也。没骨穴者是无顶也。此四者穴之变体也。何谓巧以其穴形完美地势异常使人惊也。何谓拙以其穴形丑陋出于非常使人疑也。此巧拙之穴谓之怪穴也。怪穴篇云:或然高在万山巅。天巧穴堪迁。或然低在溪田里。没泥穴可取。或然结在水中央。四畔水汪洋。或然结在顽石里。凿逢土脉取。此皆穴之巧者也。也有穴前生尖嘴枫叶叉三体。也有穴后是空槽玉箸夹馒-K。也有丑穴如鹤爪突露无人晓。也有丑穴似牛皮懒坦使人疑。此皆穴之拙者也。又有骑龙之穴。如顺骑倒骑横骑正骑。左顺侧骑。右顺侧骑。左倒侧骑。右倒侧骑。此数穴亦皆在怪穴之中也。然穴虽有正变巧拙之异。大要不外于认龙。认得龙真。自知穴的。又何虑于怪哉。故先贤穴多怪异。非好怪也。良由认得龙真穴的。常亦迁。怪亦迁。初不知常之为常怪之为怪也。自后人罕见之。以为怪\。t-。吕东莱云:怪生于罕。而止于习。先贤不以怪穴为怪者。亦习之而已。今术家不但不知怪。并不知常。总由误于催官篇玉尺经及诸般卦例之说。审龙审穴只以罗经格之。而不知用目力之巧。以察其真伪之情也。真伪尚且不能辨。又何况于怪哉。噫。亦难言矣。真正吉穴。庋多隐藏不起人眼。虚花假穴反多显露易于动人。非传授真识见广者。鲜不为其所惑也。

十三龙虎辩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乃古人借四兽。以别四方者也。盖青龙属木。故列于东方。白虎属金。故列于西方。朱雀属火。故列于南方。玄武属水。故列于北方。术家以前为朱雀。后为玄武。左为青龙。右为白虎者。因建都皆坐北朝南。左东右西。故借四兽以称之也。后人错认龙虎为真。不论水之来去。凡是青龙边便谓宜高。凡是白虎边便谓宜低。殊不知东西南北之方位。 一定而不可易。非若前后左右之宫位。随身而转之者也。若向北之地。则四兽皆易位。前玄武。后朱雀。左白虎口右青龙矣。故论墓宅左右之砂。只宜究其上下之义。不必泥于龙虎之名。如水从左来。则左为上砂。右为下砂。水从右来。则右为上砂。左为下砂。上砂宜低弱。低弱则天门开。得见水来。下砂宜高强。高强则地户闭。不见水去。此正理也。卜氏云:坛庙必居水口。正为下砂关水而言。而龙虎无论矣。今之庸术专以白虎骇人何也。管公明辩之颇详。惟高明者。自究之可耳。

十四朝案辩

龙来结穴。贵有朝案。此常论也。然亦有朝无案者。有有案无朝者。又有朝案俱无者。将何所取用哉。惟欲诸水聚于明堂之中耳。杨公云:也有真形无朝山。只要诸水聚其间是也。然亦统论无朝案耳。未曾有向东向西。向南向北之辩。盖南与东西。无朝案犹可。向北之地。无朝案则不可。乃朔风最严。使无朝案遮拦。未免飘散生气。焉有融结。杨公云:也有大地去朝北。惟要面山高过额。正谓此也。殊不知有不尽然者。余覆敝乡东冲胡氏祖地。御屏土星挂角。入首微起金星开窝。丁山癸向口正朝北方。堂局开阔。无近案遮拦。左右无龙虎护卫。只有大罗城水口而已。以俗眼观之宜乎风寒气弱。禾甚发福。而何以反出巨富贵丁数千。发福悠久。而成大地也哉。盖有妙理存焉。一来龙系大干尽结气旺不畏风寒。

一石山土穴体刚不畏风削。一高山跌落平地开窝作穴隈聚不畏风吹。故发福大而且久。此亦穴之最怪者。非目睹不能知之。卜氏云:看格尤胜看书。斯言诚是也。故术家寻地全要认龙。龙真穴正。而砂水不足。不过小节之疵。焉能减其厚福。所以有朝案固妙。如无朝案亦可。不可抱拘于此。而反弃龙穴之真也。卜氏云:外貌不足。内相有佘。大象可观。小节可略。斯言足味。

