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楂黄芪茯苓的用量是多少
山楂黄芪茯苓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孔维萍 主任医师
审核
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山楂黄芪茯苓泡水喝有健脾益气消积的功效。但注意中药泡茶有效剂量有限,一般不能达到治疗作用,若想达到治疗作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 山楂是中药中具有消食化积(消化积滞的食物)功效的药物,黄芪可健脾补中,茯苓可健脾宁心,它们都属于没有毒性的中草药,且尚无临床报道显示一起服用有副作用,因此可以一起泡水喝。 建议出现不适症状还是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黄芪山楂茯苓陈皮泡水有什么功效
张健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黄芪山楂茯苓陈皮配伍,有补气、健脾胃等功效,但泡水喝发挥的药用功效有限。 黄芪具有补气、止汗固表、升阳、生津养血、敛疮生肌(帮助疮口更快愈合,促进新肉生长)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表虚自汗(由于肌表虚弱频繁自然出汗),气虚水肿,血虚萎黄等病症。疮疡早期、表实邪盛者禁服本品。 山楂具有消食健胃、散瘀行气、化浊降脂(清理体内秽浊物质,降低体内脂肪含量)的功效,可以用于胃脘胀满,肉食积滞,瘀血经闭,泻痢腹痛,产后瘀阻,胸痹(胸部闷痛)心痛,心腹刺痛等。服用禁忌暂不明确。 茯苓功效是健脾、宁心、利水渗湿(促进水液运行来祛湿)。可以用于水肿,痰饮眩悸(由于痰饮邪气上犯引起的眩晕心悸),尿少,脾虚食
黄芪茯苓山楂各15克是否有减肥效果
黄芪、茯苓、山楂的配伍,对于减肥的效果并不明确。 黄芪是一种药材,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的功效;茯苓是一种中草药,主要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山楂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和药材,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功效。 这三种材料各自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但并没有明确的减肥效果。如果需要减肥,建议采取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的方式,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任何药物。如果有任何健康问题,应及时就医。
黄芪丹参山楂泡水的比例
吕学玉 副主任医师
审核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黄芪丹参山楂泡水并没有固定比例,可参考中药的推荐用量,黄芪9-30克、丹参5-15克、山楂9-12克,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体质调整用量。 1.黄芪的主要作用是补气行气,如果本身存在气虚的情况,可适当多用,比如用20-30克,而黄芪又性温,如果本身存在口干的情况,可适当少加,如使用9克左右。 2.丹参的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如果体内有瘀血,可适当多用,如10-15克, 3.山楂主要是健胃消食,存在食欲不佳可适当增加。 三者一起泡水可以起到活血化瘀、健胃消食的功效。 服用黄芪丹参山楂泡水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擅自服用,服用期间应避免摄入坚硬、辛辣的食物,如坚果、小米辣等,以免影响效果。
灯心草黄芪葛根的用法用量
刘连起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综合科
三甲
灯心草、黄芪、葛根的用法是煎汤内服,成人一天的用量分别为1~3克、9~30克、10~15克。 灯心草味甘、淡,性微寒。归心、肺、小肠经。具有清心火、利小便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口舌生疮、心烦、失眠等病症。本品的用法是煎汤内服,成人一天的常规用量是1~3克。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通过巩固肌表来止汗)、利水消肿等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久泻脱肛、气虚水肿、等病症。本品的用法是煎汤内服,成人一天的常规用量是9~30克。 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脾、胃、肺经。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头痛、项背
丹参黄芪山楂泡水喝多少克为好
