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绍兴秘事:千年之憾,与苏东坡擦肩而过

绍兴是一座文化富矿,深埋着许多故事,少为人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东坡这句经典台词,就与绍兴有关。会稽香榧、白杨梅等山间尤物,都是东坡最爱。我们今天包装稽南山宝,真可以把东坡抬出来,他是一尊文化之神,每踏一步,百花盛开。

古古阁本篇,为你解读苏东坡与越州故事。

01

苏东坡三度入浙结下深缘:杭州通判、湖州太守、杭州太守

四川眉山,一座独特小镇,青山秀水缠绕,物丰景明。1037年,苏东坡就出生在这里。

苏家耕读传家,是当地大户,族中有功名者不少。苏氏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饱读诗书,终成大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席。千百年来,文章如此浩荡者,中国仅此一家。

1057年,苏轼20岁,与弟弟苏辙,一同金榜题名。苏轼好读《庄子》,文风汪洋恣肆,磊落潇洒。当时主考官为欧阳修,一读到苏轼那篇《刑赏忠厚论》策论,立即拍案叫好,认为应该名列榜首,但他怀疑这是自己门生曾巩所写,为避嫌,取为第二。欧阳修这么点评: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1061年,苏轼以才华“百年第一”的光环,授官凤翔签判。之后,被英宗皇帝看上,1065年,引入朝中。神宗即位后,对苏轼更是看重,用为近臣。当时,王安石开始大力推行新法,但在苏轼看来,很多举措不符实际,会扰乱天下,把北宋送入火坑。

当时,王安石如日中天,苏轼只要对他稍加附会,就能青云直上。可苏轼不忍欺天负心,上疏六千余言,极论新法不便,并说王安石不会知人善任,不可大用。

王安石是个勤勉之人,工作很敬业,但性格固执,对变法新政又有着超强自信。闻苏轼反对自己,大怒,开始想方设法,要搬掉苏轼这块拦路石。王安石党羽捏造事实,说苏轼为父丁忧,回四川老家时,用公款买家具,还贩卖私盐。为此,还专门派人沿路搜集证据,审问船工。但实无其事,最后不了了之。

苏轼是个简单之人,不善勾心斗角,与王安石结下梁子,他知道朝中难以立足了,请求外放。于是,1071年,他来到了杭州,任职杭州通判。这是苏轼首次入浙为官。

在杭州,苏轼很受爱戴。远离朝廷是非,沉醉在江南烟雨里,他度过了人生中一段温软时光,写出大批美好诗歌,传唱千古。比如,《望湖楼醉书五首》,都体现了苏轼那种轻松、愉快、满足的心情:

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五: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比如,《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杭州山水清嘉,美女云集,通判杭州时,苏轼还有一件乐事,第二任妻子王闰之,为他购买了一个小丫环,叫朝云。朝云十分聪慧,后来做了东坡侍妾,相伴一生,成为他坎坷命途中的解语花。

会稽山

1074年到1079年,苏轼先后到密州、徐州、湖州任太守。到这三地做一把手,是他深入了解民情的时期,也是诗歌丰产期。他政绩斐然,声名远播。

湖州任上,也就是他第二次入浙为官时期,苏轼遭遇了人生最大危机,他被诬陷入狱。

苏轼为官,总是不忘初心,永远都以人民为中心。在从杭州到湖州,九年时间里,他看多了王安石新政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和困扰,忍不住将自己所见写入诗中,写入奏章,这让朝中的群小们十分害怕。当时,虽然王安石已经不在其位,但他门下得势之人,手段与王安石相比,有过之无不及。特别是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因被苏轼点名批评过,所以更为担心苏东坡被皇帝重用,于己不利。于是,他们搜罗苏东坡的诗歌,连同东坡《湖州谢上表》中一些牢骚话,刻意过度解读,说苏轼不忠于君,妄自尊大,目无朝廷,应该处死。

积毁销骨,神宗皇帝将信疑。于是,苏轼在湖州任上,被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苏轼料定自己必死,为早做准备,他在狱中时,与儿子苏迈相约:平时只送菜肉,若有不测,就送鱼。一天,苏迈有事,托朋友送饭,却忘了交待,朋友就送了条大鱼。苏轼看到,大惊,以为死期已到,就为苏辙写了两首绝命诗,其中一首后四句这么写:“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据说,这诗让神宗皇帝都动了情。加上有仁宗皇后和司马光等人的营救,王安石也不想取他性命,帮他说话。于是,数月后,从轻发落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一呆就是五年。

