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中文言文通讲 · 第十一讲:文言文句式之被动句

语文爱好者,请点关注我!


教学目标:1、了解被动句的意义

2、熟悉常用的被动句式

教学重点:熟悉常用的被动句式

教学难点:了解被动句的意义

教学过程:1课时

在陈述句中,根据主语和谓语的施受关系,可以分为两类,即:主动句和被动句。在主动句中,主语是谓语的施事者,如:我吃饭;在被动句中,主语是谓语的受事者,如:饭吃光了。在现代汉语的表达中,常引入介词“被”和“把”以示区分,或更突出特点,在文言文中是怎么样表达被动意义的呢?首先是有固定的句式,其次是从语义上判断。下面我们探究一下表达被动意义的句式。

1、“于”表示被动 由“于”字引出谓语动词的施事者,构成“及物动词+于+名词(施事者)”的句式

(1)(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而君幸于赵王,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字经常用在主动与被动对比的复句里,如:

(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

(4)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

(5)先发制人,后发制与人。(《汉书》)

有的被动语句中,“于”字并不是引出施事者,而是使用着“于”作为介词的基本义——表处所,如:管夷吾举于市,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还有的被动句中,“于”字干脆不出现,如:纵有姊姁,以医幸王太后。

2、“为”字句表示被动 由“为”字引出谓语动词的施事者,构成“为+名词(施事者)+及物动词”的句式

(6)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高祖本纪》)

(7)然则今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于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韩非子·五蠹》)

(8)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9)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语文爱好者,请点关注我!


3、“见”字句表示被动 构成“见+及物动词(+于+施事名词)”的句式

“见”字表示被动,这一结构沿用至今,如现在我们仍旧说“见笑”。古语中如:

(10)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孟子·尽心下》)

(1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屈原列传》)

(12)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1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由上面两例看到,“见”字句可以和“为”、“被”字句对比着用,使句子的被动意义更加明显;“见”和“于”在一起的搭配就十分完美,因为“见”字无法表达施事者,而“于”缺乏鲜明的被动标志。

4、“为……所……”表被动 这是比较后起、完备的句式,在现代汉语中,也经常使用。

(14)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满井游记》)

(15)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史记》)

(1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5、“被”字句表被动

在古汉语中,“被”是一个及物动词,意思是“覆盖、遭受、蒙受”,如:(1)光被四表。(2)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后期,“被”可以带动词宾语(有疑问吗?没错是动词宾语,想一想,为什么……),此后“被”的动词性,就越来越虚化了,成为一个被动的助动词,东汉以后,进而成为一个介词。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臣被尚书召问。

(3)亮子被苏峻害。

这样以来,现代汉语最重要的被动句式就产生了,并在口语中逐步取代了上述各种被动句式。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用被动句表示的意思,多是不幸的或者是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为什么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言文句式汇总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00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精华版A
自考“古代汉语”北师大听课笔记二 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