朱颖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丹参10克、黄芪9克、山楂9克泡水喝较好。 丹参,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性味苦、微寒。具有活血祛瘀、清心除烦(清除内心的烦热)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脘腹(腹部)疼痛、心烦失眠、痛经经闭等病症。孕妇慎服,妇女月经过多者禁服,不宜与藜芦同用。 黄芪,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性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升阳(补气以使阳气升发)、利水消肿(通利小便,消除水肿)的功效。用于治疗食少便溏(粪便稀不成形)、中气下陷(脾胃气虚,出现脏腑下坠等表现)等病症。疮疡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不宜服用。 山楂,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酸、甘、微温。具有健脾消食、化浊降脂(清理体内秽浊物质,减少体内多余脂肪
山楂红枣枸杞黄芪茯苓泡水的功效
高剑虹 主任医师
审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中医科
三甲
山楂、红枣、枸杞、黄芪、茯苓泡水的作用有限,一般起不到治疗作用,建议改为煎煮的方式服用。疾病治疗应该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1.山楂作为中药主要功效是健胃消食,行气散瘀,化浊降脂(清理体内秽浊物质,减少体内多余脂肪)。可用于治疗饮食积滞,尤其是吃肉太多后导致的积食;还可用于治疗气血瘀阻导致的闭经,产后腹痛,胸痛,腹痛、疝气疼痛;痰湿阻滞导致的血脂异常等病症。 2.红枣作为中药主要功效是补中益气(通过补脾的方法治疗气虚),养血安神(通过滋养血液来安定神志,舒缓情绪),可以治疗脾气虚导致的身体乏力等。 3.枸杞一般是指枸杞子,作为中药具有平补肝肾,益精明目(补益精气,促进视力恢复)的作用,可以滋补肝肾
山楂葛根同服的用量是多少?
高剑虹 主任医师
审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中医科
三甲
山楂加葛根同服的用量可以参考中国药典推荐用量,分别是9~12g、10~15g,具体剂量应遵医嘱。 山楂具有散瘀行气,健胃消食,降脂化浊的功效。用于肉食积滞,泻痢腹痛,胃脘胀满,产后瘀阻,瘀血经闭,胸痹(胸部闷痛)心痛,心腹刺痛,高脂血症,疝气疼痛。脾虚无积滞者慎服本品。药典推荐剂量为9~12g。 葛根具有透疹,止渴生津,解肌退热(解除肌肤表面的热邪),通经活络等功效。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口渴,消渴,项背强痛,麻疹不透,泄泻,热痢,胸痹心痛,眩晕头痛,酒毒伤中,中风偏瘫。虚寒者忌用,胃寒呕吐者慎用。药典推荐使用剂量是10~15g。 山楂与葛根配伍使用,应在医生辨证下用药,并确定药物剂量,切忌自行用
黄芪一天最多吃多少克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一般而言,黄芪用量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0克。 根据2020版《中国药典》,黄芪用量在9克到30克之间。因此,为安全起见,非专业的有经验的医生,不建议大剂量用药。 黄芪,味甘,性微温,有补气升阳(补气以使阳气升发)、固表止汗(通过巩固肌表来止汗)、生津养血(补充体内水液、血液)、利水消肿(通利小便,消除水肿)、敛疮生肌(帮助疮口更快愈合,促进新肉生长)、托毒排脓(排出体内脓毒)的作用。可用于: 1.脾气虚弱之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粪便稀不成形)、久泻脱肛、便血崩漏(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水肿尿少; 2.肺气虚弱之咳喘气喘; 3.肺脾气虚之自汗(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动出汗就加重); 4.内热消渴(泛
山楂黄芪陈皮的功效是什么
段军 主任医师
审核
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山楂、黄芪、陈皮三药合用,可以起到益气健脾(调理脾胃气机)消食的作用。 山楂具有消食健胃(促进食物消化,强健胃腑功能),行气散瘀,化浊降脂(清理体内秽浊物质,减少体内多余脂肪)的功效。 山楂常用于治疗肉食积滞,胃脘胀满,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胸部闷痛)心痛,高脂血症等症状。该药不良反应尚不明确,胃酸分泌过多者慎用。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补气以使阳气升发),固表止汗(通过巩固肌表来止汗),利水消肿(通利小便,消除水肿),生津养血(补充体内水液、血液)等功效。 黄芪可以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粪便稀不成形),便血崩漏(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表虚自汗(由于肌表虚弱频繁自然出汗),半身不
黄芪的用量要求是什么
韩盛旺 主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科
三甲