经历生死考验,苏轼在黄州,更为通透豪迈起来,为补贴家用,如陶渊明一般,亲自耕种。因长期劳作在东山一片坡地上,故戏号自己为“东坡”。最终,黄钟大吕般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铿锵出世……

1085年,神宗驾崩。英宗皇后带着哲宗摄政。皇太后很喜欢苏轼,于是,将其召回朝廷重用,先是担任中书舍人,再提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只是,此时朝中,党争越发复杂,新党与旧党之间,旧党内部派系之间,斗来斗去,没完没了。苏东坡喜欢清静,讨厌党争,再度请求外放。于是,第三次入浙,任杭州太守,时为1089年七月。

这次回归杭州,两年时间里,苏东坡修官舍,建医院,浚西湖,忙得不亦乐乎,为后人留下“三潭印月”“苏堤春晓”等景点。

1091年,苏轼再度召回朝廷,任吏部尚书。接下来两年多时间,苏东坡先后担任颍州太守、扬州太守,又回朝担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到达了人生巅峰。

哲宗好色,英宗太后摄政期间,朝中老臣经常劝谏,太后对小皇帝也颇有微词。哲宗脾气暴躁,处事轻率,在朝中别有用心者挑唆下,他对祖母和老臣都很不满。1093年秋天,英宗太后逝世,苏东坡没了保护神,马上被外放到定州。

1094年四月,章惇为相。此人与苏轼本为好友,在乌台诗案中,还帮助过苏轼,但他性格残忍,心硬。后来,在党争中,苏辙弹劾过他,因此与苏轼兄弟结下怨仇。在太后摄政时,章惇被监禁,得势后,开始疯狂报复。苏东坡被首先开刀,贬往岭南,到惠州充任建昌军司马,跟他沾边之人,统统遭殃。司马光当时已去世,章惇也不放过,他的《资治通鉴》都差点被毁。

此心安处是吾乡。苏东坡不管停留在哪,他都能随遇而安。到惠州后,苏东坡写了一首小诗,叫《纵笔》: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1097年,章惇闻此诗,知苏东坡在惠州过得有滋有味,大怒,又是一道谪令,将他贬往儋州,真正的天涯海角。这样的惩罚,仅次于满门抄斩。

当时儋州,一片蛮荒,土人们听不懂苏轼的话,认不得苏轼的字。就是在这儿,苏轼也把自己活成了一尊神,他办学行医,开启了儋州文明。苏轼来儋州前,北宋一百年里,这里没出现过能中进士的读书人。他走后不久,这里就有人中了进士。东坡因此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1100年正月,哲宗驾崩,徽宗继位,由神宗皇后向太后摄政,赦罪所有元祐老臣。苏东坡万劫归来,1101年七月,北归途中,病逝于常州。

2

苏东坡心里一直住着越州:三番五次上奏,申请越州任职

我在苏东坡的诗词与奏章中读到,他至少有七次以上向皇帝书面申请,去越州做太守。这些申请集中在1091年到1093年之间,是他人生最辉煌之时,也是他步入年迈之际。此时此刻,他官位越高,文名越盛,越遭人忌;他越想简单,越想独立不倚,越被党争困扰。他烦了,怕了,内心只渴望一片清净之地,而越州,是他目的地,心心念念。

从杭州太守任上回朝不久,他写信给皇帝说:皇上啊,我如果能改变初心,同流合污,随世俯仰,还能为您所用。但我做不到啊,我只愿坚持自己的处事方式,这样就会常遭群小攻击,弄得身心不安。所以,求乞一郡,比如越州,让我逍遥去吧。

皇上没有同意。

苏东坡任礼部尚书时,请奏去越州,皇上没有特别拒绝,苏东坡以为此事成了,很开心做起了打算。还给好朋友苏伯固写信,炫耀说,我要到越州养老去了,当年你和我一起在杭州治理西湖,靠你干活,我得了治湖大名。现在,你还来和我一起治理鉴湖不,说不定,我们再出一次名呢。苏东坡与苏伯固唱和时,有诗这样写:

