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思路?表达弱?也许你需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了!

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遇到问题没有思路,说话没逻辑,别人说什么也无法分辨对错,感觉说的都挺有道理的,然后发现他们竟然是矛盾的...看个奇葩说也跟着左右摇摆,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提高人的逻辑性呢?

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在工程学课上,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主演阿米尔汗回答道:

学习的过程就是连接,阿米尔汗通过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连接在一起进行学习,通俗易懂,印象深刻,特别棒!

可老师却对这样的回答竟然嗤之以鼻,然后,又邀请另外一位「好学生」继续回答..

这位「好同学」将机械装置的定义,熟练的背诵了下来….并获得了老师的称赞。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这位「老师」和「好学生」的思维状态,还处在「零维」的状态。什么意思?

所谓「零维」的思考方式就是:点状思维。就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知识点并没有发生「连接」,而是像一个一个孤岛一样,单独的存在于你的大脑之中…

那为什么会有「零维」的状态,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比较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呢?

因为,在特殊的教育体制下, 我们使用了独特的学习方式:死记硬背。

应试教育,训练出了一堆思考能力是零维的人,虽然已经毕业很久了,但思考方式,可能还停留在学生时代,想想也是蛮可悲的…

那怎么办?我们要从「零维」的状态,上升到「一维」的思考方式:线性思维。所谓线性思维,就是将两件事,两个概念,像一条线一样串联起来,彼此关联,相互连接。

我们思考问题,也可以靠连接来完成,由A推倒出B,由B联想到C:

比如《论语·子路》中的经典语录: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这个彼此连接,逐步推导的过程,就是线性思维。

那我们该如何从零维的「点状思维」升级到一维的「线性思维」?大体有三种方法,我们一一讲述。

01演绎法

演绎法,就是由「因」推导出「果」,由一般推导出特殊的思维方式。

演绎法是逻辑思维的基础,如果这个没掌握好,所有想法都是扯淡,整个言论就会像豆腐渣工程,经不起推敲,一推就倒...

比如,你看如下的言论有无逻辑?

  • “你别看 XXX 捐了多少钱,他只是为了逃税罢了...”
  • “你看她穿那么暴露,难怪色狼盯上她...”
  • “你说她案子做的不好,那你上啊...”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类的神逻辑,乍一听,好像是那么回事,可是细细一想,这逻辑好像有点不太对劲,那么究竟是哪里不对劲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让自己的逻辑变得无懈可击,你就需要学习演绎法中的核心思维方式:三段论。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大前提 → 小前提 → 结论」式的推理过程。

比如,著名的「苏格拉底三段论」:

  •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 (结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嗯,无可辩驳…

也许你之前也听过三段论,但感觉这种说话方式好费劲,日常生活中很难用到,只有学术研究才会用到这种文体吧?

其实三段论的应用范围很广,大到治理公司、设计产品;小到说一句话,写一段文字,其实都需要用到三段论,它是你逻辑的基础。

只是,在实际应用中,它并不是那样标准的三段形态,或者是隐去了大前提,或者是隐去了小前提,或者是隐去了结论,因而,才让你忽略到了它的存在。

当你能熟练运用三段论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推论的时候,就能很快的找到对方逻辑的谬误点,进而丰富自己的逻辑思维。

02归纳法

所谓归纳法,就是由「结果」出发,寻找「原因」;通过观察、比对、分析,找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联的过程。

通过现象,找到背后异动的数字,然后得出变化背后的道理。

所以,提高自己的归纳能力,你就拥有了一双能「发现藏在事物背后的规律」的眼睛,然后,你就用这个发现的规律,先人一步,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测,进而获得领先…

简单来说,归纳方法分为5种:求同法,求异法,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求同法和求异法相近,通过大数据的比对,发现食事物的共同性或者相异性,从而发现事件的线索。

并用法有趣的事例是治疗坏血病的过程。船员在长途航海过程中,坏血病的死亡率非常高。医生在船上做了一个著名的试验,他让不同的人吃各种号称能治疗这种疾病的食物,结果只有吃橘子和柠檬的人没事。

可是,后来又陆续发现莱姆、橘子、德国酸菜、白菜、麦芽等也能有效治疗坏血病,显然,它们含有一种共同的物质,这是什么呢?经过多位科学家的共同研究,在这些不同的食物里,发现了同一种元素,后来被命名为维生素C,也正是这种元素有效的治疗了坏血病。

维生素C被发现的这整个过程,用的就是「并用法」。

至于共变法和剩余法就不一一阐述了。


03类比法

类比法,就是拿一件事来理解另一件事。


它不像「演绎法」那样,是从一般到特殊;也不像「归纳法」那样,是从特殊到一般,它是从特殊到特殊。

就比如说:人就像一瓶饮料,你别看他外表有多么靓丽,朋友圈的动态有多么令人羡慕,他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是烈酒还是苦水,你只有打开瓶盖,和他深度接触一次才知道。

这个就是类比法。

再比如,小米生态链中,有很多既不高科技,也不智能的生意,比如毛巾、床垫等等。小米不是要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吗?怎么现在不科技的也做呢?

小米科技的副总裁刘德说:“这类生意对小米来说,是「烤红薯生意」,什么意思?小米发展到今天,已经有3亿用户了,其中2.5亿是活跃用户。他们除了需要小米手机、充电宝、手环等等科技产品之外,也需要毛巾、床垫等高品质的日用品。所以,与其让这些流量白白耗散掉,不如利用这些流量来转化一些营业额。就像一个火热的炉子,它的热气散就散了,不如借助余热顺便来烤一些红薯,这就是「烤红薯生意」。”

类比法,就像你大脑里的「封装技术」,它帮助你把一些极其复杂的逻辑,概念,信息,用一个非常简单易用的外壳给包裹起来,你一看到这个壳,不需要理解里面的具体构造,就知道他是什么,能怎么使用,从而能帮助你降低认知负载,提高思考效率。

日常锻炼,熟练应用,相信你的逻辑思维能力会越来越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归纳法和演绎法有什么区别?
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是如何养成的?
如何从根本上,有效地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高考作文:议论文论证方法集粹
金锁儿和铁蛋儿——生活中的逻辑学
怎么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和逻辑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