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学点文学知识|隋唐五代文学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整个文坛出现了自战国以来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其中诗歌的发展,更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唐代不到300年的时间中,遗留下来的诗歌就将近5万首,比自西周到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中遗留下的诗篇数目多出2倍多。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有五六十个,也大大超过战国到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

上官体

所谓“上官体”,是指初唐前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人所创作的“绮错婉媚”的宫体诗。唐初宫体诗代表作家是上官仪。他“本以词采自达,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因而,继虞世南之后受到太宗、高宗的宠信, “仪既显贵,当时多有学其体才,时人谓之‘上官体’。”这便是“上官体”一名的由来。从齐梁的宫体诗到唐初的上官体,诗歌仍在狭小的宫廷生活圈子里徘徊;内容上的远离现实,必然又导致艺术上的片面追求形式美。

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己初步扭转文学风气。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峻。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宫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代表作有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文章四友

从唐高宗后期起,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崔融文采华丽典雅,大气包举;李峤是唐代第一位“咏物”诗人;苏味道诗风明丽开朗;杜审言性格率真狂放,近体诗格律严整。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他是“诗圣”杜甫的祖父。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其他的一些作品中,却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初唐诗坛带来了刚健清新的气息。

吴中四士

唐玄宗开元初年,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包融因同是江浙一带人,时称“吴中四士”,扬名京都内外。其中贺知章、张若虚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张旭是书法家,也是诗人;包融所传诗不多。“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尤为著名,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王维

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千古流传的佳篇。他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练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中有四,四中有诗”,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该派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谢胱等的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淡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步。宋代以后,山水田园诗趋于衰落,但仍有一些传世的佳作。

孟浩然

孟浩然,盛唐诗人,早年隐居故乡鹿门山,40岁时曾到长安求取仕进,失意而归。一生除在张九龄幕府中任过短时间的从事以外,未担任过任何官职,是唐代著名的布衣诗人。孟浩然写了大量的山水诗,是继谢灵运以后,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著名诗人。他的诗虽然内容不够丰富,结构不够紧密,但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富有生活气息,将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诗歌情致韵味,不失为盛唐一大家。

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中国唐代诗歌流派。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代表作有《燕歌行》《凉州词》《古从军行》等。

高适

高适,盛唐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他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他曾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岑参

岑参,盛唐边塞诗人。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峻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走马行川》《轮台歌》。

崔颢

崔颢,唐代诗人,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但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开元中,他曾游历江南。开元后期,他为代州都督杜希望所器重和引荐,以监察御史任职河东军幕,得以体验边塞生活。崔颢早有才名,少年作诗,多写闺情,有“轻薄”之讥。后期从军边关,诗风一变而为雄浑奔放。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所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时代人们的性格和精神风貌。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杜甫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现存杜诗1400多首。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因而被誉为“诗史”。杜诗内容广阔深刻,感情真挚浓郁;艺术上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在内容与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诗歌领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高度成就,给后世以广泛的影响。

李贺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早年即工诗,很有才名,受知于韩愈、皇甫浞。代表作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从汉魏六朝乐府及萧梁艳体诗多所汲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瑰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凌驾大自然而创造出新奇幽美的艺术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独创风格,开创“长吉体”诗歌。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有600余篇,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柳河东集》。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诗多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因精练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如《陋室铭》《乌衣巷》《金陵怀古》《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等,皆为人们传诵。

元白诗派

中唐诗坛崛起了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中唐时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这派诗人忧国忧民,以文学创作反映社会现实,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宗旨,强调诗歌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他们重写实、尚通俗,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但实质都是创新,取途虽殊而归趋则同。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卖炭翁》《长恨歌》等极为有名。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朝鲜、日本。

元稹

元稹,字微之,一生经历丰富,既曾入相出将,也曾远谪边邑。他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源于李绅。代表作《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此外,元诗中最具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他擅写男女爱情,作有《莺莺传》,为唐人传奇的名篇。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指中唐贞元、元和年间,由白居易、元稹所领导的诗歌革新运动。新题乐府是一种自命新题写时事的新体乐府诗。至贞元、元和年间,张籍、王建、李绅、元稹、白居易互相唱和,组织了一大批诗人,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它的实质是对诗歌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一场诗歌的叙事化运动。代表作有白居易的《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