十五迎水立向辩

水本动。妙在静。静者何。潴则静。平则静。湾则静。立向之法。贵迎平湾聚潴。及堂局正中。相对有情之处。方能承受外气。而获福也。今术家不知迎水之诀。只看水从某边来。便立向抢之。以致上砂逼。来水短。下砂宽。去水长。外失堂气。内失坐下。反福为祸。可胜叹哉。今以立向趋避之法。具详于左。

一避砂之顺而趋逆。

一避水之动而趋静。一避砂水之散而趋聚。盖上砂为顺。下砂为逆。来水为动。到堂为静。砂抱水湾为聚。砂反水走为散。学者明此。思过半矣。

十六束气辩

龙将到头。跌断束气。再起星体。落脉结穴。此正理也。然有一等口疑龙竞不过峡束气而反结大地者。如舍山太湖吴进士祖地是也。观其龙之形势。自离祖出身以来不跌断过峡不起伏转折。只一片蛮铺径直奔来。至将入首处闪归一边横开钳只抽出一线微脉结穴。甚是隐藏。难以察识。人因其无束气。多有疑之者。殊不知龙将到头。抽细过峡。起顶结穴。则谓之来龙束气。临穴化开钳口。抽脉结穴。则谓之穴上束气。然穴上束气之理。先贤俱未发明。故特表之。以广学者之见耳。

十七裁剪辩

裁剪者作用之法也。龙真穴的。而砂水有余不足。则用裁剪之法。今术冢不论龙穴之有无。动言裁剪取用。殊不知有龙穴。而后可用裁剪。未有无龙穴而裁剪成地者也。或有来龙的真。而穴形变异。则用法葬者有之。如开金取水。堆上成坟。之类是也。又谓小地裁剪。大地生成。岂知裁剪之说。无论地之大小。凡有砂水不足皆用此法。观葬书云:目力之巧。功力之具。趋全避缺增高益下。是概论作用之法。而未尝有大小之分也。或以节取作穴。如斩关截气之类。谓之小地则可。不可谓小地。全是裁剪取用也。学者思之。可以自悟矣。

十八大小地辩

大地有势而无形。其病在穴。非病也。言其穴之丑也。小地有形而无势。其病在龙。亦非病也。言其龙之弱也。如出局观之。祖山尊贵。龙身特达。远山远水。无不照应。罗城水口。无不重关。及至内则堂局宽阔。本身不生龙虎。穴情隐拙。最难察识。此势有佘。而形不足者也。若出局观之。祖山不贵。龙身不显。四顾少情。门尸少闭。及至内则堂局紧密。龙虎齐抱。穴情明白。一目了然。此形有余。而势不足者也。倘形势两美。此又地之更大者。今术家只知穴形之式。而不识龙藏之妙。未免以小为大。以大为小。甚至以大为假。而弃之者有之。岂不深可惜哉。

十九作用辩

蔡牧堂云:山川之融结在天。而山川之裁成在人。故截长补短。损高益下。莫不各有当然之理。其始也不过目力之巧工力之具。其终也夺神功改天命而人与天无间矣。由此观之。则作用之法。不可不知也。窃怪夫今之术家。各逞臆见。妄肆培补。或筑罗围以填没界水。或作兜金。以阻塞小堂口或培金墩以壅盖倒影。或凿月池。以伤残唇气。戎专用规k\-。大开圆堂。损其穴晕。或先开金井。砌成空圹。泄其生气。更有欲饰观瞻。多加石器。镇压于前。成为杀气。此又人事之不善。而天损于人也。故作用之法。必要认定龙穴。相其形势。当培则培。当辟则辟。甚三斟酌~始无差也。岂可漫为哉。

