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导读: 股权激励自诞生以来的快速发展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背景。

01股权激励的诞生机理

股权激励自诞生以来的快速发展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背景。

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指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代理人不能以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这种信息不对称如果是事前的,我们称之为逆向选择模型;如果是事后的,我们称之为道德风险模型。

在现代企业运行过程中,因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如果经营者的目标与公司目标不一致,经营者就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谋取个人利益,对公司形成侵蚀,这种侵蚀我们称之为代理成本。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代理成本,股东需要通过一定的激励约束机制来规范经理的行为,股权激励就是一种选择。这可以使经理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之一,在某种程度上消减了双方的目标差异,并且使经理阶层承担部分由道德风险问题带来的利益损失,从而有利于将经理的努力引向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道路。

股权激励使公司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即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配置机制,使经营者的长期利益与企业的效益和股东的利益紧密联系并趋向一致。委托代理理论是股权激励产生的动因,也是股权激励起源的基本理论。

2产权理论

产权理论认为产权明晰是企业绩效的关键或决定性因素,该理论认为:企业拥有者追求企业绩效的基本激励动机是对利润的占有,企业家对利润占有份额越多,提高企业效益的动机就越强,企业拥有者追求企业绩效动机的程度与利润占有的份额成正比。

那么,如果企业资产为私人拥有,拥有者就在产权上保证资产带来的收益不被他人所侵占,从而构建起企业拥有者对资产关切的有效激励机制; 但是,如果是非私有企业,那么企业就存在企业目的多元化、对经理激励不足,以及由不能承担所有商业风险导致的财务软约束等弊端。

产权理论就如同古语所表达的: 无恒产者无恒心。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目的也就是通过建立在股权基础上的制度契约,实现经营者对产权拥有和利润占有的权利,从而实现追求绩效的自我激励动机。当然,对于私有企业或非私有企业而言,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别,具体的实施过程也是不尽相同。

3管理激励理论

管理学关于激励方面的研究非常广泛,从人的需求出发,最著名的莫过于马斯洛的六层次需求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马斯洛的六层次需求理论提出人的六层次需求为: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超越的需求。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不会带来满意感。公司的政策、行政管理、监督、工作条件、薪水、地位、安全及各种人事关系等因素称为保健因素,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本身带有挑战性、工作的成绩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及职务上的责任感和职业上能够得到发展和成长等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4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包含了知识、技能、资历、经验和熟练程度、健康等,它用一种总称代表人的能力和素质。它属于人自身,具有财产性质,同时也能增值,因此,它作为一种产权存在,应该获得因增值产生的资本收益。股权激励即人力资本拥有者根据人力资本价值对公司所做贡献来获取企业部分剩余索取权,从而有效利用人力资本价值来实现公司目标。

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会计学开始对人力资本的价值进行计量定价,因此,如何实现运维成本和剩余索取权分配,人力资本定价方法和定价实施又成了一项重要内容

5不完全契约理论

不完全契约理论认为: 由于人们的有限理性、信息的不完全性及交易事项的不确定性,明晰所有的特殊权力的成本过高,拟定完全契约是不可能的,不完全契约必然经常存在; 当契约不完全时,所有权就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剩余控制权配置给投资决策相对重要的一方是有效率的。

股权激励的设计即在明晰所有特殊权利成本过高的前提下,经营者有着重要的投资决策重要性,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是一系列的契约缔结过程,这就要求在设计股权激励过程中尽量全面并审核细节。

02 股权激励的激励逻辑

股权激励的激励逻辑是指股权激励的方式是怎样传导和影响公司与个人价值的提升,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来分析理解。

1从宏观角度来看

股权激励的作用被纳入到了链接企业治理结构、企业产品价值、企业资本价值、个人价值的内核,通过它对每种价值的影响形成了相互影响的整个闭合式循环。

首先,股权激励的激励对象签订有效的股权激励契约,本身就改变了企业的治理结构,一方面企业减少了代理成本,另一方面个人获得了股权性收益。激励对象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调动各方面资源,使得企业产品价值提升; 反过来企业产品价值增大,整体业绩提升,带来个人绩效增加。

通过公司的股权性收益,个人价值得以增加,从而提升个人在经理人市场的流动性溢价,企业尽管为流动性溢价付出了更多的激励成本,但同时获得了更大的市场收益。

其次,治理结构的完善,传递给市场企业经营管理绩效可能增加的信息,传导到资本市场会推升股价,而企业绩效增加和股价提升更凸显个人人力资本价值,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和流动进一步深化治理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也就是说,通过股权激励的激励方式,整个股权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得以有效地贯通和价值链接,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的闭环。

2从微观角度看

一般情况下,股权激励的传导是通过激励对象的行为得以体现,首先,股权激励是代理人变为委托人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行权即为前后的节点。

激励对象在行权之前,因为抱有强烈的激励预期,想象未来行权后利益增加和个人价值提升,需要努力达成行权条件,那么此过程中会努力减少交易成本、增加营业收人等,以提高绩效目标。

行权条件达到后,激励对象通过行权由代理人变为委托人,基于产权的约束,同样努力提高业绩目标,因为如果是损失和下滑会带来自身利益的直接减少。同时,行使股东在控制权、投票权等方面的权益,会影响企业的决策过程,起到优化治理结构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股权激励的背景说明
员工股权激励方案、股权分配及操作流程
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五个关键步骤
特斯拉给CEO设计这样的股权方案,10年收益可买下小米|附方案解说
2018年中国人力资源发展十大趋势(上)
薪酬组成的两大要素,仅供参考(收藏、转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