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禹锡到底多喜欢用典?看过这两首诗你就知道了

在中唐时期,刘禹锡之所以能够与白居易并称为刘、白,是因为他们的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明快自然,不晦涩。与白居易不同的是,刘禹锡的诗歌创作辞采丰美而笔致流利,造境明丽清远而风神俊爽,有一种恢弘的气度,最关键的是他十分善于用典,这也成就了他独树一帜的风格。

那么刘禹锡到底有多喜欢用典?且看他这首较为出名的诗。

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自从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方以来,已经度过了二十三年的光阴。万分怀念故去旧友突然吟诵闻笛小赋,被贬谪了这么久,好像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光景。沉没的船只旁仍然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面前也有无数的林木欣欣向荣。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这首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被贬谪的刘禹锡应召回京的途中经过扬州,与同样被贬谪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遇见刘禹锡后感慨万千,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给刘禹锡:“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他对刘禹锡的遭遇深感不平和同情。随后刘禹锡便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给了白居易。

这首诗乍一看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仔细一品你就会发现,里面用到到的典故构思之精巧,他把借鉴来的典故与自己的心境相结合,体现在了诗歌中。不仅行云流畅,而且巧妙的表达出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这首诗中,诗人所用典故主要体现在“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一句,“闻笛赋”是指西晋向秀的《旧思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为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了邻人的吹笛声,不禁悲伤不已,于是便作《相思赋》。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已经失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烂柯人”是指晋人王志。相传晋人王志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正在下棋,就停下来观看。一直看到棋局结束,才发现自己手中的斧头柄子已经烂掉了,成为了一块朽木。他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去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了。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来抒发自己遭二十三年贬谪以来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2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王濬的战舰沿江东而下离开了益州,显赫无比的金陵王骤然失色。只见千丈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上。东吴灭亡以后,在金陵建都的王朝都先后灭亡,如今的西塞山依旧紧靠长江。从今以后天下归一,故垒萧条,长满了芦荻只剩秋风飒飒。

公元824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在沿江东赴任的途中,经过西塞山,不禁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这首诗一整篇都在述说一个关于王濬的典故

《晋书·王濬传》记载:“晋将王濬自成都发兵顺长江东下灭吴。吴人于江中险滩要害处用铁锁链横截其船,以抵挡敌军进犯。但终被王濬用火攻破,铁锁断沉,军船无阻,很快到达吴都,吴遂亡。”

刘禹锡在诗中描写的这个典故不仅揭示了当时吴王的昏聩无能,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虽然吴国占尽了地利,有着天然的地形,千寻的铁链,但终究还是败给了晋。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一个深刻的思想,那就是“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

这就是刘禹锡的用典之好,他的很多诗都存在着用典的迹象,像《金陵五题·石头城》《乌衣巷》等等,其实说白了就是借古说今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能通过昔日的典故来对比今日的是非才是他的过人之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魔白居易赠诗,诗豪刘禹锡作答,一首比一首经典!
古诗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生知己最难寻 :品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学习如何答赠友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及赏析
【安徽专升本大学语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