二十攒基辨

葬基。诸书言之详矣。未有言及攒基者。以其暂攒故也。殊不知攒非其地。则坏棺朽骨。难以移葬。而人子之心。何以克安。可不慎乎。今以安攒之法言之。 一要藏风。藏风则气暖。 一要得水。得水则气聚。然得水在于审局。注水为上。逆水次之。横水又次之。总要下砂逆关为妙。若顺水局。要有近案兜收。不见水去方可。否则未可以言得矣。一要坐下尊严。虽无真龙结作。亦要顶气靠托。朝对有情。堂局圆净。砂水环抱。方有气象可观。一要地上千燥。虽无真气熏蒸。亦要土质坚实。方无湿气之患。一要高筑罗围。使棺隈藏如人居之有围墙。可避风雨。 一要背北向南。或向东向西亦可。切不可向北。盖朔风最严。易于坏棺。不可误向。受其损伤。一要面前洁净。不可有旧冢别物。阻塞胸前。拦截堂气。如此斟酌。庶几先灵暂安。而仁人孝子之心。亦稍慰矣。切勿听术者之妄谈。或夺龙气置高岗而受风寒。或就水局置低洼而沾湿气。或单就向利而失堂气。或半藏地下而被水浸。凡此者。不可不慎也。

二一改葬辨

先葬固当慎重。改葬更不可轻易。苟葬非其地有风水蚁三害相侵。不得已而迁起。须要速求吉地葬之。否则骸骨易朽。棺木易烂。暴露无归。罪莫大焉。若葬得其地。荫出富贵之人。切勿听射利之徒。妄言此地。只出小福小。若葬某地。当出大富大贵。轻易改迁。反招大祸。盖其人既受此地之气而生。今忽改迁彼地。则气不相续。焉能获福。即彼地胜于此地。迁而葬之。然未受彼地之气。先泄此地之气。亦必先致其祸。改葬者。可不慎欤。故人丁蕃衍者不可迁。家道平康者不可迁。无五不祥者不可迁~五不祥者。 一冢无故自陷。二冢上草枯死。三家有少亡孤寡。四男女忤逆。颠狂劫害。刑伤媪火。五人丁将绝。家业耗尽。官讼不息也。三祥瑞者不可迁。三祥瑞者。 一见龟蛇生气之物。二见紫藤交绕棺木。三见水珠泡如乳温暖。或有气如雾。穴中干燥也。年代深远者不可迁。当速访名师。别求吉地。接福于后。此为正理。奚必轻易改葬为哉。

二二宫位辩

宫位之分谓青龙管一四七。明堂管二五八。白虎管三六九。以是断验祸福。此常论也。然亦不可泥于此也。余每见有无青龙。而发长。少虎而发幼。明堂不正。而偏发中房。更有此盛而彼衰。彼盛而此衰。祸福无凭。吉凶难定者。其故何也。盖心者气之主。气者德之符。人心积德。天必降之以福。而地亦以士口气应之。人心丧德。天必降之以祸。而地亦以凶气应之。是祸福之来。吉凶之应。惟人自召。岂尽关龙穴之偏枯。砂沙水之不齐哉。故人子求地。只宜择吉穴以藏先人之遗骸。弗使风水蚁三害侵之。其义备矣。至房分之不均。惟尽人事听之而已。若欲其全美。或培补此地。以助之。或别求吉地以衬之。亦可免其不均之患也。杨公云口岂可一坟分宫位。必取众坟参互议。此说可推也。大抵宫位之说。只可置之弗论。切勿听术者之妄断。扭于发福之偏枯。停止不葬。暴露无休。而自陷于不孝也。河南程氏日。不以奉亲为计。而专以利后为谋。非孝子安厝之用心。诚为至谂。

二三求地辩

仁人孝子。苟竭诚求地以安亲口天岂肯阻人行孝。而不假以吉者哉。切勿执可遇而不可求之一言 。遂置亲骸于度外也。但求地只在一真。不在图大。图大恐犯造物所忌。故地之大小。则听其所遇耳。至于求地之要有二。一在积德。盖积德为求地之本。卜氏云:吉地为神之所司。善人必天之克相。由此观之。则知积德善人。未有不得吉地者也。

