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诗词书文画五绝。那么苏轼画作及绘画思想历史地位如何?

北宋是属于文人的朝代,我国历史文学的各项领域内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苏轼作为北宋文坛的代表人物级在这一点上也做到了极致。苏轼诗、词、书、文、画五个领域内都走到了巅峰。苏轼尤擅写竹,亦作枯木怪石,与文与可并称文湖州派。所画正是其一生坎坷却不屈不饶的精神写照。画作内在精神思想追求也是士夫画与画工画的本质区别。苏轼提出了“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绘画、赏画理念。反对一味追求形似,提倡神似,并在绘画中表现一种超脱世俗、富有诗味的情怀思绪。对文人化的历史地位的确立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苏轼枯木怪石

北宋时期文人画的发展

咱们上一篇文章乌台诗案到贬居黄州期间,苏轼思想变化及词作对后世影响中说过,宋朝虽然是文人的朝代,但是北宋统治者对北宋文人思想和创作内容监控很是严格。苏轼乌台诗案就是因为苏轼诗作内容触犯了统治者的底线。北宋早期统治者对北宋绘画内容也是严格把控。要求绘画要起到一定的政治和宗教的“宣教”作用,这一时期的画家:王拙、武宗元、高益、高文进等人的画作都在此类画作之列。稍晚些时候流行的花鸟画也没有能够逃出严格把控的命运。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北宋中期,画家催白在宫廷画院之中相应文坛领袖号召,在绘画界进行了一次“大革新”才使北宋宫廷花鸟画开始具有了自己的时代特色和风貌。其代表作为《双喜图》。《双喜图》中表现出对木坡草为微风吹扬起来的动势,对应着神态极为生动真实的禽兽形貌,惟妙惟肖“写实”性 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革新期的北宋绘画界面临了所有革新运动都要面临的困难:守旧画家的保守思想与新生代画家新孪生出的思潮相互碰撞。北宋文人书画开始出现,心灵艺术逐渐走向台前。到了北宋后期文人画异军突起,苏轼的竹、枯木怪石便是其中的代表作。文人画妙处在意之所到而不可模拟,超越形式,物无常泰,画无常形,一切皆从胸中流出,不求形似,只追求画作内在精神的,突出思想表达!

陈师曾在《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提出:“何谓文人画? 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说:“文人画四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倪瓒也曾有一句话很能概括出文人画的本质,认为文人画:“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潇湘竹石图

苏轼画作思想”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提出

苏轼对唐代画作的评价标准和北宋绘画走向思考

苏轼对于画作的欣赏最注重的就是作者思想与画作内容的表情达意。苏轼在在《凤翔八观·王维吴道子画》中, 评定了王维和吴道子的绘画。“吴生虽妙绝, 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于象外, 有如仙翮谢樊笼。吾观二子皆神俊, 又于维也 敛衽无间言。”苏轼认为吴道子的画作堪称精妙绝伦,却没能逃出画工画的范畴,王维的画作除了画作本身画工精美外,还能表达出象外之意,所以王维的画境界高于吴道子。这一年苏轼年仅26岁!从这个评价当中可以看出,苏轼虽然赞美吴道子的画工,但是他认为画作中所表达的思想更为重要。再来看苏轼另一首诗《书吴道子画后》:“诗至于杜子美, 文至于韩退之, 书至于颜鲁公, 画至于吴道子, 而古今之变, 天下之能事毕矣。这里面苏轼对于吴道子的绘画记忆的评价,将他列为绘画第一人,可见苏轼对于吴道子的绘画技巧的认可。苏轼推崇吴道子的画作,但是他从王维的画中看到了文人思想、情绪的表达。苏轼认为思想表达才应该是绘画作品的更高追求,应该是北宋绘画发展的方向和评价标准。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思想的提出

随着时间推移,再加上乌台诗案和黄州时期的困顿折磨,苏轼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绘画技艺也是逐渐成熟。元佑年间苏轼回到东京,开始了闲淡舒适的生活。这一时期苏轼书法绘画得到长足进步。元佑二年,已经是北宋文坛领袖的苏轼在《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二首》中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自己的绘画理论

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二首(其一)

苏轼

论画以形似, 见与小儿邻。

赋诗必此诗, 定知非诗人。

诗画本一律, 天工与清新。

边鸾雀写生, 赵昌花传神。

何如此两幅, 疏淡含精匀。

谁言一点红, 解寄无边 春。

这首诗提出:绘画不拘泥于形似, 而是依形求神, 追求天工与清新的新标准。在苏轼认为赏画或绘画不只是简单 地一味追求形似,这应该是一位绘画初学者的追求,“论画以形似”,是舍神而论形,舍精而粗。形似不是简单的外形像是而是强调绘画艺术的内在形式和内在思想的形似。仅凭技巧修养还不能构成艺术领域的最高境界。

