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医药分家”的弊端就是学中医的不懂中药,懂中药的不懂中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副教授 陆洋

我学西药出身。后来感觉学西药,再怎么学,也是在西方人背后亦步亦趋,很难出头。

正好也有一个机会,北京中医药大学招中药药剂学的博士。这个专业已经停了七八年,结果又恢复了。我就去考,考上了。

到了北中医以后,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以前学西医,是走逻辑关系的,而中医药就完全不同。中医也不存在“最优”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

我也见证了中医药的很多神奇。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一张名片,不是没有道理的。一个第一次见面的美国人,不大可能和我聊中国文化,但他有兴趣和我聊针灸。因为针灸很神奇。我也有去过新加坡等地讲学,中医在海外受到很多人欢迎。所以我们不用妄自菲薄。

中医药很好,但大家对中医药的认识还不准确。比如很多常识,《黄帝内经》和其他中国古老的医学典籍都写了,但大家好像并不去看原书,而是更倾向于网络上的道听途说。

我家人就是这样的,比如我妈。她前一阵子去做针灸推拿,觉得挺好,挺简单,回来就问我,说她能不能自己做。我劝她,针灸推拿都是有一整套穴位理论的,不是随便学就能学会的。

再说我爸。我爸血压不太好,我给我爸弄了一些三七粉,他用了觉得挺好,就对三七粉盲目崇拜,向周围的病友大力宣传。但实际上,三七粉并不是什么都能治的“灵丹妙药”,而且不同人有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症状,不能一概而论。中医药也不能随便乱吃,是药三分毒,中医药也不例外。

而且,“医药分家”造成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学中医的人不懂中药,懂中药的人不懂中医。学医的人只要开药方就行,他不需要去亲自抓药。但实际上,即使是一样的药,也分南北、区域,药效不同。

我们行业还流传一句话,“现在的学校培养不出好的医生”。学生很忙,老师很忙,忙论文,忙教学,忙考试,坐诊看病的时间少。我们北中医,算很好的学校,但一般也是七八个学生围着一个名中医,看他如何把脉,如何开方,如何坐诊。名中医太少了,学生的锻炼也少。

另外,年轻的医生不敢开超过规定剂量的药,害怕患者不良反应,他宁愿开“安全药”,也不敢“出错”,因为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是要追责的。

这当然是对的。但有些病,只有超剂量的药才有效。很多名老中医也是这么做的。但现在大家都不敢。

不过,现在国家看到这些情况,越来越重视了。

其实,中医、西医是可以结合的。比如我的师爷,是名老中医,但也学过西医。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她研究的青蒿素来自传统中药,但从中草药的提取物中找到具有抗疟疾效果的物质,是利用中西医相结合的科研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海外华人董志林先生谈国际中医药发展现状
无题——流水帐1
不要神化中医中药,神化中医中药害人害已。
一个坐堂医对中医现状的担忧
中医好玄,越是不懂越想懂
一百多年来香港中医药的演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