黄芪的用量可用到10~15克,如需大剂量用药时,可用到30~60克。 黄芪味甘,性微温,可以入脾经、肺经。黄芪不仅可以起到补气固表(补充体内正气,固护肌表),托毒排脓的功效,而且可以起到利尿,生肌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久泻不止,脱肛,水肿,气虚乏力,自汗,子宫脱垂等疾病。 黄芪在常规汤剂中可以用到10~15克。而在治疗一些特殊疾病时,可以用到30~60克的大剂量,但是实证、阴虚阳盛(阴液不足,阳气过旺)证等患者禁止使用此药。 黄芪属于中药材中的补虚药,为避免服用不当,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药,请勿自行服药。
茯苓黄芪山楂陈皮合用有什么作用
曹玺 副主任医师
审核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将茯苓黄芪山楂陈皮合用,能起到健脾益气,健胃消食的功效,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胃脘胀满、饮食积滞、食少吐泻等症状。 1.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适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本药性泄利,故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2.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等功效,临床上常用其治疗气虚引起的乏力,食少便溏,自汗,水肿等症,也将其用于血虚所致的内热消渴,面色萎黄等症。凡表实邪盛,疮疡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均不宜用。 3.山楂能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
黄芪常用量是多少
赵慧辉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综合科
三甲
黄芪常用量为9~30g。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补气以使阳气升发)、固表止汗(通过巩固肌表来止汗)、利水消肿(通利小便,消除水肿)、生津养血(补充体内水液、血液)、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排出体内脓毒)、敛疮生肌(帮助疮口更快愈合,促进新肉生长)的功效。 黄芪可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粪便稀不成形),中气下陷(脾胃气虚,出现脏腑下坠等表现),久泻脱肛,便血崩漏(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表虚自汗(由于肌表虚弱频繁自然出汗),气虚水肿,血虚萎黄等。 黄芪入药常煎服,用量为9~30g,使用黄芪的不良反应尚未明确,阳亢阴虚、内有积滞、表实邪盛、疮疡初起或溃后热毒仍盛者不宜使用本品。 感到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去医院
黄柏山茱萸功效用量
何好臣 副主任医师
审核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综合科
三甲
黄柏的常用量为3~12g;山茱萸的常用量为6~12g,二者可以用于湿热泻痢(感受湿热邪气引起的腹泻),黄疸尿赤等。 1.黄柏药性苦,寒,归肾、膀胱经,有解毒泻火,清热燥湿,除骨蒸的功效。 临床上可以用于脚气痿躄,湿热泻痢,带下阴痒,黄疸尿赤,热淋(小便时灼热刺痛明显,伴尿频尿急,小腹部牵引不适)涩痛;疮疡肿毒,湿疮湿疹;盗汗,骨蒸劳热,遗精。常用量为3~12g。脾胃虚寒者忌用,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2.山茱萸药性酸、涩,微温,归肝、肾经,有收涩固脱,补益肝肾的功效。 临床上可以用于滑精遗精,尿频遗尿;肝肾亏虚,腰膝酸痛,阳痿;月经过多;内热消渴(体内发热伴随多食多饮多尿等症状);大汗虚脱等。常用
黄芪和山楂片的功效是什么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山楂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功效。 1.黄芪味甘,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 2.山楂味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等。 黄芪和山楂均为中药,服用前建议
黄芪每天用量多少克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黄芪的日常用量需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通常情况下,黄芪的日常用量在10~20g左右。 黄芪的具体用量需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而定,因人而异。若患者的临床病症较轻,初期使用黄芪进行治疗时,黄芪的用量不宜过大,一般多在10g左右; 若患者的临床症状较重,可酌情加大黄芪的用量,多在20g左右;少数情况下可加大黄芪的用量至60g,可以使黄芪的功效发挥最佳。 黄芪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具有补气健脾(补益体内中气,强健脾胃)、升阳举陷(补益体内中气,强健脾胃)、益卫固表(通过补气来巩固肌表)、利尿消肿(通利小便,消除水肿)、托毒生肌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肺气虚弱证、气血亏虚证等多种临床证候。 在使用
