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肖形印,你所不知道的肖形印知识都在这里,收藏


肖形印是我国篆刻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肖形印是指肖像某种物体形状的印章,只有图像,没有文字。肖形印的出现应早于文字印,因为汉字的起源是象形的基础,考古证明,岩画上的图形比最早的文字还早了上千年。


一、肖形印的概念


肖形印,是中國古代玺印的一个单元,古玺印概论,罗福颐,文物出版社,历代玺印欣赏。若将整个中國古玺印划分为两个单元,那么肖形印无疑与文字印共同组成了古玺印体系,且文字印的起源很可能晚于肖形印。将二者看成一个有机不可分割的整体去综合考察,或许是研究古玺印最为科学的门径之一。


通常意义上,肖形印也称象形印、画像印、图案印或图纹印等。是将广义上的先秦、秦汉时期的社会、人文、神话、民俗、历史等题材通过与其同时期相匹配的生产技术制作出来的玺印或类玺印(如西周时期的图纹印,或与生产,制作青铜器、陶器相关,所以其时之玺印称“类玺印”似乎更加妥贴)。



二、肖形印之内容


大抵是当时社会、人文、神话、民俗、历史之缩影,通过不逾方寸的空间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人的审美取向、内心世界、个体憧憬等多个层面。具体包含有人、龙、凤、鸟、鹤、虎、鹿、豹、牛、熊、马、猪、羊、犬、鸡、骑射、出行、楼阙、蹴鞠、狩猎、花卉、歌舞伎乐、斗兽、汉代百戏、四灵、道家谶纬及《山海经》所记神话内容如帝夋、禺彊、灵龟等。真是应有尽有、包罗万象。



三、肖形印之功用


过去学者在讨论其功用时,无不以“配饰” 论为主,并列举与其同时期之箴言、吉语类印,认为两者皆不具备征信功能。而随着一些新材料的渐次发表与公布,以往的“定论”看来要改写了。如《鉴印山房藏古封泥菁华》著录之49号封泥为肖形印之功用提供了新答案。


此封泥为战国时期之楚系,可以类推,与其同时期的国家及晚于其后的秦汉时期也一定会有肖形印被作为封泥使用,只是同样的材料目前尚未找到而已。抑肖形印于泥,无论是封物还是封缄文书,其功用在“征信”层面的意义便可确立,至于其为单独使用还是与文字印配合使用,又将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课题。




四、肖形印之断代与分期


1、断代。首先,肖形印断代之方法。以往谱录关于肖形印之断代,过多地考虑了其自身内容,而忽略了另一个看似寻常却至关重要的断代依据,即“类型学”依据。当然,其自身内容为断代提供直接依据是无可厚非的,如某一时期社会风尚、审美情趣、思想意识等因素。但是,若能同时按“类型学”去类比肖形印,得出的结论可能更加准确、接近事实。


其次,肖形印断代之意义。在寻求多重证据考证历史的框架下,肖形印的断代直接关系历史、美术、社科等多个学科的征引借鉴。如在同时期青铜器、玉器、石刻、绢帛等载体上不能找到的题材,肖形印无疑可作为很好的补充。


肖形印断代之于《山海经》的意义。古今学者多有认为《山海经》是“荒诞不经”的,如司马迁、鲁迅等。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帝夋”“禺彊”肖形印,审其钮式,铸造方法,至少是在战国时期。“帝夋”“禺彊”均出自《山海经》,“帝夋”原型即三皇五帝中之“帝喾”。由此正可作为学界对其成书年代以及所记内容真实性论证之旁证,其价值和意义可见一斑。


2、分期。从先秦至汉代,肖形印的各时期均可按其自身内容并辅之“类型学”标准加以排比、梳理。比如西周时期,可参照同时期青铜器、玉器等纹饰对肖形印进行分期。战国时期,有一类文字加肖形者,通过文字国别可辨别肖形印之分属。秦代,亦复如是。汉代,据其钮式、穿带印文字以及典型的汉代吉语加肖形者,也是能很容易做到简单分期的。



五、肖形印之制作


目前学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玺印是传出河南安阳殷墟的“安阳三玺”,均为青铜铸造。肖形印之起源或当早于此三玺,但至今未见到实物。在其之后的玺印遗存里,制作方法不外乎两类,即一为铸造类;二为刻制类。


