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断和治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人体内中性粒细胞减少。生后两周至一岁的婴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1.0x10^9/L,1岁以上儿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1.5x10^9/L即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5x10^9/L称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外周血白细胞<4x10^9/L称白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原因主要由两大类:

1.先天性:主要包括遗传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家族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2.获得性:也就是继发性,指由于病毒等病原体感染、药物、射线、化学物质等引起,以及免疫、造血系统疾病所致。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再障等。
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加强皮肤、口腔粘膜的护理,注意饮食卫生,预防继发感染。将患儿与其他感染患者尽量的隔离,并定期紫外线照射消毒病房,餐具定期消毒。去除可疑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药物或病理因素,避免应用可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
2.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如患儿不发热,无明显感染症状,不用预防应用抗生素,以免造成耐药或菌群失调。怀疑病毒感染时,可应用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制剂,如双黄连口服液、热毒宁等,但应避免应用可能减少粒细胞的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药物。
当患儿发热或怀疑有细菌感染时积极寻找感染灶进行病原体检查,尽量明确病原体,早期应用足量光谱的抗生素。对重度感染者在查明病因之前可先经验性选用抗生素,以后根据细菌药敏实验进行更换。
3.升白细胞药物:可选用升白胺、利血生(利可君)、鲨肝醇、氨肽素等口服。利血生每次五到十毫克,每日三次口服;鲨肝醇1-2mg/kg.次,每日三次口服。
4.粒细胞输注:指征为中性粒细胞<0.5x10^9/L伴有明确感染,尤其是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者,经48-72小时强力广谱抗生素治疗仍无效者,可输入粒细胞悬液。每次输注粒细胞数1-3.5x10^10/平方米,每日输注一次,连用四日。但是要注意粒细胞输注后在体内四十八小时即被破坏一半,并且粒细胞输注两次以上者可能因为HLA抗原而引起同种免疫作用,发生严重的输注反应,严重者甚至死亡。
5.集落刺激因子:静脉滴注或皮下注射,不良反应有肌肉和关节痛、寒战、发热,心动过速呼吸困难,过敏反应如皮疹等。中性粒细胞>5x10^9/L停用.
6.糖皮质激素:一般情况下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因为它可以降低机体免疫力,造成感染的扩散。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可适当应用,必要时同时使用造血生长因子及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
7.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每日400-500mg静脉滴注,连用三到五天。
患儿住院期间,应定期检测外周血常规,每周两到三次。观察体温,精神反应、局部感染灶的变化,记录感染的次数、部位和程度。记录成分输血的次数。各种抗感染药物均有相应的不良反应,需要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生儿脓毒症
极简医学——绿脓杆菌
成人嗜血细胞综合征复杂感染的管理
儿童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的定义及发病机制
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时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指南
【最新最全】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时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