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能刺激一个人学习动力的因素是什么?

很多孩子学习不好,不管家长怎么择校、报班、辅导、管教,都没什么用,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内驱力。孩子自己不想学,不把学习当回事,皇帝不急太监急,有什么用呢?

理想中的内驱力是什么?对知识的渴望,就是爱学习,不让我学习我浑身难受。但是,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更别说孩子了!

对孩子来说,更具操作性的是:

1.先激发兴趣,

2.保护好奇心,

3.再加上外力(家长、老师、同学)的要求和鼓励。

回想我20年的学生生涯,或许是一个好例子。

我曾经自以为自己是学霸,但细想来并不是。

我在一个三线地级市下属的一个小城镇长大。小学、初中都是同学眼中的学霸,听老师话,认真上课写作业,成绩优异,有点儿特长(弹钢琴),在班级里也有一官半职:小学是班长、大队长,中学是语文课代表(虽然不是班长,但是成绩不比班长差)。

但是,等我真的有点儿明白学习是怎么回事(到现在也不敢说全弄明白了),再回过头来想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我,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一般优秀的普通学生,根本算不上什么学霸。

为什么这么说,最主要的原因是,

第一,我学习并不主动,只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当然老师布置的任务,我都会尽全力去完成,不会偷工减料,但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学习和探索的意识了。

第二,我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就连班级的前几名这样的目标都没正儿八经树过,虽然也经常是前几名,但不过是在小地方,优秀的人和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人不多,我捡了个便宜罢了。那时候小,也没见过世面,真觉得自己挺优秀的,哈哈!

什么样的孩子才是真学霸呢?

判断一个孩子是不是真正的学霸,要看这孩子是否有自主学习能力,是否具备自学习惯。如果两者有所欠缺,无论成绩有多好、考了多高的分数、奥数拿过多少杯赛的奖,都不是真学霸。

我两者几乎都没有。既不自主,也不自学。没人和我说这些,自己也没想过,就这么懵懵懂懂过了9年。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不具备学霸的特点,但9年来的认真和踏实,也算打下了未来成为学霸的基础。

所以这里首先要说的是,没有自学和主动的意识,我怎么能做到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呢?

一、家里的氛围。

小时候,我爸爸妈妈就参加工厂组织的文化课补习班(50年代的人,没怎么好好上学,所以工作后要集体补课)。休息时间去听课,在家里常看书,很少看电视。

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家庭教育的理念,但是这样的环境,至少保证了我对学习的重视。学习有什么用不知道,但是爸爸妈妈都学,我也学呗!

再一个就是,爸爸妈妈对我的学习,没有成绩要求,但用行动支持。比如:初中复习英语单词,我妈总是给我提、听我拼;我体育成绩不好,我爸就每天早起带我去跑步;我要学钢琴,家里就凑钱给我买琴。

所以你看,即使孩子对学习还没有认知的时候,家长的行动,都是最好的引导。

二、最朴素的想法:要当好学生。

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就是听老师话,按老师的要求做,好好学习。

好学生的标准还有什么,就是样样都比同学强。

所以,为了成为好学生,多得到老师的表扬,让同学佩服,我就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很简单啊,就是认真上课、发言、做作业,没有课外班,没有额外的家庭作业(那时候大家都没有)。

所以你看,简单的事,能做好了,就超越一大部分人了。

所以,不要总说不逼孩子,跟孩子说考多少分没关系,不做优秀的学生,只要快快乐乐就行。总听这些话,孩子就没有上进心了。等他对学习、对分数、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都无所谓的时候,你又发愁了。还不是你造成的?

接着说我的故事。

你以为9年义务教育结束的我,就开窍了吗?就有目标了,就会自学了?

不存在的。

中考的时候,我为了躲避高中的辛苦,选择了上师范学校。是的,就为了不上高中,不用熬夜,就选择了。好草率是不是?

师范三年,除了读读书、弹弹琴、交了几个好朋友,真的是混日子(和高中相比)。等到毕业了工作了,我才一下反应过来:

初中时很多学习不如我的同学,即将成为天之骄子了,他们要上大学了,要开启人生新的篇章了,而我,却要上班了。这个落差,不可谓不大。

那时候,我买了很多高考状元的书,什么《圆梦北大》、什么“高考状元对你说”之类的书。读了以后,我有了一个粗浅的认知:小孩子,要早立志,然后就有了努力学习的动力。而我,没有志向,没想过将来去干什么。

就工作吧。然后参加自考——高等教育社会自学考试,这项考试现在还有。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看书、参考。开始的时候,考一门过不了,考二门过不了。身边的同事同学也都差不多,反正有工作,慢慢考吧!

转变就发生在自学考试上辅导班的过程中。

一则,通过上课,结识了良师益友,读了一些书,补了一些课。

二则,在课上,听到一位老师鼓励我们去“考研”,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名词。那一年,是2000年。从此,我开始了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努力。

也是从这时候起,我不是为别人而学,是为自己而学。我学习的内驱力,姗姗来迟。我有目标了,我要考研,要弥补没有上大学的遗憾,要提高自己的学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这是我后来学习的第一动力——梦想。

这时候,我的自考大专10门功课过了6门,还有4门。我开始订计划了(以前12年的学习,都不知道订计划)。自考每年有2次考试,每次开考的科目并不一样。我要计算好时间,用最短的时间考完大专,再考本科,然后去考研究生。

从那时起,我先用了半年的时间,考完大专的3门课,剩下的一门,直接和本科课程一起考。用了2年的时间考完本科9门课(共10门,我考得早,符合政策还免考了一门),再用半年时间写毕业论文、答辩,同时考过了英语四级考试(报辅导班学的)。

每次以高分考过一门,都是对我的最大鼓励,信心就是这么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

这是刺激我学习的另一动力——我终于意识到,全力以赴会发挥出多大的威力!

我又用近一年,业余时间上课、复习考研。

2004年1月,在最冷的日子里,我参加了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3月,成绩出来,成绩超出我的预料。

通过复试,6月,我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我辞了职,来到大都市南京读书。

毕业后,到了北京,从此扎下根来。

回顾我的学习生涯,我觉得后来的那几年,激励我学习的动力是:

一、梦想。

二、是终于意识到全力以赴是什么感觉。

三、我的学习路上的“逆袭”成功,更使我对知识改变命运有一种笃信。

所以,当我再次成为教师的时候,我经常给我的学生,讲一些名人励志的故事,激励他们去拼搏。

我看到,有的孩子,眼里充满了不一样的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激活学习动力
不合格家长行为自查表:父母这样做,太耽误孩子了!
中考结束后才知道,补课与不补课的同学,原来差距这么大
学习只会靠老师的学生是蠢才,提高自学能力先从预习开始
城里的孩子,高分考入高中,却没有后劲,为什么?听听老师怎么说
考上985大学的学生,高中是什么样的?老师: 具备这2个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