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儒家的核心思想,就一个字,那就是“仁”。

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它包含了世间万物,就如同道家的道和佛家的悟(佛家不是禅,禅只是佛家思想的一部分,追求悟的一种方式)。仁字,表示一个人生于天地之间,要化掉人心,以天性善良、地德忠厚的心来为人处事,即有博爱心、包容心,自会产生仁爱心。所谓化掉人心,便是去除人类不好的肮脏的欲望,比如贪念、恶念。

仁放在礼教层次,也就是社会上的为人处世之道,便演化成了“孝悌礼义信”,儒家本不讲究忠,后来是董仲舒为了给汉武帝推行儒家,在五个道德典范之前加了一个“忠”字。抛开为了皇帝而生的忠字,最原始的儒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儒学思想,后世所有的儒学大家都不过是在尝试解释孔孟学说而已。在五德里面,“孝”字摆在第一位,孝便是尊重自己的父母和自家老人,这是做人的最根本。“悌”指的是善待自家小辈和兄弟姐妹,同辈之间情同手足。这俩点是对自己家人,做好了就可以家和。“礼”字是对外人长辈的相处之道,尤其是对师长和领导,温文尔雅、处事不惊拿捏举止收放自如。“义”字是对平辈之间要讲究义气,这个义气可不是江湖兄弟打架的义气,而是互相尊重,做人做事讲道义。“信”是对所有人讲诚信,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的友好关系。说起来这些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从古到今,为君子者又能有几人。

仁在哲学角度上,乃是一个“理”字。战国时期,各家的学说已经发展至不仅仅为政治服务,而是有了更高的追求,便是探索宇宙的本源,而这个本源,便由一个理字所代表。学士们要做的,就是去理解和解释这个字的奥义。儒家讲求的理,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说法。孟子认为理是人心的道德观念,而这个制高点便是仁爱。董仲舒认为理由天授,将理推向了一个不可触及的神坛。王充批判了这一观点,他认为理就是物质,构成一切的源泉。魏晋时期,有“辨名析理”之风,王弼说:“不能辨名则不可与言理”,又说:“物无妄然,必由其理”,承认事物是有规律的;但他认为,“事有归,理有会”,如能总其会,理虽众多,“可以至约穷也”。至约就是“无”,也就是可以抽象概括为“无”。北宋开始,理学问世,周敦颐提出“理性命”的问题,但未作进一步发挥。张载强调理的客观性,他说“理不在人,皆在物,人但物中之一物耳”。他认为“万物皆有理”,因此主张穷理。他从气本论学说出发,提出“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把理看作是气化运动的规律。程颢、程颐第一次把理作为最高本体,建立了理本论哲学。他们认为,理是“形而上者”,是事物之“所以然者”,是永恒不变的宇宙本体,万事万物都是从理派生出来的。朱熹进一步发展了二程思想,提出理先于天地万物而存在,又是天地万物的“主宰”,是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推动者;一事一物各有其理,而太极则是众理的总名,又是真理和道德的标准。这个理也有自然界具体规律的含义,他说“阴阳五行错综不失条绪,便是理”。但他所谓的理主要是以社会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精神本体。随后陆九渊以为天下之“理”是人所共由而不能违抗的,他提出了 “心即理”的命题。王守仁更强调“心外无理”。这就把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完全合一了。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么解释,大儒们总会回归到人在天地阴阳之间的位置,及仁的观点,这是追求理的道路。

总结一下,儒家就是起自这么简单的一个字——仁,可是解释起来,却又有如此多的人生哲学。对于那些上来就骂的,我想说,你们是真的不懂儒家,至少先看个《论语》和《孟子》好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宋明儒學三論 WORD
十力语要(一九四七年) 卷一
读《易经》要心中有数
渊回国学:古代道家,儒家,佛家核心思想是什么?儒释道传统文化
儒释道三家共同强调一个“静”字,但何为“静”?
儒家、道家、佛家、法家的核心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