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文 | 穿在身上的山野图典 (上)
userphoto

2022.12.01 河北

关注

穿在身上的山野图典(上)

邓启耀

有一年我在云南西双版纳做田野考察,遇到一位从北京来这里写生的花鸟画家,他把自己的作品给我看。这是一些技法熟练,却十分程式化的花鸟画。他问意见,我只说,你最好去雨林中走走。他去了。几天后回来,眼睛放光,感叹道:那些花草怎么会这样长?完全打破了传统花鸟画的格局!我说,在这里,你想象得出的,它能长得出;你想象不出的,它也能长得出。

女人见多了山上的花,

就把花儿绣到自己的裙子上

也是西双版纳。傣族姑娘的紧身短衣和凸显姣好身材的筒裙,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曾让我们这些以为世界只有单一色彩和样式的年轻人,受到强烈的文化震撼。傣族大妈告诉我,姑娘们的筒裙,是从山林里的叶子变成的。傣族传说:人类刚刚产生的时候,不知道耕地播种,只会终日光着身子在森林里寻野果充饥。一天,有 30 个姑娘一起出去寻野果。在密林里,她们光裸的身子被茅草和树枝划出了血印。这时,她们看见孔雀、白鹇鸟和野鸡走过,十分羡慕,于是就撕下嫩木棉树皮,把腰围住。后来,她们又采来芭蕉叶,接在下面。她们一边走,一边采集合适的树叶和树皮来遮体。她们采集了有花纹而柔软的“帕节玉窝”长叶(亚热带森林里的一种草本植物),用它的白斑缘点围饰膝盖处。最后采集一种叫猫尾花的植物接在裙子最下端。数一数,足足有33种颜色,十分漂亮。从那个时候起,傣族就有了花桶裙,而且织在统裙上的颜色也是33种。1后来,树叶裙、树皮衣,慢慢演化为棉麻的衣裳和有彩色纹饰的筒裙。而绣染了33层纹样的筒裙,“说”的就是那个古老的故事。傣族还传说,她们学会织布以后,最初只会织没有花纹的布,有位巧媳妇受蕨叶纹理变化的启发,织出了有美丽图案的傣锦。现在流行的傣族筒裙,越来越漂亮了。你看跳孔雀舞的姑娘,筒裙上有孔雀羽毛纹样,跳起舞来,裙子一摆,就像孔雀开屏。

如果我们走近些细看,会发现她们筒裙和其他织物上的纹饰,远远不止于叶蔓鸟羽。世居“孔雀之乡”和“绿色王国”的傣族,他们的织物图案,基本就是取于林莽或水影中大自然的本相,如大象、孔雀、蝴蝶、蝉、蜈蚣、蚯蚓、水甲虫、蝙蝠、蝌蚪、螃蟹、龟、水蛤蚧、锦鸡、小鸡、雀眼、鸡爪、牛角、鸟、象脚、驮象等;或写实,或变形,皆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传说来自普洱县的“普洱傣”,服式古朴。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1990,邓启耀摄

在很多地方,坚守传统的基本是女性;但穿传统服装的妈妈怀中的小男孩,穿服的已是汉式对襟短衣长裤。江城哈尼族瑶族自治县,2009,邓启耀摄

花腰傣裙边装饰。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2005,邓启耀摄

苗族服饰以精美的刺绣闻名天下。在贵州、云南等地苗绣和蜡染上,你可以看到一部“绘”满山花野草、珍禽异兽的生物图典。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苗族歌手,为我们苗族谈到事物起源的时候唱道:“女人见多了山上的花,就把花儿绣到自己的裙子上。”

“见多”,也就是有那么多可见的物象。在号称“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土地上,绣娘们用针线“摹写”的生物图典,比大部头的书还生动有趣。

中国西南地区具有多样的生态环境,一年四季,在不同海拔,不同山地和坝子,都会盛开不同的花。花是几乎每个民族都喜欢绣染在身的纹饰。在各族绣品中,最为常见的有牡丹花、芍药花、山茶花、杜鹃花(马缨花)、莲花(包括莲子、莲蓬、联业等)、白藤果子花、竹花、石榴花、菊花(又可分野团菊、单瓣菊、大理菊、金丝菊等),以及蔷薇花、芭蕉花、柿子花、南瓜花、豆花、李子花、高粱花、竹根花、八角花、黄瓜花、金钟花、灯笼花、链子花、十样锦、姊妹花、龙爪花、蛋黄花、玛瑙茶、凤头花、鸡冠花、攀枝花、紫藤花、喇叭花、海菜花、茴香花、大芫荽花、辛夷花、梅花、兰花、报春花、葵花、仙人掌花、水葫芦花、红毛树花、野蔓花、罂粟花、生姜花、红木花、刺花等,另有不辨种属的双瓣花、四瓣花、多瓣花等各类花卉,数不胜数。2 还有一些是某些民族特喜或用本民族语言称呼的花花草草,如佤族的“彭普儿”(汉话叫“蝴蝶花”)、基诺族的太阳花月亮花、彝族的马缨花、拉祜族的石花等。在西南少数民族中,纯粹用花或以花为主组成图案的织绣品很多,如彝族和白族头巾、围腰、飘带、揹背、背带、草帽带、口弦包、鞋帮,纳西族飘带、傈僳族衣裙、哈尼族袖头、傣族围腰、苗族挑绣、景颇族筒裙等。

