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一道尺规作图题作法的思维价值的深入探究


题目

如图1,给定正方形ABCD及正方形AB边上一点E,求作:△EBF,使其周长等于正方形ABCD的边长a,且点F在BC边上.

图1

作法I(如图2)

步骤1 在CB边上截取CM=EB,

步骤2 连接EM,

步骤3 作EM中垂线交BC于点F,

步骤4 连接EF,得△EFB即为所作.

图2

证明(如图2)

∵FH是EM的中垂线,

∴EF=MF,

∵EB = MC,

∴BE+EF= CM+MF=FC,

∴△EFB的周长= BE+EF+BF

= BF+FC=BC=a.

反思

1.这种作法是如何想到的?

本题作为尺规作图问题,作法本身并不困难,困惑在于这种作法是怎样发现的,或者说怎样想到的,背后的思维机制和理论基础是值得探讨的.

先看发现作法I的分析

由题知,求作△EFB的关键是确定唯一未知顶点F在BC边上的位置,而该三角形的边EB是确定的,要使△EFB的周长等于边长a,显然另两边的和必然等于a-EB,

即BF+FE=a-EB,因而想到在CB上先截出EB的长,再将剩下线段采用适当的方法分成两段即可,这个适当的方法很容易想到是用中垂线来分.

2.本题作法是否唯一?

在探求这个疑问的过程中,另外一些疑问浮现出来:

疑问1 点F的存在性,点F在BC边上是否一定存在?

疑问2 是否只能在BC边上截取EB的长度?

疑问3 正方形作为一个完美的对称图形,其中心O是否一定在中垂线FH上?

如果能解决这些疑问,显然就可以发现其他的作法,因而有必要继续探究一番!

疑问1 点F的存在性探究

正方形边长为a,设BE=k1a,BF= k2a,

依题意得EF=[1-(k1+k2)]a,

由勾股定理易得

2(k1+k2)=1+2 k1 k2,。。。(1)式

结论 本题中,只要点E在AB边中点的下方,点F就一定存在,并且在BC边中点的左侧(如图3).

图3

疑问2、疑问3的探究

采用分析法(执果索因)

假设点F已作出,以点F为圆心,FC的长为半径画弧交FE的延长线于点G,则显然有FG=FC=(1-k2)a,其中EF=[1-(k1+k2)]a,EG=EB=k1a,连CG,作CG的中垂线FH,交AD边于H.

若中垂线FH过正方形的中心O,问题就容易一些了.为验证这个猜想,先尝试了纯几何办法,没有成功,为此干脆改弦更张利用解析几何的知识作尝试.

如图4,以B为坐标原点(0,0)建立直角坐标系.

图4

则以下各点的坐标为:E(0,k1a),F(k2a,0),作GI⊥x轴,垂足为I,

温馨提示:两点所确定的直线的斜率=这两点的纵坐标之差与横坐标之差的比值

所以正方形中心O在中垂线FH上,前面猜想正确!

下面探究∠EOF的特征.把FH想象成角平分线(怎么会有此想法?),为此在CB边上截取FM=FE,则显然有△OEF≌△OMF,从而FO平分∠FOM,∠FOM=2∠EOF.

好的,继续干!

求得OE的斜率kOE=1-2k1,

求得OM的斜率kOM=-1/(1-2k1),

计算得kOE× kOM=-1,

所以OE⊥OM,

即∠FOM=2∠EOF=90°,∠EOF=45°.

至此,探究出另外的作法(如图5).

图5

以上过程可逆,所以△EBF的周长=BF+EF+EB= BF+FC=BC=a.

一些细节的替代方案(如图6):

实际上△OEB≌△OMC,鉴于尺规作直角、作角平分线都较麻烦,

修改步骤3,步骤4为

步骤3.在边CB上截取CM=BE (此时OM⊥OE,为什么?请思考。)

步骤4.连接EM,作EM的中垂线交BC边于F,则△EBF即为所作.

图6

再反思一下

作法II与作法I思路略有不同,作法II是通过作直角的平分线确定点F,作法I是中垂线确定点F,其实这两条线(角平分线、中垂线)是同一条线!但先作直角再作平分线略显繁琐,但从作法繁简论,作法I更优.

但也丝毫不能贬低作法II的思维价值.从作法II探究过程发现的两个结论

其一,正方形的中心O必为中垂线段FH的中点;其二,∠FOM=90°,奠定了作法II的理论基础,因而至关重要.而这两个结论的证明,都可以单独作为一道证明题,笔者在本文中提供的证明方案是解析法,肯定还可以用纯几何法来证明,欢迎留言(或私信)交流.

实际上还可以由此发现一些结论,比如O,E,B,M四点共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研究并证明,并由此可以进一步优化作法.

附笔者发现的另一些作法

作法III(如图7)

(1)连接OE,以OE为对称轴,作出B的对应点B’,连B’E,交BC于点F.

(2)△EBF即为求作.

图7

作法IV(如图8)

(1)连接OE,作△BEO外接圆交BC边于M,再作直角∠EOM的平分线交BC于点F

(2)△EBF即为求作.

图8

作法V(如图9)

(1)连接OE,作ST⊥OE,O为垂足,再作直角∠EOS的平分线交AB于点Q,然后以E为圆心EQ为半径画弧交BC边于点F.

(2)△EBF即为求作.

图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浙江杭州中考试卷23】【特殊多边形】
北师大九年级活用正方形性质解题
三角形三条高线共点的十种证明
压轴题打卡85:正方形有关的综合题型分析
2020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
巧用正三角形的对称性解“角格点”问题“说三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