1、铸造类,即使用范铸,而不是翻砂与失蜡法。关于铸造方法,大家熟知的曾侯乙尊盘,被以往学界大多数人视为是“失蜡法”铸造的典型。叶其峰先生在《故宫博物院藏肖形印选》述略中所言:“……其制作法有二:翻砂法。……;失蜡法。……。”随着近年研究的不断深入,周卫荣先生首先对曾侯乙尊盘的铸造方法提出质疑,后经董亚巍先生分析研究指出,曾侯乙尊盘是通过“约分型铸出数千个单独散件后再焊接组装”而成的。董先生等是在对上至先商下讫晋唐的铸铜法进行了大量实验后得出结论的,“中国的‘砂型法’铸造约始于公元五世纪,‘失蜡法’可能始于三国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2、刻制类,即在铸好的印胚上镌刻内容。众所周知,铁器的使用应在战国晚期,在此之前,在铜上进行作业是有相当制约的。但又不能绝对否定战国晚期以前在铜质物品上进行镌刻作业的事实。如名噪一时的上海博物馆藏西周晚期“晋侯苏钟”即是典型的案例,上海博物馆藏印选,历史时期的官私玺印400余方。此类肖形印遗存大部分为汉代,而其产生当在秦时或更早。经笔者目验,战国肖形印有个别是铸好之后用刀修整的,类似现象还出现在与之同时期的战国文字玺印中。




六、肖形印之辨伪


相对于同期文字玺印来说,以近年新公布的带有彩色图片的资料来看,肖形印伪作数量极少。究其原因,或许有二。其一,肖形印绝大部分为整体铸造,仅汉代一部分为刻制,有鉴于此,应给作伪者平添了不少难度。其二,基于对肖形印断代之不明晰、不准确性,在不能厘清具体所属年代的前提下,作伪者应该是缺乏勇气支持的。




七、肖形印之类别


1、独立型,即具备完整、单独之印钮者。


2、符合型,即兼具肖形与文字两项要素者。


3、穿带肖形印。考穿带印之用,应始于战国,发展于秦而盛行于汉。所见各时期穿带印之数量与同时期私印之存量似乎是成正比的。同样,各时期穿带肖形印与同时期穿带印数量成正比。




八、肖形印之材质与钮式


1、材质。有玉、银、绿松石、石、青铜质等。


2、钮式。有绳、兽、熊、亭、鸟、杙、环、龟、鼻、瓦、桥、带钩、覆斗、半球形(也有称“馒头”的)、符合式鼻钮等等。另有一类战国至秦时期的肖形印,在其印台平面上隐起图纹,或将图纹叠加一层、两层成亭、楼状,然后在隐起、叠加图纹上加铸鼻钮,这种隐起、叠加之图纹与印面内容完全相同。




九、关于肖形印复品


这是笔者多年来格外关注的。战国肖形印多出铸造,并见不少内容重复者,有些内容甚至几乎是一模制出多范后范铸的。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其一定与同时期的箴言、吉语类印相关联,因为同时期的箴言、吉语类印也是多见复品的。若能将二者放在同一个范畴进行考察,或许能找到比较令人满意的答案。否则,只能是虚空假想、妄加蠡测而已。


从其反映内容来看,似乎是当时上层社会一种身份之象征,重复的内容说明其印主之身份相当也未可知,或者还包括印主之间争相攀比等情状。然而,不能轻易否认的是,肖形印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着一定特殊象征意义的。



十、肖形印之篆刻艺术价值


晚于汉代200余年南朝齐、梁间画家、美术理论家谢赫在其所著《古画品录》中总结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法,除“随类赋彩”外,其余诸法用以概括肖形印看来是再合适不过。其中饱含缩微精简万物之思想,也恰好与肖形印之艺术特色不谋而合。


晚近以来,篆刻界以肖形印创作闻名者当推来楚生,在继承肖形印精髓的基础上,巧妙地将造像拓片予以融合,创造出一大批惊人之作。时至今日,肖形印在篆刻界之影响更是方兴未艾。


最后,需要格外指出的是,本编在制作之始,本着尊古崇古之思路,旨在再现当时社会用印之情况。即所有肖形印均抑之于泥。正如黄宾虹先生在《滨虹草堂藏古鉩印例言》“肖形印”条下所说的:“……后世有印色牋纸,不合古用,而尤以肖形印为甚。


肖形印有极工巧者,非封泥与蜡不明。间亦有朱文者,尤奇古。”实则,古玺印之使用在“封泥时代”(按,孙慰祖先生将隋代以前的古玺印使用阶段称为“封泥时代”,之后的阶段称作“钤朱时代”,良有以也)结束以前,绝大多数是以封泥为其最终表现载体的。即一印之精粗、良莠完全是以封泥效果作为判别标准的。至于后人辑录印谱用钤朱或墨拓的方式,不过是符合后人审美习惯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的印章文化
盛世过眼录 | 惊鸿一现古玺印 第廿四辑
印章知识大全
象征地位和权力 古代私印成流行佩饰
中国印章文化
古玺印封泥精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