手绣百花的苗族绣娘。贵州西江,2006,邓启耀摄

把百花绣在衣上的苗族绣娘。贵州黔东南,2006,邓启耀摄

苗族绣花袖片。贵州凯里,2006     

花饰发卡。广西金秀瑶族,2006,邓启耀摄

珞巴族用贝壳做的花饰。西藏察隅,上海博物馆展品

花卉绣片。贵州榕江苗族,2006,邓启耀摄

花卉绣片。贵州凯里苗族,2006,邓启耀摄

花卉花边,贵州西江苗族,2006,邓启耀摄

繁花背儿背。苗族,贵州凯里,2006,邓启耀摄

繁花背儿带。贵州侗族,2006,邓启耀摄

繁花背儿带。贵州苗族,2006,邓启耀摄

繁花背儿背。苗族,贵州凯里,2006,邓启耀摄          

 广西三江侗族,2006,邓启耀摄

花卉绣片和金属纹饰。贵州凯里苗族,2006,邓启耀摄

花卉绣片。贵州凯里苗族,2006,邓启耀摄

花卉绣片。贵州凯里苗族,2006,邓启耀摄

花卉绣片。贵州凯里苗族,2006,邓启耀摄

花卉背儿背。苗族,贵州凯里, 2006,邓启耀摄

花卉绣带。苗族,贵州凯里, 2006,邓启耀摄

花卉绣片。贵州凯里苗族,2006,邓启耀摄

花卉围腰。贵州侗族,2006,邓启耀摄

襟边挑绣纹饰。湖南江华瑶族,2006,邓启耀摄    侗族轴绣花鞋。贵州黎平,上海博物馆展品

绣花鞋。广西三江侗族,2006,邓启耀摄

花开的时候到了,我家的姑娘嫁得了

花是美的最通俗的物象,也是“花季”少女的象征。滇川一带彝族在为13岁少女举行成年仪式的时候,会为她唱诵一些吉祥的祝语,其中有这样的句子:“花开的时候到了,我家的姑娘嫁得了”,“花开了就为结果,换上花裙就为嫁人”。与此相随的仪式是换裙、改饰包头、改变鸡冠帽的戴法,或是在纹饰上做出种种暗示等等。例如,在围腰上绣瓜,暗示“瓜未破”的处女之贞或等待解除处女之禁的“破瓜”(破阴),均有“绵绵瓜瓞,民之初生”的古意。

在绣娘眼中,这些花草叶藤并不只是物态的美丽,寄寓着族群的文化意蕴,而且具有灵性的品格。不起眼的草蔓藤葛,一到各族绣娘手中,便成为优雅流畅的装饰纹样。在各族绣品中,卷叶纹也是在服饰中常见的纹样,被赋予吉祥的象征意义。在有的文化中,姑娘衣绣中的藤蔓交缠,即是男欢女爱的隐语。

背儿带上的卷叶纹。云南苗族,1997,邓启耀摄

有卷叶纹的花卉。苗族,贵州西江,2006,邓启耀摄

卷叶纹。贵州凯里苗族,2006,邓启耀摄

农历二月八日是云南大姚县彝族一年一度的“插花节”。当地彝族摘来各色鲜花,编扎成花团锦簇的牌坊、花棚,象征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间和牛羊头上插花,祈愿五谷丰收,六畜兴旺;人们也互相插花,寄托和顺安康,情长意远的祝福。林下花间,男女老少和着芦笙的节奏围成圆圈“打歌”,青年情侣欢声笑语,缔结友谊,寻找佳偶。

楚雄彝族传说:远古时世界洪水滔天,灭了人烟。有两兄妹躲进葫芦逃生,成为唯一的人种。兄妹成亲后于二月八日这天生下个肉团,用刀劈开,现出五十童男,五十童女;血红的胞衣被甩到树上,就开出了马缨花。有的传说则说,哥哥死后上了天,后来挂记地上的儿孙回到人间,化为马缨花树,所以,人们又把马缨花树当作彝家的祖神。

选出的“马缨花姑娘”和吹唢呐的彝族汉子。云南省大姚县,1991,邓启耀摄

一个月后(农历3月28日),大姚、永仁、巍山等地彝族又要举行赛衣节。传说,一位年轻猎手骑射比赛夺了第一,在由他选择意中人的赛衣会上,他在众多的爱慕者中选择了用飞鸟羽毛织成锦衣的牧羊姑娘,从此形成了赛衣节。还有一个传说是纪念一位叫“米波龙”的彝族姑娘。她舍身除霸,死后变为美丽的小鸟。姑娘们为了纪念她,模仿她斑斓的羽毛绣衣,穿成锦绣。节日期间,当地彝族姑娘们身带数套花衣,齐聚在三台区跳歌场,围成圆圈,撒上松毛,在小伙的月琴、唢呐伴奏下挽手起舞。爱美的姑娘们,一套衣服不够,还要在跳歌场附近的松林里藏着几套甚至十几套新衣。跳完一圈,悄悄回松林中再换一套新衣,又来跳,以此比试姑娘的灵巧、富足和美丽。