已分江湖送此生,会稽行复得岑成。

镜湖席卷八百里,坐啸因君又得名。

此时,还有另外一个好友汶公,也向苏东坡求诗。东坡这样写诗相赠:

乞郡三章字半斜,庙堂传笑眼昏花。

上人问我迟留意,待赐头纲八饼茶。

从诗中语气,可以读出,东坡想到要去越州,很高兴,立即放飞自我了。遗憾的是,这个愿望他最终未能实现。

一年后,苏东坡外放定州,他又写折子,对皇上说:皇上,虽然定州是国家重镇,您隆宠我,才让我做定州太守,但我在浙江三度为官,对那里风土人情都很熟悉,去浙江我日子过得更舒服,你就让我去越州吧,那儿比定州偏远,去差一点的地方,朝中也就不会有人说。而且,我在常州买了田地房产,稍加修葺,就可归老居住。常州与越州很近,照顾起来方便。您就让我去一次越州吧,求您了!

皇上还是没同意。不久,形势大变,苏东坡身不由己,一贬再贬,直至蛮荒。他就这样与越州擦肩而过。

镜湖在北宋,特别是北宋末年,围湖造田很厉害,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水面消失,都变成了田地,那浩淼洄环气象从此不再。如果苏东坡来绍兴,他一定会治理鉴湖,也许,鉴湖就发生了命运转向,说不定,今天,西湖与鉴湖,还在分庭抗礼呢。

云门寺

3

苏东坡颇喜绍兴风物,确切来过越州,但不知其次数

苏东坡来过绍兴吗?当然来过,这个很确切。不确切的是,不知他在杭为官时,到底偷偷来过几次。

苏东坡在杭州做通判时,他有个朋友叫张次山,官为太子中舍,也是因为不满王安石变法,而下放到越州,为越州签判。他在府山脚下建了一所新房子,取名寿乐堂,竣工之日,邀了周边很多文人雅士,前来为此赋诗作词。苏东坡也在受邀之列,并写了一首《越州张中舍寿乐堂》:

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

高人自与山有素,不待招邀满庭户。

卧龙蟠屈半东州,万室鳞鳞枕其股。

背之不见与无同,狐裘反衣无乃鲁。

张君眼力觑天奥,能遣荆棘化堂宇。

持颐宴坐不出门,收揽奇秀得十五。

才多事少厌闲寂,卧看云烟变风雨。

笋如玉箸椹如簪,强饮且为山作主。

不忧儿辈知此乐,但恐造物怪多取。

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

你看,苏东坡把寿乐堂周边景物描写得如此生动,不在现场,怎么知道?

在苏东坡众多诗词里,他不断地提到兰亭、若耶溪、云门寺、贺监祠、鉴湖等绍兴最典型之地,都足以证明,他不仅来过绍兴,而且十分了解绍兴。

晚年苏东坡,在他心里,其实他已将越州作为自己归老之地!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越州呢?吸引他的,一有越州山水,二有越州文化,三有越州风物。

稽山鉴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精神归宿。苏东坡也不例外,他在《次韵滕大夫》诗中,毫不隐讳这种热爱,开句即为:我顷三章乞越州,欲寻万壑看交流!

绍兴是文化渊薮,如此之地,对苏东坡吸引力很大。王羲之潇洒书风、谢道韫林下雅致、顾恺之寄情山水,李白访贺、雪夜访戴等历史经典故事,在他诗中,不断涌现。到产生这些经典的地方去做官,东坡心向往之。

最耐人寻味的是,会稽风物诱人,苏东坡很喜欢。

老酒和日铸茶,都是苏东坡之爱,他在诗中多次点到。这个不新鲜,不多说了。有两样比较新鲜的东西,苏东坡很留恋,一是香榧,二是白杨梅。

金家焕 书

稽东千年香榧林

苏东坡守领杭州时,一位下属郑户曹调离,为他送行。大家以席上风物为题,赠诗留念。苏东坡写了一首香榧诗:

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

瘴雾脱蛮溪,清樽奉佳客。

客行何以赠,一语当加璧。

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泽。

驱攘三彭仇,已我心腹疾。

愿君如此木,凛凛傲霜雪。

斫为君倚几,滑净不容削。

物微兴不浅,此赠毋轻掷。

在古代诗歌中,如此完整歌咏香榧,苏东坡这首诗,摘得第一。东坡之笔,立意高深,喻香榧为德高凌寒的君子,实乃果中贵族。据说,苏东坡当年疏浚西湖,竣工庆典时,各地送来礼物,东坡一一退回,唯独一尝这会稽香榧,唇齿生春,欣然留下。从此,这个土特产,就成为了东坡赠送朋友的特别礼物。

