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首明代的五言绝句诗,营造了空灵幽静的境界,可与唐诗媲美

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本身”你怎么看待这句话呢?我觉得,这样一个精辟的论断很富有启迪意义,但是却有很多人并不觉得这句话是正确的。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的,文学也是如此,可是历史上有很多的人却并不觉得这样一个论断是正确的,明代文坛就是典型的代表。无论是“前七子”,还是“后七子”,都主张复古,唯有“公安三袁”袁宏道,袁宗道和袁中道却主张“独抒性灵”,其中的袁中道更是坚决主张“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这与当时很多的文人的观念是十分相抵触的,但是他的这种思想却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先进思想。

大家可能会对这位才子很好奇,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他,袁中道,字小修,一字少修,明代著名文学家,“公安派”领袖之一。他是“公安三袁”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袁中道却是最富有开拓精神的一个。袁中道16岁中秀才之后,就以豪杰自居,他性格豪爽大方,喜欢与他人交游,为“公安派”的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后来的袁中道参加科举考试的路途不是非常顺利,但是充满才情与哲思的他最后还是考取了进士,真正以正统士人的身份在文坛上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他的作品却富于变化,不拘泥于古制,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内在的心灵悸动与思想跳跃同外界事物巧妙结合融汇在一起,进而形成了“独抒性灵”的不落窠臼的风格。

下面这首五言绝句《夜泉》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明代 袁中道《夜泉》

袁中道的这首五言绝句在准确洗练的文字中作者营造出一个空灵幽静的意境出来,充分发挥自己心中巧妙灵动的想象,充分体现了“性灵”的特点。

其实,此时的袁中道正在经受一段不太顺利的人生阶段。一是他科举考场上多次都是名落孙山,落寞失意;二是他的长兄袁宗道溘然长逝,痛失亲人。惆怅的袁中道就到玉泉山中游历来欣赏清爽幽静的景致,试图以此来排遣愁绪,但是在这首五言绝句之中,我们却丝毫没有感受到有一丝的萧飒悲苦之气。

在这里,袁中道主要运用了以景造境,以境托声的写法。开篇一句“山白鸟忽鸣”没有一个字提到“月”,但是却无处不在写“月”。此时月亮冉冉升起,将山岭都染白了,已经入巢的鸟儿忽然被惊醒,就冷不丁地鸣叫起来了。这句让人读起来感觉是化用了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的意趣,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共同创造出一个高妙的境界。接着第二句“石冷霜欲结”则是从作者的感觉出发,裸露在夜晚之中的石头冷得霜都要凝结起来了,从侧面很好地表现出了环境的寒冷。其实这里也是将作者此时坐在石头上凝神谛听的形象表现了出来,使人如见其景,如见其人。

紧接着从三四两句开始作者开始将自己的视线落到夜泉之上:“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在白天朝阳照满人世间的时候,山泉清晰可见,却是一种别样的美,但是到了夜晚的时候就是一种更为精妙的美了。夜幕下的山泉与月光交相辉映,流淌着的仿佛是一条铺地的雪练一般,并不是说夜幕下的山泉水不流,而是说如水的月光与流动的水融为一体令人有了这种感觉。其中的一个“化”字就十分巧妙地将那种一瞬间的变化带来的新鲜感与灵动感表现了出来。

这首短小的五言绝句营造了一个空灵幽静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逐渐会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渐渐将内心里的苦闷愁苦排遣掉一些了。而且读者也会在这种境界中获得一种沁入心灵的美好感觉,这或许就是袁中道“独抒性灵”的生花妙笔所创造的一种奇迹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宏道
【转】什么是“公安派”?
每日背诗 | 夜泉
吕云楷书《初至西湖记》
雷思霈
【彭山探幽】(十三)兰芷之珍——沅洲麦浪(彭山十二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