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毁掉一个孩子?管他,使劲管他

《 育儿&育己 》微刊8期

这个世界最大的悲哀莫过于:

我为了你好,

把你变成我希望的样子,

结果却毁了你。

有这么一个人,他博学,能讲授《左传》、《尚书》,他工作体面,曾是一线城市审计局的职工。

有学识、工作稳定、有社会地位,是很多父母希望孩子拥有的成功标签。然而,拥有这些标签的人,是一个流浪汉,名叫沈巍。

沈巍从小爱读文史类书籍,但父亲深恶痛绝。他只能捡垃圾卖钱买书,躲在被窝里看,因此养成了捡垃圾的习惯。

读大学时,他想读中文或国际政治研究专业,但在父亲的压力下,选了审计专业,毕业后进入了审计局。

在单位因捡垃圾被领导发现,认为他“脑子有病”,所以“被病假”在家。沈巍觉得:“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既然捡垃圾能卖钱,又不犯法,还能净化环境,为什么不可以捡?

自此,开始了捡垃圾买书、看书的流浪生活,这一捡就是26年。

爸爸临终前愧疚落泪:“儿子本可以在学习上有一番成就。

被过分管束的孩子

没有自主性

湖南卫视有一期《少年说》节目,一个男孩哭诉这辈子都不想再吃苹果鸡蛋喝牛奶。因为从小学起,妈妈要他每天吃苹果,小学六年一共吃了2190个。

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需求,让孩子盲目地跟着走。等将来有一天,没有了父母的他律,孩子也失去了自律。

所以,大学课堂长这样:

前一秒还在为高考发狠攻坚,后一秒就坐在大学教室里发呆睡觉。

一位老师说,很多大学生已习惯被权威、父母左右,也习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密不透风的管束,让孩子没有了内在动力,待无人管束时,孩子的自主性已然丧失。

被过分管束的孩子

会丧失幸福感

致力于环保教育的郑同学,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毕业后获得麻省理工的博士学位,是别人眼里的“学霸,更是教育成功的典范。

然而她说,自己以后决不会要求孩子以成为“学霸”为目标,因为她知道被管出来的“学霸”的苦。

在大学前,她一心修炼考试技能,从未思考过为什么要上大学、喜欢什么。

进了北大,对专业缺乏兴趣,学习无动力,无人管束,大量时间花在打游戏、看电影。毕业时,不知如何选择便随大流到美国读博。

读博时才发现赖以生存的考试成绩已无意义,又不具备读博所需的科研素养,在精英环绕的环境里,自信备受打击,痛苦熬到毕业。

她反思:

“有卓越成就的人,无不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才是克服艰难坚持下去的动力,同时也带来成就感和幸福感。

而我竟答不出喜欢什么。这种茫然令我绝望。”

像郑同学这样,早早被扼杀了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谈不上发展兴趣爱好和自己做选择,更不要提成就感和幸福感。

有反思,还是好的。最可怜的是,被管到麻木。


爱他

是如他所愿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的生长,源自于内在生命潜力的发展。”

不过分管束孩子,不是放任不管孩子,而是:

1、尊重孩子发展的潜能,看见孩子的独特需求,允许孩子去探索和尝试,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和自信的人;

2、养育、保护孩子与逐渐放手并行,一边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明确界限,一边克服向孩子传递的恐慌和焦虑,让孩子习得责任感和能力感;

3、以示范代替说教,以鼓励代替惩罚,允许孩子在摸索的过程中犯错,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和孩子共同成长。

者:青榄君    

者:青榄君    来源:青榄家长地带(ID:educoo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流浪汉”意外爆红真相:毁掉一个孩子,就管他,使劲管他
爱他,如他所愿;而非,如你所愿。
教育孩子的十四大法宝
流浪汉沈巍传
乞丐沈巍被万人追捧, 你却不应该忘记了他们
“流浪大师”沈巍事件背后——父母的言行里映照着孩子的未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