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二天

论语.学而篇》第二章: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解析:

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论语.学而篇》第三章: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解析: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出一副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是仁德的。”

这两章的道理解析出来很简单,有些人生阅历的人稍微看一下也就明白了,似乎不需要太多的论述。

据记载,《论语》同一篇里的前后两章本来关联不会很大,就像这一篇的第一章与第二章前后没有什么可联系的。

第二章和第三章从字面上来看,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关联,前面讲的是忠孝与仁德的关系,后面讲的是为人处事的行为方式与仁德的关系,是两个概念上的问题。

可是,我在阅读完之后发现了这两章都同样使用了归类法去看待事物存在的现象和规律。

孝顺父母和敬爱兄长的人,很少触犯上级。

不会触犯上级的人,不会造反。

喜欢花言巧语,装模作样的人,不会仁德。

对比一下三个观点的思维模式是一样的,基于已知的情况,有前提的去分析问题,并做出一个大概率的判断。

古来就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说法,这说明把事物按照本身的性质、特点、用途来进行区分,并将其归类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采用,而且流传至今。

这两年很流行一个说法:给人贴标签。

将夫子们说的话也标签化一下,我们就可以给那些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不触犯上级的人贴上一个“听话的人”的标签,而给那些花言巧语,装模作样的人贴上一个“心机婊”的标签。好人和坏人立马可现。

一旦某个人被人贴上了一种固定的标签后,人们对其的态度很神奇的会产生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一致性。

譬如说,一个人如果被很多人认为他做事靠谱,就会为他赢来更多机会,而一个人如果被人认为不值得信任,他同样也就会失去很多机会。

神奇的是,这种标签效应也能够对被标签的人形成一定的影响,一个人如果知道大家都是因为他做事认真而欣赏他,变相的会促使他为了让自己更加符合这种认真的标签,他做事反而会越来越认真。

而一个人如果知道,大家都觉得他做事马虎,他可能就是这样一直马虎下去了,他心理的潜意识会告诉自己,做得多好都没用,反正别人都认为我是这样了,索性破罐子破摔,马虎到底。

有人因为别贴了标签越来越好,有人因为被贴了标签越来越坏,那贴标签这个事到底好还是不好呢?

认真分析一下,这个问题还是颇为复杂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为什么人们会喜欢给人贴标签?

人类的大脑每天都要接收和处理很多各种各样的信息,为了降低认知成本,提高认知效率,方便大脑对信息的管理,人们产生了这种贴标签的行为。

通过贴标签的方法标记出一个人的核心特点,以便于自己快速判断如何与之相处。好人就可以交往,并亲近,相互交流,建立感情。坏人就要远离,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这样标签归类后的结果就是:生活立刻就变得简单了很多。

就像粉红色被标记为女生的形象特色后,男生没有特殊情况都不会选择粉红色系的东西,只要看到就可以立刻被排除掉,果断而快速,减少了很多选择时的困扰,确实变得高效。

这个方法实在是太好用了,简单快捷,于是深深的刻画进了人类的基因里,渐渐成为了人类与生俱来的本领。

连还不懂事的孩子都会用谁给他东西吃就喜欢谁,谁欺负他就远离谁的方式来选择对待人的态度。可想而之,对事物进行标签化的处理是人类天性使然,因为这真的方便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可是百分百的标签化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人事物,真的就能够让生活简单了吗?可能真的未必。

道听途说,毫无根据的标签化,可能会让你失去了解事实的机会,又或者让你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就好比,你想要买一套护肤品,去到销售柜台,你看见卖护肤品的小姐姐长得很漂亮,皮肤很好,而且小姐姐告诉你,自己用的全是柜台上的产品。这时,如果你开启了标签化的思维认为,她用了这么好一定就是好的,于是你就买了。

很有可能,你买回去了根本用不出这样的效果。因为,那个卖护肤拼的小姐姐本身的皮肤就好,她去哪里卖护肤品都可以说自己是用自己的产品,而你可能没有她那种天生的条件。

我有一个朋友,去新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开部门会议,她的一个下属就提出要请假,不能参加会议。

对于一个新上任的上级,这个情况是令她很尴尬的,但是对方的理由很充分,不批又不行,只能同意。好巧不巧的是,后面的两个星期,部门会议,那个下属都提出了请假,让我的朋友恼火不已。

私下一了解,那个人是公司的老员工了,而且跟老板还有亲戚关系。没有人说他有什么不好,但是这些信息也让我的朋友心里打起了小九九。

她认为对方就是仗着自己的资历看不起自己,给刚来的自己搞个下马威,很明显的就是不服管理。偏偏她又有点小性子,你不服气,我就要管到你服气。

这标签一给对方贴上了就很难改变,后面的工作中,她也用尽了心思防范对方,同时在工作安排上也相对的对那个人比较苛刻。

时间一长,矛盾和问题自然也就多了,对方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惹了这个上级,而我的朋友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就是不能对他平心静气。

大家闹得很不愉快的结果是,终于有一天矛盾被激化了,发生了争吵,在争吵的过程中,我的朋友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她心中的不满:我刚来上班,你就连续三次会议都请假,不是存心就是故意。

这时,全部人才发现问题在这里。

经过解释,那三次请假并非有什么故意,实在是对方家中出了些事需要处理。老同事们都知道,只是新来的这个上级不清楚,但是也没有人跟她讲仔细。

而且,朋友细细想了一下,除了那三次请假,对方的工作也确实没有什么大问题。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因为这个错误的标签影响了朋友做事的公平公正,于是她坚决选择了辞职,结果很令人惋惜。

标签贴好了,确实能省时省力,可是一旦贴错了,结果也是很令人伤情的。那这标签到底还能不能贴呢?

这么好的工具当然不能不用,关键在于怎么用。

我认为,首先,要给任何对象贴标签的前提是必须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反复的验证,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结果才可以去做这样的标签。

如果仅仅只是通过别人的言论和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做评判,而缺乏事实依据,这样的标签就未免贴得有点草率。

另外,不要过早的给一些还有发展改变可能的对象贴标签。

世事无常,人世百变,对于一个尚未定型的人,或者一个刚刚出现的新事物,未来的发展,都存在着无限的可能,如果你仅凭过去的经验就毫无根据的轻易贴上了标签,未免太武断了。

也就是说,我们在生活中下任何定论之前都必须要经过科学严谨客观的论证,并充分的考虑过事物的可发展性。否则,就一定不要乱贴标签,因为工具用好了是工具,用不好就是凶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辨析标签
贴标签的“危害”
趁过年聊聊改变,新年新气象
不礼貌的贴标签习惯
贴标签,与被贴标签
别给自己贴标签来逃避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