一在择师。得师则得地矣。盖山川不言其情自见。苟遏明师。安能遁其情哉。但择师之法。当番其宗主。则知其传授。验其往作。则知其目力。访其素行。则知其心术。察其议论。则知其学问。苟传授真口目力巧。心术正。学问通。洞识山川之情。弗徇时俗之论。超乎常格。认人之所不能认者。始可以言师矣。断不可听入门断。入坟断。鬼灵经江湖串课断。克应八法神针之类。据以安厝大事托之。致陷亲骸于水蚁之中。而受莫大之罪也。吾愿天下之求地者。当以积德为本。择师为要。则庶乎安亲可望矣。

二四峦头天星理气辩

峦头者山形也。形者气之着。气者形之微。气隐而难知。形显而易见。葬书云: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此形之着于外者也。盖气吉则形必秀丽端庄圆净。气凶则形必粗顽欹斜破碎。以此验气。气何能逃。以此推理。理自可测。奚必泥方位之理气。以为吉凶也。今术家咸谓峦头为体。天星理气为用。总由惑于方位之天星与方位之阴阳五行之理气。故以体用分之耳。殊不知阴阳五行之理气。即寓于峦头之中。非峦头之外。又有理气之说也。谢双湖云:阴阳五行之理气不可见。而见于峦头之形。形即理气之着也。故观峦头而理气可知。至于天星

者。盖谓阴阳五行之气。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星之昕临。地之所钟。上下相感而应。如下有将相之地。则上必有将相之星临之。非若方位家以亥为天皇。艮为天市之类也。使天星地理。果如方位之说。则天文可以不问观而知。地理可以不俯察而晓。虽令三尺之童。记纸上之陈言。据盘中之遗迹。亦可按图而索骥。呜呼。天文地理。岂若是其易哉。后之君子。当惕然猛省。专心致志。熟审峦头。毋惑乎方位之天星理气。执定罗经。非分推求。皮失真地之吉。而受假地之凶也。王鹤泉云:尝覆人家旧坟。见有亥龙入首迁丙向。艮龙入首迁丁向。天星理气却合。而子孙大败者。只因峦头不好也。朱文公云:第一要紧看峦头。有了峦头穴可求。若是峦头不齐整。综合天星也是浮。诚有鉴于斯也。

二五净阴净阳辩

易日:一阴一阳之谓道。盖孤阳不生。独阴不成。阴阳相配。方成造化。故以形势论之。山属阴。水属阳。是山水相配有阴阳。山静阴而动阳。水动阳而静阴。是山水各自有阴阳。阴来阳受。阳来阴受。是龙穴相配有阴阳。阴山取阳为对。阳山取阴为对。是主客相配有阴阳口至于砂之边强边弱。水之股明股暗。莫非阴阳相配也。卜氏云:一不能生。生物必两。要合阴阳。正谓此也。今术家不察此理。误信净阴净阳之说口登山步龙。不辩龙之真伪。只以罗经格之。节节属阴。便谓纯阴为贵。节节属阳。便谓纯阳为贱。,若阴中间一阳。阳中间一阴。便谓阴阳驳杂为凶。殊不知真龙行度。变幻莫测。逶迤东西。或为南北二十四方。无位不到。岂可以方位阴阳。定其贵贱吉凶耶。若使可以定之。又岂得谓之龙耶。果使贵龙系净阴。贱龙系净阳。是为单阴单阳。又岂是造化之理耶。即以方位阴阳论之。针盘之制始于黄帝周公。至汉张子房。只用十二支。至唐一行禅师。因十二支年神方位。不甚空剩。难以择日。故除戊己二干居中。只用八干。添乾坤艮巽四卦。列于十二支隔界之间。以为太岁所不建之方。便于择日也。至于阴阳之分。不过按先天纳甲之说。分为十二阴十二阳之理如此。术家用此为其利于辨方识向。选择趋避而已。而龙穴砂水。贵贱吉凶。原不在此中论。且二十四位。始自唐时。若使执此可以寻地。则唐以前如周秦。如汉晋。如六朝。许多富贵大地。将何所凭据而寻之乎。如龙只要净阴净阳。不宜驳杂。则方位配对。亦口八宜以阴对阴。以阳对阳。又何以阳对阴。如壬向丙之类。阴对阳。如艮向坤之类耶。由此观之。则净阴净阳之谬。亦了然可见矣。