今天,我们推广香榧,真心建议在柯桥稽东香榧公园中,为东坡塑个像,立个碑。因为历史上,再没有一个诗人,把香榧提到这么一个高度,简直可以用来当思想品德教育基地。

苏东坡计划辞去礼部尚书之职,乞郡越州时,他还写过一首诗赠好友,内容就是惦记白杨梅等会稽尤物:

梦绕吴山却月廊,白梅庐橘觉犹香。

会稽且作须臾意,从此归田策最良。

你看,因为白杨梅,苏东坡计划来会稽终老。我们柯桥区现在正在包装推广农特产品,真该把苏东坡这位大美食家抬出来啊。柯桥湖塘,盛产白杨梅,汁多甘甜,为人所喜,但最不耐储藏。白梅也是果中珍品,值得好好包装,提升其文化附加值。目前,将白杨梅与红杨梅等值对待,混为一篮销售,真是可惜了这天物。

湖塘白杨梅

4

与越州太守钱穆父交往,留下一个句子动人心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座城市,因为有老朋友在,就让人倍感亲切,心生向往。钱穆父就是苏东坡一生的好友,他们如元稹与白居易,一往情深,同气相求。苏东坡一次又一次向皇上打报告,想做越州太守,估计就与钱穆父对他的影响有关。

1088年,钱穆父因事被贬越州。苏东坡当时正在朝中翰林知制诰任上,他写了两首诗宽慰朋友,为他送行:

其一

若耶溪上云门寺,贺监荷花空自开。

我恨今犹在泥滓,劝君莫棹酒船回。

其二

簿书常苦百忧集,杯酒今应一笑开。

京兆从教思广议,会稽聊喜得方回。

苏东坡在杭州做通判时,时常来越州游玩,对越州很熟悉,他规劝好友:虽然是贬谪,但想通点,不要太难过,会稽美如仙境,很多人想去还得不到呢。

东坡这番言语,给了老友以很大安慰。

1089年,苏东坡出为杭州太守,与越为邻,恰如元稹与白居易当年,这下热闹了。东坡与钱穆父,诗文来往,相互唱和,结下了深厚友谊,写下了不少诗篇。如《次韵钱越州》:

髯尹超然定逸群,南游端为访云门。

谪仙归侍玉皇案,老鹤来乘刺史轓。

已觉簿书哀老子,故知笾豆有司存。

年来齿颊生荆棘,习气因君又一言。

1091年,钱穆父又调去瀛州。赴任途中,他经杭州,顺路看望正任杭州太守的苏东坡,饮酒赋诗,流连许久。一天,钱穆父与钱道士饮酒,来约东坡,东坡因公干,无法参加,送两壶酒,以示安慰,并有诗云:

龙根为脯玉为浆,下界寒醅亦漫尝。

一纸鹅经逸少醉,他年鹏赋谪仙狂。

金丹自足留衰鬓,苦泪何须点别肠。

吴越旧邦遗泽在,定应符竹付诸郎。

钱穆父告别临行,东坡以一首《临江仙》相送: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天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在这首送别词里,东坡把人生的无奈、抑郁、艰辛、自守、洒脱、豪迈,把朋友的相聚、相知、相守、温暖、别离,统统融为一笔,时空交错,落墨深情而充满哲理,娓娓道来,缠绵慷慨,一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直面现实,洒脱而豪迈,动人心弦,千秋传诵,过目不忘。

东坡是一尊文化之神,走到哪里,哪里就留下经典。绍兴未能真正拥抱东坡,真是千年憾事。假如东坡乞越成功,绍兴不知会增添多少人间趣事。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我心中,为绍兴未能得到东坡而感到疼痛。

空空摄于夏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挽歌:命运多舛的苏东坡,仕途上三起又三落
苏轼在密州(神宗熙宁七年39岁至熙宁九年41岁)
苏东坡趣闻轶事
品中国文人:苏轼(长篇)
品读苏轼(中):你真的了解这位文豪吗?
为何这个时代难出王羲之、苏轼一样的书法大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