黄芪山楂作用是什么
何好臣 副主任医师
审核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综合科
三甲
黄芪和山楂都为中药,黄芪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升提机体的阳气,以托举下陷的脏器),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排出毒邪,促进肌肉生长和伤口愈合)的作用,山楂具有消食化积(消化积滞的食物),行气散瘀的作用,有研究指出两者合用具有改善代谢的作用。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属于一种中药材名,具有补气固表(通过补气来巩固肌表)、托毒排脓(排出体内脓毒)的功效。山楂属于食药两用的物质,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可入药,具有消食健脾、行气散瘀的功效。 黄芪山楂可搭配使用,黄芪主升脾肺之气,推动水谷精微气化滋养五脏六腑:山楂消胃中之腐,可以使促进胃内之食充分消化吸收,不至于壅滞胃肠,有补有亏则阴阳平和,身体自和
黄芪茯苓山楂干泡水喝的功效是什么
高剑虹 主任医师
审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中医科
三甲
黄芪茯苓山楂干泡水服具有补中益气(通过补脾的方法治疗气虚),健脾消食,活血化瘀(促进血液运行,消除体内瘀血)的功效。脾虚食欲不振,气短乏力,失眠心慌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饮用。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补气以使阳气升发),固表益气,利水消肿(通利小便,消除水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脾虚导致的乏力,食欲不振,气虚自汗(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动出汗就加重)等症。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胃,宁心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水肿证,也可以用于治疗脾虚导致的腹泻,失眠等症。 山楂具有消食化积(消化积滞的食物),行气散瘀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食积(食物消化不良而停积在胃里)导致的腹胀,反酸,嗳气(打嗝),腹痛,腹泻等症。
茯苓粉一次吃多少
栗明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科
三甲
茯苓粉是茯苓磨碎加工后的细粉。其一次吃多少,不可一概而论。一般常用量每次口服10-15g。 茯苓粉一次吃多少,是根据病情轻重、个人体质及临床经验来综合判断。从本品的用法用量来看,一般常用量每次口服10-15g。具体用量应遵医嘱。 茯苓属于一种中药。具有利水消肿(通利小便,消除水肿)、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对于水肿、脾虚、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失眠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茯苓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服药时应注意,气虚下陷者慎用。 服用此药之前,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不能自行服药。
黄芪的用量一般多少克
苗阳 主任医师
审核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心内科
三甲
生黄芪的用量一般是9~30克,需要遵医嘱规范服用。 黄芪主要产自山西、黑龙江、甘肃等地,一般于春季或秋季采挖,经过除根、晒干、切片等操作加工,形成临床所见的本品药材,该药气微味儿甜,通常以粉性足、味甜、切面色淡黄者为优。可以生用、蜜炙用等。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养血生津、益卫固表、行滞通痹(使痹阻的经脉通畅)、敛疮生肌(帮助疮口更快愈合,促进新肉生长)、托毒排脓(排出体内脓毒)等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脾胃气虚,出现脏腑下坠等表现),水肿尿少,咳喘气短,以及内热消渴(体内发热伴随多食多饮多尿等症状),气血虚滞等相关病症。常煎服,每次9~30克为宜,补中益气(通过补脾的方法治疗气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芪陈皮茯苓山楂泡水喝的功效
黄芪丹参山楂泡水的比例
黄芪对男性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功效大全:补虚药(补气药)
中医院长力荐:黄芪加一物,九月开始喝,帮你活血化瘀护心脏,对三高也很好!
用黄芪泡茶喝治虚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