苏轼画像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思想的内在要求

苏轼的观点认为绘画思想观点应该分为两个时期,初学时期和艺术时期。在初学时期,绘画是应该追求画作的形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画什么像什么!讲究的是对绘画技艺的锻炼和细微处的把握。苏轼在《书李伯时山庄图后》 中说“有道而不 艺, 则物虽形于心, 不形于手。有“道”——精神层面的体悟, 而没有”艺“——技巧层面的支持。就是说菜鸟时期就追求绘画的内在思想,不锻炼技巧,最后只能眼高手低,画不成东西(不形于手)。而另一个时期就是艺术时期,也就是追求”道“的“论画以形似, 见与小儿邻”绘画思想时期。绘画技巧成熟之后,不再追求画作的形似,转而追求画作与文人的思想统一, 追求文以达吾心, 画以适吾意耳“的统一。使绘画的重点也由单纯注重画面形象的描绘转为更重情感 的传达, 画要有文人意气, 将文人的气质情操、思想境界通过绘画语言传达出来。这才是艺术时期的追求,也是”论画以形似, 见与小儿邻“思想的内在要求。

苏轼画作的思想表达

苏轼画作适宜的追求

在唐代以前绘画被计算在技的范畴,不登大雅之堂,也不为文人墨客所重视,对于个人来说绘画多是为了生计, 而对社会来说则渐渐增加了画的教化功能。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开篇便言“夫画者, 成教化, 助人伦, 穷神变, 测精微, 与六籍同功。”认为绘画象经典一样有着强大的政教功能。而对传统作出重大改变, 突破儒家观念束缚, 重视绘画的审美、抒情作用的第一人便是苏轼。苏轼在《书朱象先画后》中说“: 松陵君象先, 能文而不求举, 善画而不求售, 曰, 文以达吾心, 画以适吾意耳。以其不求售也, 故得之自然”对适宜的追求就是对个人思想情感表达的追求。也就绘画可以用于表情达意,寄托情思。这与苏轼所提倡的“论画以形似, 见与小儿邻”相一致。苏轼对画作适宜的追求也是后世文人画思想的核心发展点。

元代文人画

苏轼的枯木竹石画作思想

作为打破传统绘画牢笼束缚的苏轼在自己的画作中也表达出了自己绘画思想的追求。北宋著名书画评论家邓椿《画继》载曰“: 所作枯木枝干, 虬屈无端倪, 石皴亦奇怪, 如其胸中盘郁也。“邓椿在评价苏轼枯木怪石画的时候,前面罗里吧嗦的和夸赞一大通苏轼的绘画技艺。说枯木这样,怪石那样,可是结尾的时候说了一句点睛之句:如其胸中盘郁也,就像苏轼胸中盘绕的郁闷之气啊!简单说看苏轼枯木怪石画就像看到了苏轼胸中所想。画作即为内在思想的表达!元代僧人道 璨评苏轼在惠州时所作的《墨竹图》时更是简单粗暴说“: 长公在惠州,日遗黄门 书, 自谓墨竹入神品,此枝虽偃蹇低回, 然曲而不屈之气, 上贯枝节。如其人! 如其人!”还是那样前边说了一大堆,后边反复强调:如其人、如其人!从两人的评价可以看出,苏轼本人的画作思想情感表达极为成功,画有文人意气, 将文人的气质情操、思想境界通过绘 画语言传达出来。

苏轼

苏轼绘画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苏轼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绘画思想,打破了绘画对行似的追求的思想加锁,将绘画变成了文人的艺术追求,将画作中融入了文人的思想感情。让绘画成为表情达意的媒介。这种不以形似为依据的论画标准, 强调了神似和思想内涵的统一, 并作为绘画意境的终极追求。苏轼让绘画逐渐成为文人方消遣闲暇、 排解愁怀、寄托理想的净土。给后世文人画理论构建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喜欢诗、文化、历史的小伙伴记得关注我!

参看文献:

[1] 徐书城.中国绘画艺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续修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 陈师曾.人画之价值[M].北京:绘学杂志

[4] 苏东坡诗集[M].珠海出版社

[5] 潘知告.宋人画评[M].湖南美术出版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觅画记】苏 轼:笔力跌宕于风烟无人之境(上)
4.636亿港币!苏轼千年之后依旧豪放,创中国书画拍卖最高记录
元倪瓒《丛篁古木图》(南京博物馆藏)
宋代文人喜画'江南小景',这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
【研途来稿】王维—破墨山水、诗情画意
欣赏︱宋代绘画美学的性质相谐【图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