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汇集63位明清文人墨宝的《种菜诗唱和册》

一画一瓷,看似不同门类的藏品,却往往因为“文人”二字而巧妙地发生联系。在一笔一画、一瓶一盏中,那些过往又开始渐渐变得生动,流传千百年至今依然意趣盎然……

这是清朝士林独特的审美趣味和文脉传承的展现,其中“穿针引线”的人物当属吴之振。

清代 禹之鼎《橙斋先生像》(吴之振,号橙斋)

明末清初改朝易代之际,社会各方面的激荡变动增进了文艺作品的推陈出新,诸多大家涌现,康熙朝的著名诗人吴之振,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是清浙江石门洲泉镇(今桐乡市)人。清初,其大力提倡诗宗宋代,与吕留良、吴自牧编纂的《宋诗钞》既深刻推动了宋诗的流传,也寄托了他们对大明的故国之思。

康熙十年(1671年),吴之振将刊行完毕的《宋诗钞》携带进京。当时距明亡不久,诗坛笼罩在遗民思潮低徊哀愁、激愤悲怆的氛围中。诗坛领袖王士禛、宋琬、钱谦益等人皆推崇宋诗,以挽颓风。吴之振的到来,更推动了京城文人宗宋诗风的形成。借在京的姻亲和同乡的关系,吴之振结识了许多官员,其中不乏学界巨擘、诗坛盟主,与他们谈文论诗,赠书往来,相处甚欢。《宋诗钞》也被京城文人争相传阅,一时洛阳纸贵、风头无两。

《黄叶村庄图》

1675年秋黄叶村庄落成后,吴之振命侄孙吴震翱画此《黄叶村庄图》。图中可见此地绿树环绕,静谧清幽。庄内有亭台楼榭,回廊曲曲,竹树掩映,自然雅致。室内案上放有书籍卷轴,篱墙内一位老者在指挥一个儿童种菜,这正是吴之振隐居生活的写照。

次年二月,想要离京回乡隐居著述的吴之振,与众人齐聚梁园水楼,为其饯饮赋别。在座之人中有四位后来官至大学士,秉政中朝。另有康熙三年分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严我斯、李元振、周弘,以及康熙九年的状元蔡启僔等。当朝俊彦各赋华章,并由此留下了《赠行诗册》。

《黄叶村庄图》局部图

返乡的吴之振筑别业于石门城西,因爱苏轼诗句“家在江南黄叶村”,便将之命名为黄叶村庄,其构造布局出自画家禹之鼎之手。隐居后的吴之振深居简出,在庄中会友饮宴,论诗作画。与其交游之人皆海内名士,既有在朝为官者,也有山林隐逸者。其中比较知名的有叶燮、陆陇其、曹寅、梅清、罗牧等人。

黄宗羲、顾湄《种菜诗》

黄宗羲与吴之振交往日久。吴之振与吕留良合编《宋诗钞》之时,黄宗羲正好在吕家客其子弟,因此三人常煮酒斗诗,谈艺论学,这或许是他们一生中最为欢乐、和谐的美好时光。

在传统语境中,“种菜”自古即为文人排遣内心孤闷,从世俗庶物中求得解脱之举。最喜作种菜诗的当属苏轼。吴之振推崇宋诗,效仿东坡,其“种菜”明志也在情理之中了。他于黄叶村庄内辟菜地二亩,园丁杂植菜蔬。因连日好雨,菜蔬生意可喜,吴之振作《种菜诗》二首,自和二首,并请志道之士就此题唱和,唱和之人有吕留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黄宗羲等人,留下了《种菜诗唱和册》,享誉诗坛。

吕留良《种菜诗》

吕留良是明末清初的杰出学者。吴之振14岁时,与其相识于考场中,而后又跟从吕留良学诗并共同编纂《宋诗钞》,二人关系甚笃。吕留良终身不与清朝合作,吴之振与清朝官员交往,给二人关系蒙上了阴影。在和诗中,吕留良以“燕麦兔葵争一笑,此间哪有故侯瓜”之句,嘲讽了吴之振的“种菜”思想,并表明自己对明朝的眷恋。

纵观《种菜诗唱和册》,参与唱和者63人,大多为隐居山林之中不愿出仕的明代遗民。吴之振去世后,种菜诗依然嗣响不绝,至民国时仍有清代遗民劳乃宣、吴郁生等人唱和。一部诗册、集明清两代遗民唱和之作,时间跨度达200余年之久,被后人传为佳话。

吴之振生前所藏的名人墨迹和书画等由其后嗣珍藏300余年,完整保存至今。它们不仅承载着吴之振一生中最重要的荣誉和往事,同时也提供了一个研究明清易代之际士大夫政治心理和文化心理的原始文本——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风雅之下隐含的是不同思想的激烈交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之振和他的世界
石门:遗民的江南
特展丨从黄叶村到残粒园——吴待秋家族及其交游
宋诗钞名词解释
月明泉涌书声朗 月泉吟社
宋诗钞 作者:吴之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