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山会海何日锁在“笼中”

    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成为一些地方和部门懒政、怠政的主要途径,使领导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流失在跑会、泡会和画圈圈、打钩钩上——
    一位县委书记曾经自嘲,他每天不是“泡”在县会议室里,就是“泡”在省、市会议室里,要么就是“跑”在去会议室的路上。调查显示,许多县委书记的时间安排是,开会1/3,迎来送往1/3,其他工作1/3。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省委制定了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简报等具体实施办法,这些现象得到明显改观。8月13日,在省委召开的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会上,面对省领导有关会议是否减少的询问,清徐县马峪乡党委书记靳秀发一脸轻松地说:“过去每星期总要到县里开两三次会,现在最多去一回。以前总感分身乏术,现在有更多时间住村蹲点了。”
    据记者调查了解,这是我省各级干部时下的普遍感受。据初步统计,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省会议数量同比减少约30%至40%,会议经费同比减少约25%。与之相对应的是,我省今年“三公”预算经费减少了3342万元。
    行百里者半九十。文山会海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复杂性,怎样才能走出屡治理屡反弹的怪圈,记者就此走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探寻将文山会海锁在“笼中”之策。
台上照本宣科台下昏昏欲睡
    上级来了要开汇报会、同级之间要开协调会、下去调研要开座谈会;开完汇报会开会贯彻领导指示、开完协调会开会研究布置工作、开完座谈会开会讨论解决方案……在一些地方,文山会海已成为党政机关的工作常态。
    开会、发文件是领导机关依法行政、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上传下达、沟通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一些地方和部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成为懒政、怠政的主要途径,使领导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流失在跑会、泡会和画圈圈、打钩钩上。
    会议多是一个问题,会议空是另一个顽症。不少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现在资讯这么发达,省里召开的会议,新闻媒体早已刊播,市县两级实无必要再召集所属县乡负责人开贯彻落实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台上照本宣科,台下昏昏欲睡,简直是互相折磨!”据记者调查了解,许多干部饱受文山会海之苦,治理愿望十分迫切。
    省委党校近期对厅处级学员开展的问卷调查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在回答“您认为这次改进作风,解决得最好的问题是什么”时,选择“文山会海浪费精力”的占12.7%,排在第二位;在回答“对于改进作风节省出的实践和精力,您用于哪方面”时,领导干部们除了选择“集中力量抓工作”“下基层调研”选项之外,选择 “读书学习写东西”“参加文体活动锻炼身体”的也不在少数。
    在占用精力上,文件仅次于会议。一些文件和简报亟待“瘦身”,不但篇幅较长,内容上报喜不报忧现象较为突出。
表象是文风会风,根源是干部作风
    尽管许多官员深陷文山会海不胜其烦,但“开会”“发文件”已经成为他们开展工作的路径依赖。
    “文山会海,表象是文风会风,根源是干部作风。”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贾桂梓坦言,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上上下下都在反 “四风”,其实,文山会海就是官僚主义寄身、形式主义泛滥的产物。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一日不除,文山会海则一日不止。
    一位入职不久的省级机关年轻干部对记者谈了自己的思考。他分析,党政机关文件多、会议多的现象,根子在于传统的工作模式没有转变。如果不发文,上级部门就觉得不够重视这项工作;如果不开会,就担心下面掌握不好上级的要求和精神。“这暴露出一些官员的私心杂念。”贾桂梓分析,在这些官员看来,文山会海可以减轻责任、规避风险。因为只要会开了、文件发了,就算领导重视了,即便将来有什么差池,责任自然就会小许多。从深层次探究,这些现象也与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无关系,一些领导干部不能独立负责地处理他所应当处理的事务,只好成天忙于请示报告、批转文件。
    治理文山会海,还要治理少数领导干部的思想懒惰。不少基层干部反映,在不少部门和单位,领导的讲话稿多由秘书捉刀,一些本应由领导本人考虑的事情,也由身边工作人员代劳。“领导干部如果不带头写讲稿,不讲群众听得懂的话,再怎么喊破嗓子要求下级,也是徒劳无功。”一位不愿具名的受访者如是说。
    值得警惕的是,“会海”背后还有“钱海”。许多基层干部群众直言,一些官员借开会之机转移经费、私设“小金库”、发放纪念品、顺道旅游消遣。别样目的带来非凡动力,让他们“削山填海”,谈何容易?贾桂梓认为,治理文山会海,就要斩断依附于其背后的利益链、资金链、腐败链,否则终将事倍功半。
既要有刚性规定,更需转变管理方式
    7月17日,13位省委常委每人领到一份“作业”——领题深度调研一项 “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文山会海排在首位。
    省委针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开展“削山填海”专项治理。包括:多开电视电话会议、提倡开套会和合并开会、严格实行 “无会周”制度;大力推行电子公文,削减一般性领导讲话和文件简报。
    事实上,早在2012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针对改进工作作风,就规范新闻报道、精简会议活动、搞好调查研究三方面连发了三个红头文件。
    “这些制度就像紧箍咒,无时无刻不在警醒着我们,再也不能用老办法来推进工作了。”这是受访干部的普遍感受。
    省社科院副院长贾桂梓分析,祛除文山会海痼疾,一般性的号召和要求,如同扬汤止沸,收效甚微;只有像这样具体量化、可具操作性的制度规范,才具釜底抽薪之效。她进而建议,各类会议经费支出要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要严格会议经费审批,对于违规使用或超支开会者,要视为违纪严肃查处,从而从源头上遏制文山会海的滋生泛滥。
    文山会海滋生泛滥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那就是低碳、现代的文件和会议方式运用不足。电视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等运用范围小,电子公文和无纸化办公进展迟缓。信息科技是捷径,我省党政机关在这方面大有潜力可挖。
    不少地方的探索实践可圈可点。介休市政府采取“手机会议”方式,仅用15分钟就对蔬菜大棚除雪、清雪和救灾、道路安全等进行安排。8月上旬,省妇女研究会运用便捷的互联网,网上发送材料、会员审议意见、回复审议结果,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就在“鼠标和键盘”中高效节减地举行了。再比如,2012年3月,省考核办研发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信息系统”,在过程管理中借鉴网上微博的形式,将各地各部门每条上报内容设定在140个字以内。
    “这么短的篇幅只能是‘干货’,那些穿靴戴帽的‘注水材料’,注定要吃‘闭门羹’。”省考核办二处处长张欣宁说。
    贾桂梓表示,治理文山会海,除了上级示范、硬性要求、科技助力之外,更需转变管理方式,比如,结合转型综改区建设,加快扩权强县、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进一步精简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这些不改变,再大的声势也会“水过地皮湿”,再好的规定也可能沦为一纸空文。
本报记者 田建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委员痛批“文山会海”:累干部误工作苦群众
试想,基层干部不是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哪有时间干实事
文山会海、基层减负与幸福感
如何用心抓落实
给文山会海戴上“紧箍”
解局:谁拿走了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深度好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