二六真行伪落。伪行真落辩

真行伪落。是谓真龙行来顿起星辰。转身开面落脉。或当胸正落隐隐微微不见其迹。或纽落偏斜躲闪隐藏莫辨其踪。犹如无脉落下一般口故日伪落。伪行真落。是谓伪龙落脉。或贯顶抽下。或硬肩挂下。形迹显然。令人易见。反似有脉。落下一般。故日真落。此二句乃辩。落脉真伪之要诀也。窃怪夫术家好逞臆见。托名先贤改换其说。以来龙节节属阴为真。入首一节属阳为伪。谓之真行伪落。以来龙节节属阳为伪。入首一节属阴为真。谓之伪行真落。后人罔察。以讹传讹。遂致落脉弗晓。真伪莫辩。误人不浅。余受师口诀。不忍自私。故发明之。以俾今之学者。得知落脉之真诀。而不为邪说所误也。

二七催官辩

经云感而应。鬼福及人。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盖谓生神得气。所生受荫。川岳降神。故产英杰。若其人已生则所禀非此山川之灵气。安能变愚为智化贱为贵耶。或原有好祖坟。荫出贵人。后葬吉地。即登科第者。此乃人事偶合。术家因神其说。谓之日催官地。其实发福。非由此也口又有贫寒之土。原无好祖坟。或禀阳宅之气而生。或感造化之气而生。生而后葬吉地即登科第者。此乃祖宗积德已厚。而为天之所笃生。千万中一遇耳。今术家为人寻地。动言催官歆人。至究其催官之说。便借口于赖公催官篇。殊不知赖公即着有披肝露胆篇内云:切不可听信诈伪之徒。妄言星卦自取其祸。何又有天星之说耶。既有天星之说。则拔肝露胆之内。又何以斥诈伪之徒而自相矛盾耶。昔称杨曾廖赖四明师。杨曾廖三公并无星卦之说。岂赖公肯着此催官篇口而与三公相反耶。况阅催官篇。辨龙评穴。评砂评水。不过以方位二十四字。反覆言之。究竟于理一无可取。且内多丈理舛错。不可为训。即以天皇气从右耳接。右耳乘气。无冲脑二句推之。其谬可知。何也。盖脉如树之枝梗。聚成一线。故云接脉。气如枝之果实结成一块。故云乘气。虽气由脉来。然脉止而气结。则脉自脉。而气自气。非谓脉即气也。卜氏云:葬乘生气。脉认来龙。古人所以葬气。而不葬脉也。如云气从右耳接。则来脉为气。 一不通也。右耳乘气。则以坐乘为承。二不通也。接脉乘气。乃点穴紧要之义。如此混然无别。岂不大有所误哉。予想赖公。既为明师。断断无此不通之说。但不知此篇。出于何人所作。冒名赖公欺世诬民。为害不浅。惟高明之士。留心详之。再以先哲之言证之。莫不了然明白。而知其必为大谬也。

二八地书正邪辩

地理经书。有可读者。有不可读者。惟有青鸟经。葬书。雪心赋。倒杖篇。疑龙经。撼龙经。发微论。穴情赋。九星篇。入式歌。堪舆宝镜。趋庭经。堪舆管见口此皆地理之正宗。不可不读也。不可读者。如天机。金篆。催i。玉尺。海角。青囊。天玉玄珠等书。 一系假名伪造。 系以讹侍讹。此皆地理之邪说。断断不可读也。推而论之。凡言形势性情者皆可读。凡言天星卦例者。皆不可读也。此读书又其次者也。欲习斯道者。先要明师登山。指点龙穴砂水。口传脉理真诀。次要熟识峦头。多看仙迹。稍有确见。然后读书。方为有益。否则是亦屋里先生。开卷了了登山茫然。焉能识山川之妙哉。所以徒读地书。自作聪明。而反受假地之害者。举世皆然。曷可胜叹。昔人谓读书不如按图。按图不如登山。洵确论也。

