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兰坪普米文化传习小组的形成


普米族族源古羌,发源于青藏高原河湟地域。自西北向南历经上千年迁徙,定居在横断山三江并流区域,旧称西番。普米族有独特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

普米族自称,古代为“拍木”、“拍米”,现当代为“拍米”、“培米”、“春米”、“普米”。汉文史籍古代依其自称而作“pān木”或“白狼pān木”,晋代以后以他称而写作“西蕃”,清代以后称之为“西番”。1960lO月,根据族内意见,改“西番”为“普米”,从此自称与他称归于统一。在普米语中,“普”的意义为“白”,“米”即“人”,普米意即“白人”。

普米族主要居住在滇西北的兰坪、丽江、永胜、维西等县,四川省的盐源、木里县等。大多与白族、纳西族、彝族、傈僳族、汉族等民族交错杂居,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

普米族是一个勇敢勤劳、自强不息的民族。兰坪普米族居住在雪盘山脉和老君山脉拉巴山段的二半山区,海拔一般在2500—3500米之间。这里森林茂密,草甸宽敞,但无霜期短,气候寒冷。普米族迁入时,以畜牧业为主,经过短期开发而获得适量土地之后,便开始了以牧为主兼营农作物的生产模式。

在几千年的迁徙和劳作中普米人将生产生活的感悟溶汇到歌舞、习俗、喜庆活动中,一代代传承至今。这些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几乎涵盖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的方方面面,保留了丰富的内涵以其独有的魅力和特色!

但随着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很多弱势群体文化(比如少数民族文化、部落文化、土著文化等)未能及时找到与现代文化所融合的方式而慢慢的被另外一种或几种相对强势的文化所吞并或淡化,甚至被消失的现象。普米族的文化也不例外,面对发展,受周边人口多的民族影响,近几年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会说自己的母语,自己民族的文化色彩渐渐变淡变没!

20029月著名音乐人陈哲老师采风经过兰坪边境误入兰坪,在罗古箐深深被普米族音乐和文化所吸引,同时也看到了这个民族的文化所存在和要面对的危机,作为一个音乐人眼看着这些宝贵的文化面临消亡他感到痛惜,经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后,他决定为这个小少民族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几番波折下组建了当地村寨里爱好自己民族文化的一批年轻人,对自己民族歌舞乐语言纺织祭祀习俗服饰故事传说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的,进行挖掘收集整理学习,让这批年轻人意识到了:祖先留下来的东西不能在我们这一带人身上丢失!接着外出宣传,以便得到社会各个渠道的关注和帮组,一起抢救和保护!从此《土风计划》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诞生,中间因很多人的不解,小组几次解散……

在陈哲老师和相关部门及外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组下,突破了重重困难,在2004年4月由陈哲工作组申报,普米小组获准列入国家文化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成为国家文化保护工程第一个特批的民间申报试点。小组正式定名为《普米族传统文化传习小组》。

在这之后小组在《土风计划》的培训和指导下在几个试点村寨大型的推动,如年轻人母语比赛,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村与村之间文化评比,激励了一大批年轻人重新认识自己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村寨大面积恢复文化色彩!

小组一直在为民族事业做贡献,而自己的生活来源就成了问题。试图解决小组后顾之忧,为了能够有长的期自我造血的一个机构,在2008年《土风计划》项目组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在兰坪县城成建了《土风茶室》以民族歌舞乐展演为主,也是小组在县里的一个学习培训基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信的 “书写”与 “勾连”(上)
何谓老有所养,何谓老有所依?——来自云南普米族的启示
陈哲、苏越《黄土高坡
一寨、一坝、二谷、九溪十八岭、三百六十峰,世间所有的美都汇集在了兰坪
普米族“吾昔节”
普米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民间习俗活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