长恨歌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诗人游仙游寺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练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婉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琵琶行》

《琵琶行》作于白居易被贬官的第二年,时任江州司马。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张王乐府

张王乐府是中唐诗人张籍和王建乐府诗的并称。张籍、王建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先导和重要成员,所作乐府诗,继承并发扬了《诗经》、汉乐府的传统,以短篇七言歌行为主要体裁,揭露并抨击统治阶级荒淫横暴、穷兵黩武、混战不休等罪恶行径,反映并同情广大人民遭受剥削、压迫的不幸遭遇,题材广泛,主题深刻,倾向鲜明,又善于运用比兴、白描及对比、映衬等手法,通过事实和人物语言表现主题,在篇末用重笔突出中心,语言通俗而凝练,韵律善于变化,形成了他们共同的诗风。比较起来,王建诗题材较张籍广阔,描写比张诗更具体细致,更含蓄,口语化程度更高;张诗语言,在反映商人、士大夫的生活以及抒发收复失地、反抗入侵的爱国热情等方面则较王诗典雅。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词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处在晚唐牛李党争的夹缝中,郁郁不得志。诗作文学价值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以无题诗著名,其诗构思新奇,风格袱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用典相对过多,文辞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代表作有《锦瑟》《乐游原》《夜雨寄北》。

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辞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此外,他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唐传奇

传奇本是传述奇闻逸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逸事的小说体式。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霍小玉传》

《霍小玉传》唐代传奇小说,是继《莺莺传》之后的又一部爱情悲剧,也是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作者是蒋防。陇西李益初与妓女霍小玉相恋,同居多日。得官后,聘表妹卢氏,与小玉断绝。小玉日夜思念成疾,后得知李益负约,愤恨欲绝。忽有豪士黄衫客挟持李益至小玉家中,小玉誓言死后必为厉鬼报复。李益娶卢氏后,因猜忌休妻,“至于三娶,率皆如初焉”。作者同情霍小玉的悲惨命运,谴责李益的负心,爱憎分明。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描写细腻,多处采用烘托、对比、映衬的写法,尤其是心理刻画十分成功。明代胡应麟认为“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诵弗衰”。

《枕中记》

《枕中记》是唐代传奇小说,出自沈既济之手,写自叹贫困而又热衷功名的卢生在邯郸道上遇道士吕翁,并在吕翁授予的青瓷枕上入梦,梦中娶高门女,又中进士,出将入相,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醒来方知是大梦一场,而店主所蒸黄粱犹自未熟。“黄粱一梦”由此而来。《枕中记》和沈既济另一篇唐代传奇《任氏传》是中唐传奇中创作年代较早的名篇,标志唐传奇创作进入全盛时期,对后世文学颇有影响。

《南柯太守传》

《南柯太守传》是唐代传奇小说,出自李公佐之手,写游侠淳于棼梦游“槐安国”,做了驸马,又任南柯太守,因有政绩而位居台辅。公主死后,遂失宠遭谗,被遣返故里。一梦醒来,才发现适才所游之处原为屋旁古槐下一蚁穴。这篇作品借梦境凝缩了唐代士子的情志欲望,又借梦境的破灭说明功名富贵的虚幻,由此对汲汲于名利富贵的士子予以讽刺,对官场的黑暗予以揭露。后有成语“南柯一梦”,与“黄粱一梦”剧情类似。

《虬髯客传》

《虬髯客传》属于唐末汉族传奇小说。杜光庭撰。共一卷。主要讲述李靖于隋末在长安谒见司空杨素,为杨素家伎红拂所倾慕,随之出奔,途中结识豪侠张虬髯,后同至太原,通过刘文静会见李世民(即唐太宗)。虬髯本有争夺天下之志,见李世民器宇不凡,知不能匹敌,遂倾其家财资助李靖,使辅佐李世民成就功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诗歌发展史之唐诗宋词
唐朝诗歌
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盛唐诗坛
中国诗歌发展概述 (四)唐
被誉为一代文学的唐诗,是如何成为诗歌史上的巅峰的?两个原因起了决定性作用
周啸天论唐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