二九阳宅门向辩

阳宅首重大门者。以大门为气口也。张宗道云:大门者。气口也。气口如人之口。人之口正。便于呼吸饮食。人之门正。便于顺纳堂气人物出入。博山篇云:门中正。家道成。此正论也。今术家不知气口之义。误以游年星。论数入宅方向。如遇贪狼巨门武曲。便谓三吉方。宜开大门。如干宅坤门。坤宅干门。艮宅兑门。兑宅艮门。坎宅巽门。巽宅坎门。震宅离门。离宅震门。俱在中腰及左右两角。并无正门。以致气口不顺。反福为祸。诚可慨也。尤可笑者。议论不一。互相舛谬。如所谓市居则论宅法。乡居则论堂局。既乡居论堂局。则宜正中开门。向对堂局。于理为是。如何又用八宅。游星数定门向。或左或右。而反失堂局耶。既市居论宅法。则大门宜在中腰。及左右两角。如何又因邻屋阻碍。势不可必。而反开正门。不以宅法论耶。再以东西二宅辩之。兑宅开艮门。在宅左角。犹可必也。如震宅开离门。在宅中腰。定有邻宅相阻。不可得也。势必正中开门。然以游星数之。正中为绝命方。左角为祸害方。右角为五鬼方。三方俱不宜开门。又何为而开正门耶。震宅可以开正门。则兑宅亦可以开正门。若云兑宅正门口是绝命方。则震宅正门。亦为绝命方。又何为此叮开。而彼不可开耶。今见市中兑宅。则多开艮门。震宅多开正门。一用宅法。一背宅法。岂不大相舛谬哉。所以不论市居乡居俱宜正中开门。以顺通气口。至于便门者。随宅主之便而开也。而八宅游星。系伪造邪说。断断不可作也。廖公云:市居必要傍冲衢。向首理难拘。村居必要龙神落。向首随龙作。此正理也。设或有恶杀当前。如巷冲路射。井栏坊压等类。则又宜达权通变。趋吉避凶。或左或右开门可也。切不可抡水作向歪斜开门。如人口歪。不成相貌。为可嫌也。特举其一端。尚有竹节贯井。并抽爻换象。谬论纷纷。难以尽辟。惟智者详之。毋滋惑可耳。

三十选择辩

杨救贫云:年月要妙少人知。年月无如造命法。吴景鸾云:选择之法。莫如造命。体用之法。可夺神功。盖造命者。选成四柱八字干支。纯粹成格成局。内藏补龙扶山相主之义。此造命之体也。再取日月金水三奇尊帝紫白三德及禄马贵人。此数者乃真正吉星。得二三个到山到向到宫。自然吉利。又查岁破戊己三杀阴符箭刃月建等杀。尽行退避。不相干犯。乃为全吉。此造命之用也。至于年方空利诸事吉日。俱要与钦天监。年方历日相合为妙。万一不能相合。再依造命通书。选成吉日用之可也。今选家不知造命之法。多宗斗首奇门之说。殊不知斗首之说。一背正五行与纳音五行。二不能补龙扶山相主。三则生克舛错吉凶无凭。大不利于葬造之家。深可恨也。究其弊端。始于唐时。一行铜函经。夫是经作之一行。不过因有指示。故意谬撰。以愚海外者耳。其间倒装生旺。反用休囚。原不可用。嗣后好奇者。窃取其义。改头换尾。托名杨公斗首。以神其说。遂致真伪难分。庸愚易惑。反以斗首为精妙。成相遵从。误人不浅。此非一行之咎也。乃误传一行者之咎也。至子奇门之说。原为出兵择吉之用。非为造葬而设也。今一概混用。殊为可笑。此略举其二说以明之。尚有谬论甚多。难以尽述。惟在高明者。细阅杨公造命千金歌。造命宗旨全书与阴阳宝鉴通书及耶律楚材。刘伯温监历。则邪正之说。不得不待辩。而自明矣。

辨 论 篇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学形势集
宛陵孟氏之地理条辨三十则
风水小辞典(第一册、四分册)
风水基础理论秘诀
七十二龙的应用
杨救贫风水的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