融合了当地各种缝绣工艺和纹样的彝族服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彝族服装节,2011,邓启耀摄

巍山彝族妇女日常服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2012,邓启耀摄

对比她们的日常服饰,就不难理解节日盛装为什么这样夺目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彝族服装节,2011,邓启耀摄

梅花项圈。贵州侗族,2006,邓启耀摄

錾花头冠。贵州苗族,2006,邓启耀摄

不是自己的神祖不会保佑自己

不是自己的家园不会抬举自己

滇川泸沽湖一带的摩梭人有句这样的谚语:“不是自己的神祖不会保佑自己,不是自己的家园不会抬举自己。”基于一种朴实的自然生态观念,西南各少数民族不仅在物质生活中,而且在精神生活中,在认识上和感情上,都把自然界的天地和人及万物,放在一个共生的、同构的生态关系中。

山里的苗族尊崇枫树,传说枫树是自己的祖先变的,所以,苗族修吊脚楼的时候,要用枫木做中柱,以通达祖先。枫木生人,子孙才会兴旺。搬迁时,也要在拟搬迁地栽种枫树,次年看其存活情况决定是否搬迁。3枫树长得好,说明家园有祖先护佑,否则人口不发。由于枫树与祖先和家道相关,在衣裙上绣枫树纹,就成苗族的文化性纹样。喜居温湿水边的傣族和侗族崇拜榕树(当地叫大青树),村寨边都会生长着一些高大的榕树。他们把这些大树视为护寨的灵物,下设祭坛,精心呵护。她们的绣品上,便常常出现榕树的各种造型。

类似传统,在彝族、哈尼族中也有存在。被哈尼族称为“三叶枝”或“辣摆辣八”树的锥栗树,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常绿阔叶乔木。几乎所有的哈尼族村寨附近,都有一片茂密的锥栗叶树林。在哈尼族的传统信仰中,这一类树木以及棕榈树、竹林、杉树等,是生命的象征,护佑村寨的神灵。他们认为,寨子旁边没有这一类树木,死去的人就不会再活转来,活着的人很快会死去。每次祭祀,他们都要采集三枝九叶完好的“辣摆辣八”树叶,在土陶罐中熬成浓汁,敬献神祖。4遇有叫魂、祈祷等祭祀,巫师手中必得拿一枝锥栗树叶,为死者送葬安魂,这类树叶、竹枝等亦不可少。彝族尊崇椎栗树,认为这些树具有神圣的性质,在隆重的祭祖大典里,要按古规栽插矩形树林,或是在高大的椎栗树下供奉神灵和祖灵。毕摩(巫师)用一象征祖灵的圆石穿过一类似女阴的天然石洞,并以红线连接祭坛,表示全族与祖灵血脉相连。所以,这类树木及树叶,也就成为这些民族绣片上重要的图像。

另外,基于流行千年的传统象征,松树、柏树、杉树、竹子、梅枝等,也频繁出现在各种绣品上。树木纹饰的选取,以不同民族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象征传统而有所偏好。

把森林土地神圣化的一种传统方式,就是指木为祖,立石为“且”,认为自己或自己的家园、家族和民族与此血脉相连,命根维系,从而将自己与某些超自然物联系起来。这固然是人类学中常见的所谓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现象,但换个角度看,这种把森林土地神化的古老做法,却在许多时候起到了保护森林土地的积极作用。

榕树花纹刺绣背带盖片。侗族,广西三江,2006,邓启耀摄

榕树花纹刺绣背带盖片。侗族,三江,2006,邓启耀摄

榕树花纹刺绣背带盖片。侗族,广西三江,2006,邓启耀摄

榕树纹背儿带。贵州侗族,2006,邓启耀摄

变体榕树纹背背。贵州侗族,2006,邓启耀摄

机绣榕树纹,具有与传统榕树纹不一样的构成方式。贵州凯里,2006,邓启耀摄

枫树纹绣片。贵州凯里苗族,2006,邓启耀摄

枫树纹绣片。贵州西江苗族,2006,邓启耀摄

土家族枫树纹短袖衣及纹饰细部,2017,张家界市土司城九重吊脚楼展室,邓启耀摄

枫树纹扣饰。云南金平苗族,李珊珊摄

1详见《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第 295-296 页,南人民出版社,1984 年。

2上述纹样种类,除笔者调查,还参考了杨德均:《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概说》,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艺术研究室编:《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文物出版社,1987。

3曾宪阳、曾丽:《苗绣》第72页。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4参见杨万智:《祈生与御死———哈尼族原始习俗寻踪》,云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本文全文原刊于《人与自然》2019年第12期。现分为上、下两篇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苗族侗族的银饰是否让你留念
贵州行之五 凯里苗族文化宫
【实影记】贵州记行10:荔波-凯里
长发万千:贵州凯里的苗族老人盘发
贵州黔东南凯里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这样体验贵州,最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