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我国文学作品中桃花常与“爱情”、“仙境”有关?

中国人爱赏花,养花,同样也非常喜好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对花表达丰沛的爱意。在《陶庵梦忆》中张岱曾经写过自己的一位花痴朋友,四季各色鲜花,搭配时令,风雅动人。

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世人的喜好也各有偏好。从诗经楚辞的时代,各样可爱的花就活跃在文学作品中。'芳草美人'的文学传统,赋予了这些鲜花美好的含义,高雅脱俗的兰梅菊莲,那样不染烟火高高在上。但是有这么一种花仅仅连附于人间烟火之中,可亲可爱,那就是桃花。

关于桃花的文学作品的数量可是绝不会亚于兰梅菊莲,从最早的'桃之夭夭'再到'桃夭柳媚'桃花渐渐与美人相连。晚唐文人皮日休向来以辛辣的文笔驰骋晚唐文坛,也为桃花倾倒,写下洋洋《桃花赋》。

'轻红拖裳,欲奔明月。蝶散蜂寂,当闺脉脉,又若妲已,未闻裂帛。或开故楚,艳艳春曙,又若神女,见。或临广筵,或当高会,又若韩娥,将歌。微动轻风,婆娑暖红,又若飞燕,舞于掌中。半沾斜吹,或动或止,又若文姬,将赋而思。丰葺旖旎,互交递倚,又若丽华,侍宴初醉。狂风猛雨,一阵红去,又若褒姒,初随戎虏。满地春色,阶前砌侧,又若戚姬,死于。'

反倒是用历朝绝代美人比喻桃花,当真绝色!但是随着发展,对于桃花的风评就逐渐出现了两个极端:爱情,仙境与艳俗。

桃花色彩秾丽,三两株桃树就成映天霞岚。深受世人喜爱,但是逐渐被文人们视为媚俗风流的代表,桃色薛涛笺倒也留下几分风流。在明媚的春光中,娇媚大簇好聚集的桃花就是连辛弃疾都叹一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在之后的艺术作品中不少有对于桃花艳俗的评价。甚至桃色成为一些丑闻的代名词,当真要为桃花抱屈。

所以本文探讨的是桃花的另一层文化含义:爱情与仙境。

一、爱情

回到《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对于桃花的含义还是在比兴美人。那么是什么时候开始桃花与爱情逐渐联系起来的呢?这就不得不提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题都城南庄》。

《题都城南庄》是崔护一场踏春遇艳起由的诗歌。春光烂漫处,桃花灼灼,乱花迷人眼,乍然回眸处一位清丽佳人,'人面桃花相映红',正合了那句'金风玉露一相逢',可惜由于种种原因二人并未发生喜闻乐见的才子佳人的佳话,相反只剩下佳人杳然去的惆怅。

这种惆怅随着这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延绵婉转,令每一个读过的人也染上了万千的愁绪,随之而来就有了孟棨创作了《本事诗·情感》中的那个'人面桃花'的故事,一时引来历代文人的'同人'创作,一面有那个自己的笔给崔护一个完美的团圆,一面又暗自用'人面桃花'的惆怅来书写自己的哀思,逐渐桃花与爱情相连,到凄艳哀婉催人断肠的《桃花扇》,桃花早已成为爱情的代名词,因而在想与爱情姻缘相关的运势用桃花也是顺理成章的。

二、仙境

至于桃花与仙境的联系则就要从另一波文人说起来了。当然再谈那一侧的之前不可否认,爱情这个含义让桃花与神仙相连也出过很大的一分功劳。

而将桃花与爱情婚姻运势牢牢绑在一起,月老这位神仙可谓功不可没。

中国神仙系统由于个方面原因总之不如希腊罗马神话那样的系统完整。因此在中国民间的神仙们总是会有些'重复',也有很多的神仙形象是逐渐被丰满起来的。没有一位神仙的形象来历只有一条正统说法,月老也是。

月老这一形象最初在唐朝小说家的小说集《续玄怪录》的《定婚店》中出现。在原文中只不过是月下数红线的老者,而随着后世文人和民间传说的丰富,这位月下老人有了丰富的形象。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特征就是,在月老的仙宫里有一株巨大无比的桃树,上面缀满世间众生的铭牌,由月老牵下红线结成眷属。而为什么是桃树呢?毫无疑问是受桃花爱情象征的影响的,更有甚者有言月老本体就是桃树精。无论如何由于桃花的爱情意义让桃花跻身仙境这一点倒是不可以否认的。

而我上文所言,月老的出现已经是中晚唐了,而桃花与爱情姻缘'捆绑'都要等到宋代道教大热了,但是桃花与仙境的关联要早很多。这里不得不提一首我很喜欢的'谪仙人'的《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再到他与十里桃花的交友,很不难看出'非人间'的仙境到必然有桃花的增彩。

明朝的唐寅更是直接酣唱:'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当真美妙非常,桃花与仙境紧密相连,另一个'证据'到必然要提一提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老寿星手中揽着的仙桃。为什么仙境的水果偏偏是桃花落尽的桃子呢?这个源头就要追溯到东晋的陶渊明了。

众所周知,王母娘娘是道教神仙系统中的女神仙,月老和老寿星亦然。而道教起源于东汉末年,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迅猛发展。可以说在陶渊明时代的仙境还是比较'萧条'的,更别提'蟠桃盛会'。那一时期人们对于神仙世界还是朦胧的想象,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却描绘了一副世外桃源的仙境,读完便让人产生'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感受。

《桃花源记》给中国艺术开创了'桃源'的母题,每当世事动乱,朝堂昏聩,小人当道民不聊生之际,'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桃花源就成为人们精神上的寄托,随着时间的加工,桃花与仙境结缘也是必然。

桃花作为中国文学中极为重要的意象,我还是更倾向于那些关于爱情与神仙的美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美图)
张九九:唐前桃花意象传统
重温经典:《诗经》之《国风•周南•桃夭》赏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许言】邂逅桃花园
桃花灼灼:绽放在文人心中的爱情之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